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心率 EMTAI分类法
- 格式:xlsx
- 大小:11.13 KB
- 文档页数:3
上田敏运动功能评价法1. 体力素质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身体质量指数等。
心肺功能一般通过最大摄氧量(VO2max)测试来评估,该测试可以衡量运动员在最大负荷下消耗的氧气量,从而反映其心肺功能的强弱。
肌肉耐力可通过负重深蹲、引体向上等动作测试来评估。
身体质量指数是通过计算体重和身高的比值来评估运动员的肥胖程度。
2.柔韧性评估:运动员的柔韧性对于运动技能的发挥和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
常用的柔韧性测试包括前倾测试、拇指到手腕的测量,以及屈膝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能力。
3.力量和爆发力评估:力量是运动员进行爆发性动作所需的基本能力,爆发力则是力量在极短时间内释放的能力。
这方面的评估指标包括竖跳、卧推、腿弯举和深蹲等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水平。
4.敏捷性评估:敏捷性是运动员快速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的能力。
常用的敏捷性测试包括横向、纵向和多向的灵活性测试,以及快速转身等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水平。
5.协调性评估:协调性是运动员控制身体并完成技能动作的能力。
常用的协调性测试包括单脚站立、侧向跳跃和倒立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在身体平衡和控制方面的能力。
6.速度和耐力评估:速度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耐力是运动员在连续进行高强度活动时的持久力。
常用的速度和耐力测试包括短跑、800米跑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水平。
通过以上评估指标的综合评价,运动教练可以了解运动员在不同功能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改进方案,优化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此外,上田敏运动功能评价法还可以用于评估训练效果和预测运动员的潜力,促进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和团队成绩的提升。
总而言之,上田敏运动功能评价法提供了一种全面评估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方法,其综合的评估指标和相关测试项目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了解当前的训练水平和改进方向,进而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跑步课堂】EMTIR训练知识——轻松跑名词解释1、E 代表轻松跑(Easy running)/L 代表长距离跑(Long distance running)2、M 代表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pace running)3、T 代表乳酸门槛跑(Threshold running)4、I 代表间歇跑(Interval training)5、R 代表重复训练(Repetition training)/H 代表⾼强度重复跑(High intensity repetition training)区别:①配速:E<M<T<I<R<H②⼼率:E<M<T<I<R<H轻松跑—EE代表轻松跑,强度通常在O 2 max的59%~74%之间,或者在最⼤⼼率的65%~78%之间。
轻松跑的⽬的①预防伤病,提⾼抵抗能⼒。
②恢复跑步和刚开始跑步的跑者的⾸选配速,有利于打好基础。
③轻松跑可以尽量减轻⾝体和精神所承受的压⼒。
④轻松跑可以锻炼⼼肌,增强⼼脏泵⾎功能,⼀定程度上提⾼每搏输出量。
⑤轻松跑可以改善肌纤维类型,增加红肌即慢肌纤维,增加有氧耐⼒。
■图4—1不同训练类型的不同要求图4—1 说明了⼀般情况下间歇训练中定速跑和重复的训练回合(W/R)各⾃所占的训练时间(分钟)。
还给出了⼀些其他信息:每种训练的⽬的和⽤处、单次训练中每种训练的训练量、与每种训练相关的VO 2 max百分⽐和最⼤⼼率百分⽐,以及间歇训练的训练/恢复⽐。
▲训练建议相对于跑步时间来说,30分钟的定速跑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如果轻松跑,建议30分钟以上。
最长的定速跑(除⾮是为某些超级赛事做准备)控制在150分钟内,即便在备战马拉松时也是如此。
通过跑⾛结合来备战马拉松的⼈显然可以进⾏150分钟以上的训练,但所有的长距离跑(L)都应该逐渐增加距离。
⼤部分跑者会以轻松跑配速进⾏⼤部分训练,保守的配速便于控制。
E跑来表⽰轻松跑,有时候提到训练的E⽇,是指这⼀天跑者应该放松,E⽇也可以停跑⼀天。
