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11
江西财经⼤学《统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江西财经⼤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为25元,这⾥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2.统计调查⽅案中⾸要的问题()。
A.确定调查对象B.确定调查经费C.确定调查项⽬D.确定调查⽬的 3.在抽样调查中,( )。
A.全及总体是唯⼀确定的B.全及指标只能有⼀个C.样本指标是唯⼀确定的D.样本指标只能有⼀个4.有12名⼯⼈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
A.单项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种分组均可 5.编制时间数列时,要求动态数列的每个指标具有( )。
A.⼀致性 B.连续性 C.可⽐性 D.间隔性 6.如果⽣活费⽤指数上涨20%,则现在1元钱( )。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的1元钱相同 D.⽆法⽐较 7.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A.抽样误差 B.登记误差 C.代表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8.当有多个成数资料可供选择时,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常⽤数值( )。
A.最⼤的⼀个 B.最⼩的⼀个C.中间的⼀个D.最接近0.5的⼀个 9.⽆偏性是指( )。
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P p10.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Y S (提⽰:Y S 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约为全部观察值的()。
A.68.27% B.90.11% C.95.45% D.99.73% *11.国民账户体系⾸创于()。
A.英国B.美国C.前苏联D.中国*12.国民经济效益是指()。
A.微观经济效益C.宏观经济效益D.物质⽣产部分经济效益*13.⽣产者将商品卖给商业经营者的买卖⾏为属于()。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一[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2.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A.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B.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C.调查费用最少的方案D.在一定的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3.某公司将员工分成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对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名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年支出总额的近似值,此为( )。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 4.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B.都不是随机变量C.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5.增长1%的绝对值是( )。
A.本期水平的1%B.上期水平的1%C.本期累计增长量的1%D.上期逐期增长的1%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C.确定同度量因素D.确定谁是数量指标谁是质量指标7.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
A.116.7%B.100.5%C.85.7%D.99.5%8.已知甲、乙两班同学的某次测验平均成绩分别为甲X =75分,乙X =80分;其成绩的方差2甲σ=12,2乙σ=25,则( )。
A.甲班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B.乙班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C.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大的代表性D.不可比9.如果某商店销售额的逐期增长量每年都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 )。
A.年年增长 B.年年下降 C.年年不变 D.无法确定 10.直线趋势bt a y c +=中a 和b 的意义是( )。
A.a 是截距,b 表示x=0时的趋势值B.a 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C.a 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D.a 表示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按最小平方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流量与存量是( )。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以用来( )。
A.表示个体的特征 B.作为指标来使用 C.表示总体的特征 D.作为变量来使用 2.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
A.商品流转次数 B.产品合格率 C.发展速度 D.工人劳动生产率3.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整群抽样和其他抽样方法比较抽样误差( )。
A.较大 B.较小 C.相等 D.相反4.已知一时期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的数据( )。
A. 30B. 28C. 26D. 255.某镇199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2001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A.130%B.104%C.80%D.125%6.假设你在做一个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总体资料未知,比率的总体方差没有以往的数据,也不能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这时,此方差应取( )。
A.30% B.25% C.40% D.50%7.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
A.x y32ˆ+= r=0.88 B.x y54ˆ+= r=0.55 C.x y510ˆ+-= r=-0.90 D.x y90.0100ˆ--= r=-0.83 8.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了( )。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的代表性指标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
A.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B.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C.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D.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10.按地理区域划片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生于20世纪( )年代。
(完整版)统计学模拟考试附参考答案统计学模拟考试一、单选题(20小题,每题1分,计20分)1、在关于工业企业的调查中,有一个调查项目为“经济类型”,企业经济类型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则变量“经济类型”是()A 、定量变量B 、数值变量C 、分类变量D 、顺序变量2、调查人员欲以统计图形展示企业产品的品种构成,则适用的统计图为() A 、饼图 B 、直方图 C 、箱线图 D 、茎叶图3、从100000个家庭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0个家庭做样本,设i X 为第i 个家庭的人数,μ表示总体平均数、x 表示样本的数学期望,则)(x E 与μ的关系是()A 、一定相等B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等C 、偶尔相等D 、一定不相等4、依据多样本箱线图判断比较中位数的大小(此原题需要画箱线图,电脑上没有适当数据,不便画,谨列出考点,请大家理解)5、下面说明数据水平的统计量中使用面最广的是()A 、众数B 、中位数C 、均值D 、分位数6、在下列数据中,可以计算中位数的是()A 、居民的家庭住址B 、企业所属行业C 、产品类别D 、产品质量等级7、某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元,方差为1600元,某职工工资为2048元,则该职工工资的标准分为() A 、0.03 B 、0.8 C 、1.2 D 、-1.28、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大样本,则样本均值近似服从()A 