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迁移》(湘教版必修2)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10
供应商与仓库合作协议范本5篇篇1甲方(供应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仓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为明确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目的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本协议的签订,确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及仓储合作关系。
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仓储服务,确保甲方货物存储、保管、运输等环节的顺畅与安全。
二、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年。
期满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本协议。
三、合作内容1. 货物存储:甲方将其产品存储在乙方指定的仓库内,乙方负责货物的保管、维护和安全。
2. 库存管理:乙方负责货物的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管理工作,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 货物运输:甲方委托乙方进行货物的运输配送工作,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准时完成。
4. 货物保管责任:乙方应确保甲方货物的安全,防止货物丢失、损坏或被盗等情况发生。
5. 信息共享:双方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货物的存储、运输等信息,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四、合作条件及费用结算1. 仓储费用: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标准支付乙方仓储费用,具体费用标准详见附件。
2. 运输费用:甲方应按照实际发生的运输费用支付乙方运输费用,具体费用标准根据运输距离、货物数量等因素确定。
3. 结算方式:双方约定采用月结方式,每月底进行对账,次月完成结算。
4. 保证金:为保证协议的履行,甲方需向乙方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待协议终止后,如无未结款项或其他纠纷,保证金将予以退还。
五、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 双方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违约责任1. 若因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导致另一方损失,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第三节人口迁移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的影响,培养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指人们①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1)国际迁移概念: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②_____的现象。
形式:③________;外籍工人流动;④________定居。
(2)国内迁移概念: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⑤________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形式:国家有组织的迁移、⑥________。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⑦________、土壤、⑧________、地形、⑨________。
2.经济因素(1)影响人口迁入率、⑩________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入率高。
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入率低。
(2)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人口政策、战争等都会引起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答案:①变更定居地②定居③永久性移民④国际难民⑤行政区⑥自发迁移⑦气候⑧水源⑨资源⑩迁出率(二)合作探究1.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答案: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人口迁移》知识总结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判断:①空间移动:跨越行政区域,县级以上;②居住地改变;③时间限度:永久或长期(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分类按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移动方向分类分:①农村到农村;②农村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的迁移形式);③城市到城市;④城市到农村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②战争(战争难民)、③政治中心变革等(如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首都的变更)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4.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第三节人口迁移【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活动,辅助知识点的落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从解释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入手,然后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落实,中间设置了大量的思考活动和探究活动。
课堂延伸部分通过对案例分析探究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迁移》这节课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人口自然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本节的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本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第二部分讲述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情分析】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而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和开放式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视频新闻,创设问题情境)请思考: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包括哪两方面:学生回答:(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师:解释什么是人口机械增长,并指出人口机械增长引起人口迁移。
第3节人口迁移<展示> 人口迁移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