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文字目录

1 前言 (1)

1.1概况 (1)

1.1.1目的任务 (1)

1.1.2位置及交通 (2)

1.2以往地质工作 (7)

1.2.1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7)

1.2.2参与整合各矿上次整合情况 (9)

1.3生产矿井、小窑老窑及采空区 (10)

1.4本次工作情况 (12)

2 井田地质 (15)

2.1地层 (15)

2.2构造 (18)

2.3岩浆岩 (18)

3 煤层 (19)

3.1含煤性 (19)

3.2可采煤层 (19)

3.3煤岩层对比 (20)

3.3.1对比方法和依据 (20)

3.3.2各煤层的对比特征 (21)

4 煤质 (22)

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2)

4.1.1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 (22)

4.1.2显微煤岩特征 (22)

4.2煤的化学性质 (23)

4.3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 (28)

4.3.1煤的工艺性能 (28)

4.3.2可选性 (28)

4.4煤类 (32)

4.5煤的风化和氧化 (32)

4.6煤质综合评价 (32)

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4)

5.1水文地质条件 (34)

5.1.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4)

5.1.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37)

5.1.3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矿井涌水量 (40)

5.2工程地质条件 (45)

5.2.1 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岩石特征 (45)

5.2.2岩石力学性质 (47)

5.3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7)

5.3.1瓦斯 (47)

5.3.2煤尘爆炸性 (50)

5.3.3 煤的自燃倾向 (50)

5.3.4地温、地压 (51)

5.4.1井田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51)

5.4.2地质灾害 (52)

5.4.3有害物质 (53)

6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54)

6.1以往资料的利用 (54)

6.2新增工程的质量 (54)

6.2.1 测量工作 (54)

6.2.2 地质填图 (56)

6.2.3钻探及测井 (56)

6.2.4 水文地质工作 (61)

6.2.5 采样与化验测试 (61)

6.3探采对比结果 (63)

7资源储量估算 (64)

7.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64)

7.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64)

7.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65)

7.3.1煤层厚度 (65)

7.3.2块段面积 (66)

7.3.3视密度 (66)

7.4资源储量估算各类边界确定原则 (66)

7.5块段划分 (66)

7.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7)

7.7.1资源储量估算 (67)

7.7.2资源储量变化对比 (69)

7.7.3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 (69)

8结束语 (70)

8.1取得主要成果 (70)

8.2问题与建议 (72)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 山西省宁武煤田宁武县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

区域地质及矿井分布图

1:50000

2 2 山西省宁武煤田宁武县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地形地质图1:5000

3 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地层柱状图1:500

4 4 山西省宁武煤田宁武县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及

工程环境地质图

1:5000

5 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

6 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

7 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

8 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图1:5000

9 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图1:5000

10 1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图1:5000

11 1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煤岩层柱状对比图1:200

12 1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A-A′勘探线剖面图1:2000

13 1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B-B′勘探线剖面图1:2000

14 1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C-C′勘探线剖面图1:2000

15 1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D-D′勘探线剖面图1:2000

16 1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B-B′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17 1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

算平面图

1:5000

18 1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

算平面图

1:5000

19 1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

估算平面图

1:5000

20 2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

算平面图

1:5000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21 2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6#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

估算平面图

1:5000

22 2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套合图1:5000

23 2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套合图1:5000

24 2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1号钻孔柱状图1:200

25 2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2号钻孔柱状图1:200

26 2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3号钻孔柱状图1:200

27 2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4号钻孔柱状图1:200

28 2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5号钻孔柱状图1:200

29 2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6号钻孔柱状图1:200

30 3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7号钻孔柱状图1:200

31 3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8号钻孔柱状图1:200

32 3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9号钻孔柱状图1:200

33 3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10号钻孔柱状图1:200

34 3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3号钻孔柱状图1:200

35 35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4号钻孔柱状图1:200

36 36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7号钻孔柱状图1:200

37 37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8号钻孔柱状图1:200

38 38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X13号钻孔柱状图1:200

39 39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501号钻孔柱状图1:200

40 40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701号钻孔柱状图1:200

41 41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1001号钻孔柱状图1:200

42 4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1201号钻孔柱状图1:200

43 43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8孔煤系砂岩含水层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44 44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补8号孔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注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附表1 钻孔施工情况一览表

