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打造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1
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品牌建设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来吸引游客,成为各个旅游目的地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1. 目的地特色的定位与营销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资源。
在进行目的地营销时,关键是确定其独特的定位,并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来传达这一定位。
例如,某城市可以通过公众媒体宣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吸引那些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目的地特色的定位和营销需要根据目标游客群体的需求和偏好来进行,并且需要持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2. 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精心的策划和传播,可以使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与目标游客的心理预期产生共鸣。
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从目的地的文化、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入手,打造一个独特且令人向往的形象。
而品牌形象的传播则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片、社交媒体等多个渠道进行。
关键是选择适合目标游客群体的传播平台,将品牌形象有效地传递给他们。
3. 情感体验的打造与营销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在目的地营销中,打造独特的情感体验将会成为一项重要的优势。
通过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让游客在目的地获得美好而独特的情感感受,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例如,某度假村可以设立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游客们融入其中,亲身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营造出愉快以及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
4. 品牌口碑的建设与管理一个好的旅游品牌离不开良好的口碑。
在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中,积极主动地管理品牌口碑尤为重要。
一方面,通过引入公众的参与和反馈,了解游客的需求和评价,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媒体的传播和社交平台的互动,积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品牌口碑的建设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和管理,只有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获得持久的口碑效应。
实用旅游发展建言献策范文(19篇)为林场进展建言献策范文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的课文,知道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好处。
我们是少先队员,要热闹响应_提出的“绿化祖国”的号召,在绿化、美化城市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产: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
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生产氧气公斤,能满意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我们一个班的人呼吸一天还多呢!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树是人类的“防毒面具”。
一公顷的柳杉树一个月可汲取二氧化硫60公斤,女贞、丁香、梧桐这些不起眼的植物对减轻二氧化碳的危害有很大作用。
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树还是我们的“蓄水器”。
树的树冠足可以留住10%~20%的雨量。
五万亩森林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
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我此时想对全国人民说:“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从小做起!”为进展建言献策范文自从9月以来,在市教育局党委和镇党委的细心组织下,我们郭河二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活动。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熟悉到科学进展观是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中必需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长期进展过程中各种新冲突、新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把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进展的根本动力和途径,把人才强校、科教兴校战略作为促进学校进展的根本性战略,推动教育公正,培育高素养的人才,实现人的全面进展。
和谐教育是一种公正、公正、均衡进展的教育,办人民满足的教育,是学校领导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优化校内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旅游质量建言献策心得体会旅游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进展和游客的满足度。
为了提升旅游质量,各地旅游部门和企业纷纷制定策略和措施,并鼓舞广阔市民和游客乐观参加建言献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广西旅游发展集团龙头企业作用助推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2.20•【字号】桂政办发〔2022〕86号•【施行日期】2022.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广西旅游发展集团龙头企业作用助推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充分发挥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广旅集团)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区文化和旅游业加快恢复与升级发展,助推广西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发展大旅游、打造大品牌、培育大企业、推进大开放、开拓大市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文旅龙头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与康养、科技、农业、工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广旅集团,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助推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服务大局、优化思路、做实举措,加快把广旅集团打造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国内一流文旅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策略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目的地竞争不可避免地加剧。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
1. 定位明确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要明确市场定位。
每个目的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
例如,有些目的地适合年轻人,强调娱乐和刺激;而有些则适合中老年人,注重休闲和养生。
通过明确定位,目的地可以更好地吸引到目标群体,提高竞争力。
2. 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必须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等,还包括文化遗产、特色民俗等。
品牌价值要通过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得以体现,吸引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目的地管理者应不断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3. 打造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核心,打造独特的文化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目的地应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表演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目的地品牌的认可度,也能让游客对目的地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发挥科技优势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目的地品牌建设也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建立智能化导游系统、提供虚拟现实体验等,可以让游客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此外,通过社交媒体、旅游APP等平台与游客进行互动,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推荐,也是目的地品牌营销的一种创新方式。
5. 加强宣传推广品牌宣传推广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的地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动态,并与旅行社、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品牌曝光度。
此外,可以组织参加旅游展会、举办旅游路演等活动,提升目的地在业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2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篇一:2022毕业论文题目1、辽宁省休闲旅游业的创新对策研究2、创建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的对策研究3、乡村旅游开发与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研究4、鞍山市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5、网络化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及对策6、女性游客市场开发的对策研究7、老年旅游市场拓展策略8、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9、城郊旅游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10、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2.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4.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5.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6.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8.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9.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10.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11.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12.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13.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14.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15.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16.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17.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18.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19.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20.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21.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2.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24.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25.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26.