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卷(附答案)(2)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一、选择题1.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由此看来( )A.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B.《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C.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D.《三国演义》虚构成分较多,和历史现实有区别2.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商业的繁荣,也反映了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之说。
“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徽商和晋商B.苏商和晋商C.徽商和苏商D.浙商和徽商3.清代科举考试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字样时,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反映出清朝( )A.八股取士答卷愈益规范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文字狱盛行D.科举制被废除4.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5.两岸一家亲。
环球网综合报道:高雄市长韩国瑜将于2019年3月22日至28日率团访问大陆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四城市。
对此,国台办表示欢迎并支持。
以下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
在中国人不需要时,可以允许荷兰人暂时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时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A.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C.郑成功大力建设台湾D.清政府实行对台湾地区的管辖6.清朝时期造成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开荒垦田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对外贸易的发展7.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8.墨墨同学假期和家人一起去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他所游览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9.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和微商B.徽商和浙商C.苏商和浙商D.浙商和晋商10.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下图材料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和睦,如同一家。
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有()①在西藏设置都督府②规定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③在西藏设置行省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2.“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册封达赖和班禅C.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
李约瑟认为“在公元 3 世纪到 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下列哪一科技成就产生于这个辉煌期之外A.《齐民要术》B.曲辕犁C.活字印刷术D.《天工开物》4.中国古代出现过多次治世局面。
以下排序正确的是A.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B.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5.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 B.光武帝 C.孝文帝 D.汉武帝7.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
如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设立,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
根据所学知识,划线部分应补充为()A.废除丞相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摄政王大臣会议8.距离第一次郑和下西洋已经六百多年了,人们仍然缅怀、纪念郑和,主要原因是()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第三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明史》记载: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将中书省的职务分给六部,六部尚书掌管天下诸事,侍郎辅佐尚书。
殿阁大学士只是顾问,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大学士很少参与决议。
这主要反映了明初( )A.强化专制皇权 B.殿阁大学士掌握实权B.设立监察机构 D.尚书拥有最终决策权2.“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材料反映了明朝 ( )A.科举完全沿用唐、宋旧制 B.特别重视科举考试的形式c.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考方式 D.考试内容的范围比较宽泛3.“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次数多 B.范围广C.时间长 D.和平交往4.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的是(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B.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5.白寿彝曾高度评价某著作:它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
17世纪末,此书传人日本,被广为传抄。
该著作是 (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6.明朝沿长城设置了“九边”,九边各镇不仅仅是明廷同蒙古贵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
这说明长城 ( )A.由防御功能变为互市贸易功能B.成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C.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界线D.打破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观念7.下面两幅图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 ( )黄巢李自成A.抵御外敌的抗争 B.监察制度的演变C.民族交融的历程 D.农民运动的发展8.以下史实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A.日本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葡萄牙侵略者3.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D.包括朝鲜半岛5.如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A.选拔廉洁官吏B.阻碍文化发展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D.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8.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9.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A.唐太宗B.元世祖C.明成祖D.明太祖10. 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11.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
一、选择题1.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2.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玄奘——西行天竺,推动中印交流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3.两岸一家亲。
环球网综合报道:高雄市长韩国瑜将于2019年3月22日至28日率团访问大陆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四城市。
对此,国台办表示欢迎并支持。
以下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
在中国人不需要时,可以允许荷兰人暂时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时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A.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C.郑成功大力建设台湾D.清政府实行对台湾地区的管辖4.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裁撤中书省等,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
”该学者评价的是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5.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明朝国威的树立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6.墨墨同学假期和家人一起去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他所游览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7.假如你生活在唐朝盛世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和朋友一起讨论《三国演义》B.和朋友一起饮茶赋诗C.去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D.家中摆设唐三彩8.下列作品,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是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9.“(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单元测试试题总分:7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2.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对于平民百姓最大的意义是()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C.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 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南北商船云集扬州 B.少数民族聚居长安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文成公主入藏4. 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5.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①开通运河②起兵反隋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汉朝B.唐朝 C.明朝 D.清朝7.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创始于( )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8. 如图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
下列对其评价最.恰当的是(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9.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重重。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反映了A.八旗兵的尚武精神 B.清军将领贪污兵饷现象严重C.清军军备废弛,将士颓废 D.八旗兵武器装备差2.2.明朝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A.朝政混乱 B.土地兼并严重 C.宦官专权 D.地方势力混战3.下列图片中的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A.与今天的新疆地区相关 B.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C.有利于当时边疆地区的稳定 D.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4.“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朝时期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倭患的反侵略战争是A.岳飞抗金B.寇准抗辽C.戚继光抗倭D.文天祥抗元5.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
”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设置台湾府③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④设立军机处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6.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
’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
’”该描写中的“锦衣卫”最早成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7.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下图)是清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有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8.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侵略新疆的两个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俄国C.英国和法国 D.俄国和法国9.“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该艺术形式被誉为我国的“国剧”,它是A.昆曲 B.诗词 C.京剧 D.元曲10.明朝中后期倭寇流窜于东南“沿江郡县不下数百处”,且“杀伤人民百余万”;为平息倭患,明朝“军民之死,军需之费”不计其数。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下列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是()A.北魏B.元朝C.明朝D.清朝2.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D.迁都北京3.黄岩岛,中国南海中的一个小岛屿,早在元朝时中国就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就其归属问题与中国发生对峙至今,造成两国关系十分紧张。
