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意志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9
普通心理学意志练习题一、选择题A. 意志准备阶段B. 意志执行阶段C. 意志评估阶段D. 意志反馈阶段A.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B.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C.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他人的意见D.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在决策时,能迅速作出决定A. 抑制B. 冲动C. 注意D. 情绪二、填空题1.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意志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在意志行动中,________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决定,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三、判断题1. 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2. 意志坚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不受外界干扰。
()3. 意志品质是先天形成的,与后天教育无关。
()四、简答题1.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2. 请列举四种意志品质,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五、案例分析题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下定决心要提高成绩,于是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如:课程难度大、同学邀请出去玩等。
请根据意志行动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明在提高成绩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六、名词解释1. 意志力2. 意志自由3. 意志坚定性七、论述题1. 论述意志与认知、情感之间的关系。
2. 试述如何通过意志训练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分析影响意志品质形成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八、应用题1. 假设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的来访者因为缺乏意志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请你设计一个提高意志力的训练方案。
2.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九、连线题A. 坚韧性1. 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付诸行动B. 果断性2. 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放弃C. 自制力3.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遵守社会规范D. 独立性4. 在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意见十、综合分析题材料:某研究表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意志品质普遍优于不锻炼的人。
第五章心理过程—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第三,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第四,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1.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当人们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时,才能提出正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做出种种意志努力去克服它,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和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
“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趋:归向,事情、形势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目标确定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同时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水平。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普通心理学意志章节复习资料意志一、名词解释1、自由意志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2、抱负水平指个人在做某项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3、趋避矛盾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4、失控当人遇到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自己对事件失去了控制能力,这就叫失控5、意志的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二、简答题1.简述意志品质的几个特性并举例说明。
2.人处于失控状态时一般会有哪些反应?此时若是想要发挥意志的控制作用,需要如何实现?3.简述意志行动中,冲突与矛盾心理的几种表现形式。
并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举例说明。
答案1.四个点共4分,每个例子合理则0.5分,共6分。
①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自己有能力做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意对即可)。
比如面对困难问题独立思考,或面对追责愿意承担责任。
②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的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意对即可)。
比如一直坚持某个目标。
③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的,坚决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意对即可)。
比如面对危机当机立断之类的。
④自制力,善于控制自我的能力。
比如面对诱惑不越界。
2.①寻求信息, (1)②对困境反应加剧, (1)③抗争(1)或消沉(1),…通过对行为的激励(1)和控制(1)没有答出省略号内容(写的太少)酌情扣分3.①双趋冲突, (1)②双避冲突, (1)③趋避矛盾, (1)④决策, (1)举例(2)三、综述题(一)材料:“糖果实验”。
心理学家把一些四岁左右的孩子带到- -间房子里,然后给每个孩子一颗糖果,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不过,如果马上吃,只能吃- -颗,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可以吃到五颗糖果。
结果是有的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有的孩子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或闭上眼睛,或自言自.语.... 最终得到五块糖果。
普通心理学意志试题及答案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现象的科学。
意志作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体在面对选择和决策时所表现出的坚持和决心。
以下是一套关于意志的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意志的定义是什么?A.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B. 个体在面对选择时的坚持和决心C. 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D. 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答案:B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意志强度的因素?A. 动机B. 情绪C. 环境D. 遗传答案:D3. 意志的哪个方面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A. 决策力B. 持久性C. 自我效能感D. 灵活性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意志在个体行为决策中的作用。
答案:意志在个体行为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个体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抵抗外界诱惑和干扰,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意志的强度和持久性直接影响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行为表现。
2. 描述意志与动机之间的关系。
答案:意志与动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而意志则是个体在实现动机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坚持。
强烈的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意志,使其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和持久。
三、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训练提高个体的意志力。
答案:提高个体的意志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增强目标导向性。
- 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奖励,增强自我效能感。
-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应对压力和挫折。
