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总复习 中学教学案空间向量单元(教师版全套)

高考总复习 中学教学案空间向量单元(教师版全套)

高考总复习 中学教学案空间向量单元(教师版全套)
高考总复习 中学教学案空间向量单元(教师版全套)

空间向量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

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形式;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第1课时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量.因此,空间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运算也是平面向量对应运算的推广.

本节知识点是:

1.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数量积;

(1) 向量:具有和的量.

(2) 向量相等:方向且长度.

(3) 向量加法法则:.

(4) 向量减法法则:.

(5) 数乘向量法则:.

2.线性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a+b=.

(2) 加法结合律:(a+b)+c=.

(3) 数乘分配律:λ(a+b)=.

3.共线向量

(1)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或.

(2)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等价于存在实数λ,

使.

(3) 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设直线l 过定点A 且平行于非零向量a ,则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O ,点P 在l 上等价于存在R t ∈,使 .4.共面向量

(1) 共面向量:平行于 的向量.

(2) 共面向量定理: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y x ,),使P .

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 空间向量的基底: 的三个向量.

(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a ,b ,c 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z y x ,,,使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的四点,则对空间中任意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z y x ,,,使 .

6.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 空间向量的夹角: .

(2) 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 .

(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a 、b ,则a ·b =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常用结论:(a) cos 〈a 、b 〉= ; (b) ?a ?2= ;

(c) a ⊥b ? .

(4)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a ) 交换律a ·b = ; (b ) 分配律a ·(b +c )= .

例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F 是侧面CDD 1C 1的中心,若1AA y x ++=,求x -y 的值.

解:易求得0

,2

1

=-∴==y x y x 变式训练1. 在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AC 与BD 的交点,若=11B A a ,=11D A b ,

=A A 1c ,则下列向量中与M B 1相等的向量是

( )

A .-2

1a +2

1b +c

B .2

1a +2

1b +c

C .2

1a -2

1b +c

D .-2

1a -2

1b +c

解:A

例2. 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斜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AC 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C 1BD.

证明:记,,,1AA ===则

A

B

C

D A

B

CC DC AB +=+=-

=-=+=2

1

,21,111∴11AB DC =+=+,∴1

1,,

DC AB 共面.

∵B 1?平面C 1BD, AB 1//平面C 1BD.

变式训练2:正方体ABCD -EFGH 中,M 、N 分别是对角线AC 和BE 上的点,且AM =EN .

(1) 求证:MN ∥平面FC ; (2) 求证:MN ⊥AB ;

(3) 当MA 为何值时,MN 取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1) 设

.)1(,k k k AC

MC

EB NB +-===则(2) .0)1(=?-?-=?AB BF k AB BC k AB MN (3) 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

,2

1,)122(22=

+-=k a k k 即当也即时AC AM

21

=

a 22=例3. 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AC ⊥BD , G 、H 分别是△ABC 和△ACD 的重心.

求证:(1) AD ⊥BC ; (2) GH ∥BD .

证明:(1) AD ⊥BC ?0=?BC AD .因为AB ⊥CD 0=??,0=??⊥BD AC BD AC ,而0)()(=+?+=?.

所以AD ⊥BC .

(2) 设E 、F 各为BC 和CD 的中点.欲证GH ∥BD ,只需证GH ∥EF ,+==3

2(+)=

3

2

. 变式训练3: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E 、F 、G 、H 分别为棱AB C C C D D A 和11111,,的中点.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解:+==1

GC +=1FC ++=FC A ++11=+2,

所以EH EG EF ,,共面,即点E 、F 、G 、H 共面.

例4. 如图,平行六面体AC 1中,AE =3EA 1,AF =FD ,AG =GB 2

1,过E 、F 、G 的平面与

对角线AC 1交于点P ,求AP:PC 1的值.

1++F A

∴m m m 23

43++=又∵E 、F 、G 、P 四点共面,∴123

43=++m m m ∴19

3

=

m ∴AP ︰PC 1=3︰16变式训练4: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为BC 的中点,N 为AC 的中点,P 为OA 的中点,Q 为OB 的中点,若AB =OC ,求证QN PM ⊥.

