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46例
- 格式:pdf
- 大小:852.34 KB
- 文档页数:2
男扎术后附睾郁积症40例诊治的体会摘要】目的为探讨男性绝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指导价值,了解茂港区男性绝育术中附睾郁积症的情况,进一步提升男性绝育术,为降低受术者的伤害提供参考。
方法 2005—2010年在茂名市茂港区计划生育服务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回访的40例附睾郁积症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吻合方法跟踪诊治。
结果 40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38例患者1周内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为95%,2例症状复发,为吻合失败所致。
结论通过输精管的显微吻合术为附睾郁积症的患者解除痛苦,并且对患者的治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基层值得推广[1]。
【关键词】附睾郁积症输精管诊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男性绝育应用率呈下降的趋势。
使男性绝育应用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手术后的后遗症为主要顾虑,为消除这一顾虑,除了持续的宣传和倡导可提高公众计划生育工作者对男性绝育的认识,克服误区鼓励更积极的态度外,就是努力积极地为手术后的并发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而附睾郁积症为男扎后最主要的远期并发症,在所有男性结扎手术的并发症中约占30%,其发生一般于手术后6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患侧睾丸疼痛、阴囊坠胀疼痛、牵扯腹股沟、附睾胀大、大腹及腰骶病,目前治疗方法各异,通常一般治疗方法如局封、物理治疗、抗生素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
自2005年至今,笔者对40例附睾郁积症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吻合方法跟踪治疗,治愈率为95%(38/40),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得到彻底的根治。
现将治疗效果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临床资料检查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以上者5461例,确诊为附睾淤积症者40例,发病率为0.73%。
发病时间:手术后6个月—3年;其中感染型10例,非感染型30例,病程6个月至5年1个月,发病其中6个月以上15例,1年以上者5例,2年以上者8例,3年以上者12例。
发病年龄:35例在23岁—40岁,占87.5%(35/40),5例在41岁—48岁,占12.5%(5/40);症状:主要主诉患侧睾丸疼痛、腰骶病、下腹痛;诊断:根据症状,体征有患侧附睾较饱满,近睾端输精管明显增粗。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扎术后并发附睾瘀积的临床分析附睾的解剖与生理功能附睾位于睾丸的后外侧,分头、体、尾三部分。
上端膨大而钝圆,称附睾头,由睾丸网和睾丸输出的管弯曲盘绕而成。
附睾具有吸收和吞噬的功能,精子产物的吸收具有免疫学的意义,如睾丸炎或附睾创伤等病理情况下的吞噬作用是自体免疫性精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输精管结扎后,许多人体内精子抗体出现,就与附睾吞噬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输精管结扎后,附睾的变化输精管结扎后,附睾管腔有轻度的扩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睾丸体管壁细胞有强烈的吞噬活动,这些吞噬活动具有一定的免疫学意义,即可解释输精管结扎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精子抗体,这种精子抗体除对精子具有凝集和制动作用外,对人体健康没有损害,仅极少数人输精管结扎后发生附睾瘀积,这和附睾的血液供应障碍及附睾本身存在炎症,影响附睾的吞噬和吸收功能有必然联系。
附睾淤积的发病制理与临床表现输精管结扎后,从睾丸产生的精子和从睾丸及附睾分泌的液体,不能通过附睾排出,一般情况下,这些精子和液体能够被附睾管壁细胞吞噬和吸收,即使附睾管腔少有扩张,但分泌和吸收仍能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一般并不出现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两侧阴囊坠胀疼痛,并牵引到两侧精索、下腹及腰部,在房事后或劳累后,以上症状加重,性欲在初期亢进,以后逐渐减退。
附睾瘀积的发病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从临床观察表明,当输精管结扎后,由于睾丸存在炎症,以及结扎时过多损伤,血肿、感染等因素影响睾丸的吸收功能,或由于附睾的精子及分泌液积聚增多,使附睾的负荷增加等因素引起。
附睾淤积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以上,阴囊坠痛,房事或久立后加重,检查附睾肿大,尾部明显,近附睾端输精管增粗,触痛明显。
临床诊断及类型:①单纯型附睾瘀积:附睾均匀肿大,质软,触之有胀满感,表面光滑,并有轻度压痛。
②附睾慢性炎症伴瘀积:附睾肿大、较硬或有多个结节,压痛明显,其疼痛可向腹股内小腹或腰骨底部放射,多伴有慢性前列腺炎。
附睾瘀积症的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附睾瘀积症临床诊疗的效果。
方法对76例附睾瘀积症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65例非手术治疗病人附睾尾部张力减轻,疼痛明显减轻,显效率85. 5%;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均在术后2天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结论预防或减少附睾瘀积症的发生非常重要,输精管结扎部位不宜离附睾太近,且术中避免损伤精索及输精管的大血管。
关键词:附睾瘀积症;临床诊疗;双侧输精管显微吻合术【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68-01附睾瘀积症分为单纯性附睾瘀积症和附睾炎并瘀积症2种。
