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pdf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pdf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pdf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pdf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

一、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

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

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

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

术,我国如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

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

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因此,教育部决定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

措施。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加快教

育现代化进程,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对于推动教育消费,促进

教育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重要问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

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

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

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

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依法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3.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其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