附表2 煤层综合成果表

附表3 钻孔煤芯煤样化验成果表

附表4 各煤层煤质化验测试成果表

附表5 煤层煤质化验测试成果汇总表

附表6 瓦斯含量试验成果表

附表7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附表8 水文地质孔抽(注)水试验成果表

附表9 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

附表10 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

附表1 1 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附表1 2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未批采6号煤资源/储量汇总表

附件目录

附件一报告提交单位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附件二报告编制单位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附件三报告初审意见书

附件四参与兼并重组各矿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附件五资源储量备案文件复印件

1 前言

1.1概况

1.1.1目的任务

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精神,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体企业兼并重组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关闭整合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重组后面积5.6532km2,新增面积2.3866km2,批准开采2、3、5号煤层。名称核准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由105万吨/年增加到120万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中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0]116号)文件精神,我队受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在收集2006年煤炭资源整合评审备案报告、《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及该矿实际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目的是核实该矿兼并重组后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及兼并、扩界后资源储量,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及价款处置提供依据。

1.1.2位置及交通

1、位置与范围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宁武县北东20°方位1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阳方口镇管辖。

井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2°20′34″~112°22′48″

北纬39°03′18″~39°05′12″

井田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112°21′00″,北纬:38°04′15″。

2、本井田兼并重组情况

本井田整合后范围由原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及新增区组成。现将各整合煤矿简述如下:

(1)、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宁武县阳方口工矿镇南岔煤矿。2006年11月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622592),批准开采石炭系2号、5号煤层,井田面积0.9164km2,批准生产规模21万t/年。矿区范围有下列7个拐点圈定。

3°带(中央子午线111°)

1、X:4326110.00 Y:37618235.00

2、X:4326090.00 Y:37618675.00

3、X:4327070.00Y:37619000.00

4、X:4326900.00 Y:37617800.00

5、X:4326130.00 Y:37617470.00

6、X:4326320.00 Y:37617830.00

7、X:4326280.00 Y:37618240.00

准采标高1590—1050m。

(2)、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宁武县长城联营煤矿,2006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622922),批准开采石炭系5号煤层,井田面积2.3503km2,批准生产能力21万t/年。

整合前矿区范围有下列9个拐点圈定

6°带(中央子午线111°)

1 X=4327120.00 Y=19618100.00

2 X=4329330.00 Y=19619300.00

3 X=4329030.00 Y=19619800.00

4 X=4328550.00 Y=19620200.00

5 X=4328130.00 Y=19619800.00

6 X=4327436.00 Y=19619800.00

7 X=4327436.00 Y=19619000.00

8 X=4327070.00 Y=19619000.00

9 X=4327010.00 Y=19618296.00

准采标高1720-1100m。

(3)、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622714),批准开采石炭系2、3、5号煤层,井田面积0.7234km2,批准设计生产能力15万t/年。

矿区范围有下列4个拐点圈定

6°带(中央子午线111°)

1、 X=4375760 Y=19579790

2、 X=4275780 Y=19580390

3、 X=4274555 Y=19580510

4、 X=4274465 Y=19579975

准采标高1650—9500m。

整合后名称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并且于2010年1月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10011220053745,有效期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2年1月15日,批准开采2号、3号、5号煤层,井田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详见下表。

整合后井田呈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2.1km,南北宽约2.8km,井田面积为5.6532km2。准采标高1720-1050m。

兼并重组整合后矿区新增平面范围分布于原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西部,面积2.3866km2。

3、交通条件

井田位于宁武县东北,由简易公路与大运二级公路相连,至大运二级公路4km,向北可至阳方口镇、朔州、大同;向南至宁武县城、原平、忻州、太原;北同蒲铁路经过阳方口、宁武站,距北同蒲铁路阳方口煤炭集运站4km,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 (见下页插图)

4、自然地理

该矿地处云中山北端,地貌上属剥蚀断块低中山区,区内地形东高西低,区内沟谷切割严重,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的东北部,海拨1693.0m,最低点位于井田的西部,海拔1398m,相对高差295m,区内无常年流水性河流,沟谷中仅在冰雪消融时及雨季有短期地表径流。井田位于云中山脉北端与恒山山脉西南端的交汇处,为典型的黄土、基岩切割型中山~丘陵地形地貎,井田内沟谷山梁发育,按其形态类型分为侵蚀地形及堆积型地形,前者占绝对优势。

