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67.50 KB
- 文档页数:7
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胰岛素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置于2~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1个月(具体参照药物说明书);普通胰岛素开启后皮下注射用保存1周,静脉注射用保存24小时;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冷冻后胰岛素不再使用。
2、注射前向患者宣教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嘱患者准备好食物并在注射后适当时间食用。
3、注射时间:短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速效及预混胰岛素于餐前1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食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再抽中效胰岛素。
5、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腹部(避开脐周2cm内)及臀部等部位皮下注射。
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建议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
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另外,应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如使用短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时优先选择腹部,睡前使用的中效胰岛素优先选择臀部和大腿。
6、注射避开硬结破损处,使用75%乙醇消毒。
若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可局部热敷。
暂停注射该部位,中效及预混胰岛素注射前上下摇匀呈云雾状,注射前排气置针尖处滴出一滴药液为准。
7、进针方法:针头长度≤5mm可垂直进针,>5mm需捏起皮肤垂直进针,体质消瘦或针头>8mm应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
8、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推注完毕不可立即拔针,需停留10s后拔针。
注射完毕立即取下针头置于锐器盒。
9、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有低血糖及皮下脂肪萎缩、胰岛素过敏等。
10、加强安全教育,心理疏导,重视血糖监测,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1、只要向着一个方向努力,所有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20.7.137.13.202011:3711:37:51Jul-2011:372、少年听雨歌楼上。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护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之一。
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注射技巧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保证注射用品卫生等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岛素注射的详细指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选择注射部位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对于药物吸收效果和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影响。
通常建议选择以下几个部位:1. 腹部:这是最常用的注射部位,腹部皮下脂肪丰富,吸收效果好。
在腹部注射时,需避开脐周1英寸范围,以及腹部上部靠近肝脏的区域。
2. 臀部:臀部也是一个常用的注射部位,脂肪组织较厚,可以缓慢地吸收胰岛素。
但需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及血管丰富的区域。
3. 上臂:上臂的皮下脂肪也较为丰富,是另一个可选的注射部位。
注射时需选择三角肌外侧的区域,远离手肘和肩部。
4. 大腿:大腿前外侧也是一个可行的注射部位,但吸收相对腹部和臀部要慢一些。
无论选择哪个部位,都要确保皮肤清洁干燥,没有明显疤痕、硬结或感染症状。
每次注射部位要尽量不同,既可以提高吸收,也能预防局部皮肤问题的发生。
掌握正确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方法不仅能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 准备注射器:取出胰岛素注射器,摇匀胰岛素混悬液,确保无气泡。
调整剂量至所需用量。
2. 选择注射部位:按上述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让其自然晾干。
3. 注射动作:用一只手夹起皮肤,另一只手持注射器垂直插入皮下,缓慢推进,直到针头完全进入。
将药液缓慢推入,然后迅速拔出针头。
4. 针头处理:注射完毕后,将针头对准针帽插入并旋转固定。
不要将针头直接丢弃,应放入专用的利废容器中。
5. 按压注射部位:注射后,用手指轻轻按压注射部位10-15秒,帮助药物扩散吸收。
整个注射过程要缓慢、平稳,避免急促动作造成疼痛。
同时,注射时可以选择呼吸放松等方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三基护理面试题解析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胰岛素注射的准备工作、注射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如何正确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进行解析。
一、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材料在执行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前,确保准备好以下材料:胰岛素药物、注射器、酒精棉球、适用的注射部位的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和棉球。
2. 检查药物有效期和规格在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前,仔细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规格。
确保胰岛素药物符合医嘱,并处于有效期内。
3. 要求患者提供医嘱和个人信息在准备执行胰岛素注射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并与患者核实个人信息,确保给予正确的胰岛素剂量。
二、注射操作的步骤1. 清洁双手在注射胰岛素前,护理人员需正确洗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以避免交叉感染。
2. 确定注射部位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壁、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
3. 准备注射部位用消毒剂彻底清洁所选择的注射部位,使用旋转方式进行消毒,确保注射处干燥。
4. 技巧娴熟的注射操作- 抓握注射器使用正确的抓握方式,将注射器握于手中,确保注射器的稳定性。
- 抽取胰岛素药物按照医嘱的剂量要求,从药瓶中抽取胰岛素药物。
注意在每次使用前,摇晃胰岛素瓶,并确保药液的清澈透明。
- 预处理注射器抓住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推动活塞,将空气推出注射器,直至胰岛素药物溢出针头。
- 注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牢记两个原则:一是将注射器垂直插入预准备的注射部位中,并将针头全部插入皮下组织;二是缓慢稳定地将活塞推动,将药物顺利注射进皮下。
- 拔出注射器在注射结束后,缓慢拔出注射器,使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外溢。
三、注意事项1. 注射穿插部位为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注射,护理人员需注射穿插部位。
可以选择不同部位轮换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疼痛和感染。
落实胰岛素注射规范,保证注射安全操作指引
一、护理目标
落实胰岛素注射规范,保证注射安全;
二、操作重点步骤
1. 规范管理胰岛素,按高危药物管理;掌握胰岛素的分类、药理作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及给药途径;
2.有胰岛素注射相关技术操作指引,根据患者皮肤情况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并轮流更换,保