一般来说,附睾瘀积症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保守治疗,二是手术治疗。
2009~2011年,我院收治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并发附睾瘀积症患者76 例,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76 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瘀积患者年龄为26~48岁,平均35岁。
结扎时间平均4.7年,结扎后都有在当地治疗史,其中6例在当地进行了二次手术。
诊断: 术后6个月以上,自觉阴囊胀痛,检查时附睾有肿大及压痛者为附睾瘀积症。
疼痛多向腹股沟、下腹部及腰骶部放射,影响生活及劳动,部分病人在用力及性交时有突发附睾疾病史。
有些患者术后附睾肿大,张力高而无疼痛及压痛,称为附睾瘀积现象,不能诊断为附睾瘀积症。
2 治疗方法和疗效2.1 非手术治疗:采用美国生产的705型超声波治疗机,把超声发生探头置于瘀积的附睾上,温度设置以病人耐受性而定,每天1次,每次15分钟,5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同时给予“活血化瘀散”中药口服,每日1次,每次15 克,1个月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临床观察,65例病人附睾尾部张力减轻,疼痛明显减轻,显效率85.5%,其中11例自觉症状减轻不明显,占14.5%。
2.2 手术治疗:我们拟对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3 例二次手术的病人不愿接受再次手术,而继续保守治疗,另8例均在局麻下行双侧输精管显微吻合术,1例缝合4~8针。
25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附睾淤积症的病因及治疗手段。
方法:对附睾淤积症采用综合措施的保守治疗及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治疗。
结果:25例患者中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7例经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治疗后治愈。
结论:附睾淤积症发病原因复杂,治疗过程漫长,结扎术后时间短的患者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输精管结扎术;附睾淤积症;并发症附睾淤积症是常见的精管结扎术后并发症,其病程漫长,治疗转归缓慢,如治疗处理不当会给受术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本文对本站收治的25例附睾淤积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5例患者均为本市1998~2009年施行的输精管结扎手术对象。
其中在基层乡镇计生服务所或卫生院施行手术的对象有23例,2例在本市的计划生育服务站施行手术,结扎术后半年~1年发病的8例,1年~5年发病的有12例,5年以上5例;术后并发血肿8例,并发精索炎、附睾炎或痛性结节的12例,5例是术后没有上述并发症的。
1.2检查与诊断:诊断睾淤积症的3个要点[1]:①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以上,病人自觉附睾肿胀、疼痛,可放射到腹股沟、下腹部及腰部。
②症状发生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性生活后加重。
③检查发现附睾肿胀,有明显压痛,重者可触及结节,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
根据临床症象可分为2种,单纯性附睾淤积症和附睾炎伴淤积,前者多无明显的生殖系统感染存在,病人自觉阴囊疼痛较轻,压痛轻,附睾端输精管有扩张,但质软,与精索亦无粘连;后者多因术后感染而产生,自觉疗状较单纯性重,检查时扪及附睾肿大,质硬,弹性感消失,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压痛明显,附睾端输精管增粗,质硬,可与精索发生粘连。
本文中的在15例是单纯性附睾淤积疝,10例是附睾炎伴淤积。
1.3附睾淤积治疗:①药物治疗:对于附睾炎体淤积患者应用足量广谱抗菌来控制炎症感染;②局部封闭:局部1%普鲁卡因3ml加醋酸氢化可的松12.5mg,丁胺卡那霉素0.2g,做附睾周围局封;③物理治疗:局部热敷、红外光、微波、超短波等理疗。
输精管结扎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男性输精管结扎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痛苦小的绝育方法,且术后恢复快,男性节育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我国采用的永久性节育措施[1]。
虽然手术的术式简单,操作容易,并发症少,但仍有极少数受术者可发生术后并发症,但因受术者对绝育手术理解不够,缺乏有关节育常识,再有少数医务人员,手术技术不过硬,不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给社会造成影响。
就我县施行的男性输精管结扎术来看,患者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为痛性结节、血肿、感染、附睾淤积症及性功能障碍,总体发生率为2%。
针对输精管结扎术后发生的痛性结节、血肿和附睾淤积症、感染可能存在原因及预防措施,主要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2014年在我县自愿要求行输精管结扎术者,术前查血、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生殖系统炎症,B超检查排除严重严重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等情况。
1.2可能的原因1.2.1痛性结节分离组织时动作粗糙,创伤大,周围组织被扎入或输精管未复位,术后局部粘连,疤痕形成。
由于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局部肿胀的机械性压迫及随炎症产生的血管活性胺,缓激肽兴奋痛觉神经,射精时生殖强烈蠕动对结节的冲撞,神经周围的炎症与结节内神经纤维增生与疼痛直接相关。
如输精管鞘膜剥离不干净,而将神经血管一并结扎,压迫神经纤维,可以反射的引起生殖器、会阴部、腹股沟、腹内侧、下腹部及腰骶部的不适合疼痛。
1.2.2血肿多见于阴囊血肿,发生于术后2 h内,系较大血管断裂或止血不彻底所致。
最常见的输精管动脉断裂,出血过多来势凶猛。
可扪及肿块,出血过多时,可见阴囊皮肤红紫或青紫,明显肿大。
