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模板(最终版)
- 格式:doc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4
2007年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归档材料要求与撰写模板
1、提交的成果归档资料组成与装订顺序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后,向系里提交有关资料,归档资料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有关成果):封面和扉页(统一格式,封面学校颁发,扉页须从教务处网页下载)→ 中英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含关键词) → 目录 → 计算书或者论文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谢辞 → 译文封面 → 译文 → 原文复印件。按上述顺序装订成册,并附刻好的光盘。
对于工程设计类,工程图纸按《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制图规范》中图纸的折叠要求,单独装订成册,并将图纸电子文档存入上述光盘中。
第二部分(有关任务、成绩资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设计或论文工作进程检查表 → 成绩评定书,并按上述顺序装订成册。
说明:要求学生进入路径“同济教务处网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相关打印”将扉页打印出来。注意:若题目长度超过20个字,将无法完全显示;若学生实际所做的题目有改动,与最初指导教师给出的题目不同,则学生须与各系本科教务管理教师联系,由系里专人进入网页更改后,学生再登入打印扉页。
2、学生提交成果归档资料的基本要求
(1)工程设计类:
1)一份计算书,字数1.5万字以上,以及译文和原文复印件,装订成一本;
2)2号图纸总数≥10张,其中建筑图纸≥3张,结构图纸≥ 7张,每张图纸上均需有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手签名和相应日期,手绘图纸必须有1~2张,同时须有图纸目录;
3)光盘,盘面贴有标签,注明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盘中所刻的内容。
(2)理论研究类:
1)一篇论文,字数2万字以上,以及译文和原文复印件,装订成一本;
2)光盘,盘面贴有标签,注明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盘中所刻的内容。
3、设计计算书/论文撰写模板和格式要求
无论计算书还是论文,撰写须规范,必须严格按照“同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要求。为了方便广大学生撰写,规范撰写内容与格式,特编写如下毕业设计(论文)模板,请严格遵守此模板的格式规定,如页面设置、章节划分、字体字号、空行空格、图与表编号、公式表达、量纲书写等等。
整个模板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参考范例,请仔细阅读,掌握格式要求;第二部分供正式撰写论文或者计算书使用,学生在撰写时可直接填入,也可将自己的word文档拷入,但是注意如果拷入的文档格式(字体及大小)与规定不一致,须按范例要求修改。
计算书/论文撰写模板须在word软件2003版本及以上版本环境下使用,才能使一些格式说明予以正常显示。
第一部分 计算书或论文撰写格式参考范例
TONGJI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参考范例
课题名称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加固工程
副标题 方案ⅡA区
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姓名 刘 畅
学号 090930
指导教师 李 建 新
日期 2013年6月9日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
学 生 XXXX (专业: 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XXXX(单位: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摘要】 参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 —92),通过拔出试验,获得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再生混凝土与不同类型钢筋之间的荷载- 滑移曲线。基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钢筋类型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强度的影响。在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表达式,并对钢筋在再生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取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粘结- 滑移Study on Bond-slip Between Recycled
Concrete and Rebars
Author QIN Wei
(Major: Civil Engineering)
Supervisor XIAO Jian Zhuang
(Departm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Standard Methods for Test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50152—92) , a pull-out test was
designed , and the load vs. slip curves between recycl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eplacement
percentag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rebars were record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the bond strength
between recycled concrete and rebars was investigate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test results was performed and the
bond stress vs. slip relationship was proposed. Moreover, the anchorage length of rebars in recycled concrete was
preliminarily suggested.
【Keyword】 recycled concrete;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eplacement percentage; bond- slip目 录
1 序言…....…………………………………………..…………………………………….1
2 试验设计…………….……………………………..…………………………………….2
2.1 原材料与混凝土配合比……………………………………...………………………………... .2
2.2 试件的浇注与养护…………………………………………...……………………………….. .2
3 试验结果与分析……………………..………………………………………….……….3
3.1 荷载- 滑移曲线………..………………………………...……………….………..………….. .3
3.2 粘结强度……………………………………………………...………………………………….3
3.3 相对粘结强度………………………………………………...………………………………….3
3.4 锚固强度……………………………………………………...………………………………….3
4 正文其它内容……………………...…………………...……………….……………....4
5 结语……………………..…………………….………………………………..... …... ..6
参考文献……………………………………………………………………………............7
附录…………………………………………………………………….………...................8
谢辞………………………………………………………………………….…...................9
译文……………………………………………………………………………..................10
原文复印件……………………………………………………………………..................111 序言
普通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是一个很早就引起工程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开展的研究也比较多。近年来, 随着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1], 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迫切需要了解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 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初步研究[2],
但相对来说在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定性阶段。笔者将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钢筋类型为主要试验参数, 研究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
2 试验设计
2.1 原材料与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为海螺牌普通硅酸盐32. 5 R 水泥, 砂为普通黄砂, 水为自来水。粗骨料最大粒径为12. 5
mm , 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的基本性能见文献[3]。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2.1。每一配合比预留100 mm×100 mm ×100 mm 立方体试块6个及100 mm ×100 mm ×300 mm 棱柱体试块6个, 测得各配合比混凝土的立方体及棱柱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见表2.1。钢筋为直径10 mm 的HPB235
及HRB335 普通钢筋。
表2.1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用量/ (kg·m-3) 实测强度/ MPa
水泥 砂 天然粗骨料 再生粗骨料 水 fcn fc
0 430 473 1 058 0 185 43.52 34.59
50 430 473 529 529 185 39.27 31.88
100 430 473 0 1 058 185 34.63
29.88
2.2 试件的浇注与养护
拔出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方法均参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50152— 92) 的规定。试件分为6 组, 每组6个, 简图见图2.1。当钢筋为HPB235时, 按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 ,
50 % , 100 %) , 试块编号依次为RC - I - 0 ,RC - I - 50 和RC - I - 100 ; 当钢筋为HRB335 时, 相应的编号依次为RC – II -0 , RC – II – 50 和RC – II – 100. 试验装置如图2. 2 所示, 主要量测拔出荷载P 及试件自由端的滑移值s。
图2.1 拔出试件简图(单位: mm)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荷载- 滑移曲线
各组6个试件的平均荷载- 滑移曲线见图3. 1. 分析上述曲线可以发现,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总体上相似, 也可分为5个阶段:即微滑移段、内裂滑移段、拔出阶段、下降阶段和残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