证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无发生硬结、增生、感染、萎缩等现象;护士正确处理胰岛素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糖等;
3.监测血糖的变化,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建议医生调整
患者胰岛素剂量;
4.出院指导,当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注射胰岛素,护士应在患者出院前几天,指导患者和/或
家属胰岛素自我注射,告知胰岛素存放要求;在出院前评估患者和/或家属是否掌握胰岛素注射技能及胰岛素存放要求;
三、结果标准
1、胰岛素注射规范,注射部位皮肤无发生硬结、增生、感染、萎缩等现象;
2、注射方法正确,给药剂量和时间准确;
落实胰岛素注射规范,保证注射安全操作流程。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文章目录*一、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二、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三、胰岛素的副作用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1、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人是否准备好食物, 指导病人在注射后的适当时间用餐。
2、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
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 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其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3、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及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4、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
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
用1mL空针抽取所需量作皮下注射。
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
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以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映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5、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
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
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胰岛素治疗的原理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胰岛素注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
1. 预防注射部位感染: 胰岛素注射通常需要患者自己进行,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注射部位没有做好清洁,就可能引起感染。
尤其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蜂窝织炎或者脓肿的发生。
2. 血糖波动: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但是在注射胰岛素后如果没有合理的饮食控制,就有可能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包括低血糖和高血糖。
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出汗、疲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厥,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3. 胰岛素注射误用: 由于胰岛素是一种高危药物,如果患者误用或者误注射过多的胰岛素,就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甚至是休克的情况。
特别是在年老体弱或者认知能力下降的患者中,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4.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可能面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这既是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影响,也与胰岛素治疗有关。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1. 注射部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注射部位护理的培训,包括正确的注射技巧、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消毒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注射部位,及时发现和处理注射部位感染的情况。
2. 血糖监测和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用药和饮食调控的方法,以减少血糖波动的风险。
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给予进一步的用药调整建议。
3. 用药指导和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用药时间和剂量的控制等。
胰岛素的用药护理文章目录*一、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二、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的因素*三、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胰岛素的用药护理1、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胰岛素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置于2—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1个月,普通胰岛素开启保存2周,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冷冻后胰岛素不可再用。
2、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注射前向患者说明注射前向患者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和方法,嘱咐患者准备好食物并在注射后在适当时间进食。
3、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注射时间短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速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1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食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心理护理由于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许多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反应,比如焦虑、情绪紧张、易激动等。
患者容易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感到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后,终身对胰岛素依赖。
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不足,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书籍、宣传册及面对面的信息指导让患者明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益处。
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一般来说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担心注射时出现错误,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增加信赖感。
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的因素酒精消毒:早在20世纪开始的研究证明:注射胰岛素前无需皮肤消毒,注射感染更多与针管、针头是否污染有关。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隔着衣服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是安全的。
