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学时与学分:2.5/40

先修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地质》等适应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严作人,陈雨人,姚祖康主编.道路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8

参考书目:

1 徐家钰,程家驹编著.道路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

2 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

4 陈洪仁主编.道路交叉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道路工程的有关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道路工程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道路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道路的分类分级、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施工与

养护管理等基本内容;

2.初步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道路工程的初

步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绪论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的分类与分级,*道路的组成,我国道路建设概况。

2.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道路车辆类型,*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的目的意义和步骤,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交通规划的调查与分析,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4. 道路的几何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行车视距,*△道路线形几何设计质量评价,

5. 道路交叉设计

交叉口通行特点,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

6. 道路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路基横断面形式,路面的结构层次,*一般路基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7. 道路排水设计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8. 道路工程施工

*△路基土石方施工,*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9. 道路交通安全及环保设施

护栏、隔离及防眩设施,*标志和标线,通信与照明,绿化工程与声屏障。

10. 道路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使用性能评价,道路使用性能预估。

四、实验要求

五、课程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建议开卷考试。

大纲制订人:周建普大纲审核人:

大纲批准人:

交通工程总论教学大纲新

交通工程总论 一、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任其亮 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2.5学分 三、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五、参考教材:1、道路交通工程,李正宜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应该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及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交通流理论与方法在道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应用;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2.交通特性分析 道路交通四要素及其关系;驾驶员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生理、心理特性; 乘客特性;行人特性;车辆交通特性;掌握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各种速度含义;交通流三要素关系特点等; 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调查;交通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其他调查 3.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的应用;跟驰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 4.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双车道、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6.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一般方法。 7.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含义;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事故预防 十、先修课程: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和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1.1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交通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交通工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三年一月

2.2 考试内容及要求 2.2.1 专业基础知识 2.2.1.1交通工程基础知识 (1)考试要求 掌握车辆的基础知识,包括技术参数、动力特性、交通性能、换算系数等 掌握道路使用者的基本特性,包括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非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交通特性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熟悉基本交通法规,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2)考试内容 ①车辆的基本性能 ②汽车行驶动力及阻力 ③汽车动力特性、行驶稳定性和制动特性 ④标准车辆的交通特性 ⑤各类车辆的换算系数 ⑥交通法规中各类车辆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2.2.1.2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知识 (1)考试要求 掌握道路的基本概念、等级分类,包括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 掌握道路基本要素,包括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基本组成 熟悉道路交叉口的基本要素和组成 了解以上内容的设计要素基本要求及设计规范 (2)考试内容 ①各级、各类道路的基本概念、等级分类 ②道路基本要素组成 ③交叉口基本要素及组成 ④基本设计要求及规范基本要求 2.2.1.3道路通行能力基本知识 (1)考试要求 掌握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熟悉换算的基本原则,能对不同级别的道路进行当量换算 掌握道路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熟悉不同级别服务水平的定义和范畴 掌握高速公路、路段、交织区、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交桥交叉的通行能力计算原则,熟悉计算方法和过程 了解城市中普通道路通行能力和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专用道、大容量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

00407703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407703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刘树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评价、配制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建设技术。力求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达到“博”与“专”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铁路运输系统6学时 一、概述 二、固定设备、移动设备 三、运输工作组织 四、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路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通行能力、运输设施、 二、汽车、道路建设新技术、公路快速运输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水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 二、航行安全保障技术、船舶运输组织、港口装卸工艺、水路运输现代化 第四章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运输设备与设施 二、运输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发展与趋势 第五章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矿场油气集输管道、固体物料浆体的管道运输 第六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4学时 一、概述、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信息化