体能评估知识:五个关键指标,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体能水平体能评估知识:五个关键指标,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体能水平体能水平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产生的能量和人体内各项器官和组织在进行某一项活动时能够发挥的最大能力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体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自己的体能水平,进行体能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五个关键指标,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体能水平。
1.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也是一个体能水平的标志。
在进行身体锻炼时,人的心率会逐渐升高,因为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运转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通过测量你自己的安静心率和最高心率,你可以确定你的锻炼强度和锻炼效果。
安静心率一般在早晨起床后一分钟测量,最高心率可以通过进行最大心率测试时测量得到。
心率计是测量心率的最好工具,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款式可以选择。
2.耐力耐力是指一个人在进行体力负荷的情况下,持续时间的能力。
耐力越好,说明一个人的身体能够消耗更多的氧气,并使自己的身体持续地做出高强度的动作。
仰卧起坐测试是评估个人耐力水平的一种方法。
这项测试可以帮助你测量你的腹肌的耐力。
开始时,你需要进行最大的仰卧起坐数量测试,并在每次测试时,尽可能多地做出正常的仰卧起坐数量。
你可以记录下自己的仰卧起坐数量,以及测试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耐力水平。
3.身体成分身体成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组成,包括肌肉、骨骼和脂肪等组成部分。
了解自己的身体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定制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便获得更好的身体形态。
通过进行体重秤、皮脂尺等测试,就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和其他组分的体重。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以去医院或健身俱乐部进行此类测试。
4.柔韧度柔韧度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关节和肌肉能够稳定地承受极限范围的运动性能。
良好的柔韧度可以减少身体运动时的受伤和精神紧张。
这个测试可以通过进行伸展运动来评估。
大众跑步等级评定标准2023一、概述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受到关注,跑步作为一种简单且易于实施的运动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由于跑步本身的多样性和不同水平的运动者,对于跑步的等级评定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规范跑步活动,提高运动者的训练效果,特制定本大众跑步等级评定标准,以期为广大跑步爱好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
二、等级评定标准1. 初级跑者初级跑者指的是那些刚刚开始跑步锻炼,或者跑步时间较短、速度较慢的人裙。
初级跑者的主要特征包括:- 每周跑步次数不超过3次;- 每次跑步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跑步速度在8分钟/公里以上。
2. 中级跑者中级跑者是指那些跑步时间较长,速度较快,已经具备一定的跑步基础和技巧的人裙。
中级跑者的主要特征包括:- 每周跑步次数在3-5次之间;- 每次跑步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跑步速度在6-8分钟/公里之间。
3. 高级跑者高级跑者是指那些已经具备较高的跑步水平和能力的人裙。
他们可以跑更长的时间,速度更快,更有耐力。
高级跑者的主要特征包括:- 每周跑步次数超过5次;- 每次跑步时间超过60分钟;- 跑步速度在6分钟/公里以下。
4. 超级跑者超级跑者是那些顶尖的跑步运动员,他们拥有强大的体能和技术,能够参加各种大型赛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超级跑者的主要特征包括:- 拥有专业的跑步指导和训练;- 在各类大型赛事中有不错的成绩表现;- 具备较高的速度和耐力水平。
三、评定标准的作用1. 为跑者提供指导以上等级评定标准可以为跑步爱好者提供一种自我评估的方式。
通过评定自己的跑步水平,跑者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身的跑步技能和水平。
2. 促进健康跑步等级评定标准的建立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跑步运动。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训练计划,从而更好地享受跑步的乐趣。