证明:法一:)

(2

1+=)(2

1

OC OA ON +=

)(2

1

OC AB OM PO PM +=+=∴)(2

1

AB OC ON QO QN -=+=

0)4

1

==

?∴QN PM 故QN

PM ⊥法二:PM ·=(+)·(+)

=)(21

+·)(2

1BA OC +=)(4

12

2-=0

1.立体几何中有关垂直和平行的一些命题,可通过向量运算来证明.对于垂直,一般是利用a ⊥b ?a ·b =0进行证明.对于平行,一般是利用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定理进行证明.2.运用向量求解距离问题,其一般方法是找出代表相应距离的线段所对向量,然后计算这个向量对应的模.而计算过程中只要运用好加法法则,就总能利用一个一个的向量三角形,将所求向量用有模和夹角的已知向量表示出来,从而求得结果.

3.利用向量求夹角(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夹角)有时也很方便.其一般方法是将所求

的角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而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则可以利用公式c osθ.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已知异面直线l 1、l 2,AB 为其公垂线段,C 、D 分别为l 1、l 2上的任意一点,为与共线的向量,则|.

5.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且P o ∈α,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是d o .

第2课时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b =)

,,(321b b b (1) a ±b = (2) λa = . (3) a ·b = .

(4) a ∥b ? ;a ⊥b ? . (5) 设),,(),,,(222111z y x B z y x A ==

则= ,=AB . 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 . 例1. 若a =(1,5,-1),=(-2,3,5)

(1)若(k +)∥(-3),求实数k 的值; (2)若(k a +b )⊥(a -3b ),求实数k 的值; (3)若k k 的值. 解:(1)3

1

-=k ; (2)3106=

k ; (3)27

8

-=k 变式训练1. 已知O 为原点,向量()()3,0,1,1,1,2,,OA OB OC OA BC ==-⊥∥OA ,求

AC .

解:设()(),,,1,1,2OC x y z BC x y z ==+--,

∵,OC OA BC ⊥∥OA ,∴0OC OA ?=,()BC OA R λλ=∈,

∴()()30,

1,1,23,0,1x z x y z λ+=???+--=??,即30,13,10,

2.

x z x y z λλ+=??+=??-=??-=? 解此方程组,得7211

,1,,101010

x y z λ=-==

=。

∴721,1,1010OC ??=-

???,3711,1,1010AC OC OA ??=-=- ???

例2. 如图,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底面ABC ?中,CA =CB =1, 90=∠BCA ,棱21=AA ,M 、N 分别A 1B 1、A 1A 是的中点. (1) 求BM 的长; (2) 求??11,cos CB BA 的值; (3) 求证:

C B A 11⊥.

解: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

(1) 依题意得B (0,1,0),M (1,0,1).3)01()10()01(222=-+-+-=. (2) 依题意得A 1(1,0,2),B (0,1,0),C (0,0,0),B 1(0,1,2).

5

63),2,1,0(),2,1,1(1111===?=-=∴CB BA CB BA

10

30,cos 11=

>=

<∴CB BA . (3) 证明:依题意得C 1(0,0,2),N )0,2

1,21(),2,1,1(),2,2

1,21(11=--=∴C A .

C A C A 1111,002

1

21⊥∴=++-=?∴

变式训练2. 在四棱锥P -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AB =3,BC =1,PA =2,E 为PD 的中点.

(1) 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 ⊥面PAC ,并求出N 点到AB 和AP 的距离; (2) 求(1) 中的点N 到平面PAC 的距离.

解:(1)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BDP ,则A 、B 、C 、D 、P 、E 的坐标分别是A(0, 0, 0)、B(

3

, 0, 0)、C(

3

, 1, 0)、D(0, 1, 0)、P(0, 0, 2)、E(0,

2

1, 1),依题设N(x , 0, z ),则=(-

x

y

A B

C

P

E

D

·

x ,

2

1, 1-z ),由于NE ⊥平面PAC ,

∴?????

=?=?0

0 即?????=+-=-????????

=?--=?--021

3010)0,1,3()1,21,(0)2,0,0()1,21,(x z z x z x ??

