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高考作文-材料的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0
高考作文之事实材料链接与一材多用一、意图与目的1.对事实材料的收集、整理、记忆与运用是高三当前作文冲刺训练的重中之重,要认识其对于高考作文的重大意义。
2.对重点材料要做到如数家珍,在具体写作中发掘其空间、发挥其“威力”,并做到灵活处理、一材多用。
3.如此,在考场必然从容应对,更多地掌握考场写作的主动权。
二、课前练习·试试身手·找自信㈠2017年全国Ⅱ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传统便是坚实的大地,无论社会多么发达,一个人只有深深扎根于大地才能有生命的力量。
马尔克斯明白传统的力量,于是他用拉美这块土地孕育出了《百年孤独》;莫言明白传统的力量,于是他扎根高密,在高粱地里写出土地的声音;陈忠实明白传统的力量,白鹿原上方才有了旷野般深沉的呼吁。
(92个字)——摘自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受宏光于天下,报天下以风流》在西欧黑暗凋敝、思想禁锢的中世纪晚期,但丁踏着文艺复兴的晨曦唱响了名垂千古的《神曲》,他呼唤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曾盛行的人性自由与解放,呼唤着罗马雅典的地中海核心智慧。
他站在历史交接的晨昏线上,正视了中世纪的闭塞与专制落后,渴望带回清新的自由之风,带回神权下压抑太久的人性,带回那一捧解救心灵之渴的清明月光。
(152个字)——摘自全国卷Ⅱ优秀作文《露从今夜白》㈡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8高考材料作文范文:站在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
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
倒不是因为我的学业成绩排名亮了红灯,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
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
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上帝啊,既生瑜,何生亮也!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
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
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
未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他一口。
第二天上午10时许,飞机在跃华机场缓缓起飞。
我坐在机舱的舷窗边,眺望窗外的风景,随着飞机的逐渐升高,窗外的行人、车辆、楼群馆舍,在我的眼中不断变小,变小,接着一一模糊了,消逝了。
当飞机真正升入高空,我忽然发现舷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何等的景观!透过舷窗俯瞰,白云朵朵。
东边原是海峡的惊涛骇浪,这时却如冰湖镜面上浅浅的斑纹,反射着粼粼的波光;西边,山峦田畴,相衬相依,融合成一幅淡青色的水彩画。
尤其令人惊诧的是,爸爸指着飞机刚刚掠过的一抹山峦告诉我,那就是令人仰望的巍巍泰山!看着那抹渐渐远去的淡黑色,我的心胸也豁然开朗:大千世界,还有比泰山更加高大的东西吗?但当站在一定的高度时,泰山也会变得如此之小,没有了往日的巍峨和神圣。
站在高处看世界,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
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神清气爽了。
扪心而思,我忽然觉得,世界的大小,心绪的好坏,人生的苦乐欢愁,全都取决于你所处的高度。
若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名缰利锁的沼泽之中,目之所及便全都是尘嚣纷扰,致使自己的心灵蒙受尘垢,流淌泪水。
而站在人生的高处,那么目之所及将永远是壮阔坦荡、清明澄澈;若能够跃上新的心灵台阶,登上新的心灵阶梯,从而抵达高尚、宽容、至善至真的境界,那么人的心胸就更会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壮美无限了。
2018全国卷III高考语文作文经典范文
2018全国卷III高考语文作文经典范
文
【高考真题】
2018年高考全国II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全国卷三的作文材料有点另类,是标语、口号和时评的标
题。
标语和口号,直接反映了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党和政府以及单位或企业当前的主要政策和工作任务,并通过这种形式对大众起到宣传教育、激励警示的作用;时评一般紧扣当前的某些热点现象,激浊扬清,标题也会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的观点。
这些往往都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
这些标语口号和标题在内容上并不难理解,但题目把它们安排在一起,构成作文材料,我们就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宜只抓住其中一两个内容来构思。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III 卷作文简析一、原题回放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 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 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二、命题透析(一)从形式上看, 2018 年全国Ⅲ卷作文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选取了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幅标语为作文材料,并要求围绕这三幅标语作文,则这三幅标语具有以下特点:1.通俗易懂,接地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2.简短、充满思维张力,便于优秀学生的理性思辨思维的发挥;3.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
根据写作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那意味着最好综合三者材料来立意;另外要求明确文体特征:无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必须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指向任务明确,其实质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材料内容引导考生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作为一名时代青年,该如何看待这三个阶段的口号,这三个阶段的口号的异同、关联是什么等等。
三、作文审题(一)“分而治之”,理解核心(二)求同存异,整体把握三个标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特色,根据作文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作,可见只围绕一条标语或两条标语来写作,不是命题者的意图,因为三个标语既然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材料,应有其内在的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分析出三个标语的内在关联呢?我们可以运用以果溯因的审题方法,具体操作应该是问“为什么在1981 年的深圳,它的标语要强调‘时间与效率’”;“为什么 2005 年浙江的时评语要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为什么 2017 年雄安的标语要强调‘继承(传承)与发展(创新)’”;这样的追问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把握这三个标语的内在联系:从过分追求效益到关注环境生态再到“我们”的使命与责任――继承与发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60分)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8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天津卷作文题传统文化和语文味道都很浓厚,考题巧妙的结合不同词语,从“器”的不同面向来展示不同的认知角度,从中可以探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可以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故事或者道理,还可以谈到胸怀、责任等等,其背后更深的哲学背景就是“物与人”。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浸润在自己的文化之中,而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如何思考物与人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待“物”的态度凝聚在各种词语之中,当青年人开始自觉的从自身的体验来考察这些态度时,就走在了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了。
