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及审批规范要点概要1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2 项目申请和受理形式审核要求3 受理登记、相关手续办理及受理情况公示4 环境影响报告文件和评估报告的作用及法律地位5 现场检查要注意的问题6 技术评估7 审批原则8 审批中的重点注意的内容1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名录》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几年来全国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都能认真地执行这一规定。
但如何把握好项目分类是关键.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1。
1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即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类(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1。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即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1。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即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类(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未列入名录的建设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流程图
企业申请 省环保厅网站网上申报(电子) 建设单位提交审批材料(纸质) 行政服务大厅受理 不属于许可范畴或不属于职权范围的,不予受理,告知企业 项目环评文件受理公示(报告书简本、搬迁方案及承诺) 材料不齐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退回并告知 项目负责人审查→处务会→厅长专题会研究→厅长办公会 审批前公示或听证 审批前公示 自收到报告表审批所需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自收到报告书审批所需材料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自收到审批所需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作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依法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审批文件交行政服务大厅,送达审批文件 省环境保护厅门户网站网上公示 报告表 报告书 登记表 报告表 报告书 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1.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评价由特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概念、目的、原则、程序和主要内容。
2. 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项目实施前,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系列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特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评估和控制,减少不良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包括:•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评价特定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特定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改进和控制措施,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公众参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增强公众对特定项目的了解和参与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4. 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应遵循原则:•先评估再决策:在特定项目实施之前,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作出决策;•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参与度,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公正;•可持续发展:评价中需重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改善和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预防为主:在评价中,应优先考虑预防措施,避免和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对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成本;•综合协调: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协调各方利益,寻求多方共赢。
5. 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一般包括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定项目;2.编制评价报告:组织专家对特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公示和听证:将评价报告在规定范围内向公众公示,组织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4.决策和审查:根据评价报告和公众意见,进行决策和审查,决定特定项目的实施条件和控制措施;5.监督和评估:对特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符合评价报告中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验收流程图2.燃煤、油锅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及验收流程图3.排污许可证核发流程图4.污染防治设施拆除或闲置审批流程图5.建设项目试生产环保审批流程图6.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夜间施工的审批流程图7.对逾期拒不缴纳排污费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8.对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报登记事项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闲置水污染物处罚设施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3.或者私设暗管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4.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污水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5.16.对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直接埋入地下等行为处罚流程图17.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9.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0.对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管理规定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1.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2.对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3.对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继续燃用高污染燃料行为的处罚流程图含铅汽油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8.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9.烟尘污染的物质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1.或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3.射线装置以及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4.处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尾矿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废液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6.对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7.对不按规定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或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8.