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4.54 KB
- 文档页数:2
肝胆外科 1 肝破裂案例分析:男性,35岁,右下胸及上腹部挫伤6小时。
患者骑摩托车撞车,右下胸及上腹部受车把直接撞击后,上腹部持续剧痛,向右肩放射,并觉腹痛范围增大,以右侧为著。
2小时来有口渴,心悸和轻度烦燥不安。
既往体健,嗜酒,无肝炎或结核病史,无高血压史。
查体:T38℃,P102次/分,BP100/70mmHg。
神清,轻度不安,颜面结膜稍苍白,心肺 (-),腹稍胀,右下胸及上腹部可见挫伤痕迹,明显压痛,全腹均有压痛和肌紧张,以右上腹最著,全腹均有反跳痛,以右侧腹更明显,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甚弱。
化验:Hb 92g/L,WBC 12×109/L。
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小肠液平面。
评分要点:(总分20分)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肝破裂 4分(二)诊断依据1.右上腹暴力撞击史 1分2.右上腹持续腹痛,向右肩放射 1分3.有腹膜刺激体征和移动性浊音 1分4.血红蛋白偏低 1分二、鉴别诊断(5分)1.单纯腹壁和胸壁挫伤 2分2.空腔脏器损伤(胃十二指肠或胆囊) 2分3.肋骨骨折 1分三、进一步检查(4分)1.B 超探测肝膈面及小肠间隙 1分2.腹腔穿刺或灌洗,有无血液或含有胆汁 2分3.胸片 1分四、治疗原则(3分)1.注意病情发展,必要时输血 1分2.开腹探查、止血、缝合裂口、清洗腹腔 2分备注: B超示肝右叶部膈面有液性团块,肠间隙增宽。
肝胆外科 3 肝癌案例分析:男性,44岁,工人,右上腹疼半年,加重伴上腹部包块一月。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钝痛,为持续性,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自服去痛片缓解。
一月来,右上腹痛加重,服止痛药效果不好,自觉右上腹饱满,有包块,伴腹胀、纳差、恶心,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转我院。
患者发病来,无呕吐、腹泻,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7.8℃)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公斤。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郝艳(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31)【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促进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方法回顾性点评分析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的合理性。
结果该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存在联合用药品种、门冬氨酸鸟氨酸溶媒、维生素K 1给药剂量、用药疗程不合理等问题。
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注重提高自身医药学专业知识,掌握疾病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参与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参与患者最佳用药方案的制定,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准确。
【关键词】临床药师肝硬化失代偿期医嘱合理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5-071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5.067据有关资料显示,肝硬化年发病率为17/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20~50岁青壮年,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晚期肝硬化患者可罹患各种致命性并发症,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据前列[1]。
因此,必须加强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及规范诊疗,现报告1例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药物治疗合理性分析,为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9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遂于2017年7月28日于外院查腹部B 超,考虑肝硬化,予以口服药对症治疗后出院。
期间因双下肢反复水肿于外院行利尿消肿、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
病程中,患者有食欲不振,无呕血便血,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关节痛。
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拟以“肝硬化”收治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T )37℃;脉博(P )78次/min ;呼吸(R )18次/min ,血压(BP )104/70mm Hg 。
意识清楚,推入病房,皮肤黏膜有色素沉着,无明显黄染,无出血点、紫癜,肝掌,颈肩部可见蜘蛛痣等,眼睑无水肿,腹平软,腹围95cm ,未见明显胃肠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触诊欠满意,双下肢水肿(++),其余无特殊。
案例分析经典内科病例汇总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1、慢性支气管炎【病例】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 个月。
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
查:T38C, 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2、阻塞性肺气肿【病例】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 个月。
近5 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
2 天前开始发热,咳黄粘痰,痰不易咳出,喘息加重。
体检:体温38.6 °C,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0mmHg 病人神志清楚,消瘦,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哕音。
血常规:白细胞12.2 X 109/L。
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②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液过多、痰液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下降、摄入不足、消耗量增加有关。
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
体格检查:T36C,P9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
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
辅助检查:白细胞11.0 X 109/L,N78%,L22%。
X线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
肝硬化案例分析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病例介绍•临床诊断与治疗•病例分析与讨论•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总结与建议01病例介绍病例来源某医院消化内科病例特点患者为中老年男性,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病例来源与特点病史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否认其他肝病史、家族史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病史及症状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有蜘蛛痣、肝掌体征肝功能检查提示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影像学检查示肝脏缩小,脾脏肿大辅助检查体征及辅助检查02临床诊断与治疗初步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等。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皮肤、黏膜、淋巴结等部位。