3. 为赛事选拔优秀选手对于一些大型赛事来说,等级评定标准可以成为选拔优秀选手的重要依据。
运动时的适宜心率约为多少?怎样推算?如何进行脉搏的自我检测?信息发布:管理员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70%-—80%最大心率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效果较好。
此时的心率在120—160次/分,生理学上称为“适宜心率”推算:通常用(180—年龄)的得数作为自己在运动中的适宜心率。
脉搏的自我检测:大运动量。
运动结束即刻的脉搏达150 ~ 180次/分,经过50 ~ 60分钟才能恢复到安静时的脉搏次数。
中运动量。
运动结束时的脉搏达120 ~ 150次/分,经过20 ~ 30分钟可以恢复到安静水平。
小运动量。
运动结束即刻的脉搏达90 ~ 120次/分,经过5 ~ 10分钟即可恢复。
“体育运动”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体育运动是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众人均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还有社会文化环境等。
“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
科学的体育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炼意志,培养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与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锻炼不但能够锻炼体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
因此,体育运动与健康密不可分。
运动中出现“极点”的原因是什么?出现“极点”后应怎样对待?信息发布:管理员原因:由于内脏器官的运动水平与肌肉活动的强度不相匹配,机体耗氧量骤增而供氧量暂时跟不上的矛盾所造成的。
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运动计划,确保身体在适当的负荷下得到锻炼。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1. 直觉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只需根据自身感受评估运动强度。
通过注意心率、呼吸频率和汗水流失量等身体反应,可以初步确定运动的强度。
例如,轻度运动会使人感觉稍微有些出汗,但仍然可以轻松交谈;中度运动会让人感觉出汗增多,呼吸加快,但仍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而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呼吸急促,无法顺利交谈。
2. 心率法:通过监测心率来评定运动强度。
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可以计算出适合每个人的运动心率范围。
一般来说,轻度运动时,心率应该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0%至60%之间;中度运动时,心率应该保持在60%至70%之间;高强度运动时,心率可以超过70%。
运动时使用心率监测器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运动强度。
3. 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法:这是一种通过主观感受评价运动强度的方法。
根据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感受,将其打分,常用的评分标准是6-20或0-10。
其中,6代表轻度运动,20代表最大强度运动。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根据自身感受来调整运动强度。
4. MET(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法:这是一种通过能量消耗来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MET是一种衡量单位,用于表示人体在静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
通过将不同运动的MET值与自身的静息代谢率相比较,可以确定运动的强度等级。
例如,静息状态下的MET值为1,轻度运动通常在2-3 MET之间,中度运动在3-6 MET之间,高强度运动在6 MET以上。
评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评估。
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准确的评估结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锻炼减肥的最佳心率监测方法锻炼对于减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很多人在锻炼过程中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监测自己的运动强度。