本井田属于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恢河支流,恢河为区域内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云中山脉北麓分水岭,经宁武县城,阳方口镇向北汇入桑干河,该河位于本井田西部,属季节性河流,以它为主要河道的水系呈羽毛状,本井田的冲沟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汇聚洪水,并从不同方向排出后均向西汇入恢河,该河雨季流量增大,遇大雨则洪流暴发,携带大量泥沙向下游直泻,雨后流量锐减,7~9月份流量占全年总流量

的50%~70%。枯水的冬、春季节流量甚小,主要靠泉水、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等汇成细流。

本井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1959年山西省气象局气候区划,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气候特点是: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2℃,最

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20.1℃;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9.9℃。历年来气温最高为34.8℃,最低-27.2℃。全年无霜期120~130天。最大冻土深度2.21m。年平均降水量470~700mm,大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历史记载本区内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较大的为1683年11月22日原平7级地震,1961年10月27日宁武东寨4.5级地震。

1.2以往地质工作

1.2.1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1、以往勘查地质工作

本井田先后进行过的地质工作有:

1958年山西省煤管局143队在宁武煤田开展了1:50000地质普查工作,面积2000km2,并提交《山西省宁武煤田普查报告》,对宁武煤田地质、构造等进行了论述,并对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煤层作了远景评价,估计煤炭远景储量650亿t。

20世纪60-70年代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了忻县、原平、静乐及五寨幅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了1:200000原平、忻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作了全面的论述,对煤及其它矿产做了评价,为今后的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提供了较全面的地质资料。

1985年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在北辛窑矿区勘查,本次工作利用了位

于本井田西B5、B12和本井田内的东3号三个钻孔的资料,B5、B12钻探质量为丙级,测井质量为乙级,东3号只有钻探成果,钻探质量为乙级,本次工作只利用了东3号钻孔的煤层厚度及标高。

2006年5月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利用井下实测和调查资料编制了《山西省宁武县阳方口工矿镇南岔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共查明2号和5号煤层资源/储量1965万t。该报告由忻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专家组进行了评审并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处进行了备案,备案文号为:[2006]723号,该矿为本次兼并重组的矿山之一。

2006年5月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利用井下实测和调查资料编制了《山西省宁武县长城联营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地质报告》。查明5号煤层资源/储量3246万t。该报告由忻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专家组进行了评审并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处进行了备案,备案文号为:[2007]770号,该矿为本次兼并重组的矿山之一。

2008年忻州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在原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井田内进行生产补充勘探,施工ZK1、ZK2、ZK3三个钻孔,钻探进尺1180.97m。

2007-2008年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在北辛窑井田内勘查,本次工作利用了其中11个(X1、X3、X4、X7、X8、X13、501、701、1001、901、1201)钻孔资料。

2010年5月-11月,忻州煤田地质队在本井田内补充勘探,施工钻孔10个,钻探进尺3931.22m。提交了《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本次勘探范围与整合范围完全一致

1.2.2参与整合各矿上次整合情况

1、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宁武县阳方口工矿镇南岔煤矿,2006年为单独保留煤矿,资源储量情况见表1-2。

2006年整合后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5#煤层资源储量汇总表表1-2

(截止2005年12月)单位:万吨

2、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2006年整合前原名宁武县长城联营煤矿,为单独保留煤矿,批采5号煤层,2号煤层上分层主要为碳质泥岩,下分层低中灰—中高灰、低热值—中低热值、特低硫分的长焰煤。下分层发热量为8.47-13.39 MJ/kg,平均10.57MJ/kg,均低于17.0MJ/kg,无法估算资源量。其资源储量情况见表1-8。

宁武县长城联营煤矿2006整合后资源储量汇总表

3、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宁武县新堡乡新堡村煤矿,属新堡村村办集体企业,始建于1985年,生产规模9万t/a。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石炭系5#、3#煤层。开采方法为高落仓房式,主井装备皮带运输,通风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扇功率30KW,排水方式为2寸离心式潜水泵,井巷照明采用防爆灯,工作面为矿灯,井筒、运输大巷砌碹,采区巷道为木支护。

该矿虽然参与了本次整合,在本次整合中属于异地整合关闭矿井,与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的矿区范围无一点联系。