历史上,谁率领的船队经过该海域并对菲律宾进行友好访问?()A.鉴真B.郑和C.郑成功D.玄奘4.漳湾地区的“戚公祠、福安人民的小吃“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收复台湾B.抗击沙俄入侵C.抗击倭寇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5.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腐败B.宦官专权C.陕西连年大旱D.土地兼并严重6.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哪一点?()A.政局的稳定方面B.社会的安定方面C.经济的繁荣方面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清朝设置军机处()A.发生在顺治时期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8.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前四史C.三通四史D.四书五经9.“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A.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B.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C.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D.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0.反对“台独”,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西方殖民者对台湾虎视眈眈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C.康熙帝决定武力征讨郑成功子孙等抗清力量D.郑成功的子孙在台湾争权夺利二.填空题(共5小题)11.明朝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清朝设置,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3.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我国古代正式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清朝5.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 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7.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势,史称A.“贞观遗风”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势,史称A.“贞观遗风”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B)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10.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11.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12.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一、选择题1.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中国清朝、英国和美国的重要国家机构。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②英国议会是世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③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④三幅图片反映的机构的设立在当时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清代科举考试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字样时,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反映出清朝( )A.八股取士答卷愈益规范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文字狱盛行D.科举制被废除3.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
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4.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是()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5.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④白银大量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7.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A.窦娥B.孙悟空C.李逵D.林黛玉8.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A.北宋、元B.唐、元C.元、清D.明、清9.墨墨同学假期和家人一起去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他所游览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10.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和微商B.徽商和浙商C.苏商和浙商D.浙商和晋商11.“(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2.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实行()A.举荐制 B.官位沿袭制 C.八股取士 D.祖制3.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得自己随意发挥C.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4.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5. 郑和率领船队进入光怪陆离的异域,见到了神秘奇诡的异域风光,火山、飓风、海啸……他到达的最远地区是( )①非洲好望角②红海沿岸③非洲东海岸④孟加拉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7.历朝历代大多整修万里长城,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 )A.秦长城 B.汉长城 C.唐长城 D.明长城8. 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指( )A.沈阳故宫 B.紫禁城 C.山西晋城 D.避暑山庄9. 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
”后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领了这里。
“这里”是指( )A.澳门 B.尼布楚 C.台湾 D.雅克萨10. 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班禅 C.设置行中书省 D.设置伊犁将军11. 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B.东临太平洋C.北接西伯利亚,以黑龙江为界 D.南至南海诸岛1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一、选择题1.2017年5月由北京主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下列与古代丝绸之路有相似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文成公主入藏B.宣政院设立C.郑和下西洋D.伊犁将军的设置2.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
这道“防线”指的是()A.设立军机处B.大兴文字狱C.重本抑末D.闭关锁国3.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
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4.明朝时期,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实行削藩政策②设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清朝时期造成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开荒垦田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对外贸易的发展6.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A.窦娥B.孙悟空C.李逵D.林黛玉7.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和微商B.徽商和浙商C.苏商和浙商D.浙商和晋商8.下列作品,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是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9.“(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A.设立军机处B.采用八股取士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厂卫机构10.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中国清朝、英国和美国的重要国家机构。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②英国议会是世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③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④三幅图片反映的机构的设立在当时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2.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商业的繁荣,也反映了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之说。
“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徽商和晋商B.苏商和晋商C.徽商和苏商D.浙商和徽商3.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玄奘——西行天竺,推动中印交流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4.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
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5.明朝时期,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实行削藩政策②设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是()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7.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明朝国威的树立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8.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9.墨墨同学假期和家人一起去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他所游览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10.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和微商B.徽商和浙商C.苏商和浙商D.浙商和晋商11.明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一、选择题1.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由此看来( )A.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B.《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C.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D.《三国演义》虚构成分较多,和历史现实有区别2.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3.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这里的“帝国”和“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分别是A.英国不顾时势B.法国孤立无依C.德国落后的技术D.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4.清朝时期造成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开荒垦田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对外贸易的发展5.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6.“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设立军机处C.制造文字狱D.实行八股取士7.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8.假如你生活在唐朝盛世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和朋友一起讨论《三国演义》B.和朋友一起饮茶赋诗C.去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D.家中摆设唐三彩9.下列关于明朝抗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倭寇是指日本武士②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地区倭患严重③倭寇只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④戚继光曾率戚家军取得台州大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其主要表现有①皇帝昏庸②奸臣把持朝政③“八股取士”的科举制④宦官专权⑤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1.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中国清朝、英国和美国的重要国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