心率监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最佳的心率监测方法,帮助你更好地锻炼减肥。
1. 最大心率计算法最大心率是指你在运动时达到的最高心率。
一般来说,最大心率可以通过减去你的年龄从220中得出。
例如,如果你的年龄是30岁,那么你的最大心率将是190(220-30=190)。
在锻炼减肥过程中,保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到80%范围内是最有效的。
2. 有氧心率计算法有氧运动是指可以持续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有氧心率是指你在有氧运动中保持的心率范围。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将最大心率的60%到80%作为有氧心率的范围。
继续以年龄为30岁的人为例,其有氧心率范围将是114到152(190的60%到80%)。
3. 无氧心率计算法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举重、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等。
在进行无氧运动时,心率往往会超过最大心率的80%。
因此,通过计算最大心率的80%到90%来确定无氧心率范围是合理的。
对于30岁的人来说,无氧心率范围为152到171(190的80%到90%)。
4. 手动检测法手动检测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你只需要用手指在颈动脉或腕动脉上找到脉搏,并计算出每分钟的心跳数。
然后,根据你的最大心率计算出你的运动强度。
然而,这种方法不够精确,并且容易受到身体其他因素的干扰。
5. 心率监测器心率监测器是一种便捷、准确的方法,可以实时监测你的心率。
这种装置通常是佩戴在胸部或手腕上,可以通过和智能手机或健身设备连接,提供详细的心率数据和运动记录。
心率监测器使得你可以更加方便地掌握自己的运动强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减肥锻炼。
总结起来,锻炼减肥的最佳心率监测方法包括最大心率计算法、有氧心率计算法、无氧心率计算法、手动检测法和心率监测器。
体育训练中如何用心率法提高中长跑效果利用心率法测量学生的心率,能有效准确地断定学生的负荷大小,还可以断定其是否处于疲劳阶段。
在体育教学或者训练中调整学生的运动量与负荷强度,能有效地扼制运动损伤。
体育教师要通过观察法、询问法等了解学生的体育情况,与心率法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用心率法从根本上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帮助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标签:学生心率法中长跑疲劳是所有运动员的大敌,过早出现疲劳将导致运动员能力下降。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教练员要运用最佳运动负荷,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
但是,仅靠教练员对运动员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了解其训练反应是很不够的。
秒表是基层教练员唯一的训练工具,怎样利用秒表来有效地控制训练的量和强度,以便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运动员能否再进行新的负荷,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实践中常把心率作为反应运动量大小、控制强度的指标而广泛使用。
心率反映心脏跳动频率的快慢,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在一定范围内(110次/分~170次/分)与吸氧量、人体做功能力呈现线型关系。
因此,运动过程中心率的快慢能直接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
而在安静状态下。
心率则可以很好地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
一、测“心率”的方法测“心率”最简易的方法是计算脉搏。
脉搏的频率即脉率,在正常情况下是和心率一致的。
因此。
在运动中可用测量脉搏的方法代替心率测定。
运动后心率(即刻心率)应采用10秒的计数乘以6,以减少由于心率急速减慢所造成的误差减慢。
测定安静心率至少应以数30秒,然后乘以2,以减少误差。
测量“心率”的方法有心率表、昕诊法、心率遥测仪、扪诊法,前三种方法得借助器械,而扪诊法便捷实用。
随时随地即可实施,对基层代表队的训练比较适用。
扪诊法有:挠动脉扪诊,颞前动脉扪诊,心前动脉扪诊,颈前动脉扪诊,颈动脉扪诊。
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测安静心率适宜用挠动脉扪诊。
测即刻心率用颈动脉扪诊,宜采用两指在颈部一侧触摸,用力不易过重。
5种强度的⼼率区间该如何应⽤?关于跑步⼼率,你必须得知道这6点科学训练,离不开⼼率的指导,跑友平时常挂嘴边的LSD、间歇跑、乳酸阈值等都和⼼率有关。