1.3生产矿井、小窑老窑及采空区

1、重组前各煤矿建设情况

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宁武县长城联营煤矿,为阳方口镇集体企业,始建于1997年,于2001年3月投产,采用斜井开拓,,早已停采,原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2、5号煤层,2号煤层进行了局部开采。但经取样化验分析,2号煤层上分层主要为碳质泥岩,下分层低中灰—中高灰、低热值—中低热值、特低硫分的长焰煤。下分层发热量为8.47-13.39 MJ/kg,平均10.57MJ/kg,均低于17.0MJ/kg, 2006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622922,只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5号煤层。该矿采用斜井开拓,生产能力21万t/a,采煤方式为仓房后退式炮采,采区采用木支护,通风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排水方式为1.5寸离心式潜水泵,主井大巷采用防爆灯照明,工作面用矿灯照明,

为低瓦斯矿井。

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宁武县阳方口工矿镇南岔煤矿,始建于1985年,于1985年投产,该矿井下采用短壁式采煤,爆破落煤,木棚架式支护,工作面采用2JPB-22型耙煤机(22kw)运输,大巷采用SGW-30型刮板运输机运输,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主绞车型号为JR3250-8型,功率为55kw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主扇型号为BK54-4-NO10型,功率为15.0kw×2,共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总进风量780m3/min,总回风量810 m3/min。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069m3/min,相对涌出量1.656m3/t,属低瓦斯矿井。井下采用防爆矿灯照明,生产能力21万t/a。

2、小窑及各煤矿采空区情况

区内采煤历史较为悠久,老窑甚多,主要开采2、5号煤层。老窑大部分塌陷,根据访问,古人采煤均为手工操作,平巷掘进,深度约100-300m 不等,采空区面积不大,对煤层影响较小,一般巷道无支护及通风照明设备。

参与各整合矿的矿井采空区的确定: 2005年前采空区均利用了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2006年资源整合报告实测资料,与2006年备案完全一致;2005年后新增采空区为宁武县煤炭测绘队实测,由矿方提供。

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号煤层采空区分布于1340m标高以上,面积375463m2;3号煤层采空区分布于1430m标高以上,面积25268.12m2;5号煤层采空区分布于1280m标高以上,面积350146m2;

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近几年未开采,过去的采区位于本次兼并重组井田范围外。

1.4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从2010年11月开始, 2010年12月完成资料整理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

在利用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井下实测资料和忻州市煤田地质队编制的矿井地质报告编绘了2、3、5号煤层采掘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基本图件。该次工作又对从矿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绘制了地层综合柱状图,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剖面图等,基本查明了各可采煤层的厚度、可采范围、风化带界线、估算了2、3、5、5上、6煤层的资源储量,确定了煤类,可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及价款处置提供依据。

经本次估算,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兼并重组后全井田累计查明2号煤层资源储量5255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4908万吨,采空动用储量347万吨;查明3号煤层资源储量494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488万吨,采空动用储量6万吨;查明5号煤层资源储量8227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7704万吨,采空动用储量523万吨;查明5上号煤层资源储量59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596万吨。

累计查明2、3、5、5上号煤层资源储量14572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13696万吨,采空动用储量876万吨。

经过本次估算,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兼并重组后本矿井新增区2号煤层资源储量(111b+122b+333)3223万吨;新增区3号煤层资源储量213万吨;新增区5号煤层资源储量5292万吨;新增区5上号煤层资源储量171万吨。新增区2、3、5、5上号煤层累计查明9199保有资源储量

(111b+122b+333)9199万吨。

另外估算未批采的6号煤层资源储量527万吨,全为新增资源量。

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表1-4

(至2009年12月31日)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最终)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 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二○○六年六月

贵州省纳雍县 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项目主编:明方平 参加人员:郭斌杨淑萍陈荣华 审核:赵福平陈小青 总工程师:舒万柏 主任:杨通保 提交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编写时间:二OO六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 (1) 第二节勘查地质工作及煤矿开采情况 (3) 第三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4) 第四节储量核实工作概况及其它 (4) 第二章矿山地质 (6) 第一节矿山地质特征 (6) 第二节煤层特征及类型 (7)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9) 第三章矿山地质测量及精度评述 (12) 第一节工程布臵原则 (12) 第二节“三量”的管理 (12) 第三节井上、下测量精度评述 (13) 第四章资源储量估算 (15) 第一节煤矿累计探明储量的计算 (15) 第二节历年煤矿开采量及变化情况 (15) 第三节保有资源储量的估算 (15) 第四节共(伴)生有用组分利用情况 (18)