研究者对51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了20周的单盲前瞻性研究。
51例患者(受教育时间均16天)在受试期间进行了13720针次的注射,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与传统注射法组相比均无差异性,并且无1例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硬结及脓肿。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胰岛素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适用于I型糖尿病和IⅠ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未达到良好控制者。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士要掌握好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
目前,胰岛素的给药途径有注射给药、胰岛素泵、吸入给药。
在基层医院最常用的方法为注射给药,本文就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护理指导做以论述。
1.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胰岛素注射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按病人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做适当调整。
对ⅠI型糖尿病病人,可选用中效胰岛,每天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一次。
首次剂量约为8U。
根据血糖和尿糖结果来调整。
I型糖尿病病人,常选短、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
2.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方法胰岛素的注射常需要持续终身、保护注射部位是很重要的。
通常在上臂三角肌、腹壁、大腿前侧、臀部轮换注射,以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为避免皮下组织萎缩或增厚,影响吸收,应有计划有标记的逐一轮换注射部位,对每一部位也应划出小区域,交替注射。
每次注射均应改变位置,一周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两次。
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而不可相反,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而影响其速效性。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可按病人要求选用,最常用的是含30%短效和70%长效制剂。
3.注射时间及剂量应准确一般中长效胰岛素与进餐关系可不严格,但速效制剂必须强调在进餐前半小时注射,因为这一时间正是该药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过早和过晚注射可能引起血糖的过低或过高,干扰疗效或发生低血糖危险,抽吸胰岛素时应强调计量准确无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血糖波动,甚至发生危险。
4.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①低血糖反应临床最常发生,危险性较大,是糖尿病致死原因之一,主要与用量过大,进食过少和运动过多有关。
多发生于夜间,可表现为头晕,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强烈的饥饿感,甚至昏迷。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护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胰岛素护理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胰岛素是调节体内血糖水平的关键荷尔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合理使用和护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护理的内容。
一、胰岛素的使用原则1.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包括常规胰岛素(快速作用型、短效型、中等作用型、长效型)和胰岛素类似物(快速作用型、超长效型)。
且胰岛素的类型和用药时间可以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2.多剂次胰岛素注射: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多剂次胰岛素注射,以模拟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
常见的多剂次胰岛素治疗方案有两次胰岛素注射(快速或短效型+中等作用型+长效型)和三次胰岛素注射(快速或短效型+中等作用型+中等作用型+长效型)。
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进行调整。
3.注射技巧:注射胰岛素时,应随时注意好个人卫生,使用干净的注射器或针头。
另外,应采用正确的注射技巧,如: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每次注射时换一个差不多的位置(如早上注射左大腿,晚上注射右大腿),避免在一个部位频繁注射,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二、胰岛素的保存和使用1.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需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经过开封后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内密闭容器中保存,避免冻结。
同时,要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和颜色,如过期或有异常,请及时更换。
三、胰岛素注射后的护理1.定期监测血糖:胰岛素注射后,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如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2.饮食控制:胰岛素注射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糖尿病专科医师的饮食控制方案,合理安排餐前和餐后胰岛素注射时间,以保持血糖稳定。
3.运动管理:胰岛素注射后,患者需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量、适度的运动。
运动不仅能促进血糖的利用,还可以帮助减少体重、保持身体健康。
4.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胰岛素的用药护理
一、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二、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的因素三、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用药护理1、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胰岛素保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置于2—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1个月,普通胰岛素开启保存2周,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冷冻后胰岛素不可再用。
2、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注射前向患者说明
注射前向患者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和方法,嘱咐患者准备好食物并在注射后在适当时间进食。
3、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注射时间
短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速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1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食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心理护理由于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许多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反应,比如焦虑、情绪紧张、易激动等。
患者容易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感到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后,终身对胰岛素依赖。