关于⼼率,你了解多少?郁⾦⾹北马PB营的助教Bokeh带你先做做功课,了解以下这些内容,可以让你备战更科学。
⼀运动时使⽤⼼率监测设备有什么好处?我们在进⾏跑步、⾃⾏车等耐⼒运动时,⼼率能最客观准确地反映⾝体的努⼒程度。
通过佩戴⼼率监测设备,运动爱好者可以⽅便地把锻炼强度维持在特定⼼率区间,既提⾼了训练质量⼜避免运动过度。
还可以把平时记录的⼼率信息做对⽐分析,评估锻炼成果和健康状况。
⼆可以⽤⾃我感觉来代替⼼率监测设备吗?对于从未使⽤过⼼率监测设备的跑步者来说,主官感觉往往不那么可靠。
那些⽤来描述疲劳感的语句也⽐较模糊,不容易把控。
对于已经⽤过⼀段时间⼼率监测设备的⼈来说,⾃我感受和⼼率之间已经建⽴起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就可以不必每次跑步都戴⼼率监测设备。
三怎样知道⾃⼰的最⼤⼼率(MHR)?拿到⼼率设备后⾸先要做的就是输⼊⾃⼰的最⼤⼼率,准确的最⼤⼼率能确保使⽤者得到正确的运动⼼率区间。
最简单⼜不费⼒的⽅法是通过最⼤⼼率公式估测,⽐如220-年龄和207-(0.7x年龄),当然⽹上还有其他号称更准确的⼼率公式。
这些公式是基于⼤量统计数据得出的,有较强的参考性。
不过公式毕竟是⼀种推断,不⼀定适⽤于每⼀个个体,据统计只有三分之⼀的⼈实际最⼤⼼率能和公式结果吻合。
著名马拉松教练Pete Pfitzinger和超马名将Ann Trason建议的⽅法是:戴上⼼率监测设备,选⼀个上坡路段,热⾝后全⼒跑400-600⽶,再慢慢跑下来,如此重复三次,最后⼀次达到的最⾼⼼率再加上2或3就是你的最⼤⼼率了。
还有⼀些由跑步爱好者实践⽽来的经验。
⽐如跑6x800m间歇时,最后⼀组尽全⼒完成,可以得到最⼤⼼率。
或者3000⽶⽐赛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可以达到最⼤⼼率。
这同样只适合经过训练,⼼脏健康的跑步者。
有效心率:健身的金指标_心率指标反映有效心率:健身的金指标_心率指标反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爬山等全身性的、长时间的运动非常适合健身。
而短跑、举重等讲究爆发性的运动则属于无氧运动的范畴,长期从事对健康不利。
所以,健身要选对运动项目。
在确定了健身项目后,也不一定运动得气喘吁吁就比面孔微红好。
判定运动是否达到效果的指标是"有效心率",并能在这个心率范围保持20分钟以上,可谓健身的"金指标"。
有效心率是用人的每分钟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MHR)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以减肥为目的的有氧运动要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
所谓最大心率,是指一个人在安全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最高次数。
最大心率的计算方法为:最大心率=220-年龄。
健身目标不同,心率要求不同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以下时,健身效果不明显,比如以减脂为目的,却只在单车上慢悠悠地骑1个小时是达不到效果的。
所以有效健身的心率应当是达到最大心率的50%以上,但不要超过85%。
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健身目标选择适宜的运动量,达到有效心率。
我们来看看教练是如何给以下几位健身者设定有效心率范围的。
1号测评人:27岁的Kate,公司接线生身材苗条的Kate年初办了一张健身卡,她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目前的体形,顺便调理一下肌肉线条,使体质增强。
她所需要的运动心率范围在40%~50%MHR,MHR=220-27=193,Kate的运动心率应设定在每分钟77~97次。
2号测评人:30岁的Jenny,证券公司操盘手从事股票交易的Jenny,几年"坐式"的工作方式,使得她的臀部和腹部积累了不少脂肪。
Jenny参加运动的目的就是减肥。
像她这样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心率应控制在50%~70%MHR,对她个人而言,她的MHR=220-30=190,运动心率应设定在每分钟95~133次。
了解⾃⼰的运动强度——⾃我评定强度等级(RPE) ⾼强度有氧运动是减肥与防⽌反弹的最佳⽅式,但是如果我们的⾝体能坚持那样⾼强度有氧运动的话,也就不需要减肥了。
最可⾏的⽅法就是把⾼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交替进⾏。
怎样知道⾃⼰的运动强度呢?有两个常⽤的⽅法来确认运动强度。
第⼀是⽤⼼率来衡量(详见:跑步机速度设置怎么⽤?),第⼆是⽤“⾃我评定强度等级”(RPE)来判断。
⽤公式可以知道我们最佳运动⼼率区域,这个⽅法虽然常⽤,但每个⼈的实际最⾼⼼率会因为体质不同,⽽⾼于或低于这个计算结果。
除此以外,运动当天的⾝体状况,甚⾄天⽓,都会影响到⼼率。
相⽐之下,RPE应该更实⽤与准确⼀些。
RPE 把运动强度分成1~20个不同等级,1是不做任何努⼒,20是极度努⼒。
在运动中我们可以根据⾃⼰的感觉来做出判断。
我们把在跑步机上锻炼的强度简单地分成以下3个档次: ⼀级——RPE 12~13,较容易,相当于65%⼼率, ⼆级——RPE 15~16,有难度,相当于80%⼼率。
三级——RPE 17~18,⾮常难,相当于90%⼼率。
当我们在“⼀级”强度跑步时,应该可以边运动边清楚地说话,但不能唱歌。
