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建社会中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时期)
1)城市发展重心南移:南方城市发展水平逐步赶上并超过
北方;
2)城市等级体系层次完善
(首都—道治—郡府—县城-镇及草市)
3)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类型城市兴起
手工业、交通贸易型、贸易港口、陆路交通枢纽
4)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北宋时期——是城市发展第二高峰时期 表现
古代城市发展
近现代城市发展
1、早期城市
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都,初形于夏,形成于商代
1)数量少,规模小; 2)职能单一,政治、军事色彩浓厚; 3)分布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4)城市之间联系少,城址变迁频繁。
(二)封建社会前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1)三级制城市体系形成;都城—郡城—县城 2)经济功能强化;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城郭制度.布局多样化 4)分布范围有一定扩大。
包括城镇实体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 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人口。
2、城市地域
• 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市范围。 是各国按城镇界定标准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建制的 设立就明确划定。
• 实体地域--指城市座落在地表的实际范围。 相当于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建成区。是完全 不同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实体。又称景观地域。
(二)自然条件因素(基础)
1、地形条件(海拔、地势) 城市选址:平坦的地形
平原(丘陵) 河谷盆地 两种地形交汇处 高平原(热带地区)
城市形态:随地形展开
2、地质条件
地质承载力 地下水:水位,储量 地震:裂度
从我国城市分布和地形关系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地形与城市区位: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土壤肥沃, 便于农耕,且有 利于交通联系和 节省建设投资、 人口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