???==?163z x ,即点N 的坐标为(

6

3, 0, 1),

从而N 到AB 、AP 的距离分别为1,6

3.

(2) 设N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d ,则d |

|NE

1233121|

)0,2

1

,63(||

)0,21,63()1,0,63(

|=?=--?.

例3. 如图,在底面是棱形的四棱锥ABCD P -中,,,60a AC PA ABC ===∠ a PD PB 2==,点E 在PD 上,且PE :ED =2:1. (1) 证明 ⊥PA 平面ABCD ;

(2) 求以AC 为棱,EAC 与DAC 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

(3) 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

解:(1)证明略; (2)易解得 30=θ; (3)解 以A 为坐标原点,直线AP AD ,分别为y 轴、z 轴,过A 点垂直于平面PAD 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为

)0,2

1,23(),0,21,23(

),0,0,0(a a C a a B A - )3

1

,32,0(),,0,0(),0,,0(a a E a P a D

所以=AE )31,32,0(a a ,=AC )0,2

1

,23(

a a , =AP ),,0,0(a =PC ),2

1

,23(a a a - =BP ),21,23(a a a -

,设点F 是棱PC 上的点,==λ),2

1

,23(a a a λλλ-,其中10<<λ,则))1(),1(21),1(23(λλλ-+-=+=a a a PF BP BF .令AE AC BF 21λλ+=得????

??

???=-+=+=-2

21131)1(3221)1(2

1

23

)1(23λλλλλλλa a a a a a a

C

解得23,21,2121=

-==λλλ,即21=λ时,AE AC BF 2

321+-=.亦即,F 是PC 的中点时,AE AC BF ,,共面,又?BF 平面AEC ,所以当F 是PC 的中点时,BF ∥平面AEC .

例4. 如图,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 所截而得,其中AB =4,BC =1,BE =3,CF =4.

(1) 求和点G 的坐标; (2) 求G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3) 求点C 到截面AEFG 的距离.

解:(1) 由图可知:A(1,0,0),B(1,4,0), E(1,4,3),F(0,4,4) ∴)1,0,1(-= 又∵=,设G(0,0,z),则(-1,0,z) =(-1,0,1) ∴z =1 ∴G(0,0,1) (2)平面ABCD 的法向量).1,0,0(=

)2,4,1(=,设GE 与平面ABCD 成角为θ,则

21

21

2|

|||)2

cos(

=

?=

-GE DG θπ

∴21

21

2arcsin

=θ (3)设0n ⊥面AEFG ,0n =(x 0,y 0,z 0)

∵0n ⊥,0n ⊥,而=(-1,0,1),=(0,4,3)

∴),43,(43

034000000

00

00000z z z n z y z x z y z x -=∴??

?

??-==????=+=+- 取z 0=4,则0n =(4,-3,4) ∵41

41

16|

|),4,0,0(00=

∴=n d 即点C 到截面AEFG 的距离为

41

41

16. 变式训练4.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G ⊥平面ABCD ,垂足为G ,G 在AD 上,且PG =4,GD AG 3

1

=,BG ⊥GC ,GB =GC =2,E 是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GE 与P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点D 到平面PBG 的距离;

(3)若F 点是棱PC 上一点,且DF ⊥GC ,求FC

PF

的值. 解:(1)以G 点为原点,GC 、、

为x 轴、y 轴、

y

P A

G

B

C

D

F

E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0,2,0),

P (0,0,4),故E (1,1,0),GE =(1,1,0), PC =(0,2,4)。1010

20

22|

|||cos =??

10

. (2)平面PBG 的单位法向量n =(0,±1,0) .

∵)02

3

23(4343,,-===BC AD GD ,

∴点D 到平面PBG 的距离为?GD |n |=2

3

.

(3)设F (0,y ,z ),则)2

3

23()02323()0(z y z y ,,,,,,-=--=。

∵GC DF ⊥,∴0=?GC DF ,

即032)020()23

2

3(=-=?-

y z y ,,,,, ∴23=y , 又PC PF λ=,即(0,2

3

,z -4)=λ(0,2,-4), ∴z =1,

故F (0,

3

,1) ,)1210()3230(-=-=,,,,,PF ,∴

3PF PC ==。 对于以下几类立体几何问题:(1) 共线与共面问题;(2) 平行与垂直问题;(3) 夹角问题;(4) 距离问题;(5) 探索性问题.