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不足,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书籍、宣传册及面对面的信息指导让患者明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益处。
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一般来说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担心注射时出现错。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提起糖尿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糖尿病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慢性疾病,现阶段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常见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的方式展开治疗活动,若未及时有效展开治疗,会出现各种糖尿病合并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胰岛素治疗属于常见的方法,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展开胰岛素的使用,并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胰岛素属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调节患者血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患者血糖来源,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有针对性地调节患者的血糖代谢,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一、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1.合理选择针头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针头,有研究学者发现,无论任何年龄、性别、种族或体质指数(BMI)的糖尿病患者,4毫米针头都是最安全的。
如果使用6毫米或更长的针头在上臂注射,一定要提起皮肤,此时需要由他人来帮忙注射。
建议6岁以内的孩子和偏瘦的成人使用4毫米针头时要捏皮。
无论是否捏起皮肤,4毫米针头都应垂直进入皮肤,不要倾斜。
应避免用力推压针头甚至形成压痕,否则会增加肌肉注射的风险。
2. 做好胰岛素储存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要及时做好胰岛素储存管理工作活动,属于护理过程中的关键,避免出现胰岛素储存管理不恰当而出现失效情况。
胰岛素开封时需要在包装上注明时间。
温度是影响胰岛素活性和有效性的最大因素,低于0℃或高于25℃,胰岛素活性都会下降。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环境中,绝不能冷冻;已开封的不建议再放回冰箱,最好在室温环境(25℃以内)存放,可存放1个月,超过此时间或超过标签上有效期则不能再用。
注意胰岛素存放位置不要靠近冰箱内壁,内壁温度较低,易使胰岛素失效。
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注射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低血糖、注射部位感染等。
护理人员在为胰岛素注射患者提供护理时,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治疗需要在为胰岛素注射患者提供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糖尿病的类型、病情稳定程度、胰岛素使用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胰岛素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2.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清晰的胰岛素注射器使用指导,包括如何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注射角度、注射深度等。
还要教育患者注射前的皮肤清洁和注射后的处置方法,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3.监测血糖水平胰岛素注射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出现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协助患者预防低血糖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比如监测饮食、运动和药物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
5.预防胰岛素注射部位感染胰岛素注射部位感染是另一个常见的风险,护理人员应该教育患者正确的注射部位旋转原则,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患者应该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注射部位附近使用酒精棉球。
6.确保患者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并且要及时向医生和家属反映患者使用情况。
7.建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术后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学习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巧、饮食调控、运动计划等,以便患者能够主动管理自己的病情,减少风险的发生。
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全面的评估患者情况,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监测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和注射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确保患者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建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胰岛素注射时的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帮助调节血糖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注射胰岛素可能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注射的有效性和皮肤健康,以下是胰岛素注射时的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
1. 注射前的皮肤准备在注射胰岛素前,确保注射部位的皮肤清洁和干燥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温水和温和的皂液清洁注射部位,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清洁用品,因为它们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
2. 注射部位的轮换为避免在同一注射部位反复注射,需要定期进行注射部位的轮换。
目的是避免皮肤组织损伤和脂肪堆积。
常见的轮换方式有按钮轮换法和区域轮换法。
按钮轮换是在同一部位的不同区域注射,而区域轮换是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注射。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轮换方式,并始终遵循。
3. 注射技巧的注意事项在注射胰岛素时,应准备好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正确的针长和直径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血液中的胰岛素能够准确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同时,每次注射时要更换新的、干净的针头,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注射后的皮肤护理注射完胰岛素后,需要注意保护注射部位的皮肤。
避免揉搓或按压注射部位,以免导致疼痛、出血或皮肤损伤。
如果出现注射部位出血,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止血即可。
不要使用任何化学物质或药膏来覆盖或清洁注射部位,除非受医生指导。
5. 皮肤异常的观察和处理定期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瘙痒、疼痛或感染迹象。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向医生咨询,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不要尝试自行处理或使用非专业的药膏或护理产品。