附图目录 图号顺序号名称比例尺1 1 地形地质及32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2000 3 3 A--- A′线地质剖面图1∶2000 4 4 3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 4 5 3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 5 6 32号煤层开拓工程平面图1∶2000 附表目录 附表1 外协煤矿矿山历年储量变动情况表 附表2 截止2006年5月底外协煤矿矿山矿产资源量核实结果表附表3 检测报告 附表4 煤质化验报告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6号)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臵、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公司屯宝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编制招标文

公司屯宝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编 制招标文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招标文件 招标名称:神新能源公司屯宝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编制 招标编号: 招标人: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中国神华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一月

附件一: 投标保证金退还程序及说明 尊敬的投标人: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神华事业的大力支持,关于贵单位在投标时提交的投标保证金,我公司在收到下述资料且可以退还投标保证金后及时退还。退还办法将依据贵单位提交的保证金方式不同而不同。为了尽快顺利办理投标保证金的退还,请各投标人按照下列要求,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具体退还办法如下: 一、投标保证金无论以何种方式支付(保函除外),我公司均以银行电汇方式退还投标保证金。 收款人应与投标单位一致并请提前开具退还投标保证金的财务收据。推荐使用附件格式(使用其它形式财务收据的,须注册招标编号及包号、投标人名称、含省市名称的开户银行名称、银行账号和金额),并加盖投标人单位财务专用章。投标人也可在神华招标网登录,进入“退费管理”菜单,填写并打印收据。 二、投标保证金为投标保函等形式的,退还方式如下: 1.投标人提交保函时,应同时提供投标保函正本复印件一份,开标时,我公司财务人员在投标保函复印件上签署“正本已收”及姓名、日期等信息,并加盖我公司财务专用章后,交给投标人作为收据留存。 2.退还投标保函时,请投标人在上述投标保函复印件上,签署“此投标保函正本已收到”及姓名、日期,并加盖投标人财务专用章,邮寄(或当面提交)给我公司,我公司邮寄或当面归还投标保函正本给投标人。 三、中标人的投标保证金退还 1.投标人若中标,须按规定缴纳中标服务费后,投标保证金方可退还。 2.中标人缴纳中标服务费可采用电汇、银行汇票、支票和现金等方式或从投标保证金中抵扣,但以投标保函等形式缴纳保证金的,中标服务费不得从投标保证金中转扣,须另行缴纳中标服务费。我公司将向中标人开具中标服务费发票。 3.若中标人采用电汇等方式缴纳中标服务费的,汇款后请在汇款底联上注明相应的招标编号及包号,及时传真给我公司,或登录“神华招标网”上传底联,以便我们查收和办理投标保证金退还手续。 4.若投标人是以电汇、银行汇票、支票和现金等方式提交投标保证金,并且拟在该投标保证金中扣除中标服务费的,投标人在出具上述退还投标保证金的财务收据(金额必须为投标保证金全额)外,还须提供授权函(格式见附件),授权我公司从投标保证金中扣除中标服务费,授权函加盖投标单位公章。抵扣后不足部分须另外补充缴纳,多余部分,我公司将以电汇方式退还。投标人可在神华招标网供应商登录栏登录,进入“退费管理”菜单,完成相关操作即可打印出收据和授权书等,加盖印章后即可提交。详见“供应商操作指南”