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27.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28.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29.旅游地与形象规划30."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31.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32.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33.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3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37.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38.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39.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40.区域旅游形象的与构建41.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42.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43.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44.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45.旅游空间竞争研究46.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47.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48.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49.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50.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51.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5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53.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54.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55.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56.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57.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58.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59.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60.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61.旅游服务创新分析62.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63.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64.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65.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6.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67.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68.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69.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70.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71.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72.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7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74.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75.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76.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77.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78.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79.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80.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81.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82.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83.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84.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85.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86.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87.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88.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89.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90.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9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92.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93.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9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95.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96.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97.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98.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99.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100.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篇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选题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2.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4.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5.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6.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8.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9.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10.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11.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12.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13.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14.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15.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16.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17.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18.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19.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20.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21.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2.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24.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25.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26.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27.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28.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29.旅游地品牌与形象规划30."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31.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32.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33.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3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37.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38.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39.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40.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41.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42.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43.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44.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45.旅游空间竞争研究46.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47.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48.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49.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50.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51.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5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53.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54.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55.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56.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57.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58.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59.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60.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61.旅游服务创新分析62.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63.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64.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65.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6.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67.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68.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69.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70.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71.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72.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7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74.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75.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76.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77.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78.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79.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80.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81.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82.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83.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84.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85.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86.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87.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88.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89.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90.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9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92.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93.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9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95.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96.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97.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98.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99.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100.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
2022 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 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 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 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 1某高速公路的月明湖服务区,被网友誉为“最美园林文化服务区”。
该服务区里有江南百年古桥,月明湖水流淌,桥廊相连,穿插亭台楼阁,耳边昆曲悠悠萦绕,一派“梦里水乡,诗画江南”的惬意生活图景。
在服务区大厅入口,总服务台提供导览、ETC 充值、交通旅游咨询等服务,主通道有智能指路机推荐最合理的行走路线,停车场里智慧停车系统引导车流,公厕配备新风系统、人流智能引导系统。
服务区还展示了昆曲、评弹等传统艺术和苏绣、缂丝、宋锦、核雕等非遗技艺,以及月明湖大闸蟹特色饮食文化等。
服务区还为青少年准备了集互动娱乐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技体验馆、3D 全息屏幕数码馆、海鲜机器人餐厅……这里,既是高速公路的驿站,也成为进入城市的“第一扇门”,彻底改变了游客对服务区的刻板印象,成功变身为旅游的“新景点”,甚至有人不惜绕路来此打卡。
在西南A 市和B 市两地,运行着一趟兼有VIP 家庭包房、KTV 和酒吧的双层旅游列车,夕发朝至,实现AB 两城一线牵。
这趟“网红列车”,车内装饰颇具民族特色,如彝族手工绣饰的坐垫、白族手工扎染的桌布、布依族蜡染式样的窗帘等;列车途经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著名景点,乘务员们身着沿途各民族服饰并熟练掌握普通话、英语、少数民族语言和简单手语。
智慧旅游规划方案智慧旅游规划方案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来提升旅游活动的品质和效率,为游客创造更加便捷、愉悦的旅游体验。
以下是一些步骤,阐述该方案的实现方法。
第一步:智能化设备的引进智慧旅游规划方案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
比如,要报名一个旅游团,可以使用智能化设备实现在线选购旅游产品,线上预订景点门票、酒店住宿、交通工具等相关服务。
再比如,在游玩中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参加VR、AR等虚拟游戏和互动体验,实现数字化游玩和体验,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乐趣。
第二步:打造一体化旅游平台旅游业与物流,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紧密联系。
打造一体化旅游平台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实现更高水平的综合服务功能。
这样的平台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第三步: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匹配”通过互联网技术,智慧旅游规划方案可以根据游客传递过来的信息,对其需求和兴趣进行深入分析,实现“精准匹配”。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定制旅游行程和体验方案。
这种个性化、差异化的优化服务,不仅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也有助于促进旅游市场的增长和发展。
第四步:实时监控和安全保障智慧旅游规划方案还需要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实时监控和安全保障。
例如,安排导航系统,协助游客实现精准化定位和导航,辅助游客对景点进行快速浏览和定位,并支持导游对团队实时信息统计和监控。
这样就可以尽可能消除游客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旅游品质。
综上所述,智慧旅游规划方案的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包括智能化设备、一体化旅游平台、互联网精准匹配和实时监控。
运用这样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加高效地提供服务,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以此来增强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打造一个目的地作者:吴颖雯来源:《海峡旅游》2016年第12期而今无差别化的旅游目的地早已无法满足旅游消费个性化、分层化的需求。
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当下,旅游将由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走向度假旅游消费方式,而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供给侧重要的一环,正在发生着蜕变。
在旅游消费和供给的新常态下,不再需要大景区的一味打造,任何资源都可以转化为新型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元素,有实质价值的IP标识也将以其独特性、稀缺性成为新的旅游地标。
一个新型乡村,是个旅游休闲综合体;一家民宿,是融入当地生活的窗口;一个主题展,是相应有效客群的汇集地……多元元素是目的地打造的新供给,“旅游+”与跨界整合是其打造的新途径,个性化、主题化、重体验与深度的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旅游消费者的重要选择。
一站式体验的乡村综合体乡村游是当今旅游形势的一大热点,人们已不再停留于农家乐时代,乡村旅游也不再是简单的农业延伸及旅游业的补充。
当前的乡村综合体从原有单一的旅游经济模式向多元化、集合式、综合性的旅游模式转变,实现对土地的综合利用,产业的综合发展及多元服务的提供,这种一站式、全方位地满足游客乡村旅游体验需求的目的地,成为游客的新宠。
位于浙江松阳四都乡的榔树村,致力于打造小规模的“全域旅游”。
榔树村范围内各个旅游资源的挖掘、包装及串线,多种业态的入驻与高效联结,加上新老文化的融合,打造的榔树村小范围全域旅游,将满足游客的一站式乡村旅游体验。
在未来的榔树村里,将有包括莫干山的原舍及大乐之野、大理的千里走单骑、杭州的山舍在内的六家国内知名民宿入驻,这些处于国内民宿金字塔顶端的民宿,凭借自己的特色、品牌故事、极致服务等,将让游客感受榔树村的调性及文化氛围。
而品牌餐厅、咖啡厅、手工坊、民艺体验馆等入驻榔树村,尤其是在乡村较为少见的泰国SPA 、剧场、文创街区等业态,在为这个小村落带来不一样的味道及生气的同时,也会让游客享受与出发地相当的水平体验。
与此同时,这些新元素的导入,并未抹灭乡村游独特的在地体验——榔树村农田、景观等资源的重新利用,生态农业的开展,将会为游客提供实地体验农作的乐趣;而因经济价值不高而被抛弃的榔树村特产——萝卜,也将会通过卡通形象塑造,其他衍生品的创作等多种文创方式,重新出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更为了解榔树村的历史及在地文化。
2024年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前言】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全面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为了推动2024年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方案,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设计。
【一、背景和目标】1. 背景2024年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是: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全球范围内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给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2. 目标本方案旨在推动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实现以下目标:(1)建设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2)提供高效便捷的在线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3)实现旅游信息共享和协同,推动旅游业链的整合发展;(4)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内容】1. 旅游信息系统建设(1)建设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建设一个集旅游目的地信息、游客评价、旅游产品、交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信息查询和预订服务。
(2)完善旅游景点信息库:收集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景点、景区、旅游资源等信息,并建立完善的景点信息库,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 在线预订与支付系统建设(1)建设统一的在线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在线预订服务,包括酒店、门票、导游、租车等,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提高预订效率和准确率。
(2)建设安全便捷的支付系统: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平台,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保障游客的支付安全。
3. 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1)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收集旅游目的地的各类数据,包括游客量、游客消费、游客偏好等,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建立旅游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各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本科论文题目:论“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学校:院系:专业:姓名:指导老师:二00九年月日目录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概述 (2)(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2)(二)“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特征 (3)(三)“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主要类型 (3)二、“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必备条件分析 (3)(一)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 (4)(二)区位环境好 (4)(三)旅游设施齐备 (4)(四)旅游容量充足 (4)(五)旅游投资条件优越 (5)(六)旅游目标市场明确 (5)三、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对策 (5)(一)政府牵头,创造优越的宏观环境 (5)(二)以“一站式”服务理念为核心,突出个性 (6)(三)注重旅游者细分,准确进行市场定位 (6)(四)遵循国内国际高标准,引进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6)(五)标识鲜明,地图明晰,提供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6)(六)注重环保,坚持可持续开发 (7)四、实证研究——以巴厘岛为例 (7)(一)政府高度重视当地旅游业发展,从整体抓发展 (7)(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其独有特色 (7)(三)科学定位,准确划分功能区域 (8)(四)按照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高标准管理旅游产业 (8)(五)注意保护原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8)五、结语 (8)参考文献 (9)论“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摘要]随着我国假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也随之改变,对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应运而生。
