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四部分海河流域
- 格式:doc
- 大小:995.00 KB
- 文档页数:16
ICS13.060.30Z 75备案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3416.1—2018部分代替DB37/ 599—200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for basin Part 1: Nansi Lake and DongpingLake basin2018-09-10发布2019-03-10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流域范围及控制区划分 (4)5 技术内容 (4)5.1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5.2 其他要求 (9)6 污染物监测要求 (9)6.1 采样点 (9)6.2 分析方法 (10)7 达标判定 (13)8 标准实施与监督 (13)前言DB37/ 341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目前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第4部分:海河流域;——第5部分:半岛流域。
本标准为DB37/ 3416的第1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 599—2006《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与DB37/ 599—200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明确了流域范围;——调整了第二类污染物的控制因子;——加严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刚、史会剑、李玄、苏志慧、许颖。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6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内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医疗机构之外的所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监测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
2020年1月1日起,有多项环保政策法规标准等文件生效,小编对此作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1国家级相关文件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经2019年8月27日第2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19)2019年11月12日印发,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次修订完善了鉴别程序,修改了危险废物混合后判定规则,修改了针对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过程的判定规则。
3、《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2019年11月13日印发,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次修订扩大了适用范围,优化技术要求,完善鉴别程序。
进一步细化了危险废物鉴别的采样对象、份样数、采样方法、样品检测、检测结果判断等技术要求;增加了环境事件涉及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的采样、检测、判断等技术要求。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明确了自动监测数据可用于环境执法,提出了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判断和处理,确定了焚烧炉炉温不达标的判定和处理。
适用于所有投入运行的垃圾焚烧厂。
垃圾焚烧厂在投入运行之时,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并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有效。
5、《脱氮生物滤池通用技术规范》(GB/T 37528-2019)2019年6月4日发布,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标准规定了脱氮生物滤池系统的定义和术语、脱氮生物滤池组成系统及工艺流程等。
2山东省相关文件1、《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监督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夯实检测机构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委托把关原则。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汇总 | 2018 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一、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正)》4.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二、行业导则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地表水环境》 (HJ 2.3-2018)( 2019年 3月 1日起实施)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HJ 453-2018)( 2019年 3月 1日起实施) 5.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2019年 3月1日起实施)6.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 945.1-2018);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 945.2-2018)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25.5-2018)三、国家标准 1.《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GB3552-2018)2.《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修改单四、行业标准1. 《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HJ 2302—2018)2. 《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HJ2303-2018);《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HJ2304-2018);《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HJ2305-2018);《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HJ2306-2018)3. 《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943-2018)4. 《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HJ 178-2018)《石灰石 /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HJ 179-2018)《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HJ 2001-2018)5. 《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56-2018)《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57-2018)《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58-2018)6.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 HJ942-2018)7. 《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 -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HJ860.3-2018)8. 《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 -淀粉工业》( HJ860.2-2018)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池工业》( HJ967-2018)《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工业》( HJ864.2-2018)10.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 HJ971-2018)11.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试行)》( HJ 978-2018)12.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944-2018)13.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 HJ88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钢铁工业》( HJ885-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水泥工业》( HJ886-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浆造纸》( HJ887-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火电》( HJ888-2018)14.《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制造》( HJ980-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炼焦化学工业》( HJ98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石油炼制工业》( HJ982-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冶炼》( HJ983-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电镀》( HJ984-2018)15.《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纺织印染工业》( HJ 990-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锅炉》( HJ 99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药工业》( HJ 992-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药制造工业》( HJ 993-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化肥工业》( HJ 99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革工业》( HJ 995-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制糖工业》( HJ 996.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淀粉工业》( HJ 996.2-2018);16.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 HJ 946-2018);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石油化学工业》( HJ 947-2018);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化肥工业 -氮肥》( HJ 948.1-2018) 电镀工业》( HJ985-2018); 农副食品加工业》( HJ986-2018); 农药制造工业》( HJ987-2018); 平板玻璃工业》( HJ988-2018); 有色金属工业》( HJ989-2018);1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338-2018)19.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HJ 949-2018) 五、地方标准1.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 6 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DB37/2801.6-2018)2. 《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DB37/3161-2018)3.