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酶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人教版酶的教案
主题:酶
目标:了解酶的概念和功能,学习酶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与功能:
1. 什么是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2. 酶的功能:促进生化反应、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二、特点与分类:
1. 酶的特点:具有高度专一性、对环境条件敏感、可重复使用。
2. 酶的分类:按底物类分为氧化酶、还原酶等;按反应方式分为氧化酶、水解酶等。
三、作用及应用:
1. 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蛋白酶、淀粉酶等帮助消化。
2.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制酒、制糖、染料、清洁剂等。
四、示例分析:
举例说明:细胞色素氧化酶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淀粉酶在淀粉消化中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
1. 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 酶的分类有哪些,分别如何命名?
3. 举例说明一种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应用。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章节,复习酶的概念、功能、特点和分类。
2. 搜集有关酶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写成报告。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酶的概念和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酶的特点和分类。
希望学生能够在作业中继续加强对酶的理解,丰富对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的认识。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控制变量:①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
②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的特性酶的特性主要四点: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5、活性可调节性。
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篇2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高中生物酶教案6篇高中生物酶教案篇1近几年,低碳成为谈论最热的环保话题,从交通环境到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理念设计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家居是人们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室装修来说,除了涂料、装修材料的选择外,绿植的点缀也是体现低碳生活的重要一环。
绿植既能美化居室,有的更能净化室内空气。
日常生活中,只需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就能为“低碳”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房刚装修后,有害物质极容易挥发,影响室内环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养花种草,既能成为家居好摆设,又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绿植对居室装修的美化作用很强,并且一些绿植的确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像吊兰、绿萝等叶面较大的绿植,由于表面气孔丰富,对装修过程中甲醛及其他有害挥发性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绿色植物--低碳生活的选择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有些植物代表着了某种含义,比如象征着婚姻幸福和爱情地久天长的"文竹",象征着两人用结同心和吉祥如意的"马蹄莲",还有些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仅给人以清晰,柔和,舒适之感,其中它还微妙的包含着影响人们科学生活的理念.绿色是最吉利的健康色彩,在居室中摆放适宜的植物,不仅能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每当炎热夏天人们心情急噪,身体不适,当看到一片绿色或精致的绿色,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少了.古代时候,早已把植物与生活伴随在一起了,如将菏叶撒在屋顶,将菖蒲与马兰化挂在墙上,让薄菏香满庭院,屋梁用香樟,门上是木兰,各色藤蔓绕成了窗帘,地上铺了草毯,垫席上垂着白玉兰,让兰花飘洒着香气,榛子与菏花缠绕,蝴蝶花与百合花交映,百花在园中开发......十分重要的是绿色植物还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与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房内摆设一些绿色植物,如富贵竹,发财树等,既有生机勃勃的象征,又能制造新鲜的氧气,极大的有利于健康,那就是我们低碳生活的好选择!1、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
高中生物酶教案模板范文教案主题:酶的作用教学内容:酶的特点、分类、作用和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酶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了解酶的调节方式。
教学重点:酶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酶的调节方式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实验用物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有些反应可以在体内迅速完成,而有些需要很长时间?二、讲解酶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1. 介绍酶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类:根据催化反应的底物进行分类(例如氧化还原酶、水解酶、合成酶等)。
3. 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
三、讲解酶的作用(15分钟)1. 酶的作用原理: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 介绍酶在消化、代谢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3. 讲解酶的底物特异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四、讲解酶的调节(10分钟)1. 介绍酶的活性调节方式: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激活等。
2. 举例说明不同调节方式对酶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演示(15分钟)1. 展示酶在体内的作用实验,如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酶的作用特点。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10分钟)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调节方式。
※※※※※※※※※※※※※※※※※※※※※※※※※※※※※※※※※※※※※※※※※※教学反思:1. 本教案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酶的特点和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2. 下节课可以设置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生物催化剂——酶-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酶在生物催化中的作用原理和机理;2.掌握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3.了解酶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1.酶的催化原理和机理;2.酶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内容1. 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1.酶的定义和分类;2.酶的作用原理和机理;3.酶的基本性质和催化特点;4.酶促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2. 酶的结构和特点1.酶的分子结构和组成;2.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效率;3.酶的失活和再生。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提问相结合的方式;2.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的方式;3.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1.酶的定义和分类教师简要介绍酶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等,并从生物学和医学的角度引出酶的作用原理。
2.酶的作用原理和机理介绍酶的作用原理和机理,包括亚基和活性中心、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
3.酶的基本性质和催化特点讲解酶的基本性质和催化特点,包括酶对反应物和产物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酶对反应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等。
4.酶促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介绍酶促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包括酶浓度、温度、pH和反应物浓度等,同时教师通过中小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酶促反应的应用。
2. 酶的结构和特点1.酶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教师详细分析和介绍酶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包括多肽、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等,同时着重讲解酶的稳定性、催化效率和特异性等。
2.酶的失活和再生讲解酶的失活和再生,包括酶的热失活、酶的酸碱失活以及酶受酶抑制剂的影响等,并从中讲解酶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估1.采用课堂讨论、实验演示和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估;2.通过学生的答案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3.通过老师的评估和反馈,来检测教学效果和优化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安全和规范,避免事故发生;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酶的定义、功能、分类以及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酶的定义和功能;
2. 酶的分类;
3. 酶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淀粉酶、试管、试管架、加热器等;
3. 生物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上的物质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酶存在,这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否会发生。
二、讲解酶的定义和功能(15分钟)
1. 讲解酶的定义: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 介绍酶的功能:加速生物体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
三、讲解酶的分类(10分钟)
1. 根据活性中心的结构,将酶分为叶绿体酶、线粒体酶、溶酶体酶等。
2. 介绍不同分类酶的特点和作用。
四、实验:酶的催化作用(20分钟)
1. 准备实验材料:淀粉溶液、淀粉酶、试管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体会;