若处理不及时,可出现阴茎、会阴及腹股沟区弥漫性青紫肿胀,重者甚1.2.3附睾淤积症术后近期表现为充血性附睾炎,附睾管的破裂可普遍发生,精子外溢至间质,诱发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以充血、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间质改变,间质的炎症呈周期性发作。
66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区1996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的12 006例输精管结扎术进行随访,并经市、区两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确诊的66例附睾淤积症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66例附睾淤积症中,术后近期并发感染42例,占63.63%;血肿4例,占6.06%;血肿并感染3例,占4.54%;再次手术2例,占3.03%;原因不明15例,占22.72%。
输精管结扎处距离附睾<2 cm 50例,占75.75%,其中距离附睾<1 cm 24例。
输精管近睾丸端增粗58例,占87.87%。
结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防止反复手术创伤、结扎组织过多,选择结扎部位应在输精管精索段中上1/3处,不要距离附睾太近等,是预防附睾淤积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输精管结扎术;并发症;附睾淤积症现将我区经市、区两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确诊的66例附睾淤积症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对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黔江区输精管结扎术12 00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并经市、区两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鉴定确诊的66例附睾淤积症患者。
1.2 一般情况:本组66例中,年龄27~60岁,以28~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41~49岁年龄组。
发病时间6个月~3年48例(72.72%),3~10年14例(21.21%),10年以上4例(6.06%)。
农民58例,居民5例,单位职工3例。
66例附睾淤积症中,单侧附睾淤积症39例,占59.09%,双侧附睾淤积症27例,占40.90%;附睾轻度触痛伴结节样肿大52例,占78.78%,附睾表面光滑14例,占21.21%。
1.3 病史及检查内容:全面询问病史,重点是输精管结扎时间、地点、术中、术后有无血肿、感染史及治疗经过,手术原因、时间、地点、次数等情况,阴囊疼痛时间、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放射、加重缓解因素、是否影响劳动力等。
三种方法治疗78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的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和论证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治疗的方法。
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前瞻对照试验方法,将78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组局部封闭治疗,乙组输精管吻合术,丙组中药加雌激素配合微波治疗。
结果:局部封闭治疗总有效率84.6%,输精管吻合术总有效率90.0%,中药加雌激素配合微波治疗总有效率93.3%。
结论:中药加雌激素配合微波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甲、乙两组,此方法简单、易行、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附睾淤积;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吻合术;微波。
男性绝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手术简单,操作容易,但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由于手术面广,受术者众多,操作者熟练程度不一,术后并发症仍较常见。
在国内对8个省的177559例受术者中调查统计发现,附睾淤积发生率为0.63%[1]。
现多采用局部封闭、输精吻合术、中西结合等方法治疗附睾淤积。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以上,附睾持续肿胀,并放射到腹股沟、下腹部及腰骶部,症状多在劳累、较长时间站立、行走及性生活后加重。
检查发现扪及附睾增大,近睾端输精管膨大,附睾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b超检查,患侧附睾增大[2]。
1.2一般资料:我生殖健康中心男科从1998年—2005年共收治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患者78例,纳入住院治疗,该78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33.6岁,其中农民42例,个体16例,公务员2例,其它职业18例。
输精管结扎术后出现附睾淤积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为5.2年。
单侧附睾淤积8例.采用随机开放前瞻对照试验方法,将78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组26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乙组22例采用输精管吻合术,丙组30例采用中药加雌激素配合微波治疗。
三组患者年龄。
职业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56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发病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随访发现56例附睾淤积症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56例附睾淤积症中均有阴囊坠涨痛,多数附睾淤积症者曾有出血、感染等术后近期并发症。
