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 管办分离 管理体制 管办合一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政策:“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是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方向。
具体讲,政事分开就是指政府行政职能与公共事业运作功能的分开。
“管办分开”是监管与举办职能的分开。
含义:所谓公历医院“管办分离”就是指在医院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医院经营管理权交由另一个由政府设置的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医院管理法人概括: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创办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合一”模式,政府承担管理和举办的双重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此种模式日益暴露出许多影响公立医院进一步发展和群众就医的问题,比如医院缺乏经营自主权、医疗服务水平低下、政府财政拨款不足、管理人员不具备管理学理论知识等等。
近年来,国内各典型城市纷纷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和尝试“管办分离”模式,为此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在我国成为医院改革的热点和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案例1: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改革模式简介及分析1、申康改革模式简介:2005年9月,上海市成立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政府办医主体和公立医院资产运营的主体,负责公立医院的规划、管理、资产监管和绩效考核申康改革模式纵向上行:隶属国资委,通过国资委向政府负责下行:向公立医院下放部分经营权横向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之外且与其平行;通过理事会的形式将其他相关部门的权力整合在一起,实行统一协商的制度2、申康模式分析与国资委的隶属关系保证了其与卫生行政部门的独立和平行地位,从而避免造成内部人监管,重走之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老路;以理事会的形式作为所有权整合的过度,理顺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得申康与相关政府部门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契约形式下放部分经营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医院的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手段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
而卫生局则重点进行全行业的政策制定和监管。
案例2:20l0年8月31日,中共潍坊市委【2010ll7号文件《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令潍坊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再次启航,此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则集中在“管办分离”上。
ACCOUNTING LEARNING207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体制改革与创新文/张怀娟摘要: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
如何进行“十七大”提出的新医改,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是重点和难点。
在当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公立医院大多实行“管办合一”的管理模式,由政府出资建设并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而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实行监督和管理。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管办合一”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市场也需要新的改革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管办分离”的模式在适应中国当前发展形式的呼声中,孕育而生。
本文通过对医改文献研究,结合各地实际改革的经验,对公立医院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行总结,对“管办分离”模式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和探索,对现行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体制提出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创新一、公立医院当前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当前实行的产权制度不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能不清晰,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权我国当前实行的产权制度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拥有,公立医院是不具有法人产权的。
政府部门既建办了公立医院,又对其直接进行管理。
这不仅直接干预了公立医院的日常内部事务,还使公立医院成为了其相关部门的附属产物。
而对于公立医院,自己不仅缺乏自主权,还缺乏了内部改进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使得医院运行效率低下,管理水平未见提升。
这都是由于政府和医院管理责任不明确,监督制约不健全而引起的不良影响,进而使得公立医院缺乏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成本意识,导致了现有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现象。
(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实际上是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卫生资源消耗进行的补偿,其渠道是针对财政补助和服务进行收费。
补偿的主体包括财政、医保和个人。
然而,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反映获得的财政补助不足。
“管办分离”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影响_以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为例【摘要】:本文论述了“管办分离”的内涵,从“管办分离”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的改革措施,最后以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为例解释“管办分离”对其管理体制的影响。
【关键字】: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作者】:一、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内涵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1、监管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监管权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其对医院具有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责;所有权的主体指政府出资部门。
其职责可类比企业股东,主要有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等。
这里的分离是指明确举办者和监管者的主体与职责,避免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
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政府出资部门拥有所有权。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方面,出资部门倾向于制定有关公立医院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具有全局性、指引性、长远性等特点;经营权的落实必须以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医院的管理层对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人事制度、价格制定等方面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
为了更容易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把政府出资部门类比为公司股东,医院管理层类比为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的各种决策需要对公司股东负责,即医院管理层的做出的各种决策需要为出资人负责。
这三者的明确分离可以使得监管权、所有权、经营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使得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医疗需求。
然而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不断突出且亟待解决。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公立医院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人冲动导致公立医院逐利化倾向明显,其公益属性逐渐淡化。