4-05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矿山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一)文字说明 报告的文字说明共4章12节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和要求 简要叙述核实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编制的主要依据及简要的过程,以及核实的主要结果。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 简述矿区(矿段、井田、矿井、开采区)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座标;按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四周边界和与相邻矿山(矿井)的关系。 第三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矿山采区所在矿区(矿段、井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工作程度,主要地质成果。勘查单位,提交报告日期及报告名称,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结论,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中矿山企业占用的资源储量。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情况第一节地层、构造 简述区内地层层序、含矿地层时代、沉积环境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矿体(层)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及岩性特征;所在地质构造位置,区内主要构造形态特征,对破矿构造(断层、褶曲等距的性质、规模、产状的查明程度,以及对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矿体(层)主要特征 简述矿体数量(层数)、层位(或控矿构造)、相互关系;分述各矿体(层)分布起止范围:包括长度、厚度及宽度(延深);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矿体内部结构,以及沿走向及倾向矿体(层)厚度的稳定性及连续性。 第三节矿石质量 简述矿石主要矿物及化学成份,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与变化,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第四节矿山开采简况 叙述建矿日期,设计生产规模,截止何时已采出矿量,平均回采率、已动用资源储量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简述各矿体(层)的开采范围及开采程度;依据矿山开采取得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实际资料,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述。 第三章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计算第一节核实的方法和范围及代采用的工业指标 简述核实的方法,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和可靠程度;各矿体(层)的具体的核实边界、分布范围,以及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计算方法 简述采用计算方法的依据和使用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计算参数的确定 叙述块段面积、块段矿体(层)平均倾角、块段平均厚度,块段平均品位、块段平均体重等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和采用的计算公式。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1 绪论 1.1 核实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报告提交单位(矿业权人)的有关情况。明确核实工作的目的,包括规范规定的技术目的和报告评审目的。如果报告评审目的是属公司上市融资,矿业权人又不是申请上市融资的公司,必须说明矿业权人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简述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主要说明地质勘查资质及其等级。 叙述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 1.2 核实工作依据 简述核实范围确定依据(如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 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 简述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编制单位、备案时间、备案机关、备案文号等),(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初步设计(包括名称、批准时间、批准机关及文号等)。 1.3 核实区位置、交通 简述核实区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边界、四邻、长、宽和面积、地理坐标等。 简述矿井开拓方案,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范围、面积等。 简述经过核实区或邻近城镇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4 核实区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 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5 矿权设置情况 简述核实区矿业权设置沿革及矿业权的毗邻关系(插入矿业权毗邻关系图)。 采矿权和探矿权叙述的内容主要有:发证日期、发证机关、矿业权人、矿山(勘查项目)名称、证号、许可开采(勘查)范围拐点坐标(插入拐点坐标表,必要时同时列出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批准开采煤层名称、面积、有效期,批准开采标高等。 划定矿区范围叙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机关、时间、文号、平面范围(插入拐点坐标表)、标高和预留时间等。 如报告评审目的未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应叙述批准的探矿权设置方案和矿区总体规划。 简述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范围(勘查许可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的关系,并附叠合图。 1.6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与核实区有关的历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每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使用的方法手段、完成主要工作量,地质报告提交情况,报告评审备案(审批)的时间、机关、文号及备案(批准)的资源储量。明确本次核实报告利用各次勘查工作完成的勘查工程数量。

解读《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解读《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一、核实工作的目的要明确 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7)26号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二、核实工作与详查工作的区别 详查工作是对经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区(床)做出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评价,为能否进行勘探或矿山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核实工作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核实报告要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核实工作的实质是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 三、核实工作的重点

1、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2、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3、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已生产矿山,要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列出变化、消长关系。 4、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应将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作为工作重点。 四、核实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1、现场调查阶段 (1)对核实工作范围和勘查工作(或前一次核实工作)范围的叠合情况不清楚。 (2)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未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录、采样。 (3)对采空区边界的勘定不准确或不全面。 (4)对矿区内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的利用不充分,未用全仪器

红菱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正式稿)

沈阳煤业(集团)红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堡镇,北距沈阳32公里,西距辽阳30公里,井田面积18.662平方公里。 红菱煤矿始建于1969年12月,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1978年1月正式投产,1985年达产,生产原煤90.81万吨,从1987年起对矿井进行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服务年限35年。红菱煤矿井田位于红阳煤田林盛向斜西翼中段和张良堡背斜倾斜端浅部,地层系统较简单,沉积较稳定,井田呈一单斜构造,倾向东南,倾角3°~45°,含煤地层由上石炭系太原组、下二迭系山西组组成,共含煤14层,可采煤层大部分为焦煤和瘦煤。 1.1.2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沈阳煤业集团红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菱煤矿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堡镇,北距沈阳32公里;西距辽阳30公里。沈大高速公路从井田北部穿过,铁路专用线约6.4公里在林盛堡站与长大铁路接轨,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见附图)