考题的难点在于考生能否通透的识别这一“物与人”的关系,把自己的切实经历或者思考过程生动的展现出来。
对于材料作文,首先要选择立意的角度,明确立意;然后再进行构思。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2018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此作文回归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在完整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材料立意。
2.材料叙述一反传统的人文关怀、感性认知,而选择军事题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学性和思辨性,要求写作更具思辨性。
3.材料中“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常规思维,综合材料来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启发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飞机坠落与弹孔位置的关联性,有较高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综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须全面分析解读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开放性1.材料中“英美军方”、“沃德”不同的判断处置,“幸存飞机”、“力排众议”、“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就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维的丰富性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要求中“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对文体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体特点分明即可,自拟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3.作为材料作文,没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限制,考生思维可以更为灵活,有了较大的自由写作度。
解题在分析材料题目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矛盾所在。
题目中的矛盾双方非常明确,即英美军方和沃德的观点冲突。
2018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18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素材运用解析作者:江红波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35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教师题解】从整体上看,三则材料的时间、地点隐含着时代发展的轨迹,环环相扣,共同绘就改革开放的发展三部曲。
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一是浓缩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引导考生回望历史,思考时代风雨;二是印证事物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让人回头思考,总结得失;三是要求考生要借鉴历史,规划新的征途,调整人生未来。
文题没有确定要求考生一定要围绕材料的三句话来写,故而考生可以围绕其中一句或两句,写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表明自己清晰的态度即可。
【素材分析】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对考生的写作要求,也没有特殊的规定,为此在素材的选用上,就显得很宽松。
1.“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则作文材料的背景是1981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像深圳那样的前沿阵地,改革形势如朝阳蓬勃而出,只要选用那些不顾一切埋头苦干的具体事例就可以。
比如行业专家、知名人物珍惜时间研发产品的故事。
2.“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是2005年提出的。
材料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是可喜的,但是环境遭受大面积破坏,人民幸福指数不高。
为此,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事例。
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绿化,生态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等都可以。
3.“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2017年党中央的新举措。
国家级新区的建设,自然不能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从自我出发,“走好”强调不能再走弯路、歧路,“我们”强调的当代人,要选用那些将国家和民族发展作为自己责任的事例,来强调走好新的“长征路”。
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2018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此作文回归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在完整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材料立意。
2.材料叙述一反传统的人文关怀、感性认知,而选择军事题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学性和思辨性,要求写作更具思辨性。
3.材料中“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常规思维,综合材料来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启发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飞机坠落与弹孔位置的关联性,有较高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综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须全面分析解读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开放性1.材料中“英美军方”、“沃德”不同的判断处置,“幸存飞机”、“力排众议”、“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就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维的丰富性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要求中“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对文体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体特点分明即可,自拟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3.作为材料作文,没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限制,考生思维可以更为灵活,有了较大的自由写作度。
解题在分析材料题目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矛盾所在。
题目中的矛盾双方非常明确,即英美军方和沃德的观点冲突。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作文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分析:看到今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我想很多语文老师可能不会觉得惊讶,反而可能会和我一样会心一笑,因为其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首先,今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且像去年一样设置了具体的任务和情境。