、正态分布B 、卡方分布C 、T 分布D 、F 分布9、为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在北京市城镇居民中随机抽取800户进行调查,计算得到其户月均收入为4180元,请问户均收入属于()A 、参数B 、统计量C 、估计值D 、样本容量10、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拒绝域的依据是() A 、原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B 、备择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C 、原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总体的概率分布 D 、备择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总体的概率分布11、要求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这一标准被称为() A 、一致性 B 、无偏性 C 、有效性 D 、充分性12、如果θ)是某总体参数θ的一致估计量,则随着样本容量n 的增大,有()A 、θ)的数值接近总体参数θ B 、θ)的期望等于总体参数θC 、θ)的方差接近总体参数θD 、θ)的方差接近总体参数2σ13、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A 、原假设为真,不拒绝原假设B 、原假设为真,拒绝原假设C 、原假设为假,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假,不拒绝原假设14、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A 、x 变化引起y 的线性变化部分B 、y 变化引起x 的线性变化部分C 、x 与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D 、除x 与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15、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估计标准误差为0,则意味着()A 、回归系数为0B 、回归系数绝对值为1C 、判定系数为1D 、相关系数为016、方差分析对数据有三个基本假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三个假定的是() A 、正态性 B 、方差齐性 C 、独立性 D 、无偏性17、时间序列中,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固定周期的周期性波动称之为()A 、短期趋势B 、循环波动C 、季节波动D 、随机波动18、将最近K 期的每个观测值都给予相同权数进行预测的时间序列预测法称之为() A 、回归法 B 、移动平均法 C 、指数平滑法 D 、最小平方法19、聚类分析的基本原则是()A 、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B 、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小C 、类间差异大,类内差异小D 、类内差异与类间差异均大20、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是()A 、分析数据的平均水平B 、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C 、对数据标准化D 、对数据降维二、多选题(5小题,每题2分,计10分)1、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数据水平且比较稳健的有()A 、均值B 、分位数C 、中位数D 、标准差E 、众数2、以下关于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描述中正确的是()A 、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B 、标准误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C 、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是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差距的一种尺度D 、标准误差是根据一个样本统计量计算出来的E 、标准误差是根据理论上的所有可能样本统计量计算出来的3、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包括有()A 、长期趋势B 、季节变动C 、循环变动D 、不规则波动E 、时间R的说法中,正确的有()4、关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2R是回归平方和与总平方和的比值A、2R=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线性依存关系B、2R=1,说明变量间不存在线性依存关系C、2R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越高D、2R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越低E、25、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做出拒绝原假设的结论时,表示()A、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B、原假设必定是错误的C、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显著性水平αD、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H为真的假设下可能发生了小概率事件E、在三、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为确定新年度球员薪水水平,球员工会与老板进行谈判。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以用来( )。
A.表示个体的特征 B.作为指标来使用 C.表示总体的特征 D.作为变量来使用 2.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
A.商品流转次数 B.产品合格率 C.发展速度 D.工人劳动生产率3.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整群抽样和其他抽样方法比较抽样误差( )。
A.较大 B.较小 C.相等 D.相反4.已知一时期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的数据( )。
A. 30B. 28C. 26D. 255.某镇199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2001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A.130%B.104%C.80%D.125%6.假设你在做一个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总体资料未知,比率的总体方差没有以往的数据,也不能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这时,此方差应取( )。
A.30% B.25% C.40% D.50%7.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
A.x y32ˆ+= r=0.88 B.x y54ˆ+= r=0.55 C.x y510ˆ+-= r=-0.90 D.x y90.0100ˆ--= r=-0.83 8.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了( )。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的代表性指标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
A.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B.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C.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D.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10.按地理区域划片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生于20世纪( )年代。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2019-2020年统计学模拟试题判断题1、统计研究的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只适用于各自不同的统计工作阶段。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在职工文化素质调查中,“大专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数量指标是指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而质量指标则是不能用数值表示,只能用文字来说明的指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所有的统计指标均是由所属范围的各部分数据加总得到。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统计总体的大量性要求统计调查必须进行大量观察。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统计的信息、监督、咨询的功能要密切联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统计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必须具有相同的属性或特征。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某职工的月工资为2000元,由于是用数值表示的,因此,“工资”是标志值。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变异是指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的数量方面。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1、统计不是研究现象的纯数量关系,而是要研究具体现象的数量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2、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3、连续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6、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可通用于自然现象、经济现象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7、统计工作过程是从个体认识、定性认识开始的。