沈阳煤业(集团)红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交通位置图 1:80万 井田范围北起苏家屯区林盛堡镇吉祥屯与林盛煤矿相邻,南至辽阳市柳条寨乡西大堡村与红阳三矿相接;西起北红菱堡、北烟台村和大欲忠村(煤层露头),东至南红菱堡与廿十家子村(煤层底板标高-1200)。走向长11.2公里,倾斜宽1.5公里,面积18.662平方公里。 井田地处辽河平原东部,浑河、北沙河冲积平原前缘,地势平坦,地形简单。地表东北高(标高+32.5m),西南低(标高+27.5m),地面平均标高+30.5m,坡度为千分之零点六。 北沙河从井田上方通过;北沙河系太子河一级支流,源头在本溪石桥子张其寨、海浪及抚顺东部山区,全长117公里,流经红菱矿区9公里。该河终年流水,但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由于红菱煤矿井田 处于北沙河下游,河道弯曲,治理较差,每到汛期河水猛涨,历史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核实工作的重点 1、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2、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 3、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已生产矿山,要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4、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应将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作为工作重点。 二、核实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1、现场调查阶段 (1)对核实工作范围和勘查工作(或前一次核实工作)范围的叠合情况不清楚。 (2)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未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录、采样。 (3)对采空区边界的勘定不准确或不全面。 (4)对矿区内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的利用不充分,未用全仪器

法对采、探矿工程进行实测。 2、报告编写阶段 (1)对矿区内探、采矿工程分布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叙述不清;对历次勘探、核实工作的成果及其可靠程度研究不够。 (2)对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及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未予说明。 (3)对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等内容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矿山生产选矿实际工艺流程、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的介绍比较简单。 (4)对矿床勘查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与矿山开采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混淆不清,从而对实际工程控制间距的认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混乱。 (5)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没有结合委托方提供的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进行,而是纯理论的推算。 三、资源储量估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要明确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 2、要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要说明本次资源储量估算所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6号)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编写提纲

江苏省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 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试行) 2015-06-01

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编制

目录 、报告名称: (1) 、报告文本章节、内容编写技术要求 ................................................ 1 1 前言 .. (1) 1.1 目的任务 (1) 1.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1) 1.3 建设项目压矿概况 (2) 1.4 以往矿产资源勘查成果 (2) 1.5 矿山设计、建设、开采及生产经营情况 (2) 1.6 本次工作情况 .............................................................. 2 2 矿区地质特征 (3) 3.1 含煤性 (4) 3.2 可采煤层 (4) 3.3 煤层对比 ................................................................... 4 4 矿石特征 . (4) 4.1 矿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4) 4.2 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组分含量 (4) 4.3 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能 (4) 4.4 矿石类型和品级 (4) 4.5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5) 4.6 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性能 .................................................. 5 4 煤质特征(当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煤炭时) .. (5) 4.1 煤岩特征和煤的物理性质 (5) 4.2 煤的化学性质 4.3 煤的工艺性能 (5) 4.4 煤的可选性 ............................................................... 6 2.1 2.2 2.3 地层 .. 构造 .. 岩浆岩 2.4 3 矿体(层)特征 变质作用 3 煤层特征(当建设项目选址压覆煤炭时) (3)

核实报告提纲

代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根据代县国土资源局中标文件,我院获得了代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的资格,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结合相关规定,特编写《代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1前言 1.1概况 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 说明工作区(矿区、井田、矿段或××矿区、井田、矿段的××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包括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 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1.3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1.4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列出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 1.5特别情况说明 2.工作区地质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 2.1矿床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2.2矿体(层)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2.3矿石质量 2.3.1矿石物质组成 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 2.3.2矿石化学成分 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 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 2.5矿体(层)围岩和夹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3.08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

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

推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精品

贵州省XX县XX镇 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XX县XX镇xxx煤矿 二OO七年七月

目录

附图目录 附件 1.XX镇x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 4.承诺书 5.其它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概况 一、目的及任务 受XX县XX镇xxx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该矿编制《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其目的是核实XX镇xxx煤矿采矿权许可范围内的资源储量,为该煤矿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1.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划分地层。 2.了解矿区内断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 3.了解区内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了解可采煤层及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煤类及用途,了解主要可采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倾向、煤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等。 4.查明矿区内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等,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 5.了解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6.估算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 二、矿权设置等情况 矿权设置: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XX〕105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光华煤矿于20XX年6月整合而成。煤矿采矿权人为XX县XX镇xxx煤矿(唐兴友)。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表1-1 矿界拐点坐标 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矿区边界为:东以0、1拐点连线为界,南东以1、2、3拐点连线为界,南以3、4拐点连线为界,西以4、5拐点连线为界,北以5、6、0拐点为界。长0.44~0.98km,宽0.12~0.58km,面积0.4541km2,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整合后的采矿权范围与原采矿权范围关系见附图。 三、核实依据 (1)委托书; (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XX〕26号。 (3)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收集的主要资料 1.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1∶2000); 2.XX县xxx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XX年); 3.XX县光华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XX年); 4.XX县xxx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XX年) 5.20XX年3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提交的《贵州