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 5 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DB37/2801.5-2018)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2374 -20 1 8 )5. 《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2373-20 1 8 )6《.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1 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 ( DB37/34 1 6. 1 -20 18 ) 7.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 2 部分:沂沭河流域》( DB37/3416.2-2018) 8.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 3 部分:小清河流域》( DB 37/ 3416.3-2018) 9.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 4 部分:海河流域》( DB 37/ 3416.4-2018) 10.《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 5 部分:半岛流域》( DB 37/ 3416.5-2018) 11.《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DB37/T3394-2018) 12.《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DB37/T3393-2018)13.《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37/T2374—2018)六、环评相关文件规定1. 《关于印发机场、港口、水利(河湖整治与防洪除涝工程)三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 [2018]2 号)2. 《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水利(灌区工程)两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 [2018]17 号)3. 《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 2018 年第 9 号)4. 《关于印发制浆造纸等十四个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6 号)5. 《关于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环政法函[2018]31 号)6《. 关于加强“未批先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8 号)7.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环办环评 [2018]20 号)8.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部令第1 号)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公告 2018 年第 9 号)10. 《关于生态环境执法中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认定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环政法[2018]85 号)11《. 关于做好畜禽规模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31 号)12《. 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产废水排放问题的复函》(环办环评函 [2018]1038 号)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部令 4 号)14. 《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配套文件的公告》(公告2018 年第48 号)15. 《关于市政工程污泥干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问题的复函》(环办环评函[2018]1129 号)16.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环发〔2018〕124 号)17.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废止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文件的公告》(公告2018 第〔2〕号)18《. 关于铝用炭素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复函》(鲁环办科技函〔2018〕119 号)19《. 关于深化市级审批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12条工作措施》(济环字 [2018]166 号)20《. 关于明确全市重点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有关执行要求的通知》(淄环发〔 2018〕 24 号)21. 《淄博市市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8 年本)》(淄环发[2018]88 号)七、污染治理规划1.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环办监测函[2018]793 号)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18]100 号)4. 《关于印发2018-2019 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环环监[2018]48 号)5.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土壤[2018]143 号)6.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大气[2018]179 号)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节〔 2018〕136 号八、部长信箱回复1. 关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否征税的回复2. 关于环保税征收疑问的答复3. 关于针对超标的情形,企业要求复测如何处理的回复4. 关于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的回复6. 对请教GB36600在环评中适用问题的回复7. 关于《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咨询的回复8. 关于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实际监测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回复意见9. 关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疑问的回复10. 执行GB3097问题的回复11. GB5468是否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检测的回复12. 关于搬迁项目环评类别咨询的回复13. 关于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咨询的回复14. 关于咨询改装车的项目性质的回复15. 关于《环评分类名录》第 51 条"砖瓦制造”咨询的回复16. 关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咨询回复17. 关于水源地问题疑问的回复18. 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回复19. 关于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可以存在规模化养殖场的回复20. 关于含焙烧的石墨碳素制品疑惑的回复21. 关于明确通信基站与住宅等建筑距离建议的回复22. 关于危险废物烟气净化系统湿法静电除尘器请示的回复23. 关于布商标印刷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判定咨询的回复24. 废油、废电池仓储项目环评项目类别审批咨询的回复25. 关于废旧塑料回收破碎清洗环评类别疑惑的回复26. 关于连铸机技改应该执行何种环评手续的回复27. 关于晾晒池工艺的一些问题的回复28. 关于废气监测中测定下限及检出限折算问题的回复29. 关于无组织排放颗粒物使用何种检测方法的回复30. 关于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是否可以批的回复31. 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有关问题的咨询32. 关于合成树脂排放标准中废气排放量疑问的回复33. 关于农田土壤监测 45 项因子评价标准怎么选的回复34. 关于非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疑问的回复35. 关于环评事中事后监管涉及排污许可证问题的回复36. 关于大气法第 72 条的适用情况的回复37. 关于《条例》中法定规划如何理解的回复38. 关于咨询土壤导则里两个问题的回复39. 关于‘环土壤[2018]22 号'疑问的回复40. 关于新建加工硫酸铵颗粒肥项目是否必须进园入区的回复41. 关于 3095 修改单疑问的回复42. 关于无工业园区就不能新建涉 VOCs工业企业的回复43. 关于间接冷却水、锅炉排污水排放问题44. 请教土壤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的回复45. 关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咨询的回复46. 关于进口货物是否是固体废物的再次鉴定咨询的回复47. 恳请确认油气田开发项目废水排放去向和标准的回复九、其他管理要求1.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环办法规 [2018]46 号)2.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公告78 号)3.《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公告 2018 年第 5号)4. 《饮料酒制造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2018年第 7 号)5. 《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 2018年第 8号)6.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48 号)7. 《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 2017 年版)的函》(环办政法函 [2018]67 号)8.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 号)9.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 [2018]8 号)10. 环境保护部 2018 年 2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1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环办环评[2018]20 号)12.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环办科技 [2018]5 号)13. 《关于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的通知》(环办土壤函 [2018]266 号)14.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 3 号)15. 《关于废止有关排污收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部令第 2 号)16. 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17.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有关问题答记者问18.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司发通[2018]54 号)19.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手册(试行)》(环办土壤函[2018]884 号)20. 《关于排污申报有关问题的复函》(环环监函[2018]102 号)21. 《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环办环监[2018]28 号)22. 《河北省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环办转发函[2018]6 号23《. 关于印发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系列工作手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 [2018]1168 号)24. 《关于增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公告》(公告 2018年第 58号)25.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负责人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26. 《关于发布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的公告》(公告 2018 年第 70 号)27.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2018 年)(公告 2018年第 76 号)28. 《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 2018年本)》(公告 2018年第 66号)29. 《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 2018-2019 年本)》(公告 2018 年第 29 号)30.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公告 2018 年第 26 号)31. 《十二部门关于持续加强稀土行业秩序整顿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8〕 265 号)32. 《关于环境保护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23 号)。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4项标准增加盐分指标限值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本修改单规定了排入内陆水体的工业废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排放限值。