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形态、质地等指标。
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
1鉴别诊断23鉴别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病毒抗原抗体和肝功能指标进行判断。
慢性肝炎鉴别肝脓肿与肝癌,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脓肿部位、大小及周围组织情况。
肝脓肿还需与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其他疾病病因治疗:针对肝硬化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戒酒、控制肝炎病毒复制等。
肝功能保护:使用药物保护肝功能,调节免疫力,减轻肝脏炎症。
并发症治疗:针对肝硬化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进行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在肝硬化晚期,可考虑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取决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等因素。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与效果03病例分析与讨论病因肝硬化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或毒物等。
发病机制肝硬化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肝细胞损伤、门静脉高压和肝纤维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病理分型根据病情发展程度,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病理变化肝硬化病理变化包括肝细胞损伤、门静脉高压、肝纤维化等。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简介慢性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功能进行性恶化和丧失的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常需要积极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对慢性肝衰竭进行案例分析,并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建议。
案例分析病例1:肝硬化导致慢性肝衰竭患者A,男性,年龄55岁,已被诊断患有肝硬化。
他最近出现黄疸、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等症状。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医生确认他正处于慢性肝衰竭的晚期阶段。
治疗方案:针对他的病情和肝功能进行整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必要时进行肝移植等。
病例2: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肝衰竭患者B,女性,年龄40岁,患有乙型肝炎。
她经历了多年的乙型肝炎感染,最近开始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并发症,包括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治疗方案: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来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同时进行肝保护和对症治疗。
治疗策略针对慢性肝衰竭的治疗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原因,如肝炎、肝硬化等,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 营养支持: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和必要的补充剂,以支持肝脏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3. 并发症管理:处理并控制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等。
4. 肝移植:在某些情况下,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在慢性肝衰竭晚期无法维持肝功能时。
结论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干预。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肝移植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参考文献:。
中药治疗肝脏自愈的事例【中药治疗肝脏自愈的事例】导语: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也是最易受损和自愈能力较强的器官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被广泛运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事例,探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促进自愈的潜力和作用机制。
1. 肝功能异常的案例案例一:张先生,男性,芳龄五十,曾因肝功能异常而严重恶化。
他通过综合中医治疗和传统草药饮片,改善了他的肝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节肝脏气血微循环、活化肝细胞和提高肝脏的自愈能力来达到治疗目的。
2. 肝炎的案例案例二:李女士,女性,芳龄四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她使用了中药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黄芪、人参、阿胶等多种中药材的配方。
这些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炎和修复肝脏损伤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肝炎指标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3. 脂肪肝的案例案例三:刘先生,男性,芳龄四十五,患有脂肪肝。
他采用了中医中药治疗,例如山楂、茯苓等草药。
这些中药具有利尿、消脂、降脂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肝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肝功能恢复正常。
4. 肝硬化的案例案例四:王先生,男性,芳龄五十八,患有肝硬化和腹水。
他通过中医药进行治疗,使用了当归、白术等中药材。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传导湿气和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
治疗过程中,王先生的腹水明显减少,肝功能得到了改善。
5. 中药治疗机制中药治疗肝脏疾病具有多种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调节免疫力、活化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这些机制通过多种中药成分的协同作用达到促进肝脏自愈的效果。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肝脏疾病可以通过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自愈和改善肝脏正常功能来实现治疗效果。
而且中药治疗具有自然疗法、副作用小和可持续性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个人观点: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的事例不仅证明了中药在肝脏自愈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然、温和的治疗方式。
病人基本资料:患者,刘某,男性,52 岁,因“ 乏力、腹胀 9 年,加重 1 个月”入院,意识清醒,发育良好,营养中等。
过去病史:乙肝携带病史32 年,平素吸烟20 支 / 天,占位有关)。
( 5)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腔积液。