对无许可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产销售使用活动未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或注销手续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进口和转让批准文件行为的处罚流程图42.标准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和设置明显放射性标志等行为处罚流程图43.台账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作假,在运输过程中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行为的处罚流程图46.47.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使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48.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进行封场行为的处罚流程图51.对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流程(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流程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建设项目申报前必须进行的一项评估工作。
•本文将介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流程,让读者了解该过程的具体内容和各个环节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1.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由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
–包括项目背景、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
3.公众参与–面向公众征求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证会、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4.审批和批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决定是否批准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
5.环境保护措施确定–根据审批的环评报告,确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计划。
–包括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和风险应对方案等。
6.环境监测与调查–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和调查。
–监测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监督–监督建设单位按照环评报告的要求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监管。
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评估–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管理。
结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可有效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确保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得到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补充说明1.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立项阶段,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包括对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由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背景和目标、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
教案一环境与环境影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9组第1号考生,我主讲的是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这次讲课的机会。
选用的教材是陆书玉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我讲的是第一章第一节《环境及环境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环境影响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
教学建议: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尽量了解、熟悉更多的有关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过程中一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我们首要要了解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可分为三类:1、自然环境: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2、社会环境: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生活、生态环境。
二、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明显体现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
区域性: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变动性: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
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稳定性越强。
变动性和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BSCI社会责任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首先,BSCI要求企业使用环境管理体系(EMS)来评估和改善其环境绩效。
EMS是一套结构化的方法,通过识别环境方面的关键因素和进行风险评估,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目标。
企业需要制定一份环境政策,明确其环境保护的承诺和目标,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企业还需要将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纳入其环境管理计划中,以确保环境责任的落实。
其次,BSCI要求企业开展环境因素识别,以确定其运营活动对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企业需要评估和纳入其供应链中的环境因素,例如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废物管理和污染防控等。
识别环境因素后,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减轻和管理其环境影响。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废水排放和减少废物产生等。
最后,BSCI要求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评价需要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估,以确保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BSCI的要求。
此外,企业还应进行外部审核,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其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关的评估报告。
通过BSCI的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其运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这不仅有助于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和管理效果。
同时,通过认真开展环境评价,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避免环境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BSCI的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帮助其识别和评估环境影响,并推动其实施相关的改善措施。
通过合规性评估和外部审核,企业可以确保其环境绩效符合相关要求,并不断提高其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作业(必修)1.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功能被分为几类?每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水域环境功能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GB8978-1996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控制方式将污染物分为几类?分别在哪里采样?答:第一类污染物(共13种)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该标准要求(不分年限)。