第七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二、交通设计、常规公交系统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2学时 一、概论、城市道路(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智能运输系统2学时 一、绪论、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通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汽车自动驾驶 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和标准化、铁路、水路、航空智能运输系统 第十章物流工程2学时 一、物流及物流工程、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物流系统 研讨2学时带领硕士研究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内容进行研讨,硕士研究生发言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二版 1、王炜,《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成耀荣编著,《综合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李江,《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学时与学分:2.5/40 先修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地质》等适应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严作人,陈雨人,姚祖康主编.道路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8 参考书目: 1 徐家钰,程家驹编著.道路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 2 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 4 陈洪仁主编.道路交叉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道路工程的有关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道路工程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道路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道路的分类分级、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施工与 养护管理等基本内容; 2.初步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道路工程的初 步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绪论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的分类与分级,*道路的组成,我国道路建设概况。 2.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道路车辆类型,*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的目的意义和步骤,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交通规划的调查与分析,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4. 道路的几何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行车视距,*△道路线形几何设计质量评价, 5. 道路交叉设计 交叉口通行特点,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 6. 道路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路基横断面形式,路面的结构层次,*一般路基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7. 道路排水设计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8. 道路工程施工 *△路基土石方施工,*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9. 道路交通安全及环保设施 护栏、隔离及防眩设施,*标志和标线,通信与照明,绿化工程与声屏障。 10. 道路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使用性能评价,道路使用性能预估。 四、实验要求 无 五、课程学时分配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W. S. Homburger (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 1.1 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 1.2 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 1.3 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 2.1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 2.2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 2.3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 2.4 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 2.5 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3.1 理解基本概念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3.2 理解交通需求分析 3.3 理解交通供给分析 3.4 理解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规划方法 3.5 了解引导性交通规划方法 3.6 理解交通网络设施布局规划 3.7 理解交通枢纽规划 3.8 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 第四章交通设计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4.1 理解基本概念 4.2 了解基于功能需求的交通系统设计

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

《交通工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及其应用 (一)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的概念,交通工程学的建立,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2.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与发展概况及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交通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第二章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一)考试内容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驾驶疲劳、饮酒与驾驶、生物节律、性格倾向。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介绍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交通生理特征 2.理解视力、视觉、眩目、视野的概念,反应特性的影响因素等,驾驶疲劳的概念、 成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和预防,饮酒驾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及分析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基本概念,交通量随时间、空间变化特性,交通量调查步骤及方法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量的种类, 2.理解交通量的月变系数M、日变系数D的计算方法,交通量的方向部分的计算方 法等。 3.掌握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 位小时交通量的计算方法,交通量调查的意义、基本 步骤及方法。 第四章交通流速度调查及分析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地点车速的观测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及分析、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1.了解交通流速度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车速资料的应用。 2.掌握地点车速观测的量测方法及数据整理和分析、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的观测方法 及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五章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密度的基本概念、交通流密度调查方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和调查方法。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 2.掌握交通流密度的定义、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车道占有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密度调查的出入流量法、交通延误的定义及调查方法和数据整理。 第六章交通流理论 (一)考试内容 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交通流中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二)考试要求 1. 了解排对论的基本概念、单通道排队服务(M/M/ 1)系统、多通道排队服务(M/M/ N )系统 2. 理解泊松分布、车流中的波。 3. 掌握交通流基本模型、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相互的关系、交通流的泊松分布、二项分布和负指数分布的特点、参数及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车辆跟驰特性分析、线性跟驰模型的建立、车流连续性方程的建立、车流中的波速及各种波的计算方法、车流波动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一)考试内容 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道路服务水平、通行能力计算,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影响通行能力的条件,道路通行能力的种类,影响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因 素,通行能力计算,通行能力的应用及提高通行能力的途径 2.理解道路服务水平分级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类型:道桥方向专业课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分: 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RAN 1002 适用专业: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交通运输设备》为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选 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动向。使学生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互相协调发展的观念,开拓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涉及面广,对感性