凝血五项:凝血酶原时间:17s,凝血酶原活动度: %,凝血酶时间:,(考虑( 6)门脉高压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脾大、脾功能亢进、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有关)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根据上述特点诊断“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成立。
治疗:治疗:低盐低脂限水饮食,休息;保肝降酶,抗病毒;抑制胃酸,预防消化道出肝硬化是因组织结构紊乱而致肝功能障碍。
目前尚无根血,肝性脑病等,完善检查,向其家属交代病情。
治办法。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和阻止病程进展。
1. 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输液少量饮酒。
对食物与药物没有过敏的现象。
现在病史:1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腹胀,进行性加重,伴尿少,食欲下降,大便基本2 天1次,未见明显黑便。
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肝病面容,自主体位,检查合作。
强胸壁可见蜘蛛痣,可见肝掌。
腹略膨隆,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轻度浮肿。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9 /L ,Hb81g/L ,PLT:67×109/L ,(考虑与脾功能亢进有关)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 ALT:131U/L ,AST:217U/L ,总蛋白:L,直接胆红素:L,糖类抗原199:L, (考虑肝肝硬化(学理支持):病因: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与医疗安全紧密相连。
然而,在检验科工作中,一些从业人员为了追求利益,触碰法律红线,给患者带来了严重后果。
本文将以一起检验科触碰法律红线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市某医院检验科发生一起因违规操作导致患者误诊的案例。
患者王某因头晕、乏力等症状入院就诊,检验科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发现王某的肝功能指标异常。
然而,检验科工作人员李某在未经复检的情况下,便将王某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结果报告给了医生。
医生根据这一结果,误诊王某为肝硬化,并为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王某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渐恶化。
后经上级医院会诊,发现王某的肝功能指标并未异常,而是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李某违规操作导致的误诊。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导致误诊本案中,检验科工作人员李某在未经复检的情况下,便将王某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结果报告给了医生,导致医生误诊。
这暴露出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
2. 法律责任缺失本案中,李某违规操作导致患者误诊,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医院在处理此事时,仅对李某进行了内部处罚,未将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这反映出医院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法律责任意识淡薄,未能有效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医疗纠纷处理不当在患者王某得知误诊后,向医院提出了医疗纠纷。
然而,医院在处理纠纷过程中,未能充分调查事实,未能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导致患者对医院失去了信任,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中,检验科触碰法律红线案例暴露出以下问题:1. 检验科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存在违规行为。
2. 医院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法律责任意识淡薄,未能有效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医疗纠纷处理不当,加剧了医患矛盾。
五、启示1. 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
肝胆外科 1 肝破裂案例分析:男性,35岁,右下胸及上腹部挫伤6小时。
患者骑摩托车撞车,右下胸及上腹部受车把直接撞击后,上腹部持续剧痛,向右肩放射,并觉腹痛范围增大,以右侧为著。
2小时来有口渴,心悸和轻度烦燥不安。
既往体健,嗜酒,无肝炎或结核病史,无高血压史。
查体:T38℃,P102次/分,BP100/70mmHg。
神清,轻度不安,颜面结膜稍苍白,心肺 (-),腹稍胀,右下胸及上腹部可见挫伤痕迹,明显压痛,全腹均有压痛和肌紧张,以右上腹最著,全腹均有反跳痛,以右侧腹更明显,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甚弱。
化验:Hb 92g/L,WBC 12×109/L。
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小肠液平面。
评分要点:(总分20分)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肝破裂 4分(二)诊断依据1.右上腹暴力撞击史 1分2.右上腹持续腹痛,向右肩放射 1分3.有腹膜刺激体征和移动性浊音 1分4.血红蛋白偏低 1分二、鉴别诊断(5分)1.单纯腹壁和胸壁挫伤 2分2.空腔脏器损伤(胃十二指肠或胆囊) 2分3.肋骨骨折 1分三、进一步检查(4分)1.B 超探测肝膈面及小肠间隙 1分2.腹腔穿刺或灌洗,有无血液或含有胆汁 2分3.胸片 1分四、治疗原则(3分)1.注意病情发展,必要时输血 1分2.开腹探查、止血、缝合裂口、清洗腹腔 2分备注: B超示肝右叶部膈面有液性团块,肠间隙增宽。
肝胆外科 3 肝癌案例分析:男性,44岁,工人,右上腹疼半年,加重伴上腹部包块一月。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钝痛,为持续性,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自服去痛片缓解。
一月来,右上腹痛加重,服止痛药效果不好,自觉右上腹饱满,有包块,伴腹胀、纳差、恶心,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转我院。
患者发病来,无呕吐、腹泻,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7.8℃)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公斤。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一般资料姓名:刘文武性别:男年龄:38岁职业:自由职业者籍贯:湖北咸丰民族:土家族入院日期:2014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14年4月3日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
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
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
无红肿疼痛不适。
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
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毒品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
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
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乙肝三对半示:HBsAg(-)。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诊断依据:1.男性患者,38岁。
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之经验1. 引言1.1 卢秉久教授的背景介绍卢秉久教授,是中国著名中医肝胆病专家。