排入城镇下水道的废水执行《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不适用于本修改单。
二、排放要求(一)修改单发布之日至2014年12月31日,新、改、扩建项目执行3000mg/L的要求。
(二)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改、扩建项目和现有工程均执行3000mg/L的要求。
(三)2018年1月1日以后,新、改、扩建项目和现有工程均执行2000mg/L的要求。
三、排入内陆咸水(溶解性总固体>3000mg/L)水体的工业废水,溶解性总固体排放浓度应不高于受纳水体的背景浓度值。
受纳水体溶解性总固体背景浓度值由当地市环保局认定,并报省环保厅备案。
2013年6月6日《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4项标准增加盐分指标限值修改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标准修订的背景1.水体含盐量污染问题显现山东省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三位。
同时山东又是经济大省,GDP位居全国前三位,高速发展的经济、偏重的产业结构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使生态用水难以保证。
较少的生态水量导致地表水体污染物稀释和降解能力低,环境容量小。
以山东省内某大型淡水湖泊为例,该湖泊容纳了流域内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多年对该湖泊水质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2006至2012年期间,湖水电导率指标逐年增高(见下图),即水体含盐量增加,究其原因是排入水体的盐分增加造成的。
具体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现行排放标准中控制盐分的指标较少,特别是对总盐分和总体排放量较大的硫酸盐、氯化物没有控制,导致企业在工艺选择和废水处理过程中都没有对排放废水中的盐分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采取了增加盐分的措施。
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水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以规范和管理各类排放源,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排放源,制定的针对性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
这些排放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针对不同排放源的特点和影响,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以实现对水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治理。
首先,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针对工业废水排放,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排放标准应包括对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以及相应的处理技术要求,确保排放达标。
其次,生活污水排放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处理,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针对生活污水排放,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
排放标准应包括对生活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要求,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另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往往会通过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因此,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管控,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加强对各类排放源的管理和监控,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水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水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蓟运河流域唐山市和承德市部分、辽河流域承德市部分区域内现有排污单位向环境水体直接排放污水的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五项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排污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上述五项水污染物直接排放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管理执行DB13/ 217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556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HJ/T 70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9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9 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39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 493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5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50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 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 636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65 水质氨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6 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7 水质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8 水质总氮的测定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70 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71 水质总磷的测定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1083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水处理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DB13/ 2171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ICS Z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发布目次前言.............................................................................................................................................................. I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4)4 南四湖、东平湖流域范围 (4)5 控制区划分 (4)6 技术内容 (4)7 污染物监测要求 (9)8 标准实施与监督 (12)附录A(资料性附录)部分行业重点监控因子 (13)前言DB37/ XXXX《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拟发布五个部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第2部分:小清河流域;——第3部分:海河流域;——第4部分:半岛流域;——第5部分:沂沭河流域。
本部分为DB37/ XXXX的第1部分。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6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此次修订主要内容:——明确了流域范围;——调整了第二类污染物的控制因子;——加严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明确了部分行业的重点监控因子;——更新了污染物测定方法。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谢刚、史会剑、李玄、袁琦、韦亚南、许颖、胡欣欣、苏志慧、彭岩波、王占金、孙晨曦。