医学原虫概论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pptx
- 格式:pptx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3
第二篇医学原虫阿米巴原虫Amoebida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y 溶组织内阿米巴即痢疾阿米巴,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虫,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米痢疾在条件侵肺阿米巴痢疾,在一条件下,可侵入肝、肺、脑等组质,引起继发性阿米巴病脑等组质,引起继发性阿米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组织内滋养1.滋养体养体(20×30μm)肠腔内滋养体(12×30μm)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红细胞核红细胞上图: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三色染色)下图未染色涂片B10下图:未染色涂片, Bar: 10 m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红细胞(于内质中)核周染色质粒细胞核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2.包囊:•Φ10-20μm ,•圆球形,•囊壁光滑透明单核包囊二核包囊四核包囊溶组织内阿米巴 形态成熟胞囊(4核) 2.包囊:成熟胞囊(4核)囊壁核(碘液染色)(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 形态成熟包囊(4核) 2.包囊:成熟包囊(4核)未成熟包囊(1-3核)核核拟染色体(碘液染色)(铁苏木素染色)糖原块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成4核囊后滋养体8个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定居结粘膜皱或腺定居于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进入9血流达肝脑等器官或转变成包囊排出体外包囊排出体外。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示意图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四核包囊经口感染感染 寄居 成囊 离体 滋养体去向溶组织内阿米巴 生活史 感染寄居•滋养体寄生于肠粘膜皱褶处, 肠腺窝内,结肠拐弯处; 成囊离体•以二分裂繁殖。
离体滋养体去向溶组织内阿米巴 生活史感染 寄居成囊离体当水分和养料减少时,在结肠下段成囊离体滋养体去向溶组织内阿米巴 生活史感染寄居成囊离体成形便:包囊便肠腔内滋养体 离体滋养稀便:肠腔内滋养体 滋养体去向脓血便:组织内滋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 生活史感染 寄居成囊离体滋养 升结肠乙状结肠 肝,肺,脑,皮肤 滋养体去向直肠肝,肺,脑,皮肤脾,男性尿道,女性生殖道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致病机制1.虫株的毒力2.细菌的协同作用3.宿主的免疫状态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致病阶段致病阶段 致病机理侵袭型滋养体 临床表现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致病阶段•原虫毒力凝集素:吸附,溶细胞致病阶段 致病机理•机体免疫•穿孔素:孔状破坏半胱氨酸蛋白酶:溶细胞,临床表现肠内环境降解补体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1.肠阿米巴病病灶部位:回盲部急性阿米巴痢疾致病阶段 致病机理(乙状结肠) 临床表现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致病阶段1.肠阿米巴病病灶部位致病阶段 致病机理急性阿米巴痢疾 典型病理变化: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临床表现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致病阶段1.肠阿米巴病病灶部位典型病理变化致病阶段 致病机理 急性阿米巴痢疾 粪便性状:酱红色粘液血便, 典型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特殊的腥臭味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致病阶段 1.肠阿米巴病 病灶部位典型病理变化致病阶段致病机理急性阿米巴痢疾 粪便性状 典型病理变化并发症:肠穿孔、 临床表现 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贫血等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致病阶段1.肠阿米巴病阿米巴肠炎致病阶段致病机理急性阿米巴痢疾肠壁粘膜层可见的溃疡口阿米巴肠炎临床表现针尖大小的溃疡口;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 1.肠阿米巴病致病阶段2.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致病阶段 致病机理最常见,多发于肝右叶 临床表现溶组织内阿米巴 致病性 1.肠阿米巴病 致病阶段2.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致病阶段致病机理急性阿米巴肝脓肿发热盗汗可持续数周或更长临床表现急性阿米巴肝脓肿:发热盗汗,可持续数周或更长,肝区有涨满沉重感,及钝痛,以及挤压痛及肝脏肿大等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