结论:输精管结扎时要严格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仔细手术操作,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输精管结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提前发现问题,避免附睾淤积症的发生。
关键词输精管结扎术附睾淤积症分析
輸精管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节育技术,附睾淤积症是其远期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率0.63%[1]。
笔者1996年12月~2009年12月通过随访发现56例附睾淤积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56例患者年龄23~52岁,以26~40岁年龄发病率高,共46例。
农民51例,工人3例,干部1例。
单侧附睾淤积症43例,以左侧为多(30例),双侧附睾淤积症13例。
附睾淤积症的发病时间: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1年发病者48例,术后1~5年发病者5例,术后5~10年3例。
随访内容:全面询问病史,了解输精管结扎的时间、地点、术中术后有无出血和感染情况,以及治疗经过,必要时查找手术档案,阴囊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放射痛、加重缓解因素等。
体检除了全身一般检查外,重点检查生殖器,如阴囊、睾丸、附睾、精索、输精管等,特别是附睾的大小、质地以及触痛情况。
辅助检查前列腺液,B超检查睾丸、附睾和前列腺等,以排除其他疾患。
诊断标准: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以上,阴囊坠痛,房事或久立后加重,检查附睾肿大且有压痛明显者[2]。
龙源期刊网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治疗
作者:闫本衡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25期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输精管吻合术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45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5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的患者中,25例采用输精管吻合术进行治疗。
术后1~3个月复查精液,精子密度>60×109/L 9例,<60×109/L 15例,无精子者1例。
随访0.5~4年,治愈10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手术组患者精子密度整体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保
守治疗组(P<0.05)。
结论虽然采用输精管吻合术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疗效确切,但只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防止反复手术创伤、结扎组织过多,才能从根本上预防附睾淤积症的发生。
同时对于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附睾切除,以免引起纠纷。
临床附睾淤积症病理、影像学表现、鉴别诊
断及总结
附睾淤积症
附睾淤积症是输精管结扎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输精管结扎后,当附睾液的产生、吸收、消除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精子在附睾管内淤积,附睾管扩张、破裂,精子外渗,间质内发生无菌性炎症及附睾睾丸结构与功能受损,导致附睾淤积症的发生。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原因之一为男性结扎手术引起,之二为输精管阻塞,包括输精管缺如,附睾畸形,附睾炎症,附睾肿瘤等。
声像图表现:附睾增大,内可见细密的点状回声,可出现内壁不光整的无回声区,CDFI睾丸及附睾血流无异常改变。
鉴别诊断
附睾结核: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病灶侧附睾体积增大,附睾头、体、尾常同时累及,呈低回声不均匀结节,内部多见强光斑,部分伴声影,
CDFl常无特征性血流信号;
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或反复发作史,附睾肿大,形态不规则,以附睾尾部多见,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呈结节状,结节内部常无钙化灶,CDFl示病变侧附睾血流增多。
总结
附睾淤积症在超声像上的特征性表现,对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超声检查具有价廉、无创、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又可多次反复对照等优点,可以作为附睾淤积症首选诊断方法,并可作为输精管吻合术后再通与否的影像检查方法。
龙源期刊网
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治疗输精管结扎术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探讨
作者:倪少义姚晓涛郑厚斌何洁壁陈柱辉陆书敬吴献章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9期
[摘要] 目的通过采用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探讨其在治疗输精管结扎术术后附睾淤积
症的临床应用。
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采用显微外科器械,以9-0带针无损伤缝线,用“4定点全层加外膜肌层缝合法”吻合。
结果 23例输精管结扎术术后附睾淤积症采用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术后随访1年,22例不适症状显著消失,1例仍感胀痛,但较前好转。
结论
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术对于治疗输精管结扎术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早期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价值。