某煤矿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文字目录 1 前言 (1) 1.1概况 (1) 1.1.1目的任务 (1) 1.1.2位置及交通 (2) 1.2以往地质工作 (7) 1.2.1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7) 1.2.2参与整合各矿上次整合情况 (9) 1.3生产矿井、小窑老窑及采空区 (10) 1.4本次工作情况 (12) 2 井田地质 (15) 2.1地层 (15) 2.2构造 (18) 2.3岩浆岩 (18) 3 煤层 (19) 3.1含煤性 (19) 3.2可采煤层 (19) 3.3煤岩层对比 (20) 3.3.1对比方法和依据 (20) 3.3.2各煤层的对比特征 (21) 4 煤质 (22) 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2)

4.1.1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 (22) 4.1.2显微煤岩特征 (22) 4.2煤的化学性质 (23) 4.3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 (28) 4.3.1煤的工艺性能 (28) 4.3.2可选性 (28) 4.4煤类 (32) 4.5煤的风化和氧化 (32) 4.6煤质综合评价 (32) 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4) 5.1水文地质条件 (34) 5.1.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4) 5.1.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37) 5.1.3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矿井涌水量 (40) 5.2工程地质条件 (45) 5.2.1 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岩石特征 (45) 5.2.2岩石力学性质 (47) 5.3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7) 5.3.1瓦斯 (47) 5.3.2煤尘爆炸性 (50) 5.3.3 煤的自燃倾向 (50) 5.3.4地温、地压 (51)

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XX省XX县XX煤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XX县XX煤矿 XX年XX月

目录 [内容摘要] (7) 1 概况 (8) 1.1 目的和任务 (8) 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4) 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 (15) 1.4 本次核实工作情况 (16) 2 区域地质 (18) 2.1 区域构造位置 (18) 2.2 区域地层 (18) 2.3 区域构造 (19) 3 矿区地质 (20) 3.1 地层 (20) 3.2 构造 (21) 4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22) 4.1 煤层 (22) 4.2 煤质 (24) 4.3 矿床内共(伴)生矿产 (27) 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7) 5.1 水文地质 (27) 5.2 工程地质条件及采后的变化 (32) 5.3 矿区环境地质 (34) 2

XX省XX县舍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5.4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5) 5.5 小结 (36) 6 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37) 6.1 生产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37) 6.2 生产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39) 6.3 生产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39) 6.4 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39) 6.5 探采对比 (39) 7 资源/储量估算 (41) 7.1 本次核实的基础及原则 (41) 7.2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41) 7.3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41) 7.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42) 7.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43) 7.5 煤层圈定原则 (44) 7.6 采空区边界的圈定 (44) 7.7 保有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44) 7.8 块段划分 (45) 7.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5) 7.10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48) 8 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49) 8.1 资源形势分析 (49) 3

(冶金行业)织金县沙子井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后修改)

(冶金行业)织金县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
审后修改)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镇沙子井煤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织金县以那镇沙子井煤矿 二OO七年七月

报告名称:贵州省织金县以那镇沙子井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报告编制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主 任:杨通保 总工程师:舒万柏 项目负责人:郑建军 编 写:郑建军 马 昆 审 核:赵福平 报告提交单位:织金县以那镇沙子井煤矿 报告提交时间:二OO七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 1 第一节 概 况 ........................................................................................................................................... 1 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 6 第三节 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6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 7
第二章 地 质 ................................................................................................................. 10 第一节 地 层 .......................................................................................................................................10 第二节 构 造 .......................................................................................................................................13 第三节 煤 层 .......................................................................................................................................14 第四节 煤 质 .......................................................................................................................................19 第五节 煤质及工业用途评述 ...............................................................................................................22
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24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24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29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31 第四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33 第五节 小 结 .......................................................................................................................................35
第四章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36 第一节 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36 第二节 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 ...............................................................................................................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