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内所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监测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内所有现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序号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限值单位是否达标超标倍数评价标准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未监测原因1总排口20190601化学需氧量57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总排口20190601氨氮 3.4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总排口20190602化学需氧量62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总排口20190602氨氮 3.6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5总排口20190603化学需氧量56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6总排口20190603氨氮 3.2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7总排口20190604化学需氧量52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8总排口20190604氨氮3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9总排口20190605化学需氧量47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0总排口20190605氨氮 2.9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1总排口20190606化学需氧量52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2总排口20190606氨氮 3.1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3总排口20190607化学需氧量54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4总排口20190607氨氮3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5总排口20190608化学需氧量62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6总排口20190608氨氮 3.445mg/L是(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7总排口20190609化学需氧量76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8总排口20190609氨氮 3.2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19总排口20190610化学需氧量66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0总排口20190610氨氮 3.4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1总排口20190611化学需氧量56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2总排口20190611氨氮4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3总排口20190612化学需氧量62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4总排口20190612氨氮 4.1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5总排口20190613化学需氧量68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6总排口20190613氨氮 3.9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7总排口20190614化学需氧量74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8总排口20190614氨氮 4.1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29总排口20190615化学需氧量67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0总排口20190615氨氮 3.8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1总排口20190616化学需氧量64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2总排口20190616氨氮 3.845mg/L是(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3总排口20190617化学需氧量68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4总排口20190617氨氮 3.9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5总排口20190618化学需氧量52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6总排口20190618氨氮 4.1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7总排口20190619化学需氧量49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8总排口20190619氨氮 3.8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39总排口20190620化学需氧量45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0总排口20190620氨氮 3.7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1总排口20190621化学需氧量47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2总排口20190621氨氮 3.4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3总排口20190622化学需氧量49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4总排口20190622氨氮 3.7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5总排口20190623化学需氧量56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6总排口20190623氨氮 3.9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7总排口20190624化学需氧量56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8总排口20190624氨氮 3.745mg/L是(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49总排口20190625化学需氧量53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50总排口20190625氨氮 3.5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51总排口20190626化学需氧量57500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52总排口20190626氨氮 3.745mg/L是《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
NO:W/QG51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尽快恢复山东省海河流域各主要河流生态功能,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山东省海河流域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山东省环境规划院、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波、彭岩波、史会剑、谢刚、王青、杜伟。
本标准于2007年5月首次发布。
2011年2月10日山东省环保厅发布实施修改单,要求:一、2013年1月1日起,《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 675-2007)中“一级标准”的COD、氨氮、BOD5、SS、色度和动植物油排放浓度限值分别调整为50mg/L、5mg/L、10mg/L、20 mg/L、30倍和3mg/L二、2013年1月1日起,《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 675-2007)中“二级标准”的COD、氨氮、BOD5、SS、色度和动植物油排放浓度限值分别调整为60mg/L、10 mg /L、20mg/L、30mg/L、30倍和5mg/L。
三、本修改单发布之日起,新、改、扩建项目按照修改后的排放限值执行。
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辖海河流域内69种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海河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山东修订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全省流域质量显著改善。
为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科学发展,山东省质监局和省环保厅对原有的四项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进行修订,整合形成新的《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修订后的《标准》已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将于2019年3月10日起实施。
为何要修订流域排放标准?“修订后的《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由南四湖东平湖流域、沂沐河流域、小清河流域、海河流域、半岛流域等五部分组成,流域范围划分更加符合新时期水环境管理的需要,标准框架体系更加优化。
”这是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记者注意到,《标准》修订后,山东省第二类污染物控制因子由56项调整为20项,指标体系更加精简,标准定位更加明确。
其他因子作为行业特征指标,执行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地方流域标准控制常规因子、国家行业标准控制特征因子的指标体系。
按照《山东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山东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省控重点河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然而,从全省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流域内部分断面不能实现稳定达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和氟化物等污染物有时出现超标现象,急需进一步严格标准,确保稳定污染物达标排放,把《山东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地方标准原则上不得宽于国家标准。
山东省制定的四项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实施10年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8项行业排放标准,修订了制浆造纸工业等9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通过对比评估发现,山东省地方排放标准的部分因子限值己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需要尽快做好有效衔接。
”山东省质监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说。
地方流域标准实施期间,山东省结合流域环境质量现状,先后三次以修改单形式对标准进行调整。
ICS13.060.30Z 7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3416.4—2018代替DB37/ 675—2007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4部分:海河流域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for basin Part 4: Haihe basin2018-09-10发布2019-03-10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流域范围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 (4)5 技术内容 (4)5.1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5.2 其他规定 (9)6 污染物监测要求 (9)6.1 采样点 (9)6.2 分析方法 (10)7 达标判定 (12)8 标准实施与监督 (12)前言DB37/ 341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目前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第4部分:海河流域;——第5部分:半岛流域。