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其公益性下降的最主要表现;2、公立医院现有产权不明晰,医政职能不分,运行效率低下。
行政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直接干预,随意性大,经常出现管理错位、越位行为,依法行政力度欠缺3、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存在监管不公的问题,难以做到对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一视同仁,监管公平。
公立医院论文:以管办分离为契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中文摘要】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是当前我国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迫切任务,党和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明确办医的公益性,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方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文件,为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以管办分离为抓手,打破源始于计划经济条件的管办合
一管理体制,调整政府各部门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
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医疗服务产品属性和公立医院及其公益性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分析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状和弊端,提出公立医院实施管办分离改革的必要性;并总结国内各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做法,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以管办分离为契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六条政策建议。
【英文摘要】Improve the public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solve“medical treatment is difficult and expensive”problem,
is the urgent task to improve the live-hood and people’s well-being.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problem. In 2007,the report of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we should explicit the welfare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separate politics affairs, separate management from operation, separate medical from drug, separate the profit from the nonprofit”; In 2...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管理体制管办合一
【英文关键词】Public hospital Separation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ingle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以管办分离为契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摘要
4-5ABSTRACT5 1 导论9-16 1.1 研究的背景与
意义9-10 1.1.1 研究背景9 1.1.2 研究的意义
9-10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10-11 1.2.1 研究内容
10-11 1.2.2 研究目标11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可能
创新之处11-12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2 1.3.2
本文可能创新点12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2-16 1.4.1 国内研究综述12-14 1.4.2 国外研究综
述14-16 2 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16-19 2.1 公共产品
理论16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16-17 2.3 两权分离理论
17-18 2.4 委托代理理论18-19 3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沿革、现状及问题分析19-27 3.1 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属性分析19-21 3.1.1 医疗服务产品属性分析
19-20 3.1.2 公立医院及其公益性20-21 3.2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1-23 3.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21 3.2.2 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21-22 3.2.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22-23 3.3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23-27 3.3.1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状23 3.3.2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有问题分析23-27 4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必要性及各地实践模式比较分析27-36 4.1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实质、原则及政策目标
27-30 4.1.1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实质
27-28 4.1.2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原则
28-29 4.1.3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政策目标
29-30 4.2 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30-31 4.2.1 明确医院产权归属,建立健全出资人制度需要管办分离改革30 4.2.2 调整政府各部门与公立医院关系,加强医疗监管需要管办分离改革30-31 4.2.3 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需要管办分离改革31 4.3 我国各地管办分离改革实践模式及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31-36 4.3.1 我国各地管办分离改革实践比较分析31-34 4.3.2 我国各地管办分离实践存
在的问题及应该注意事项34-36 5 发达国家与地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与经验启示36-41 5.1 英国36-37 5.2 美国37-38 5.3 新加坡38 5.4 香港38-39 5.5 英、美、新、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经验启示39-41 5.5.1 打破管办一体模式,转变政府职能39 5.5.2 健全医疗服务市场,提高医院自主权限39-40 5.5.3 改革监督管理方式,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40 5.5.4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两权分离
40 5.5.5 重视立法的作用,确保政府改革意图贯彻落实
40-41 6 以管办分离为契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41-50 6.1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出资人机构,明晰各方权责利41-44 6.1.1 构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41-42 6.1.2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42-43 6.1.3 明晰政府各部门与公立医院的关系
43-44 6.1.4 分散权力集结归一,建立高效管理机构
44 6.2 改革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
44-46 6.2.1 建立以政府购买为主的财政补偿机制
45 6.2.2 加强区域规划,严格控制医院基建规模
45 6.2.3 实行绩效预算,提升财政补偿效用45-46 6.3 健全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推广“第三方付费”46 6.4 培育医疗市场竞争主体,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46-47 6.5 完善医疗法规体系,为加强监管奠定法律基础47 6.6 构建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47-50 6.6.1 加强政府监管48 6.6.2 加强社会
监管,发展第三方专业化评鉴机构48-49 6.6.3 解放医生,探索医生身份社会化管理制度49-50结语50-51参考文献51-53致谢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