为了能给旅游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区位环境、旅游设施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我们可在借鉴旅游地巴厘岛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创造优越的宏观环境,突出个性,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引进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等,努力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旅游服务。
[关键词] 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打造On the Creating of "One-stop" Travlling Destination [Abstract] As China's major changes in holiday patterns, our tourists travel behavior and changes in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made a higher demand, "one-stop" travlling destination came into being. In order to give visitors one-stop service, "one-stop" travlling destination in the tourism resource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ourism facilities, etc. have higher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We can draw on experience in building tourism in Bali, based on the Government-led, and create favorabl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utstanding personality, and accurately target their marke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trav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make efforts to create "one stop" travelling destination, offering tourists a convenient "one stop" travel services.[Key words] one-stop,travlling destination,exploiture2008年,国务院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并同步出台了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使我国“两个7天长假、5个3天小长假”的假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国庆节和春节有三天假期,元旦、清明等五个节日都只有一天假期。
假日模式的改变减少了旅游者的单次旅游时间,增加了旅游者的旅游次数。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旅游过程的享受性越来越重视,而目前传统的旅游目的地集合程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便利性、快捷性和享受性的更高要求。
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笔者计划了四天的桂林-阳朔自助游,从距桂林不远的湖南省南部出发。
结果花在往返交通和景区间交通时间就占去了两天多的时间,因此,笔者真正进行游览的时间就非常少了。
这种普遍现象给旅游者,特别是给队伍不断壮大的自助旅游者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与困扰。
为了解决旅游者时间少、旅游次数多及对旅游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打造一个“一站式”旅游目的地,“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可以减少旅游者所浪费的不必要时间,更能满足现代旅游者更高的需求。
本文从“一站式”角度出发对如何整合一个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既具有提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促进旅游经济集约型增长的现实意义。
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概述(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是基于“一站式”服务理念和产业聚落理论来整合改进传统的旅游目的地。
“一站式”服务理念是在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展开的声势浩大的公共服务改革运动中提出的。
“一站式”(One-Stop)服务是指:在“一站式”范式之下,一个顾客所有的业务都能够在一个单一的接触中完成[1]。
产业聚落理论强调同一产业地理集中可以导致集聚溢出效应或区位适宜[2]。
具体到旅游产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服务企业、开发商和交通部门等的集聚导致了产业设施设备的落成和完善,形成了旅游景区聚落,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旅游杂志《旅游天地》在《Capril:真正的世外桃源》一文中对“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是这样描述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one-stop travelling destination)是指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里,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让您不必再为赶往下个目的地而急忙打包行李……”。
综合“一站式”服务理念、产业聚落理论和其他相关定义,本文对“一站式”旅游目的地进行一个界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吃、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要素,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一站式”服务的目的地。
“一站式”反映的是游客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需求变化的新趋势,“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必须以此为理念,向游客提供新颖而快乐的体验。
(二)“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特征1、旅游者能迅速实现空间转移旅游者能迅速实现空间转移是“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最明显特征,是区别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标志,也是“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最突出、最急切的要求。
旅游目的地只有能让旅游者能够迅速地实现空间转移,才能帮助旅游者用最少的时间游览最多的景点,才能在一个旅游目的地带给旅游者全部的旅游享受,成为一个“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进行迅速地空间转移主要通过迅捷的交通和配备基础设施、专用设施、旅游服务企业、旅游景区的高集合程度来实现。
2、服务全方位、无缝隙由于“一站式”旅游目的地要承担和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因此“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服务必须囊括旅游者的吃、住、行、游、娱、购这所有的内容,这是服务全方位的涵义。
而服务的无缝隙则是指在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各个服务环节必须精确衔接,进行标准化科学管理,以实现服务的高效率。
3、关联部门众多旅游本身的产业性质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其他许多部门和行业。
而“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又由于其自身特性,其生产旅游产品所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就更多了,其中有直接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酒店业、餐饮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游乐场所、交通部门,也有间接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银行、海关、邮电、卫生部门、公安部门。
(三)“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主要类型我们以“一站式”旅游目的地主打特色旅游资源以及其提供的主要旅游活动为依据,将“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七大类,即自然风景型、历史古迹型、宗教民族文化型、文化产业型、娱乐参与型、运动型、综合型。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因此每一类型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都应全面地包含该类型所涉及的主要方面。
二、“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必备条件分析作为具备特定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性质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能够组合构成一个或多个完整旅游产品的条件。
(一)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旅游资源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是引导旅游活动的主要诱因。
如今,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对旅游者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个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拥有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一站式”旅游目的地要满足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多种旅游动机,因此,“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既要具有风景秀美的自然景观,也要拥有深邃意境的人文景观。
(二)区位环境好“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区位环境条件包括旅游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条件、区域邻近关系、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等。
“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区位环境条件决定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宏观选址,而“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宏观选址又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长远发展,一旦在宏观选址上出现问题,旅游目的地可能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维持与进一步发展将会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区位环境的好坏对其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旅游设施齐备旅游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四个部分[3]。
旅游者能方便而快捷地实现空间转移是成功构建“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而旅游者迅速实现空间转移又取决于交通工具的先进程度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营效率;食宿接待设施主要是指以现代饭店为代表、能够适应和满足旅游者食宿需要的服务设施,食宿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其数量、规模和质量是“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存在并不断拓展的基础条件;游览娱乐设施是指供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这些场所一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反映当地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和民间风俗的场所,如博物馆、民俗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