总结: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确保注射的效果和皮肤的健康,强调皮肤准备、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技巧的注意事项、注射后的皮肤护理以及对皮肤异常的观察和处理。
遵循这些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促进胰岛素注射的效果,并保持皮肤的健康。
重要的是,与医生密切合作,咨询专业意见,并遵循个人的治疗计划和建议,以确保糖尿病管理的成功。
护理学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糖尿病病人常用的治疗药物,胰岛素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也是考试中的常考考点。
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准确用药:熟悉各种胰岛素的名称、剂型及作用特注射器;准确执行医嘱,按时注射。
对于每毫升40U和100U两种规格的胰岛素,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的匹配。
2.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
切不可反向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
3.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4〜8℃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8℃)可使用28天,无需放入冰箱,应避免过冷、过热、太阳直晒,剧烈晃动等,否则可因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失效。
4.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时,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
腹部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和臀部。
如参加运动锻炼,不要选择在大腿、臂部等活动的部位。
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可能导致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局部硬结。
如在同一区域注射,必须与上1次注射部位相距lcm以上,选择无硬结的部位,如产生硬结,可用热敷,但要避免烫伤。
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5.注意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病人一般常规监测血糖2〜3次/天,如发现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应及时通知医生。
6.使用胰岛素泵时应定期更换导管和注射部位以避免感染及针头堵塞。
使用胰岛素笔时要注意笔与笔芯相互匹配,每次注射前确认笔内是否有足够剂量,药液是否变质;另外,每次使用前均应更换针头,注射后将针头丢弃。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护理糖尿病(糖病)是一种慢性病症,需要患者终身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的注射护理可以确保胰岛素的有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护理。
第一部分:胰岛素注射前准备1. 确认注射时间:胰岛素注射的时间是关键,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确定注射的具体时间。
2. 检查胰岛素瓶: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胰岛素瓶的标签和有效期。
确保瓶盖是完好无损的,并且没有沉淀或变色。
3. 清洁双手:注射前必须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洗净双手,并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第二部分:准备胰岛素注射器和场所1. 使用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每次注射都应使用新的一次性注射器。
2. 检查注射器:确保注射器的刻度清晰可见,没有损坏或变形。
3. 准备注射场所:找到一个干净的表面,放置有纸巾或洁净的毛巾,以便准备注射。
第三部分:准备注射部位1. 选择注射部位:经常使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腹部,臀部和大腿外侧。
每次注射应在同一部位的不同区域进行轮换。
2. 清洁注射部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棉球清洁注射部位,从注射部位的中心向外旋转轻轻擦拭。
第四部分:胰岛素注射技巧1. 技巧一:抓皮弹针法a. 采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将皮肤层拉起后再进行注射。
b. 将注射针以直角的方式插入皮下脂肪组织。
c. 缓慢注射胰岛素。
2. 技巧二:45度注射法a. 将注射器以45度角插入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中。
b. 缓慢注射胰岛素。
3.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应该缓慢且均匀,以确保胰岛素能够完全进入皮下组织。
第五部分:注射结束后的护理1. 把废弃物处理正确地处置掉:一次性注射器应立即丢弃到有安全盒存放的容器中,并妥善处理。
2. 轻轻按压注射部位: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按压注射部位,有助于减少局部渗血。
3. 注射位旋转:使用不同的注射部位进行轮换,防止同一处注射过多导致局部皮肤问题。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调节。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已成为日常护理的一部分。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中应注意的要点。
1. 注射前的准备在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之前,护士要准确计算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医嘱确定所需的胰岛素剂量。
同时,要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和透明度,避免使用过期或有浑浊物的药物。
接下来,要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新的或已经消毒,并检查它们的完整性。
2. 注射部位的选择糖尿病患者通常注射胰岛素的位置一般为腹部、大腿、臀部或上臂。
护士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遵循医嘱或依据患者的习惯和个人情况。
为了减少皮肤刺激和脂肪层变薄的风险,推荐轮流选用不同部位注射。
3. 注射技巧在注射胰岛素之前,护士要先通过洗手或戴上无菌手套来保护双手卫生。
在护理过程中,用无菌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确保皮肤的清洁。
接下来,护士要将注射器上的空气排出,并将针头轻轻插入皮肤和脂肪层。
在注射胰岛素液体之前,要先轻轻抽回一点血液以确保未进入血管。
4. 旋转注射部位为了避免皮下局部脂肪增厚和产生皮下肌肉纤维化,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在注射部位间轮流移动。
此外,对于经常使用的注射部位,要避免选择有尚未完全吸收的瘀血或皮下肿胀的区域。
5. 胰岛素注射后的护理胰岛素注射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将注射器、针头等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医疗废物容器中,并通风将穿刺部位进行一次适当的按压和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胰岛素之后,病人要细心观察自身体征,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馈。
6. 必要的指导和教育在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向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教育。
这些指导包括注射技巧、使用胰岛素的频率和时间、如何监测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保存和运输的方法。
通过这些教育,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技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一、几个概念:空腹血糖:指早上7:00之前,禁食8~10小时以上称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其后的2小时血糖。