江西财经大学06-07学年第1学期《统计学》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类型抽样的方差是()A.抽样方差B.组内方差C.组间方差D.组内方差的平均数2、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直接对比,这是因为()A、总体单位数不一致B、平均数不一致C、离散程度不一致D、离差平方和不一致3、统计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4、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现象的质量方面B、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C、抽象的数量关系D、统计工作过程的方法及规律5、某班学生的出勤率属于()。
A、比较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统计表与会计表有众多的区别,最为明显的区别是统计表是开口表()。
3、若将全部产品分为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两种,其所采用的分组标志属于是非标志()。
5、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时间”和指标数值()。
7、在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中,全及总体与样本总体均不是唯一的()。
9、估计量的平均估计值正好等于待估参数的性质叫做估计量的一致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你认为测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应如何选择代表规格品才最能够反映民意?2、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质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之吗?四、计算题(共3×20=60分)。
1、(20分)某市开展职工家计调查,根据历史资料该市职工家庭平均每人年收入的标准差为2400 元,而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4%。
现在用放回抽样的方法,要求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平均收入的极限误差不超过200元,恩格尔系数的极限误差不超过4%,试计算(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两种)样本必要的单位数。
2、(20分)某乡水稻总面积2万亩,以不放回抽样方法从中随机抽取400亩实割实测计算得样本平均亩产为645公斤,标准差72.6公斤。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样卷一、单项选择题1、在研究某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时,某个工业企业生产工人人数是()。
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变量D、标志总量2、对全国货币发行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几个大地区进行货币发行量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3、2003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元,2004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2004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3年()。
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能做结论4、某企业2003年完成利润100万元,2004年计划比2003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2004年超额完成计划()。
A、104.76%B、4.76%C、110%D、10%5、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为3%,5%,8%,13%,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A、4%%%105108103⨯113⨯%⨯8%⨯ B、4%%1353⨯⨯%C、4%%108105⨯113⨯-1103⨯%%8%13⨯-1 D、4%%⨯53⨯%6、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A、下降3%B、上升3%C、下降2.91%D、不变7、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是()。
A、1B、1/2C、1/3D、1/48、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是确定性变量D、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9、无偏性是指()。
A、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B、当样本容量n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C、随着n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D、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1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二、判断题1.平均数与次数和的乘积等于各变量值与次数乘积的和。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
(Z 0.005=2.58)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7、设总体X ~) ,(2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
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n s x μ-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的无偏估计值为 ( )①、32.5 ②、33 ③、39.6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 ①、x > e M >o M ②、x <e M <o M ③、x >o M >e M8、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9、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 ( )①、甲类较大②、乙类较大③、两类相同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①、187.5% ②、7% ③、106.48%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江西财经大学2009-2010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6003A 授课课时:48 考试用时:110分钟课程名称:统计学适用对象:试卷命题人郭露试卷审核人罗良清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工业企业年产品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
A. 都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都是时点指标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人口 B. 每一个人C.每一户 D .工人工资3.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总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4.组距数列上限一般是指()。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B. 本组变量的最小值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 D. 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5.将对比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A.成数B. 百分数C.倍数D. 千分数6.要准确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次数分布情况,必须借助于( )。