其次,主题上呼应了近年来一直强调的“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核心素养”等,彰显了主流价值取向和时代主旋律,审题与写作难度并不大。
而且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时事热点,符合近年来全国卷命题趋向。
具体写作时,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思考:第一,材料的核心是什么?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2000年以来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纪宝宝”——我们高三的学生,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重大事件。
包括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
总之,核心是:“我们”与新时代共成长,与伟大祖国共命运。
或者就像材料中所点出的“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2018高考作文解读全国卷Ⅰ(来源《广州日报》官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道题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全国卷Ⅱ作文题(来源于《重庆商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地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道题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
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
【独家】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Ⅲ解析(带范文)2018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责任担当: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审题限制性限制性分析角度题目文本分析内容限定1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即以三个标语所反映的事件或背景作为写作中心,需看出三个标语所代表的时代内容及其精神内涵。
是三个,不是一个或者两个,必须整体关照。
内容限定2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三条标语的内涵是丰富的,也是确切的。
必须在确切认知的基础上立意。
(详解解题部分)立意角度选好角度不同时代,不同城市的标语,实则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因阶段不同而重心不同,考生理清三则材料的关系,进行理性思辨。
文体限制明确文体可议论,可抒情,可叙事,但是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开放性1.材料内容中三句标语均是联系时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紧扣当前热点话题。
既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还展望未来。
2.“选好角度”。
从横向看,标语与时代的关联。
审时度势。
三句标语都切准时代的脉搏,且植根于各自的时代背景,敢为人先,具有时代预见性,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
从纵向看,标语内容的演变。
与时俱进。
从贫弱时期的集中力量搞经济,到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再到重视环保,发展绿色经济,最后摒弃粗放传统模式,走“高精尖”的新路线,全新打造雄安新区。
三个不同时代的标语在内容上侧重点各不相同,无一不体现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迭,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相向而行。
从本身来看,标语的思维模式。
转变思维,换角度看问题。
三条标语都体现了矛盾的转化。
2018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预测及优秀范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
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题目所给材料是一个哲理性很强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富太太和小和尚。
故事主要讲的是富太太看小和尚“可怜”,而小和尚则觉得富太太“可怜”。
构思时,可以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分析。
小和尚不认为自己的衣服破旧可怜,这表明他能够保持天性。
衣着华丽的富太太觉得小和尚可怜,这是“以貌取人”;而她眉头紧锁,表明她在物质上可能很富足,但在精神上并不充实。
如果从材料整体思考,两个人都看到了别人的短处,得出的评价都带有主观性。
这样,就可以得出全面看待事物的立意方向。
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充实;保持天性,快乐充实;全面看待事物;别用自己的长处看待他人的短处。
【优秀作文】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
品读精美的作品,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会感到快乐;垂髫幼童,抑或懵懂少年,嬉闹玩耍,会感到快乐;历经艰辛,手术成功,患者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医生感到快乐;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年轻学子的一声亲切问候,会让教师感到快乐。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
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
改革开放三部曲历史见证,中国这颗明珠,正越来越亮!——题记有人说:“历史是铁马嘶鸣,弯弓映月的豪迈。
”有人说:“历史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概。
”还有人说:“历史是天下大治,四海升平的祥和。
”而我说:“历史是改换容颜,改革开放的幸福!”改革开放40年前,中国如一幅尚未完成的拼图,零散而又默不作声地在一个角落,没有改变,也没有人提出改变。
他,*。
他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
是他,使中国变得璀璨耀眼!中国在改变……昔日步行路程的人们,不需再长途跋涉,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足以将你带到所需的去处。
要去异乡?不用再带上一些干粮,用双足行走几十里的路程,一只可以在天上飞行的“大鸟”——飞机,就可以让你舒适省时地到达目的地。
昔日矮小狭窄的房屋,也如人们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长高”,还随着时间的流潮“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新衣”。
与以前的房子相比,现在的高楼大厦可谓是“庞然大物”了。
昔日那洗得发白的、粗糙的布衣,已“不见踪影”。
代替它的,是各种样式、各种材料做成的衣物,而且正随着时尚的潮流所改变。
昔日人们粗略、简单的饭菜,也逐渐增变为海鲜或更多的鸡鸭鱼肉等。
以前,吃肉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现在,每个餐桌不光是菜式丰富,还更注重营养的均衡。
昔日的马车成为了各种汽车;坑坑洼洼、漫天黄沙的大路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电话到传呼机到移动电话,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方便;从报纸到收音机到电视再到电脑……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难怪人人都感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是平的!改革开放40年了,回收,中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就在这40年里,中国从懒散到辛勤,从破碎到完整,从平凡到富强!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变了,人们幸福了,国家富强了!我们90后的儿女,谁能说是不幸福的?让我们珍惜,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努力,努力让国家更富强;让我们憧憬,憧憬祖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中国—这幅曾经尚未完整的拼图,正一块块地连接在一起……人生是一次曲折的旅行,如果走的过快,便会忽略沿途的风景,但如果走得过慢,就会浪费时光最终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