四点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
五点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睡前。
七点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
八点血糖:凌晨3:00、三餐前、三餐2小时、晚上22:00。
(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
黎明现象:表现为夜间血糖控制良好,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00左右,持续至8-9时。
)
二、胰岛素的存放方法:存放在2℃~8℃的冷藏器内,避光保存,在不高于25℃的条件下保存28天。
避免冷冻。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最好放在冰箱内冷藏室,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
三、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和注射时间。
1. 注射部位:胰岛素液不能用于口服给药,只能皮下注射。
应选择皮肤比较松的部位,上臂、大腿、臀部及腹部等,吸收由快至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2. 注射部位的轮换:(1)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或者一次左边,
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2)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
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3. 注射方法:
(1)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接近室温,以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
(2)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否则会引起注射部位的刺痛。
(3)将针头以90°或45°角、捏起皮肤的方式,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
四、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
(1)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
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
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2)皮下淤血: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
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3)皮肤感染:严重感染少见,但是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与皮肤注射部位起“红点”常见,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4)脂肪垫: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如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其吸收。
(5)胰岛素外溢:当胰岛素注射完毕拔针时,针眼会有少量胰岛素流出,导致胰岛素用量不准。
使用诺和笔注射时,此种情况较常见。
正确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肤,以45度角进针,若用量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
注射完毕等待1分钟后再拔针,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外溢的现象。
(6)胰岛素过敏:可见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水泡、硬结,常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持续2小时后会逐渐消退。
治疗原则:①注射胰岛素时进针深一些;②经常变换注射部位;③注射部位湿热敷;④应用抗过敏药;⑤改用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长霖等),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于胰岛素,不与胰岛素抗体结合,故一般无胰岛素过敏反应。
五、低血糖的防治:
(一)定义:
1.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50㎎/dl(2.8mmol/L)
2.低血糖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症群所知的综合症。
(二)低血糖的原因
1.与降糖药物的使用有关的低血糖
(1)用药时机不合适:忘记用药,想起来再补;用药后不进食或进食过少,或者进食不规律,不按时进餐如忘记进餐或推迟进餐等;(2)用药剂量过大、剂量移位、排泄减少;(3)剂量抽吸方式不当;(4)注射部位、深度不当。
2.与运动饮食有关的低血糖
(1)运动量过大,能量消耗过多,长时间剧烈运动,尤其是空腹进行剧烈运动;(2)运动后胰岛素吸收加快,多见于非腹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饮食结构不当、量不当。
(三)临床表现
1.典型临床表现:(1)早期表现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
(2)较严重地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2.特殊临床表现:(1)睡眠中发生低血糖,病人可突然觉醒、皮肤潮湿多汗。
(2)沉默型低血糖老年患者或病史较长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者,低血糖症状不明显,可在无低血糖先兆的情况下意识突然丧失。
3.特别提醒注意: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
(四)低血糖的危害:
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更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即血糖低于30㎎/dl(2.1mmol/L),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
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五)低血糖的救治
1.早期、轻度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在进食以上食物后,可再适当食用些米饭或馒头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作。
2.严重低血糖(1)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不要给其喂食物,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以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2)血糖低于2.1mmol/L,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以迅速提升血糖,防止造成中枢神经不可逆的损害。
(3)低血糖救治注意事项:用拜糖平治疗的病人如发生低血糖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
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苏醒后,仍有可能再次进入昏迷,需要密切观察四五天。
六、饮食
(1)使用胰岛素时仍要坚持饮食控制,不可放松。
应用何种类型、何种剂量的胰岛素均是依据血糖水平而确定的。
所以,必需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进行调节。
(2)吃饭时间与注射胰岛素要密切配合。
胰岛素按作用峰值与起效时间的长短分成短效、中效、长效、混合剂型,其中短效胰岛素
注射后非常快起效,中效或者长效会在注射几个小时后才达到作用高峰并且维持作用。
所以,你进餐的时间要同胰岛素作用的时间相配合。
(3)使用短效胰岛素者,要在注射后15-半小时内进餐。
(4)使用中效或者混合胰岛素者,要在注射后15-半小时内进餐或者依据个人情况制定吃饭时间表。
(5)长效胰岛素现已比较少单独使用,如果你是使用该药者,要在注射后1小时以上再进餐。
(6)具体吃饭时间要由大夫依据你的病况来决定。
2.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怎样加餐防止低血糖:
(1)上午9-10点加餐能够防止午餐前发生低血糖。
(2)使用中效胰岛素的病人可以在下午3-4点加餐。
(3)假如你容易在夜里或者晚饭后出现低血糖,则可以在晚睡觉前半个小时适当加餐。
(4)假如已经注射了胰岛素,但是吃饭时间延迟了,那么你就必需先吃一些高糖类主食,以防止出现低血糖。
普通尺寸(450*500p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