精液淤积症46例报告
张国喜;王鑫杰;张国旺;王向阳
【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
【年(卷),期】2005(14)6
【摘要】目的:通过对46例精液淤积症患者的观察和治疗,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诱因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再通过患者精液排泄后与其症状消失来诊断患者.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观察,由于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当有一定临床表现时,就想到了对此病的诊断,避免了误诊误治.结论:本病发病率较低,对该病认识不足时易造成误诊误治,只有提高认识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总页数】1页(P24)
【作者】张国喜;王鑫杰;张国旺;王向阳
【作者单位】河南省鄢陵县医院泌尿外科,鄢陵,461200;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泌尿外科,鄢陵,461200;河南省鄢陵县医院泌尿外科,鄢陵,461200;河南省鄢陵县医院泌尿外科,鄢陵,46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
【相关文献】
1.附睾淤积症并发近睾端输精管张力性精液囊肿1例 [J], 郑天贵;张玉兰
2.精液淤积综合症浅析——附42例临床诊疗报告 [J], 陈和亮;陈通文
3.精液白细胞症对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 [J], 何为民;陈奕权
4.超声在附睾精液淤积症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J], 李刚; 施红卫; 张菁菁
5.TJP2基因突变致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葛婷;王怡仲;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46例
陈峰1,陈益金1,杨青松2,杜晓东2
(1.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11730;2.射洪县计生局,四川射洪611730)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治疗初期给予抗感染、活血化瘀及物理治疗,对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做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或者输精管吻合术。
结果46例患者应用药物及物理等治疗后,18例症状消失,附睾张力恢复正常。
2例低于50岁患者进行了输精管吻合术后治愈。
26例50岁以上患者行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后治愈。
结论对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在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附睾淤积症;输精管结扎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0501(2012)12-2193-02
输精管结扎术是一种小创伤的有效绝育手术。
但输精管结扎后,精子和附睾分泌液的正常输出通道被阻断,部分患者由于精子和睾丸分泌液不能被附睾完全吸收而导致附睾淤积症。
笔者对1970 1992年施行输精管结扎术后53例患者进行统计,其中附睾淤积症46例。
我们对46例附睾淤积症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均为我县1970 1992年施行的输精管结扎手术后发生。
年龄41 79岁,平均68.5岁;其中在基层乡镇计生服务所或卫生院施行手术的患者42例,4例在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施行手术,结扎术后半年 1年发病9例,1 5年发病22例,5年以上15例;并发精索炎、附睾炎或痛性结节的12例,2例是双侧存在附睾淤积、5例患者出现阳痿。
15例为单纯性附睾淤积,31例是附睾炎伴淤积,其中慢性感染12例,近期感染19例。
诊断睾淤积症的依据[1]:输精管结扎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自觉附睾肿胀、疼痛,可放射到腹股沟、下腹部及腰部;症状发生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性生活后加重;检查发现附睾肿胀,有明显压痛,重者可触及结节,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辅助检查:彩超检查证实附睾淤积[1]。
1.2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对于附睾炎淤积患者在治疗初期应用足量广谱抗菌来控制炎症感染;后期使用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维生素C等药物活血化瘀治疗。
对于单纯附睾淤积采用镇痛治疗、活血化瘀治疗;②物理治疗通过超声波、理疗、热水浴等治疗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③手术治疗:经药物及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附睾淤积症做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或者输精管吻合术。
对于年满50岁无生育要求的患者我们均采用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低于50岁患者采取输精管吻合术。
2结果
对46例患者应用药物及物理等治疗后,有18例附睾淤积症状消失,疼痛感消除,附睾张力恢复正常。
另有2例低于50岁患者经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进行了输精管吻合术,术后都达到症状消失,完全治愈的效果;26例年满50岁患者行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术后都达到症状消失,完全治愈的效果。
3讨论
输精管结扎后,从睾丸制造的精子及睾丸和附睾分泌的液体,不能通过输精管排出,主要靠附睾吸收。