A.次数B.频率C.累计频率D.次数密度7.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A. 离散程度不一致B. 平均水平不一致C. 总体单位数不一致D. 离差平方和不一致8.在趋势方程Y=a+bt(t为时间序号)中,b的含义是()。
A.环比增长速度 B.逐期增长量C.基期数值 D.累计增长量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是()。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10.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A.25% B. 2% C. 75% D. 20%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定义是否准确,对的在括号内打钩、错的打叉。
不需改正。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2.作为一个调查单位()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组数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4.抽样误差是指()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遵守随机原则前提下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违背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5.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6.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7.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条件是()A、计算是否加权B、指数化因素是否相同C、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D、同度量因素是否相同8.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10.平均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D、增长速度加上100%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
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2.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4.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均可采用标准差指标()5.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6.如果所要检验的是样本所取自总体的参数值是否大于某个特定值时,应采用左单侧检验()7.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的密切程度()8.若指数化因素是数量指标,则应以相联系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若指数化因素是质量指标,则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9.若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10.根据间断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假定变量值在两个相邻时点之间的变动是均匀的()三、简答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再作答。
《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A2、D3、A4、A5、B6、C7、D8、A9、B 10、D 11、A12、C13、A14、B15、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BDC2、ABCDE3、CDE4、ABC5、AC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2、单一表;一览表3、可比性4、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5、点估计;区间估计6、X M M e 07、定性分析8、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账户体系9、服务产品 10、机构部门,资产负债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动态上说明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数值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2、平均数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有加权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两种形式。
平均指标指数称为可变构成指数,是反映两个不同的平均指标综合变动方向及影响程度的相对数,它可分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两种;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六、计算题(45分)1、解: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12203137011201170万元=++=∑=n a a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职工人数1421214321-+++=b b b b b)(8.631.7219.67.05.621千人=⨯+++⨯=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b ac =()人元千人万元/12.17948.61220==(1)销售额变动 %1167508700011==∑=∑q p q p K pq)(1207508700011万元=-=∑-∑q p q p (2)销售量指数 %93.1107508320000010==∑∑=∑=∑q p q Kp q p q p K q )(827508320010万元=-=∑-∑q p q p(3)销售价格指数 %57.10483287000111011==∑∑=∑∑=q kp q p q p q p K p )(38832870101万元=-=∑-∑q p q p(4)指数体系绝对数 120万元=82万元+38万元 相对数 116%=110.93%×104.57%(5)文字说明:该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6%,增加120万元。
1江西财经大学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就是50元与60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 、乙大于甲B 、甲大于乙C 、甲乙相等 D.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就是 ( )。
A.0)(=∑-f x x B.0=-∑f x x C.0)(2=-∑f x xD 、min )(=-∑fx x3、 某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B.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C.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D.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各组数据在组内就是均匀分布的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就是(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 、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 、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就是 ( )。
A.29 B.29、5 C.30 D 、不存在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就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
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甲登记、乙不登记B.甲不登记、丁登记C.甲登记、丙登记D.乙登记、丁不登记8.有效性就是指( )。
统计学样卷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统计分组的原则是要体现()。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