“⼀级”运动的⽬的是增强耐⼒,从⾼强度运动中恢复体⼒。
在“⼆级”强度时说话有些费⼒,但努⼒程度不能太⾼。
应该能够坚持运动20分钟以上。
“⼆级”运动的⼀个重要⽬的是提⾼“乳酸耐受界”。
肌⾁在此强度下运动时,会在消耗热量的同时产⽣许多副产品——乳酸。
乳酸经过⼀系列化学反应再次转化为热量供肌⾁使⽤,但是当乳酸的产⽣速度超过了转化速度⽽出现堆积,肌⾁会迅速疲劳,被迫降低运动强度直到停⽌。
“⼆级”强度运动能够提⾼⼈体处理乳酸的能⼒,使我们得以保持更长时间的⾼强度运动。
“乳酸耐受界”提⾼后,曾令⼈感觉⾮常吃⼒的运动强度会变得⽐较容易坚持了,你也会消耗掉更多热量与脂肪, “三级”强度接近极度努⼒,只能坚持5~10分钟。
“三级”运动强度也能促进这个过程,并改善下肢肌⾁,包括臀肌、股⼆头肌与⼩腿肌的外形。
自己掌握训练强度小技巧利用心率来监测训练强度
运动强度是设置训练项目的依据,不同的训练项目需要达到不同的运动强度,而在训练过程中监测训练强度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监测心率,也就是心跳。
相信很多同学遇到过,一个训练项目完成之后,老师会记录每个同学的脉搏,目的是检测心率有没有达到训练要求以及有没有恢复到下一个训练项目的水平。
计算公式如下:
运动强度(最高心率百分比)=每分钟心率/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
800/1000米、短跑提升速度训练:提升速度练习多采用短距离或中距离跑。
特点:时间短、强度大,身体感到特别疲劳。
运动强度:80%-90%。
休息恢复:心率恢复到最大心率的50%就可以进行下一个训练科目。
800/1000米耐力训练:提升耐力训练多采用中长距离或超长距离跑特点:时间长、强度中等,考验每个人的意志力。
运动强度:70%-80%。
恢复性练习:一般安排在大强度训练或者测试之后,恢复性练习有助于身体技能恢复,提高成绩,也为下次大强度训练做准备。
特点:强度小,没有特殊的要求。
运动强度:50%。
脉搏波AI算法是一种利用人体脉搏波信号进行分析和识别的人工智能算法。
脉搏波是指由心脏每次收缩而引起的动脉血液流动所产生的脉动信号。
通过对脉搏波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可以获取有关心血管系统和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脉搏波AI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采集:使用专门的传感器或设备,如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来采集患者或用户的脉搏波信号。
这些传感器通常会放置在人体的动脉或脉搏感知区域。
2. 信号处理:采集到的脉搏波信号可能会包含噪音和干扰,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滤波操作,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去噪和放大。
3. 特征提取:从经过处理的脉搏波信号中提取相关的特征参数。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脉搏波的幅值、时间间隔、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用以描述脉搏波的形态和特征。
4. 数据分析和识别: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
通过训练模型和分类器,可以实现对不同心血管疾病、血压、血管硬化等状况的诊断和预测。
脉搏波AI算法在医疗、健康监测和生物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帮助医生、研究人员和个人用户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把握心率,做智慧跑者处于这个跑步运动大热的时代,相信不少跑步“装备控”们都已经配备了监控心率的装备,代表性的比如Garmin手表、Suntto心率表、Apple Watch手表等等。
这些装备大都可以比较精准地反映运动中的实时心率。
但是运动中心率代表了什么呢?针对各自不同跑步目标,例如有的跑友希望跑步减肥,有的则希望提高成绩,跑步中的心率要求一样吗?没有心率表的跑友,能不能用简易方法测量自己的心率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跑步心率那些事儿。
1、心率相关基础知识首先,跑友们需要理解几个与心率有关的基本概念:静息心率(HRrest):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一般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如果达不到安静心率或者超过这个水平,则可能是心动过缓,或者是心动过速。
不少高水平跑者安静心率会低于60次/分,这是心脏功能增强的表现。
但是心率绝不是越慢越好,过慢的心率容易引发房室传导阻滞。
最大心率(HRmax):运动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
通常是用220减去年龄推算,比如20岁的小伙子最大心率是200次/分,而40岁的中年人最大心率则下降至180次/分。
用220减去年龄推算最大心率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但有研究表明误差较大,推荐使用206.9-0.67×年龄来推算自己的最大心率。
