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妊娠并发症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20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讲义3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第五节胎盘早期剥离本节考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
(一)病因、病理1.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原发性高血压和肾炎病人常并发胎盘早剥。
(2)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受撞击、挤压,摔伤或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均可造成胎盘早剥。
此外,羊水过多,破膜后短时间内大量羊水流出,或双胎妊娠的第一胎娩出过快,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脐带过短或相对较短时,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早剥。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时,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子宫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4)其他一些高危因素包括吸烟、营养不良、吸毒等。
胎盘附着部位存在子宫肌瘤等异常时也可发生胎盘早剥。
另外,有胎盘早剥史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2.病理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
如剥离面小,临床可无症状;如剥离面大且继续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
如胎盘边缘仍附着于子宫壁上,或胎膜与子宫壁未剥离,血液不向外流而形成隐性出血或内出血。
当胎盘后血肿使胎盘剥离面血液冲开胎盘边缘及胎膜,经宫颈向外流出为显性出血或外出血。
当内出血过多时,也可形成混合性出血。
有时出血穿破羊膜流入羊水中形成血性羊水。
内出血严重时,血液向子宫肌层浸润,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胎盘早剥时羊水可经剥离面进入开放的血管,引起羊水栓塞症状。
严重的胎盘早剥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和急性肾衰竭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讲义2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第三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本节考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分类(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目前,妊娠期妇女所患有的原发性高血压被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以前描述的妊娠高血压的术语是统一的。
(一)病因、病理1.病因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其好发因素及主要病因学说有:(1)妊高征好发因素:①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升高时;②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③年轻初产妇或高龄初产妇;④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⑤营养不良,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者;⑥体型矮胖者;⑦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者;⑧家族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者。
(2)病因学说:常见的妊高征病因学说有以下几种:①免疫学说;②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学说;③血管内皮机能障碍学说;④营养缺乏及其他因素。
2.病理生理变化基本病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
1.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压轻度升高,可伴轻度蛋白尿和(或)水肿,此阶段可持续数日至数周,或逐渐发展,或迅速恶化。
(1)高血压:妊娠20周后血压开始升高≥140/90mmHg,但<150/100mmHg或超过原基础血压30/15mmHg。
(2)蛋白尿:略晚于血压升高,一般<0.5g/24h尿,开始时可无蛋白尿。
(3)水肿:最初可表现为体重的异常增加(即隐性水肿),每周超过O.5kg,或出现凹陷性水肿。
水肿多由踝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外阴、腹部,按之凹陷。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八章讲义1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心脏病(一)心脏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1.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孕妇总循环血量于妊娠第6周开始逐渐增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此后维持较高水平,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
总循环血量的增加引起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尤其在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升高使心脏向上、向左前发生移位,导致心脏大血管轻度扭曲,易使患心脏病的孕妇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2)分娩期是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显著的阶段,加之机体能量及氧的消耗增加,是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在第一产程中,每次子宫收缩约250~500ml的血液被挤入体循环,加重心脏负担。
第二产程中,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和骨骼肌的收缩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且分娩时产妇屏气用力动作使肺循环压力增加,心脏前后负荷显著加重。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腔内压力骤减,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减少;继之胎盘循环停止,子宫收缩使子宫血窦内约500ml血液进入体循环,使回心血量骤增,造成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3)产褥期的前3天内,子宫收缩和缩复使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且产妇体内组织间隙内潴留的液体也回流至体循环,体循环血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不能立即恢复至非孕状态,加之产妇伤口和宫缩疼痛、分娩疲劳、新生儿哺乳等负担,仍需预防心衰的发生。
总之,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的最初3天内,是患有心脏病的孕妇最危险的时期。
2.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心脏病不影响病人受孕。
心功能Ⅰ~Ⅱ级,无心力衰竭病史,且无其他并发症者,在密切监护下可以妊娠,必要时给予治疗。
但有下列情况者一般不宜妊娠: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肺动脉高压、严重心律失常、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等)、围生期心肌病遗留有心脏扩大、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活动期者。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讲义1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流产本节考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
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多数为早期流产。
(一)病因、病理1.病因导致流产的原因很多,主要是:(1)染色体异常:是主要原因。
(2)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如妊娠期急性高热、患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感染后细菌毒素或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可能引起流产。
此外,内分泌功能失调、身体或精神创伤也可导致流产。
(3)胎盘因素:滋养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不全是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此外,胎盘内巨大梗死、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而致胎盘血循环障碍,胎儿死亡等可致流产。
(4)其他因素:如免疫因素、母儿血型不合可能引起流产。
接触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对胚胎或胎儿造成损害,引起流产。
另外,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早期行腹部手术,劳动过度、性交,或有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等,均可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
2.病理早期流产时胚胎多数先死亡,继之底蜕膜出血,造成胚胎的绒毛与蜕膜层剥离,引起子宫收缩而被排出。
在妊娠8周内发生的流产,妊娠产物多数可以完全从子宫壁剥离而排出,出血不多。
在妊娠8~12周时发生流产,妊娠产物不易完全从子宫壁剥离而排出,出血较多。
妊娠12周后,流产过程与足月分娩相似。
偶尔有胎儿被挤压可形成纸样胎儿,或钙化形成石胎。
(二)临床表现停经、腹痛及阴道出血是流产的主要临床症状。
在流产发展的各个阶段,其症状发生的时间、程度不同,相应的处理原则亦不同。
一般流产的发展过程如下(图4-7-1):1.先兆流产表现为停经后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量比月经少,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痛,腰痛。
第八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高危妊娠之一,发病率约为1.06%,死亡率为0.73%,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等。
(一)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1 .妊娠期(1)妊娠期总血容量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
(2)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
(3)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了心脏负担,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2 .分娩期在整个过程中,心脏负担重。
第一产程:宫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第二产程:除宫缩外,腹股、膈肌及盆底肌肉的收缩,使周围循环阻力加大,产妇屏气用力,肺循环压力急剧增加,使内脏血管区域血流涌向心脏,使心脏负担最重。
第三产程:宫缩使子宫骤然缩小,血液大量进入体循环,使回心血量急剧增加。
另外因子宫缩小,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减少,这两种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使心脏负担增加。
3 .产褥期产后1-2日内,由于子宫缩复,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加之产妇体内组织中潴留的大量液体回到体循环,使血容量再度增加,也易引起心力衰竭。
从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心脏的影响来看,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日内,心脏负担最重,是患有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二)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三)心脏病代偿功能的分级(四)先兆心力衰竭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如出现下述症状及体征,应考虑为先兆心力衰竭: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IIo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夜间常因胸闷而需端坐呼吸,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五)处理原则1 .非妊娠期做好宣教工作,决定能否妊娠。
心功能为I一口级者,可以妊娠。
心功能IH级、IV级,或有心衰史者不可妊娠。
2 .妊娠期对不宜妊娠者,应于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
产科妊娠并发症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产科妊娠并发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病机制。
掌握常见产科妊娠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对妊娠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课时:2学时课前准备:准备相关教材、PPT课件及教学视频。
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妊娠并发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常见产科妊娠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妊娠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前导入:通过案例导入,介绍一位孕妇因妊娠并发症导致的不良后果,引起学生对妊娠并发症的关注和兴趣。
授课环节设计:概述:介绍产科妊娠并发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病机制,使学生对妊娠并发症有初步的认识。
常见产科妊娠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详细讲解各种常见妊娠并发症的症状、体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病例分析: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对妊娠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搜集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妊娠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写一篇关于妊娠并发症的短文,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课后小结: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和实际病例分析,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产科妊娠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