A.了解全国人口总数B.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C.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D了解轮胎的使用寿命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不能预测其变化B.扩大到原来的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变5.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A.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6.进行抽样推断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准确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标准化原则D.可靠性原则7.当总体内部差异比较大时,比较适合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A.纯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机械抽样)8.在估计某一总体均值时,随机抽取n个单位作样本,用样本均值作估计量,在构造置信区间时,发现置信区间太宽,其主要原因是()。
A.样本容量太小B.估计量缺乏有效性C.选择的估计量有偏D.抽取样本时破坏了随机性9.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可以用()来解释。
A.小概率事件B.中心极限定理C.置信区间D.正态分布的性质10.如果相关系数r为正,说明()。
A.y一般小于xB.x一般小于yC.随着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减少D. 随着一个变量减少,另一个变量也减少1.统计数据大体上分为定性数据和()。
A.定类数据B.定序数据C.定距数据D.定量数据2.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全部人口B.每个人C.全部人口数D.每户家庭3.若一个数据呈现为左偏分布(长尾在左侧),则均值(x)、中数(Me)和众数(Mo)的关系是()。
统计学模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哪种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综合指标法B、统计推断法C、大量观察法D、统计分组法正确答案:C2、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11万,有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700床),则该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63.636。
这个指标属于()。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正确答案:B3、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A、100%B、400%C、120%D、1 200%正确答案:B4、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关键环节B、基础环节C、最终环节D、中间环节正确答案:B5、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
A、直线相关关系B、正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正确答案:C6、增长1%的绝对值所用的计算公式是()。
A、本期水平×1%正确答案:7、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性B、同质性C、差异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B8、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A、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不完全的依存关系D、完全的随机关系正确答案:A9、对某班级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则下列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是()。
A、学习成绩B、专业C、年龄D、个人爱好正确答案:B10、统计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A、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字模型B、一种纯数量的研究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答案:C11、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总量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正确答案:D12、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合适方程为()。
A、直线趋势方程B、指数曲线方程C、直线或指数曲线方程均可D、无法判定正确答案:A1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一[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2.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A.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B.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C.调查费用最少的方案D.在一定的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3.某公司将员工分成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对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名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年支出总额的近似值,此为(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4.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B.都不是随机变量C.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5.增长1%的绝对值是( )。
A.本期水平的1%B.上期水平的1%C.本期累计增长量的1%D.上期逐期增长的1%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C.确定同度量因素D.确定谁是数量指标谁是质量指标7.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
A.116.7% B.100.5% C.85.7% D.99.5%8.已知甲、乙两班同学的某次测验平均成绩分别为甲X =75分,乙X =80分;其成绩的方差2甲σ=12,2乙σ=25,则( )。
A.甲班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B.乙班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C.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大的代表性D.不可比9.如果某商店销售额的逐期增长量每年都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 )。
A.年年增长 B.年年下降 C.年年不变 D.无法确定 10.直线趋势bt a y c +=中a 和b 的意义是( )。
A.a 是截距,b 表示x=0时的趋势值B.a 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C.a 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D.a 表示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按最小平方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流量与存量是( )。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 12.下列指标中,反映消费满足人民需要的经济效益指标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 B.流通费用率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投资效果系数*13.设P(A)=0.8,P(B)=0.7,P(A|B)=0.8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事件A与B互相独立 B.事件A与B互斥C.B⊃AD.P(A+B)=P(A)+P(B)*14.在假设检验问题中,原假设为0H ,给定显著水平为α,则正确的是( )。
A.p(接受0H |0H 正确)=α B.p(拒绝0H |0H 正确)=αC.p(接受0H |0H 不正确)=1-αD.p(拒绝0H |0H 不正确)=1-α*15.设随机变量ξ与η相互独立,且ξ~N(211,σα),η~N(222,σα),则Z~ξ+η仍具正态分布,且有( )。