当然,是不是运动中就一定不能超过最大心率呢?其实也并不是,有跑友为了提高自己的潜能,在跑步中也偶尔会超过本人最大心率。
但最大心率意味着接近个人极限水平,极为疲劳,一般较难保持很长时间。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超过最大心率的运动也隐藏着较多风险。
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也可以直译为目标心率,这是跑步时用来反映运动强度的核心指标。
靶心率顾名思义,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跑步目的,让自己的心率处于一个最佳区域,这个最佳区域就如同打靶一样,只有心率介于这个靶向区域,才能取得你所需要的最佳跑步效果。
智能教练心率目标范围有80%的跑者看不懂这项跑表指标,弄懂它将成为自己的智能教练以佳明为代表的现代运动手表提供的功能已经相当强大,配速、心率、步频、恢复时间,配合内置运动传感器的佳明心率带或者绿豆芽,更可获得垂直振幅、触地平衡等跑姿参数。
运动学和生理学参数集合在一起,让跑步中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完全清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如果你会看这些参数,你的手表将成为你的“智能教练”,从而为你科学评估每次跑步,帮助你实现科学训练提供强大动力。
这其中有一个反映训练负荷的参数,一直不被跑者所了解,这个参数就是“训练效果”。
早期手表的“训练效果”只是一个参数,近两年的佳明手表则提供有氧训练效果和无氧训练效果两个参数。
这个参数就是什么含义?本文为你做一详细解释。
首先,跑者需要了解,佳明(Garmin)、松拓(Suunto)、华为(Huawei)、博能(Polar)这些知名可穿戴设备厂家本质都是硬件提供商,他们的心率算法其实都不是自己研发的,而是来自于芬兰著名的运动负荷分析厂家Firstbeat。
Firstbeat虽然也生产硬件,但相比其硬件,它以心率算法精确、丰富、专业性强而闻名于世。
Firstbeat的硬件主要以团队心率监控为主,在世界顶级专业运动队,也包括很多中超球队应用广泛,Firstbeat几乎不生产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其服务个人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可穿戴设备厂家实现的。
Firstbeat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心率算法研发厂家为很多知名运动手表提供了心率算法。
换句话说,只要你的可穿戴手表(手环)本身测量心率是准确的,那么理论上说,所有手表得到的训练效果、能耗等参数都应该是一致的,因为他们所采用的心率算法都是来自同一个供应商。
训练效果与训练负荷高度相关越累相对训练效果越好训练效果(TrainingEffect)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训练所取得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训练才能获得好的训练效果呢?跑者很容易想到,比较累的训练通常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运动p ai指标
PAI活力指数是一种科学的个人生理活动指标,它基于使用者的心率数据,结合每日活动强度和其他生理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多维度动态综合评估,得出直观的PAI值,帮助人们更精确地量化自己的身体状态,并以更科学的方式指导人们运动健身。
pai维持在100以上,说明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PAI根据每个人的运动情况(包括行走,游泳,跳舞,骑行等)和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静息和最大心率等)将心率数据转化成一个简单的分数。
为了开发PAI,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HUNT Fitness Study 4637人的数据,并且基于运动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开发了一种算法,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分别对应心率储备的44%,73%和83%。
之后研究人员在HUNT Study 的39298名健康挪威人中进行了验证。
参与者根据他们的PAI分数被分为四组(0,1-50,51-99,>100)。
分数为0被认为是不活跃,用作对比的参考值,经过大约30年的跟踪调查,有10062人死亡,其中3867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相比于不活跃组并且经过多种因素矫正之后,PAI分数>100的男性和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下降17%和23%.相对应的所有原因导致死亡的风险分别下降13%和17%.所有原因和心
血管疾病致死风险的下降呈剂量依赖效应,PAI分数>100的人风险下降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