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二章 概念间的关系、限制与概括29
- 格式:ppt
- 大小:433.53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二章 概 念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逻辑学从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下列五种:一、全同关系a 、b 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 都是b ,同时,所有的b 都是a ,那么,a 与b 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全关系又叫同一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即如果a 、b 两个概念,a 概念的全部外延都是b 概念的外延,b 概念的全部外延也都是a 概念的外延,则a 、b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
)例如:等边三角形(a )与等角三角形(b )《四世同堂》的作者(a )与老舍(b )北京(a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b )上述例子中,a 与b 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拿“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这两个概念来说,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所有的“等角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对象,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全同关系可用图形表示:二、真包含关系a 、b 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都不是b ,那么,a 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大城市(a)与上海(b)\动物(a)与脊椎动物(b)规律(a)与经济规律(b)\工人(a)与纺织工人(b)以上例子中,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拿“工人”和“纺织工人”这两个概念来说,所有的纺织工人都是工人,但有的工人(如钢铁工人)不是纺织工人,这样,“工人”对于“纺织工人”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可用图形表示: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都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大学生(a)与学生(b)\长篇小说(a)与小说(b)工业产品(a)与劳动产品(b)\老人(a)与人(b)以上例子中,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大学逻辑》试题库毕节学院逻辑教研室第一章引论思考题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广义: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狭义: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科学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探寻新结果,获得新知识二,助人们准确、清晰的表达思想和建立新理论三,有助于人们做出更为严谨、更具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B )A 思维的内容B 逻辑常项C 逻辑变项D 语言表达的形式2. “所有S不是P”与“有的S是P”( B )A 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 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 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 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CE )A 相同的逻辑常项和变项B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 不同的逻辑常项和变项E 相同的语言表达式2. 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BE )A 有些花是红色的。
B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C 他是医生并且是劳动模范。
D 只要甲来,乙就来。
E 只有发烧,才患肺炎。
第二章概念练习题一、填空题1.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__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___ 的思维形式。
2.任何概念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3.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在外延之间的关系。
4.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是指,概念的内涵越__大___则外延__越小___;概念的内涵越_小__则外延越__大___。
5.a、b两个概念。
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关系是__全同关系___。
6.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___属加种差定义法___ 。
7.划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划分的母项___ 、_划分的子项__ 和__划分的根据。
8.“虎”这一概念可以概括为___猫科动物__,限制为__东北虎___。
第二章概念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的概括和限制 3.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4.种差 5.划分二、填空题1.“附加刑指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这句话是从()方面来明确“附加刑”这一概念的。
2.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非法行为”这个概念是()概念,它的论域是()。
3.从概念间的关系来看,“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具有()关系;“联合国”与“中国”具有()关系;“动物”与“昆虫”具有()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关系;“普遍概念”与“实体概念”具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关系。
4.“在四川工作的人”(a)与“四川人”(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5.“抢劫集团”(a)、“抢劫集团的成员”(b)、“犯罪集团”(c)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6.划分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由()、()和()这三部分组成。
7.概念的概括和限制的逻辑基础是()。
8.罪名概念定义的一般结构形式是()。
9.从概念是否反映集合体来看,“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中的“这次会议的代表”表达的是()概念。
10.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这个犯罪分子”是()概念;“这些犯罪集团”是()概念。
11.下定义时,如果被定义项的外延大于定义项的外延,那么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12.“法院”与“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这两个语句表达了()关系的概念,而“马达”与“电动机这两个语词表达的是()概念。
13.“这个书亭出售的书很多,有工具书、字典、文艺书、科技书和社科书。
”这一划分,违反了()规则,犯了()错误。
14.“刑法是国家的法律”作为“刑法”的定义,违反了()的规则,犯了()的逻辑错误。
15.“我家门口栽了几株花卉。
”这一语句在使用概念方面犯了()的错误。
16.“子项相容”的划分与“划分过宽”的划分之间具有()关系。
第二章概念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概念及其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掌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明确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分析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从而对概念这种思维形式的逻辑问题有所了解,2、教学重点:概念的性质;概念的两个逻辑基本特征;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的规则;划分的规则;概念的限制和概括3、教学难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欧拉图表达概念间的关系4、计划学时:9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本质属性:特有属性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决定其他特有属性的那些特有属性。
本质属性反映为深刻的概念即科学概念,它把握的是对象的必然的性质,如科学的“人” 的概念、“金”的概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每一概念都是同与它相应的语词一起形成,并用语词把它确定下来、巩固起来和表达出来的。
但是,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这表现在:第一,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在汉语中,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都是表达概念的,而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例如“马铃薯” 、“土豆”和“洋芋” ,“宇宙观”和“世界观” ,“诉讼”和“打官司” ,其中每一组语词所表达的都是同一概念。
第三,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例如“逻辑” 一词,既可以用来表达“客观规律”这个概念,还可以用来表达“逻辑学”这个概念。
二、概念的逻辑特征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例如,“商品” 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外延是“一切投入市场交换的各种类型的劳动产品” 。
“法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其外延是“一切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1.同一关系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鲁迅”(a)和“《阿Q正传》的作者”(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
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
例如:“中国”,“我的母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关系,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会取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2.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
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由于属概念与种概念分别反映不同层次的对象,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属概念与种概念一般不能并立使用,否则,会使部分外延被重复断定。
另外,由于属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类,外延比较大,因此,属概念不可能是单独概念,也不可能是集合概念。
4.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教师”(a)和“律师”(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即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 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第二章概念[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五、定义和划分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