输精管结扎术后发生附睾炎及附睾血液供应障碍,影响附睾的吸收功能或术后性欲亢进排入附睾的精子和睾丸分泌液增加等原因,使附睾负荷增加,可能是附睾淤积症的发病原因[2]。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5% 20%,但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多,因为有一部分患者被认为前列腺炎进行治疗[3]。
附睾淤积症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单纯性附睾淤积症和附睾炎伴淤积,前者多无明显的生殖系统感染存在,患者自觉阴囊疼痛较轻,压痛轻,附睾端输精管有扩张,但质软,与精索亦无粘连;后者多因术后感染和近期感染而产生的,检查时扪及附睾肿大,质硬,张力较高,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压痛明显,附睾端输精管增粗,质硬。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一般在性生活频繁和青壮年出现的时间早,老年人和性生活少的人出现症状较晚。
关于对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的治疗方面,我们的经验是在药物和物理治疗的的基础上
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分析
陈明清1,吕红英2
(1.四川省医疗卫生技术咨询所,四川成都610041;2.大邑县人民医院内科,四川成都611330)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6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前列地尔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等治疗。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
结果前列地尔组在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前列地尔;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0501(2012)12-2194-02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由于脑干、小脑或大脑皮层枕叶缺血而引发的眩晕、呕吐、头痛、复视、站立不稳等系列症状和体征。
随着我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的升高和人口老龄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率也有升高[1]。
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类物质,具有扩张血管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和供氧、细胞保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本研究旨在观察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明确诊断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前列地尔组为2011年1月 2012年3月经治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4 81岁,平均(63.0ʃ6.85)岁,其中后循环区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后循环区域梗死15例;对照组为2010年1月 2011年12月经治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2 83岁,平均(6
2.6ʃ6.93)岁,其中后循环区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例,后循环区域梗死13例。
两组均经CT或MRI证实有梗死灶或TCD证实有后循环改变。
排除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周围性眩晕,眼部疾病、贫血、心功能不全引起的系统性眩晕,排除脑出血。
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曼新妥)10μg,1次/d,静脉滴注;银杏达莫20ml,1次/d,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及调整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疗程10d。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1次/d,静脉滴注;银杏达莫20ml,1次/d,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及调整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疗程10d。
1.3疗效判断标准
1.3.1临床疗效:痊愈,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可有轻微昏沉感,但无头痛、呕吐、自身及周围物体旋转感;有效,症状减轻,有轻微自身及周围物体旋转及晃动感等;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有新发后循环梗死。
1.3.2TCD检查: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d
根据患者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李雄,陈晓东.高频超声对附睾淤积症的分型及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1,25(8):1217
[2]曾家元,邓存明,杨蓉.66例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原因分
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63
[3]谷翊群.中国男性输精管节育术研究与现状[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5):320 323
[4]刘维普,朱淑君.156例男性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综合治疗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1):81
(收稿日期:201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