如总铬、总镉等。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分年限)。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建设项目排污: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地表水环境:受纳水域的规模受纳水域对水质要求4.某水域经过几次监测CODcr的浓度为:16.9mg/L,19.8mg/L,17.9mg/L ,21.5mg/L ,14.2mg/L,用内梅罗法计算COD cr 的统计浓度值是多少mg/L?平均(16.9+19.8+17.9+21.5+14.2)/5=18.06 mg/L 326.1636极值21.5 mg/L 计算得数:28.07870375.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Ⅱ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多少?(根据GB3838-2002,Ⅱ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6.某水样pH为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多少?。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一)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在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希望能为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项目情况的说明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
这包括森林公园的规划范围、建设的内容、占用土地的面积等各方面情况。
只有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后续的评价。
二、环境基础调查环境基础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它是评价工作的基础。
环境基础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区域的自然环境(水、空气、土壤等)、人文环境(文化、历史、社会等)等各方面,以及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种。
其中,定性方法主要进行描述,评价结果呈现为一种定性的结论。
而定量方法则是把筛选出的环境因素和环境指标量化,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应以定量方法为主,通过具体数值的计算,更好地反映环境影响情况。
四、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土地利用变化:建设森林公园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利用变化,需要对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2)水环境:建设森林公园可能会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3)空气环境:建设森林公园可能会对周边的空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4)声环境:建设森林公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5)生物多样性:建设森林公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价。
(6)社会经济影响:建设森林公园可能会对周边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价。
精品文档
. 环评报告书编制流程
1.签订合同
根据企业投资和项目情况,按照国家环评项目收费标准和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取费,签订环评技术合同。
2.报告书编制
(1)现场踏查:由环评单位和企业一起去环评现场进行考察,拍摄照片,考察周围环境。
(2)资料收集:环评单位列出资料清单,企业向环评单位提供项目相关资料。
(3)公示:环评单位对项目在网上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10天,环评单位同时编写环评报告书。
(4)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10天。
3.评估中心评估
环评单位完成报告书后,组织专家上会评估,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4.环保局审批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出正式环评报告书,送环保局审批,获得环评批复,完成本次环评技术服务。
5.收费情况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知(计价格[2002]125号)对项目进行收费。
1规划环评工作方案一、规划环评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
规划环评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环境管理手段,能够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对规划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可以促进规划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环评的工作原则(一)早期介入原则在规划编制的初期阶段就应介入环评工作,以便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充分融入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中。
(二)整体性原则将规划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区域、行业和环境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虑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短期和长期、累积的环境影响。
(三)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如模型预测、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确保环评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公众参与原则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使规划环评过程更加民主和透明。
三、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一)准备阶段1、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根据规划的性质、规模、内容以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明确规划环评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确定评价的重点环境要素和关键问题。
2、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规划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环境质量现状数据、生态保护红线等资料,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阶段1、环境现状调查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了解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环境问题分析分析现有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分布和影响程度,找出制约区域发展的环境瓶颈和敏感因素。
(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1、建立预测模型根据规划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如大气扩散模型、水动力模型、生态影响模型等,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预测。
高铁环评报告书评审会议流程一、会议前的准备。
1. 确定参会人员。
这就像一场派对,得先邀请客人。
那参会人员都有谁呢?当然有负责编写环评报告书的专业团队啦,他们可是主角,对报告书的内容了如指掌。
还有来自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环境科学的大拿、交通规划的达人之类的。
另外,项目的建设方也得派人来,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高铁项目。
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少,他们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来考量这个项目呢。
2. 准备材料。
这就好比准备派对上的美食。
环评报告书得打印好多份,确保每个参会人员都能有一份在手。
而且报告书要做得清晰明了,那些图表、数据啥的可不能含糊。
除了报告书,可能还得准备一些补充材料,像是关于项目背景的介绍啦,前期调研的一些成果之类的。
3. 确定会议地点和时间。
这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开这个会,就像选一个大家都方便到达的派对场地。
时间也要考虑到大家的日程安排,不能选在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要是夏天,最好找个有空调的地方,不然热得晕乎乎的,哪有心思评审报告书呀。
