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诠释文件
- 格式:pdf
- 大小:381.08 KB
- 文档页数:9
中、美、日、泰四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我们收集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泰国四国2001-200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逐一对每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进行纵向简单分析。
1.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图1:2001-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2010,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pp.230)由图1看出,(1)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常账户余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1年到2004年间增加较缓,2004年到2008年间增加迅速。
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经常账户余额有所回落,2009年只达到2006年水平。
(2)资本账户波动平缓,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3)金融账户余额在2001年到2004年间平缓上升,在2004年以后经历了一个“升—降—升”的过程,在2006年触底反弹,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再次触底并反弹,前后波动较大。
(4)储备和相关项目金额逐年递增,在2001年到2004年间缓慢上升,2005年到2007年间迅速上升,2008年后回落,大致与经常账户变化正相关。
(5)错误和遗漏项波动不大,说明国际投机资本流动波动不大。
在中国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余额与储备和相关项目金额的变动最大,而储备和相关项目的变动又与经常账户的变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把经常账户单独列出分析。
图2:2001-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结构(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根据2010,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pp.230计算)由图2可知,国际货物贸易净额变化与经常账户余额变化正相关,货物贸易的巨大顺差是中国经常账户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一、编制原则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
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二、项目含义(一)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
A.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均采用离岸价格计价,即海关统计的到岸价进口额减去运输和保险费用统计为国际收支口径的进口,出口沿用海关的统计。
对商品退货也在此项目中进行了调整。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
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年度表)单位:亿美元项目2015 20161. 经常账户3,042 1,964 贷方26,193 24,546 借方-23,151 -22,583 1.A 货物和服务3,579 2,499贷方23,602 21,979 借方-20,023 -19,480 1.A.a 货物5,762 4,941贷方21,428 19,895 借方-15,666 -14,954 1.A.b 服务-2,183 -2,442贷方2,174 2,084 借方-4,357 -4,5261.A.b.1 加工服务203 184贷方204 185借方-2 -2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23 32贷方36 52借方-13 -201.A.b.3 运输-467 -468贷方386 338借方-853 -8061.A.b.4 旅行-2,049 -2,167贷方450 444借方-2,498 -2,611 1.A.b.5 建设65 42贷方167 127借方-102 -85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38 -88贷方50 41借方-88 -129 1.A.b.7 金融服务-3 11贷方23 32借方-26 -20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209 -228贷方11 12借方-220 -240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31 127贷方245 254借方-114 -1271.A.b.10 其他商业服务189 147贷方584 580借方-395 -432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2 -14贷方7 7借方-19 -21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5 -20贷方11 12借方-26 -321.B 初次收入-411 -440贷方2,232 2,258 借方-2,643 -2,6981.B.1 雇员报酬274 207贷方331 269借方-57 -621.B.2 投资收益-691 -650贷方1,893 1,984借方-2,584 -2,6341.B.3 其他初次收入7 3贷方8 6借方-2 -21.C 二次收入-126 -95贷方359 309借方-486 -404 2. 资本和金融账户-912 2632.1 资本账户 3 -3贷方 5 3借方-2 -72.2 金融账户-915 267资产95 -2,174 负债-1,010 2,441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4,345 -4,170资产-3,335 -6,611负债-1,010 2,4412.2.2 储备资产3,429 4,4372.2.2.1 货币黄金0 02.2.2.2 特别提款权-3 3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9 -532.2.2.4 外汇储备3,423 4,4872.2.2.5 其他储备资产0 03.净误差与遗漏-2,130 -2,227现状及影响(个人理解)2015年,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经常账户余顺差3042亿美元,货物顺差5762亿美元,总差额2130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1. 简介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情况。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个组成部分,来帮助读者理解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2.1 经常账户经常账户记录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情况。
具体包括出口和进口商品的价值、旅游支出、服务贸易、收入转移和资本利息等。
经常账户的结余与赤字情况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2 资本账户资本账户记录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情况。
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等。
资本账户的结余或赤字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动情况。
2.3 金融账户金融账户记录了一个国家在金融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情况。
包括外汇储备的变动、直接投资的变动以及其他投资的变动等。
金融账户的结余或赤字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
3.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要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3.1 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来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或统计机构提供。
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对于正确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至关重要的。
3.2 分析经常账户的结余或赤字情况经常账户的结余或赤字通常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重要起点。
如果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可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了出口,需要通过资本账户或金融账户的资本流动来弥补。
3.3 分析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结余或赤字情况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结余或赤字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动情况。
通过分析这些账户的变动,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投资趋势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对该国家的信心。