- 通过持续的挑战和实践,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 学习并应用有效的决策和问题解决策略。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我们对意志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意志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意志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希望本试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普通心理学中关于意志的相关知识。
意志总是通过⼀系列的具体⾏动表现出来,意志⾏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理过程的完整展现,它不仅是⾏动的外部表现过程,还包括⼼理对⾏动的内部组织和调节。
因此,意志⾏动的⼼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决定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有⼀些具体的步骤和环节。
⼀、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动的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在意志⾏动实现过程中不易被觉察,但却对具体⾏动的发动和活动⽬的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
在采取决定阶段,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动机冲突⼈的意志⾏动是有⾃觉⽬的性的,单纯的动机使得⾏动⽬的单⼀⽽明确,意志⾏动可以顺利实现,如为了升⼈⼤学⽽努⼒读书,为了获得提升⽽勤奋⼯作等。
但现实⽣活中确定活动⽬的并⾮总是这样简单⽽直接,复杂的⽣活环境常常造成利益冲突,使得⼈们同时产⽣⼏个不同的⽬标或多种愿望,这⼜导致内⼼的⽭盾冲突,引起动机冲突。
动机⽃争⼀般有以下⼏种表现。
(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产⽣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们⾯临多种选择,⼜分⾝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个⾯临⼤学毕业的学⽣既想参加⼯作,⼜想考研究⽣,为此犹豫不定。
⽽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标。
如果那个学⽣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会有更⼤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产⽣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如⼀个学⽣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怕挨批评,丢⾯⼦,不认错⼜担⼼被⼈揭发后受更⼤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认识到⽴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这反映了一个人在活动中坚定的立场和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
它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也是意志行动进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具有自觉性的人,在行动中既能坚持独立性,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又能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有益的意见。
与自觉性相反的表现是易受暗示和独断。
易受暗示指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见解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人处事易受他人影响,表现出过多的屈从和盲从。
独断指容易从主观出发,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听不进中肯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
历史上的马谡失街亭,曹操走华容,楚霸王四面楚歌,都是由于独断专行造成的后果。
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应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既坚持正确的决策,不为他人所动,又能及时听取合理化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地方。
二、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
要想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不仅要大胆,更要心细。
果断性是在全面地考虑行动的各个环节和环境的锗多因素的基础上,明辨是非,当机立断。
在有些时候,果断性还同一个人的信仰和人生观有密切的联系。
在危急关头,更需要深明大义,敢作敢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具有果断性的人既顾全大局,处事严谨,又果敢坚决,雷厉风行。
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武断。
前者面临选择常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作出决定后又患得患失,踌躇不前。
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情形复杂,不易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则是意志品质上的欠缺,瞻前顾后,过于小心。
武断的表现是指处事冲动鲁莽,不等到时机成熟就草率从事。
处事武断的人或是性格暴躁,懒于思考,或是目光短浅,不计后果,贸然行动。
这两个方面都是意志品质果断性缺乏的表现。
三、坚忍性意志的坚忍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
意志的坚忍性在于既能坚持原则,抵制各种内外干扰,又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达到预定目的。
在成长过程中,⼈们要想不断地取得成功,除了需要前⾯讲到的认识活动的参与和情感的调控之外,还需要借助⼼理过程的另外⼀个重要⽅⾯──意志。
什么是意志?在⼼理学中,意志是指⼈们⾃觉地确定⽬的,根据⽬的⽀配、调节⾃⼰的⾏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的⼼理过程。
所以,在社会⽣活中,⼩到我们搬⼀件东西,解⼀道数学题,⼤到参加科学考察,抗洪抢险,若为⼀定的⽬的付出了艰⾟,作出了努⼒,就肯定有意志过程的参与。
意志对⾏动的⽀配和调节体现在两个⽅⾯:⼀是表现为推动⼈去产⽣和维持达到⼀定⽬的所必需的⾏动;⼆是表现为阻⽌和克制与预定⽬的相违背的愿望与⾏动。
但意志调节功能的这两个⽅⾯在实际活动中不是互相抵触和排斥的,⽽是⼀个问题的两个⽅⾯,是⼀个统⼀的过程。
例如,学⽣为了升学成功,克制⾃⼰懒惰、贪玩的习性,把⼤多数时间⽤来读书、做题;邱少云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放弃了滚动⾝体来扑灭⾝上的⽕,宁肯⼀动不动,直⾄被⽕焰夺取⽣命。
古⼈说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通过发动和抑制这两种作⽤,意志实现着对⼈的活动的⽀配和调节,保证了活动⽬的的顺利实现。
《一般心理学》:意志行动及其特点意志行动及其特点一、什么是意志行动假如说感知觉是外面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变,那么,意志过程就是内部意识向外面行为的转变。
因为意志过程老是要陪伴着行动,并指向外面的特定目标。
我们把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独有的,只有人类才能早先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存心识地调理自己的行为。
动物固然也能够作用于环境(如挖洞、啃食树木等 ),甚至有些高等动物表现出某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如黑猩猩觅食 ),但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未能上涨到自觉意识水平。
这是因为,动物的行动可能十分优良,但它们不可以明确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也没法展望和控制行为的结果。
正如恩格斯所言:"......全部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可以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
这一点只有人材能做到。
"因为, "......动物只是利用外面自然界,简单地经过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惹起变化;而人则经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人在从事活动从前,就有了明确的行动目标以调理和指引自己的行动,并能展望和控制活动的结果,这一点动物是没法做到的。
所以,从意志的自觉目的性上来讲,只有人的心理才存心志过程,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二、意志行动的特点在前方我们说了然动物界不存在乎志过程,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独有的。
但并不是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属于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约目的意志过程之所以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其他一个方面,是因为意志是有自觉目的性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预约目的的。
比如人的一些无条件反射控制的本能活动(如吞咽、咳嗽、手遇针刺缩回、目遇强光闭眼等 ),以及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吹口哨、喃喃自语、摇头晃脑等 ),都是不受意识控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不属于意志行动。
除此以外,那些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在该目的支配和调理下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