认识的要求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验室教学、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教学,主要对交通运输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进行讲授,对课程内的重点、难点要详细进行讲解,并辅以投影图象、录象、模型、实物,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本课程前沿知识并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最新设备和技术。对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形式,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部分各安排一次。此外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并逐步过渡到网上教学的形式,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安排一定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应加强自学指导,布置一定参考资料,并将自学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1?《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是考查课 2. 考试可灵活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构造原理。题型可采用填空、问答、选择、填图、计算、综合题等形式,也可结合写命题论文或课程设计等形式。建议适当增加理解和发挥型的考题。 3. 成绩计算 ①平时成绩:20%。 ②实验成绩:20%。 ③试卷成绩:60%。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基础》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交通工程基础》博士招生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测试原理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 考查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推导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具体考查题型会有适当变化。 四、考试知识范围 第一章绪论 理解、掌握交通的定义及交通工程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内容和目的。 熟悉交通工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熟悉交通工程学科重点及其发展阶段。 了解我国在综合运输、公路交通、城市交通方面的交通现状以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交通特性 1、人车路基本特性 理解交通特性分析的意义。 全面理解驾驶员的交通特征、乘客的交通特征、自行车的交通特征、行人交通特征、汽车交通特征、道路基本特性。 理解和掌握驾驶员特性及其在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2、交通量特性 理解交通量的概念及其派生出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的定义。 理解并掌握交通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相关参数及其应用和计算。 掌握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定义并能灵活应用。 3、行车速度特性 深刻理解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运行车速、行程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的基本定义 及应用。 掌握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及其应用。 理解并掌握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应用。 熟悉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4、交通密度特性 掌握交通密度、车头间距、车头时距的内涵,深入理解并掌握其相互关系和应用。 掌握密度资料的应用。 第三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的调查 理解并掌握各种交通量的用途和交通量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方案的确定。 掌握浮动车法调查交通量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计算。 掌握交叉口的流量流向调查的调查过程以及交叉口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2、车速调查 掌握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熟悉其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 掌握跟车法和流动车法的调查方法和数据计算。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制定时间:2016.11.06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 制定人:批准人: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 学时:64 先修课:无 授课对象:初中起点中职学生后续课:《建筑CAD》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道路工程技术、造价、管理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绘制、阅读公路运输类专业图纸,掌握投影理论与表达方法,为以后的学科做好准备。 ①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 ②能够掌握建筑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建筑工程图样。 ③能够运用投影理论,进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④能够运用正投影原理,绘制平面体及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正确对形体进行表达。 ⑤能够绘制轴测投影。 ⑥能够熟悉组合体视图及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⑦能够熟练识读道路施工图。 ⑧能够运用道路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2)知识目标 ①熟悉国家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②掌握投影的基本理论,熟练绘制形体三视图。 ③了解制图原理,熟悉对形体的表达方法。 ④掌握道路工程构造原理和主要构造方法。 ⑤了解道路工程施工图规范,掌握道路工程施工图的读图方法与内容。 ⑥掌握道路工程施工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②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工程图识读两个模块,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分为六个项目(制图基础、投影知识、形体视图、轴测投影、工程形体表达、道路工程图的识图与制图)。 本课程必修64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实训20学时。教学4学时/周,共16周。

交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32 学分:1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至少完成以下一个实验内容: (一)单片机实验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实验,使得同学们对单片机原理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单片机各项功能实现的方法,加深对单片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使得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相关课程(《单片机原理》、《微机控制技术》、《道路交通控制》)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分析单片机功能,利用所提供的实验电路板和仿真器,通过编写和调试相应程序,实现键盘输入、显示、发声、存贮、通信、控制信号输出等基本功能。(二)交通信息系统设计实验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同学们对数据库技术、VB编程技术、通用数据源访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有一个具体和深刻的认识,对数据库建立及访问、数据表建立、数据视图建立、存储过程建立、ADO数据库访问技术、VB界面编程技术、VB报表制作技术、自定义查询技术、SQL解释性编程语言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得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相关课程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掌握若干技能,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思路,以及SQL Server2000关系型数据库、ADO通用数据源访问、VB6.0编程等技术过程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应用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象、编制前端软件界面、通过ADO进行数据库访问和

交通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指导思想 为了真实反映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交通工程基础》学科成绩,促进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使学生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 本考试大纲依据《交通工程基础》教学大纲(修订版)。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本课程考试采用书面笔答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2、本课程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及研究对象,交通工程学的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及研究对象. 2.理解并掌握交通工程学的特点有哪些.