运用向量来解决它们有时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用空间向量解题的关键步骤是把所求向量用某个合适的基底表示,本节主要是用单位正交基底表示,就是适当地建立起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向量用坐标表示,然后进行向量与向量的坐标运算,最后通过向量在数量上的关系反映出向量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寻求向量间的数量关系时,一个基本的思路是列方程,解方程.

空间向量章节测试题

1.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若AB=2,A A 1=1,则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 )

A .

4

3 B .

2

3 C .

4

3

3 D .3

2.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若AB=2BB 1,则AB 1与C 1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60o

B. 90o

C.105o

D. 75o

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A 1与CC 1的中点,则直线ED 与D 1F 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 .15

B 。1

3

C 。12 D

4. 设E ,F 是正方体AC 1的棱AB 和D 1C 1的中点,在正方体的12条面对角线中,与截面A 1ECF 成60°角的对角线的数目是 ( ) A .0 B .2 C .4 D .6 5.棱长都为2的直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BAD=60°,则对角线A 1C 与侧面DCC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

A .

2

2

B .

2

1

C .43

D .

8

3

6.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1CC 、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和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A .

510 B .3

2 C .55

D .515 7.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中,高为H ,斜高为h ,相对棱间的距离为d ,则a 、H 、h 、d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 .a >H>h >d B .a >d >h >H C .a >h >d >H D .a >h >H>d 8.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CBD ,

E 是CD 中点,则AED ∠的大小为 ( )

A.45

B.30

C.60

D.90

9.三棱锥A —BCD 的高AH = 3a 3,H 是底面△BCD 的重心.若AB=AC ,二面角A —BC —D 为60°,G 是△ABC 的重心,则HG 的长为 ( )

A .a 5

B .a 6

C .a 7

D .a 10

10.PA ,PB ,PC 是从P 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是60o,则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

A .

1

2

B C D

11.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AD 与平面

A B

C D

P B 1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C 、D 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 A 、B 、M 是顶点,那么点M 到截面ABCD 的距离是 .

13.正四棱锥P -ABCD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为PC 中点,则直线AC 与截面BDE 所成的角为 .

14

.已知边长为ABC 中,E 、F 分别为BC 和AC 的中点,PA ⊥面ABC ,且PA=2,设平面α过PF 且与AE 平行,则AE 与平面α间的距离为 .

15.如右下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 = 4, AD =3, AA 1= 2.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EB = FB =1.

(1)求二面角C -DE -C 1的正切值;

(2)求直线EC 1与FD 1所成的余弦值.

16.如图,三棱锥P —ABC 中, PC ⊥平面ABC ,PC=AC=2,AB=BC ,D 是PB 上一点,且CD ⊥平面PAB . (I) 求证:AB ⊥平面PCB ;

(II) 求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角的大小; (III)求二面角C-PA-B 的大小的余弦值.

17.如图所示,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 >0),PA ⊥平面AC ,且PA =1.

(1)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P 、B 、D 的坐标;

(2)问当实数a 在什么范围时,BC 边上能存在点Q , 使得PQ ⊥QD ?

(3)当BC 边上有且仅有一个点Q 使得PQ ⊥QD 时, 求二面角Q -PD -A 的大小.

A B M

D

C A E

D C B A 1

F

D 1

C 1 B 1

Q

P D

C

B

A

空间向量章节测试题答案

1.B 。 2. B 。 3. A 。

4. C 。提示: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1,0,0),E (1,

1

2

,0),C (0,1,0).设平面A 1EC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由1A E n =0及EC n =0,可得x =z =12y ,于是可取n =(1,1

2

,1).

11(0,1,1)AB DC ==,11(1,1,0)D B DB ==,而且可计算得到这四个向量与向量n 所成的角为

30°,于是这四个向量与平面A 1ECF 所成的角为60°.而其它的面对角线所在的向量均不满

足条件. 5 D 。 6. C 。 7. C 。 8.A 。 9. D 。 10. D

11.