二、会议开场。
会议开始的时候,就像派对的开场致辞一样。
主持人先上场,主持人可能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请的专业会议主持。
主持人要热情地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评审会议,介绍一下参会的主要人员,让大家互相认识认识。
这时候氛围得轻松愉快一点,主持人可以开个小玩笑,比如说“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就为了这个高铁环评报告书,希望大家一会儿像挑西瓜一样,好好审视审视这个报告书”。
三、报告陈述。
然后就是编写环评报告书的团队出场啦。
他们要像讲故事一样把报告书的内容呈现出来。
先讲讲这个高铁项目的大概情况,从线路规划到站点设置,就像介绍故事的背景一样。
再说说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调查了哪些内容,就像是介绍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
比如说他们会提到对沿线生态环境的调查,像有没有珍稀动植物啦,河流、土壤会不会受到影响之类的。
然后再详细说说预测的环境影响结果,是好的影响多还是坏的影响多呢。
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编制人员注册事项说明应生态环境部要求,现需将编制单位所有编制人员相关信息上传到环境影响信用平台,请各位技术业务人员于本周四之内将自己相关信息注册并提交。
现将具体流程作如下说明:
1、注册,如图所示右上角
2、为统一进行管理,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规范要求,如下:
用户名:zshj+姓名首字母
如:zshjwmy
密码:Zshj+*+本人项目管理系统编号(根据此系统要求,需要大写、小写、字母、特殊符号及数字混合体)
如:Zshj*0216
注册完成后,返回首页,进行登录。
对个人基本情况进行完善。
备注:
1.全职材料是指本人近三个月的社保清单缴费明细,此项请与人力资源部王一丹处彩打,在单位名称处盖公章后扫描后上传至系统。
2.编制人员承诺书:见下图,填写好,手写签字,扫描后上传至系统。
3.环评工程师选择“是”,非环评工程师选择“否”
*请大家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如有疑问,联系质量管理部王梦莹,电话68661170。
附2
编制人员承诺书
本人(身份证件号码)郑重承诺:本人在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563794182G)全职工作,本次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提交的下列第 1项相关情况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有效。
承诺人(签字):
年月日。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
——BOD-DO偶合矩阵模型一、程序参数说明:
1、1、待用户输入参数
N ——断面数;
Q0 ——上游(起始)河段的流量,m3/s;
L0 ——上游(起始)河段的BOD浓度,mg/L;
O0 ——上游(起始)河段的DO浓度,mg/ L;
Q ——各断面进入河流的污水流量,m3/s;
L ——各断面进入河流的BOD浓度,mg/L;
O ——各断面进入河流的DO浓度,mg/L;
Q3 ——各断面处的取水量,m3/s;
k1 ——各断面下游河段的BOD衰减速率常数(耗氧系数),d-1;
k2 ——各断面下游河段的大气复氧速率常数(复氧系数),d-1;
t ——各断面下游河段内的流行时间,d;
Os ——饱和溶解氧值,mg/L;
2、2、其他参数
Q1(i) ——上游进入断面i的流量,m3/s;
L1(i) ——上游进入断面i的BOD浓度,mg/L;
O1(i) ——上游进入断面i的DO浓度,mg/L;
Q2(i) ——由断面i输出到下游的流量,m3/s;
L2(i) ——由断面i输出到下游的BOD浓度,mg/L;
O2(i) ——由断面i输出到下游的DO浓度,mg/L;
aa(i) ——α(i);
bb(i) ——β(i);
r(i) ——γ(i);
s(i) ——δ(i);
二、程序
% 多河段BOD-DO耦合矩阵模型
N=input('N='); %输入断面数
Q=input('Q='); %输入从i至i+5断面支流流入的污水量
Q3=input('Q3='); %输入i至i+5断面支流流出的污水量
L=input('L=');
L=L';
O=input('O=');
O=O';
kd=input('kd='); %输入i至i+5相邻断面断面之间的有机物降解速
率常数
ka=input('ka='); %输入i至i+5相邻断面之间的大气复氧数率常数t=input('t='); %输入i至i+5相邻断面之间的有机物降解时间Q2(1)=input('Q20='); %输入从上游进入i断面的水流量
L20=input('L20='); %输入从i断面输入水的初始COD浓度
O20=input('O20='); %输入从主干道流入起始断面的水中的溶氧量的值
Os=input('Os='); %输入各断面的饱和溶氧量
for i=1:N
Q2(i+1)=Q2(i)+Q(i+1)-Q3(i+1);
Q1(i+1)=Q2(i);
end
for i=1:N;
aa(i)=exp(-kd(i)*t(i));
a(i)=aa(i)*(Q1(i+1)-Q3(i+1))/Q2(i+1);
b(i+1)=Q(i+1)/Q2(i+1);
r(i)=exp(-ka(i)*t(i));
c(i)=(Q1(i+1)-Q3(i+1))*r(i)/Q2(i+1);
bb(i)=kd(i)*(aa(i)-r(i))/(ka(i)-kd(i));
d(i)=bb(i)*(Q1(i+1)-Q3(i+1))/Q2(i+1);
s(i)=Os*(1-r(i));
f(i)=s(i)*(Q1(i+1)-Q3(i+1))/Q2(i+1);
end
aa
r
c
f=f';
g(1)=a(1)*L20;
g(2:N)=0;
g=g';
h(1)=c(1)*O20-d(1)*L20;
h(2:N)=0;
h=h';
A=eye(N);
for i=1:N-1
A(i+1,i)=-a(i+1);
end
for i=1:N
B(i,i)=b(i+1);
-0.0027 -0.0035 -0.0032 0 0
-0.0029 -0.0041 -0.0049 -0.0016 0
m = [1.8736 , 1.6580 , 1.4541 , 1.2962 , 1.1450]T
n = [ 6.1348, 6.4043 , 6.5532 , 6.6722 , 6.7594]T
L2 = [ 4.1464 , 7.5552 , 14.7068 , 18.0360 , 23.1092]T
O2 =[ 6.1348 , 6.2173 , 5.9537, 5.1114 , 4.4118]T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
——多箱模型
一、程序参数说明:
1、待用户输入参数
L ——研究区域的长度,m
b ——研究区域的宽度,m
H ——混合层高度,m
m ——将高度方向离散的子高度个数
n ——将长度方向离散的子长度个数
u ——各高度层上的平均流速,m/s
E ——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C0——各高度层的本底浓度mg/m3
Q ——底层子箱的强源, mg/(m2·s)
2、其他参数
h ——子高度△h
l ——子长度△L
二、程序:
%大气质量模拟多箱模型
m=input('m='); %高度方向的子箱数
b=input('b='); %宽度,m
L=input('L='); %总长度,m
n=input('n='); %长度方向上的子箱个数
l=L/n; %子长度,m
H=input('H='); %子高度,m
h=H/n; %子长度,m
Q=input('Q='); %各子箱的强源,kg/s
Q=Q./(b*l); %各子箱源强2,kg/(m2.s)
E=input('E='); %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u=input('u='); %高度方向上第i层的平均风速,m/s
C0=input('C0='); %高度方向第i层的污染物本底浓度 mg/m3 for i=1:m
a(i)=u(i)*h;
end
for i=1:m-1
e(i)=E(i)*l/h;
end
A(1,1)=a(1)+e(1);
A(m,m)=a(m)+e(m-1);
A(1,2)=-e(1);
A(m,m-1)=-e(m-1);
for i=2:m-1
A(i,i)=a(i)+e(i-1)+e(i);
A(i,i-1)=-e(i-1);
A(i,i+1)=-e(i);
end
a=a';
C0=C0';
D1=a.*C0;
D1(1)=D1(1)+Q(1)*l;
C1=inv(A)*D1;
D2=a.*D1;
D2(1)=D2(1)+Q(2)*l;
C2=inv(A)*D2;
D3=a.*D2;
D3(1)=D3(1)+Q(3)*l;
C3=inv(A)*D3;
D4=a.*D3;
D4(1)=D4(1)+Q(4)*l;
C4=inv(A)*D4;
CC=[C1,C2,C3,C4];
A %输出系数矩阵A、D
D
C %输出子箱浓度矩阵
三、程序运行
程序运行如下:
请输入将高度方向离散的子高度个数m=4
请输入研究区域的宽度,m b=1000
请输入研究区域的长度,m L=4000
请输入将长度方向离散的子长度个数n=4
请输入混合层高度, m H=120
输入底层子箱的强源, mg/(m2·s) Q=[0.1, 0.3, 0.4, 0.2]
输入10米处的风速,(m/s)u10=4
输入风速垂直分布指数p=0.07
输入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E=[0.25,0.25,0.25,0.25]
输入各高度层的本底浓度mg/m3 C0=[0.1 0.1 0.2 0.3]
系数矩阵A=
129.4478 -8.3333 0 0
-8.3333 149.8239 -8.3333 0
0 -8.3333 154.7829 -8.3333
0 0 -8.3333 149.7719
系数矩阵D=
1.0e+003 *
0.1121 0.8484 1.1311 0.5641
0.0133 0.0198 0.0528 0.1139
0.0276 0.0279 0.0300 0.0353
0.0424 0.0417 0.0411 0.0408
子箱浓度矩阵C=
0.2946 0.2906 0.2884 0.2889
0.2023 0.2237 0.2557 0.2988
0.1488 0.5111 0.8555 1.0230 0.8757 6.5868 8.7933 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