(二)、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考试内容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的交通特性,汽车的行驶条件,汽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指标 考试要求 1.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的交通特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车的行驶条件,汽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指标 (三)、交通量调查 考试内容 交通量的定义、分类,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考试要求 1.理解交通量的定义、分类 2.掌握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3.理解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4.了解了解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四)、车速调查 考试内容 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地点车速调查的方法,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车速资料的数学分析及整理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

2.理解并掌握地点车速调查以及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 3.了解车速资料的数学分析及整理 (五)、交通密度 考试内容 交通密度的概念,交通密度调查的方法 1.了解交通密度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交通密度调查的方法 (六)、延误 考试内容 延误的概念,路段行车延误调查方法,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延误的概念. 2.掌握路段行车延误以及,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七)、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交通流的基本关系式 (八)、交通流理论 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 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W. S. Homburger(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 1.1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 1.2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 1.3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 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 2.1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 2.2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 2.3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 2.4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 2.5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 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3.1理解基本概念

815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

815 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 (Fundamental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一、参考书目 《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陈学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交通特性分析、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交通规划基本方法、道路交通安全基本评价方法等。 三、考查的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交通工程现状及展望。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掌握交通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人-车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掌握交通交通调查的方法、数据的处理分析、交通量特性调查、交通设施调查、交通影响因素调查。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 掌握交通流特性、定义、基本理论;了解概率统计模型、排队论、跟驶模型、流体模拟理论。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掌握道路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与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及确定方法。 第六章:交通规划 掌握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规划与路网规划、交通预测及评价的程序及方法。 第七章:停车设施规划 掌握停车方式、停车场的需求、预测、规划与设计。 第八章:交通管理与控制 掌握交通管理的含义、目的与作用,交通需求管理的含义、策略、基本原则、措施;掌握交通标志标线的种类、交叉口信号控制有关概念、控制方式。 第九章:道路交通安全 掌握交通安全的基本概念,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评价、预防的方法。 第十章: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掌握道路交通排放的污染物及其防治、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新技术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掌握GIS、GPS的含义、构成及其应用,掌握ITS的定义及其子系统。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周数):46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2.; 3.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道路工程,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学习道路工程,力求将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4.课程任务 (1)掌握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2)熟悉及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则,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道路的发展史。 2.掌握道路的等级及分类。 3.掌握如何对道路工程中排水的处理。 4.了解未来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新展望 " (二)知识巩固目标: 5.掌握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6.掌握道路设计及排水设计知识。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2.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 2.内容选取 节选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及路面工程为实训重点内容 3.内容组织 通过多个方面掌握道路工程: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 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等等。 4.项目设计 以在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了解道路工程知识及其重要性。 5.实训安排

高速铁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高速铁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高速铁路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21030060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学时数:32学分数: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应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执笔者:路尧审核人:朱成明 批准人:郜进海定稿日期:2010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高速铁路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阐述了高速铁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铁路建设新的方向,同时对高速铁路的研究也成为了交通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而引导学生对高速铁路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也有益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相关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了解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熟悉高速铁路的技术特征和技术经济优势,认识高速铁路在我国现阶段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章高速铁路线路(4学时) 掌握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 第三章高速铁路路基(5学时) 了解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熟悉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荷载,并掌握高速铁路