3.4 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观察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长期趋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分析短期波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可能的经济风险和挑战。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与管理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一、中国国际收支的发展历程1978 19791993 19942000 20012004 2005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1978年总体特征第二阶段:1979至1993年1979总体特征第三阶段:1994至2000年19941996121总体特征第四阶段:2001至2004年总体特征200220001655.7 200460992002 177.92003184第五阶段:2005-至今二、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账户分析(一)经常账户变化分析6,0005,0004,0003,0002,0001,000-1,000-2,000-3,000经常账户差额货物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初次收入差额二次收入差额图1 2005-2018年度中国经常账户子项目收支状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经常账户连续多年顺差,保持基本平衡2016201849120182.货物贸易账户持续顺差,顺差规模在波动中扩大20112018395220183.服务贸易账户由顺差转为逆差,且逆差规模持续扩大2009201829222017201823704.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波动性逆差,但影响作用微弱201420185142013201420152018245.中美贸易额分析20182018 12(二)资本与金融账户变化分析▲图2 2005-2018年度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子项目收支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018 13061. 直接投资差额基本保持顺差▲图3 2005-2018年中国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016201810702.93120162164201720184▲图4 2005-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20182018154420184915▲图5 2005-2018年来华直接投资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证券投资总体波动性顺差,近年顺差增大201520182.66201843012637 1.4▲图6 2005-2018年中国跨境证券投资流动净额▲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波动性增长,但近年下降20052016201720182018177358(2)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波动性增长,近年净流入额逐年增加2015201520186079953.我国其他投资除个别年份外,总体呈现逆差20092010 20112018217497245193▲图7 2005-2018年中国其他投资净额及具体构成▲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 2(三)我国的外汇储备变动分析20058818.72201438430.184.36201533303.6220183072720176729▲图9 2005-2018年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变动图▲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四)误差与遗漏变动分析20092009 414201466920152130 20181602三、中国国际收支管理(一)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二)维护外汇市场稳定,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2009年平衡表及分析注: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分析: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现象。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倍。
其中,资本项目顺差40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1409亿美元;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38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679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因交易而增加3984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减少17%。
其中,货币黄金增加49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111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3821亿美元 (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金融项目里,我国在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项目方面处于顺差地位,而在证券投资方面出现逆差。
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面正好互相抵消,基本不会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在金融账户上的盈亏状况。
也就是说,我国在金融账户上盈余主要来自直接投资项目的盈余。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虽然并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但它放映的是一个国家真实资源综合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项目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是以自主性交易的借贷方差额为判断标准的,即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维持在合理的状态下,该指标为(经常项目余额/一国GDP<=5%)。
由上表可见,2009年经常项目的借贷方差额为2971亿美元,占我国GDP比例为6.1%(>5%),因此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已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我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且失衡状态已持续了5年(2005—2009)之久。
但2003至2004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尚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失衡状态从2005年才开始出现。
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解读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收入和支出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报告。
该平衡表反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货物、服务和资本交流的情况,能够为国家政策制定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国际收支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首先,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这意味着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口远远超过进口。
这一现象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地位密切相关。
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使得中国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
其次,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教育、技术咨询等领域的交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资源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此外,中国的金融和技术产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合作伙伴。
第三,中国的资本流动也呈现积极的趋势。
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将资本投入到中国的制造、服务和高科技行业中。
然而,尽管中国在国际收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绩,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大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和关税壁垒。
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贸易争端的升级。
其次,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中国的旅游和金融服务对外流出的规模远远大于流入的规模,这意味着中国在服务贸易中仍然存在巨额的支付顺差。
这一问题仍然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以便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的资本流动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尽管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和资本流动的风险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监督,以确保资本流动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000-2010年中国国际收⽀平衡表分析2000—2010中国国际收⽀平衡表分析⼀、经常账户分析1、基本数据:(引⾃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千美元2、数据图表:经常账户由以上数据和图标可见经常账户贷⽅⾃2000-2008年稳步增长,2008-2009年贷⽅账户下降明显,但是2010年有迅速回升且增加额超过2009年,⽽经常账户借⽅与贷⽅⾛势基本相同,且从2000-2010年贷⽅数额⼀直⼤于借⽅数额,虽然2008-2009年受⾦融危机影响出⼝减少,但由于进⼝也受到影响,共同作⽤之下并未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最终导致持续⼗年的经常账户顺差。
但就差额来看从2008下半年开始经常项⽬收⽀状况持续改善。
⼆、⾦融账户分析1、基本数据:(引⾃国家外汇管理局)单位:千美元2、数据图表:资本与⾦融账户借贷双⽅⾛势基本⼀致,2000-2007年借贷双⽅持续增长,并于2007年达到历史新⾼,之后受⾦融危机的影响⾦融市场信⼼下降,借⽅2007-2009持续下降,贷⽅虽受到影响但受影响时间较短,2008年降幅明显减⼩以致2008年本账户仍保持顺差,2009-2010⾦融市场快速恢复,借贷双⽅不仅快速上升且达到历史新⾼,以此同时顺差也达到历史新⾼。
三、储备资产账户分析12、数据图表:以上数据可见受“双顺差“推动我国储备资产账户2000-2010年⼀直保持逆差,在2008达到历史⾼点,之后虽然总额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由于贷⽅为0所以仍保持较⾼⽔平。
四、总评2000-2010我国连续⼗年保持“双顺差”,具体说来经常账户之所以会持续顺差主要是货物贷⽅数额持续⼤量⼤于借⽅,即货物收⽀持续顺差,同时服务逆差得到改善。
⽽资本与⾦融账户顺差⾸要要贡献者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FDI),其次是境外对华证券投资和外债。
导致“双顺差”的主要原因分析:经常账户盈余原因:⼀、我国经济中储蓄⼤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其次是国内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
中国在经济衰退时容易出现经常项⽬盈余,⽽在经济过热时出现经常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