A.Z~N(211,σα+22σ) B.Z~N(2121,σσσα+)C.Z~N(222121,σσσα+)D.Z~N(222121,σσσ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注:题中正确的选项不确定,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发现事物的特点与规律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变化C.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将复杂现象划分为不同类型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2.下边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口出生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均国民收入D.人口密度E.某市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 3.估计标准差是反映( )。
A.自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的指标B.因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的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D.因变量估计值平均数代表性的可靠程度指标E.回归方程的代表指标4.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是( )。
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代表性E.随机性 5.统计调查的质量集中体现在( )。
A.准确性B.灵活性C.全面性D.普通性E.及时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2.调查表有两种形式:一是( ),另一种是( )。
3.( )是编制动态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4.代表性误差可分为两种:( )和( )。
5.抽样估计的方法有( )和( )。
6.如果根据一组数据计算可知总体分布呈现左偏,请用符号“>”把X 、e M 和o M 连接起来,可表示为( )。
7.用相关系数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紧密程度时,必须在( )基础上进行。
*8.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是:( )简称MPS 与( )简称SNA 。
*9.社会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 )两部分。
它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问题。
*10.从宏观上讲,资产负债表是由( )与( )项目纵横交叉组成的矩阵或平衡表。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数量特征。
( )2.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 )3.在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零售物价总指数用的是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法编制的。
( )4.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总体指标的标准差。
( )5.整群抽样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分群时注意增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
( )6.估计标准误差是以回归直线为中心反映各观察值与估计值平均数之间离差程度的大小。
( )7.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8.当相关系数21r r =时,那么这两个相关数列的直线回归方程的回哪系数必然有21b b =。
( )9人口普查中规定标准时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 )10.统计资料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
(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的区别. 2.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有何区别? 六、计算分析题(共45分)2.(2)对该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3)计算该回归模型的估计标准误,并以95%的置信度估计产量为10(千件)时单位成本的置信区间。
()4(025.0t =2.776)(8分)4.某药厂为了检验瓶装药片的数量,从成品库随机抽检100瓶,结果平均每瓶101.5片,标准差为3片。
试以F(t)=99.73%的把握程度推断成品库中该种药片平均每瓶数量的置信区间,如果允许误差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问需要抽取多少瓶?(5分)5.两工人谁生产的零件质量较稳定。
(5分)*6.某车间有200台车床,由于各种原因只有60%的时间在开动,每台车床开动期间耗电量为E,问至少供给此车间多少电量才能以99.9%的概率保证此车间不因供电不足而影响生产。
(注: (3.09)=0.999) (5分)*7.下面用假设资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设某地区某年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8.某公司为生产某种新产品而设计了两种基本建设方案,一个方案是建大厂,另一个方案是建小厂,建大厂方案需投资300万元,建小厂需投资140万元,两者的使用期都是10年,无残值。
估计在寿命期内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7,产品销路差的概率是0.3,两种方《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A2、D3、A4、A5、B6、C7、D8、A9、B10、D 11、A 12、C 13、A 14、B15、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BDC2、ABCDE3、CDE4、ABC5、AC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2、单一表;一览表3、可比性4、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5、点估计;区间估计6、X M M e 07、定性分析8、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账户体系9、服务产品 10、机构部门,资产负债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动态上说明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数值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2、平均数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有加权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两种形式。
平均指标指数称为可变构成指数,是反映两个不同的平均指标综合变动方向及影响程度的相对数,它可分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两种;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六、计算题(45分)1、解: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12203137011201170万元=++=∑=n a a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职工人数1421214321-+++=b b b b b )(8.631.7219.67.05.621千人=⨯+++⨯=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bac =()人元千人万元/12.17948.61220==(1)销售额变动 %116750870011==∑=∑q p q p K pq )(1207508700011万元=-=∑-∑q p q p (2)销售量指数 %93.1107508320000010==∑∑=∑=∑q p q Kp q p q p K q )(827508320010万元=-=∑-∑q p q p(3)销售价格指数 %57.10483287000111011==∑∑=∑∑=q kp q p q p q p K p)(38832870101万元=-=∑-∑q p q p (4)指数体系绝对数 120万元=82万元+38万元相对数 116%=110.93%×104.57%(5)文字说明:该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6%,增加120万元。
这是由销量和价格两因素变动引起的。
其中,价格固定在每种商品各自的基期水平,由于销量的变动使得总销售额比基期提高了10.93%,增加82万元;把销量固定在每种商品各自的报告期水平,由于价格的变动使得总销售额比基期提高了4.57%,增加了38万元。
3、解:根据已知条件可计算,6=n 21=∑x 426=∑y 792=∑x 302682=∑y 1481=∑xy82.1)21(6179426216130268)(11222-=⨯-⨯⨯-=∑-∑∑∑-∑=x n x y x n xy b )(37.77621)82.1(6426元=⨯--=∑⨯-∑=n x b n y a(1) 直线回归方程为 x bx a y82.137.77ˆ-=+= 回归系数b 的意义是,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