路基横断面、基床、路堤以及与桥梁过渡段的设计方法,认识高速铁路路基建设的地基条件要求。 第四章高速铁路轨道(2学时) 了解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基本要求、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荷载,熟悉有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结构和高速道岔,以及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技术。 第五章高速铁路桥梁(4学时) 介绍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了解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荷载以及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的限值,熟悉各种桥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和大跨度桥梁结构。 第六章高速铁路隧道(3学时) 介绍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了解列车空气动力学效应、隧道横断面设计以及降低微压波的技术措施。 第七章高速列车及牵引供电(2学时) 了解高速列车的分类和发展概况,熟悉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和牵引供电系统,特别是摇摆式列车技术。 第八章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2学时) 了解高速铁路的信号与通信技术。 第九章高速铁路车站、枢纽与运输组织(4学时) 了解高速铁路车站的布置形式,熟悉高速列车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动车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在车站的设置,掌握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要点。 第十章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与环境保护(2学时) 了解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熟悉高速铁路噪声及振动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了解高速铁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防护。

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96+道路与交通工程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道路与交通工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道路与交通工程》是道路与交通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交通工程学》部分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交通工程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进行交通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道路规划与设计》部分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城市道路网规划与道路几何设计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进行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交通工程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了解交通工程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理解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了解车辆特性,理解和掌握驾驶员特征,深刻理解交通流特征参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了解交通量的分类,理解交通量的不同表示方法,理解交通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规律和表达方法,了解交通量调查方法;了解地点车速调查目的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地点车速分布和统计特征值计算;了解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调查目的和方法;理解和掌握浮动车测速法;了解等时线和等时线图;了解通行能力调查方法;理解信号灯交叉口的饱和流量及其测定方法。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 了解交通现象的随机性本质,理解和掌握描述这种随机性的统计规律的两种方法:离散型分布和连续性分布,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泊松分布和负指数分布;理解排队论的基本原理,掌握M/M/I系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应用;了解跟车理论的研究目的、跟驶特征和跟车模型;了解流体力学模拟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集散波和波速的含义,并能熟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50L113Q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层次及学位课否:大类专业基础理论必修非学位课 学时数: 32 学分数: 2.0 执笔者:宋瑞编写日期: 2003 年 11 月 24 日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类(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属交通运输类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趋势。使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协调发展的观念,开拓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或从事交通运输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了解交通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及适用范围,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关系,了解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了解国际先进交通运输设备及各种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重点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及适用范围。 第二章铁路运输设备( 8 学时) 了解铁路线路、车站、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理解道岔号数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及设置缓和曲线的意义,自动闭塞与半自动闭塞的优缺点。掌握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的概念与计算;路基、轨道的构造原理;车站分类,站场布置及车站股道道岔编号,股道有效长的概念,技术站特点;车辆的构造及原理;机车的分类,电传动内燃机车能量转换原理;电力机车供电系统和主电路,机车的运用;铁路信号设备的概念,及主要固定信号机设置位置及显示,铁路信号、联锁、闭塞及通信设备的概念及原理。 难点:限制坡度的概念,空气制动机原理,继电集中联锁原理。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6 学时)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08月20日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0900090,学分:3.5,学时:40/5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述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和设计方法;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交通、环境、材料的特性与要求、结构设计参数;掌握路面结构整体强度(刚度)的测试方法、结构层(包括土基)材料模量的确定和取值方法、交通量确定方法、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方法;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重点: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设计;路面施工、养护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具有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路基工程 (1)绪论:了解路基工程的特点,路基的作用,路面对路基的依赖关系,路基路面整体强度与刚度 的影响因素;掌握路基土的分类、路基工作区、土基强度(刚度)指标、路基临界高度、相对含水量与 干湿类型;了解路基的变形、破坏和防治措施。 (2)一般路基设计:熟练掌握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及一般路基设计要点;了解路基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附属设施;理解路基压实的意义与作用机理、影响路基土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土基压实度与压实标准要求。 (3)路基稳定性设计:熟练掌握直线法和圆弧法验算路基的边坡稳定性;能进行陡坡路堤的稳定性验算;理解浸水路堤的稳定性验算。 (4)路基的防护与加固:了解路基的坡面防护与冲刷防护的类型与方法,初步掌握地基加固的类型与方法。 (5)挡土墙设计:掌握挡土墙的用途、类型与使用条件;能熟练进行挡土墙的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