45。 12. 23

13.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OE 与OC 所成的角即∠EOC 为所求.易得大小为45°.

14.

3

3

2 15.(1)如图,以A 为原点,1,,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有D (0,3,0)、D 1(0,3,2)、E (3,0,0)、F (4,1,0)、C 1(4,3,2). 于是,1(3,3,0),(1,3,2)DE EC =-=,

1(4,2,2)FD =-.

设向量(,,)x y z =n 与平面C 1DE 垂直,则有

1330

13202DE x y x y z x y z EC ?⊥-=????==-??++=⊥?

??n n .

∴(,,)(1,1,2),222

z z z

z =--=--n 其中z >0.

取n 0=(-1,-1,2),则n 0是一个与平面C 1DE 垂直的向量. ∵向量1AA =(0,0,2)与平面CDE 垂直,

∴n 0与1AA 所成的角θ为二面角C -DE -C 1的平面角.

∵0101cos ||||

1AA AA θ=

=

=?n n ,

A B

C D

P x

y

z

∴tan 2

θ=

. (2)设EC 1与FD 1所成角为β,则

1111cos 14||||1EC FD EC FD β===

?. 16. (1) ∵PC ⊥平面ABC,?AB 平面ABC ,

∴PC ⊥AB.∵CD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CD ⊥AB .又C CD PC = ,∴AB ⊥平面PCB . ∴二面角C-PA-B 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3

3

. (2) 由(I) AB ⊥平面PCB ,∵PC=AC=2,

又∵AB=BC ,可求得BC= 2 .以B 为原点,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A(0,2,0),B(0,0,0), C (2,0,0),P (2,0,2).

AP =(2,-2,2),BC =(2,0,0). 则AP BC ?=2×2+0+0=2.

cos AP,BC <>=AP BC

AP BC ??=2

222?= 21.

∴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的角为3

π

(3)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

m = (x ,y

,z ).AB =(0, -2,0),AP =(2,-2,2), 则AB 0,

AP 0.??=???=??m m 即0,20.z ?=?+=解得0,y x =???=??令z= -1,得 m = (2,0,-1).

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

n =(x ', y

', z ').PC =(0,0,-2), AC =(2,-2,0),

则PC 0,AC 0.

??=???=??n n 即'

''

20,0.z ?-=?=解得'''0,z x y ?=?

?=?? 令x '=1, 得 n = (1,1,0). cos ,?<>=

m n

m n m n =332

32=?. ∴二面角C-PA-B 的大小的余弦值为33. 17.(1)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分

别为x 、y 、z 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PA =AB =1,BC =a ,

∴P (0,0,1),B (1,1,0), D (0,a ,0).

(2)设点Q (1,x ,0),则

(1,,0),(1,,1)DQ x a QP x =-=--.

由0DQ QP ?=,得

x 2-ax +1=0.

显然当该方程有实数解时,BC

因a >0,故a 的取值范围为a ≥0.

(3)易见,当a =2时,BC 上仅有一点满足题意,此时x =1,即Q 为BC 的中点.

取AD 的中点M ,过M 作MN ⊥PD ,垂足为N ,连结QM 、QN .则M (0,1,0),P (0,

第10题答图

0,1),D (0,2,0). ∵D 、N 、P 三点共线,

∴(0,1,0)(0,1,1)(0,1,)

111MD MP MN +λ+λ--λλ===

+λ+λ+λ

. 又(0,2,1)PD =-,且0MN PD ?=, 故(0,1,)232(0,2,1)0113

-λλ-λ?-==?λ=+λ+λ.

于是22(0,1,)

1233(0,,)25513

MN -=

=+. 故12

(1,,)55

NQ NM MQ MN AB =+=-+=--.

∵12

02()(1)()055

PD NQ ?=+?-+-?-=,

∴PD NQ ⊥.

∴∠MNQ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6

cos ||||

NM NQ MNQ NM

NQ ?∠=

= ∴所求二面角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