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在该校任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卢教授擅长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和脏腑学说,对肝硬化等疾病有独特的治疗见解。
他致力于探索脾胃在肝硬化中的作用,提出了以脾胃为重点的分阶段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卢教授以其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他更被誉为中医界的泰斗人物,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卢秉久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突出成就,还不断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2 肝硬化的治疗难点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治疗面临诸多难点。
肝硬化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自身免疫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治疗肝硬化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波动大,易发生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肝功能失代谢、肝癌等,治疗难度较大。
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已受损严重,治疗效果不易保证,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病情急转直下。
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患者往往会有许多合并症需要考虑,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难点较多。
针对肝硬化的治疗难点,卢秉久教授提出采用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的方法,通过改善脾胃功能、调整肝脏代谢等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00字】2. 正文2.1 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的核心,对整个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脾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全身提供能量和营养。
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因为肝硬化患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脾胃功能异常。
1. 消化功能: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案例分析经典内科病例汇总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1、慢性支气管炎【病例】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个月。
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
查: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2、阻塞性肺气肿【病例】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个月。
近5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
2天前开始发热,咳黄粘痰,痰不易咳出,喘息加重。
体检:体温38.6℃,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0mmHg。
病人神志清楚,消瘦,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哕音。
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
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②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液过多、痰液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下降、摄入不足、消耗量增加有关。
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
体格检查:T36℃,P9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
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
辅助检查:白细胞11.0×109/L,N78%,L22%。
X线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
初步诊断为:慢性肺心病(代偿期)。
案例一(急性左心衰)1、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4)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5)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2、护理措施:(1)体位:立即协助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减轻心脏负荷(2)氧疗:立即给予6-8升/分的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给氧时氧气湿化瓶加入50%酒精。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3)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早期给予吗啡3-5mg静注,快速利尿(呋塞米)、血管扩张剂(4)病情监测: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5)心理护理(6)做好基础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案例二(肝硬化、食管胃底出血)1、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2)有受伤危险:创伤、窒息、误吸(3)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及其防治知识2、护理措施:(1)体位与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误吸,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血液、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
(2)给予氧气吸入(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抢救措施。
(4)禁饮食(5)心里护理(6)准确记录出入量(7)病情监测:监测生命体征、精神意识状态、观察皮肤与甲床色泽、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量(8)观察有无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判断有无出血及再出血。
案例三(肝硬化、腹水)1、护理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关(2)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水钠潴留有关‘(3)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腹水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有关2、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2)限制水钠: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每天500-800mg,进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3)避免损伤曲张静脉(4)营养支持:静脉补充营养,如高渗糖、复方氨基酸(5)营养状况的监测:经常评估病人的饮食和营养状况案例四(溃疡性结肠炎)1、护理问题(1)腹泻:与炎症导致肠粘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2)疼痛:腹痛与肠道炎症、溃疡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腹泻及吸收障碍有关‘(4)焦虑: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有关(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肠道炎症致长期频繁腹泻有关2、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腹泻次数、性质、腹泻伴随症状,如腹痛等,监测粪便检查结果(2)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以控制病情,使腹痛缓解。