本部分为DB37/ 3416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37/ 675—2007《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与DB37/ 675—200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明确了流域范围;——调整了第二类污染物的控制因子;——加严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会剑、谢刚、苏志慧、李玄、许颖、彭岩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7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4部分:海河流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海河流域内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医疗机构之外的所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海河流域内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医疗机构之外的现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552 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6 水质总铬的测定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 7469 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7470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1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7472 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94 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5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1899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 11902 水质硒的测定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T 11903 水质色度的测定GB/T 11907 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0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 11912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3896 水质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GB/T 14204 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5505 水质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6489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1195 高氯高氨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离子校正法EJ/T 900 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蒸发法EJ/T 1075 水中总α放射性浓度的测定厚源法HJ/T 51 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 58 水质铍的测定铬菁R分光光度法HJ/T 59 水质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0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HJ/T 70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HJ 84 水质无机阴离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32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HJ/T 19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9 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200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341 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HJ/T 342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HJ/T 39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 478 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 484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5 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HJ 486 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萝啉分光光度法HJ 487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HJ 488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HJ 489 水质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HJ 490 水质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HJ 4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5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 502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溴化容量法HJ 503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 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 597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36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7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59 水质氰化物等的测定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HJ 665 水质氨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6 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7 水质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8 水质总氮的测定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70 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71 水质总磷的测定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94 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 700 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57 水质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76 水质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811 水质总硒的测定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HJ 823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HJ 824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HJ 825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826 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 898 水质总α放射性的测定厚源法HJ 899 水质总β放射性的测定厚源法HJ 908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流动注射-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HJ 924 COD 光度法快速测定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DB37/T 2463 山东省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排水量effluent volume企业或生产设施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的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具体范围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执行)。
3.2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benchmark effluent volume per unit product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
3.3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3.4排污单位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各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3.5直接排放direct discharge排污单位直接向环境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3.6间接排放indirect discharge排污单位向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4 流域范围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4.1 海河流域范围包括聊城市、德州市全部区域,济南市济阳县、商河县以及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黄河以北区域)、垦利县(黄河以北区域)。
4.2 按照污染物排放去向和接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执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标准:a)排入GB 3838—2002中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除外)以及GB 3097—19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表1和表2中一级标准对应的排放浓度限值;b)排入GB 3838—2002中IV、V类水域和未划定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域以及GB 3097—19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表1和表2中二级标准对应的排放浓度限值。
4.3 各市可根据需要将距离干流或干流的某一段以及湖泊水库沿岸一定距离以内的区域作为缓冲带(缓冲带界线距离河湖岸线一般不小于500米),禁止新建排污企业,逐步退出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企业。
需要划定缓冲带的干流(或河段)、湖泊水库的名单,以及缓冲带具体范围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5 技术内容5.1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5.1.1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直接排放下列第一类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城镇污水处理厂除外)应按排放去向分别执行表1规定的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对应的排放浓度限值。
表1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单位为毫克每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除外)表1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续)单位为毫克每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除外)去向分别执行表2规定的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对应的排放浓度限值。
表2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单位为毫克每升(pH、色度除外)表2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续)单位为毫克每升(pH、色度除外)表2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续)单位为毫克每升(pH、色度除外)排放浓度限值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