案例分析经典内科病例汇总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1、慢性支气管炎【病例】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个月。
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
查: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2、阻塞性肺气肿【病例】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个月。
近5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
2天前开始发热,咳黄粘痰,痰不易咳出,喘息加重。
体检:体温38.6℃,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0mmHg。
病人神志清楚,消瘦,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哕音。
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
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②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液过多、痰液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下降、摄入不足、消耗量增加有关。
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
体格检查:T36℃,P9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
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
辅助检查:白细胞11.0×109/L,N78%,L22%。
X线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
初步诊断为:慢性肺心病(代偿期)。
患者,刘某,男性,52岁,因“乏力、腹胀9年,加重1个月”入院,意识清醒,发育良好,营养中等。
乙肝携带病史32年,平素吸烟20支/天,少量饮酒。
对食物与药物没有过敏的现象。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腹胀,进行性加重,伴尿少,食欲下降,大便基本2天1次,未见明显黑便。
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肝病面容,自主体位,检查合作。
强胸壁可见蜘蛛痣,可见肝掌。
腹略膨隆,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轻度浮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3.46×9
10/L,Hb81g/L,PLT:67×910/L,(考虑与脾功能亢进有关)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ALT:131U/L,AST:217U/L,总蛋白:21.3g/L,直接胆红素:24.4umol/L,糖类抗原199:69.5KU/L,(考虑肝占位有关)。
凝血五项:凝血酶原时间:17s,凝血酶原活动度:47.6%,凝血酶时间:23.4s,(考虑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有关)
根据上述特点诊断“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成立。
治疗:低盐低脂限水饮食,休息;保肝降酶,抗病毒;抑制胃酸,预防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完善检查,向其家属交代病情。
肝硬化(学理支持):
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临床症状: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
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
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
有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征,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腔积液。
(6)门脉高压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治疗:
肝硬化是因组织结构紊乱而致肝功能障碍。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和阻止病程进展。
1.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输液中可加入维生素C、
胰岛素、氯化钾等。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
2.肝炎活动期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葡醛内酯、维生素C。
必
要时静脉输液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等。
3.口服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1)心得安应从小量开始,递增给药。
(2)硝酸酯类如消心痛。
(3)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急症给药可舌下含服。
(4)补充B族维生素和消化酶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
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肝功减退、门脉高压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肝功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恐惧、抑郁、严重情绪不安等情感障碍,部分患者感到绝望,自我封闭。
入院开始,主管护士即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消极等死、绝望等心理。
2、药物指导,包括常用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
3、饮食合理,营养得当,饮食原则: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适量的脂肪,少盐、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
肝功能不全昏迷期或血氨升高时,限制蛋白在每日30 g左右。
4、合理休息,肝硬化早期,病人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以从事一般较轻的工作,肝功能改变较明显、有自觉症状时,就应休息。
当自觉症状较重、肝脏功能损害明显、腹水量大,或有并发症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尽量使肝硬化患者避免感冒等各种感染的不良刺激。
病人基本资料:
过去病史:现在病史:
常见症状检查诊断方式治疗
支持治疗
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
以补充热量,注意维持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
白、新鲜血浆。
全身乏力
消瘦
面色晦暗
食欲减退
齿龈出血
蜘蛛痣
脾大
脾功能亢进
腹胀
胃肠功能紊乱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尿少
肝掌
皮肤色素沉着
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肝炎活动期
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葡醛内酯、维生素C。
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等。
口服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肝硬化是因组织结构紊乱而致肝功能障碍。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和阻止病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