2.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对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酶的作用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酶的特性微课教案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酶的定义及其作用;2. 掌握酶的特性和分类;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变化;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酶的特性和作用;2. 酶的分类和结构;3. 酶的活性受到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酶的特性和分类;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酶、底物、试管、试剂、显色试剂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3. PPT课件和实验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要介绍酶的概念和作用;2. 引入实验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酶的特性和分类(15分钟)1. 酶的特性:催化作用、底物特异性、酶-底物复合物等;2.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缺失酶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设计:选取不同条件下观察酶活性的变化,如温度、pH值等;2. 实验步骤:制备底物和酶的混合液,观察反应过程,测定活性的变化;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2. 讨论酶活性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3. 提出学生的疑问并解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2. 设计一个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方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酶的特性和分类,掌握实验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必修1《酶的特性》教案酶的特性》教学设计1.课前分析1.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在前一节的实验中,学生已经自我构建了酶的高效性的概念。
对于酶的专一性,只需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实验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就能够很容易地突破。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这一内容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也是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生命科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研究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以及探究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
然而,对于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加上课时限制,因此课堂只要求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路,然后自主完成实验。
1.3 课时分配:1课时。
2.教学设计思路在新课前,先对学生所熟悉的实验进行改变探究,以便在复杂的实验设计与活动之前,给学生一个思考与设计的启示,以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过程中,利用预设的一些思考性问题辅助学生建立实验思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引导与控制。
同时,学生实验过程中,还可能会因诸如试剂的用量、量筒与试管的洗涤、滴管的混用等许多原因,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在教师巡查学生实验过程中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更正或者当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时能迅速合理地找出原因。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酶不能催化同一底物反应,而同一种酶也不能催化不同底物反应,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性。
6.3探究活动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活动]提问:酶在什么条件下会发挥最佳效果?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会发挥最佳效果。
教师活动]接着提问:那么,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最佳温度范围是不同的,不同酶的最佳温度也不同。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
2.难点: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看视频:“生物酶牙膏”的广告,并展示课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产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
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一)酶具有高效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一叁倍;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
设疑:酶还有什么特点呢?(二)酶具有专一性教师出示资料: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的范围比较广,比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单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单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单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单位。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为什么许多加酶产品中的酶有多种类型?这说明酶还有什么特性?学生:酶还具有专一性。
教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解释酶的专一性。
知识应用:小方早晨起来发现昨晚塞进牙缝里的瘦肉丝依然存在,为什么瘦肉丝还没被分解呢?学生:……。
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一节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班级姓名学号编号:15一、【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重点、难点】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一、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的基础。
2.活化能: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酶的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正是由于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分析右图实验回答问题:(1)2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有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1号和3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哪一试管产生气泡更多,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3)对照实验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是,对照组的是号试管,实验组的是号试管。
二、酶的本质(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1、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
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关于酶的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酶是生物体内的特殊蛋白质,起着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酶的特性及其催化作用的机理;
3. 能够解释酶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酶的定义、特性和作用;
难点: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及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章节的教材;
2. 实验器材:试管、酶制剂、底物(如淀粉、蛋白质)、试管夹、显色试剂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酶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酶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酶的定义、分类、特性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酶的基本知识;
3. 示范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酶催化实验,比如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并解释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6. 拓展:介绍一些与酶相关的应用领域,如生物技术、医药领域等。
教学评价:
1.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验操作,提高课堂活跃度;
2. 实验成绩: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3.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酶的理解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案范酶
教学目标:
1. 了解酶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酶与底物的作用机理;
3. 了解酶的分类和特点;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 酶的定义和作用;
2. 酶与底物的作用机理;
3. 酶的分类和特点;
4.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食物变质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酶的探究,引出酶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介绍酶与底物的作用机理,以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来解释酶的功能;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酶的分类和特点,并汇报结果;
4. 实验:进行一个酶的催化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酶的作用;
5. 总结:总结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手段: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酶、底物、试管、比色皿等;
3. 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
2. 课堂讨论表现;
3. 课后问答。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酶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作用;
2. 拓展实验内容,让学生设计自己的酶实验并进行演示。
课题:酶的特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酶的概念、本质及特性;(2)掌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酶的特性;(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酶的概念、本质及特性;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教学难点: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 理解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2. 引出酶的概念,说明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
二、新课讲授1. 酶的概念、本质及特性(1)讲解酶的概念,强调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2)介绍酶的本质,说明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3)讲解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等。
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1)讲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说明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2)讲解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说明在最适pH值下酶活性最高;(3)讲解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酶的概念、本质、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2. 强调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酶的概念、本质、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酶的应用。
二、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 实验材料:淀粉酶、淀粉、碘液、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不同pH值的缓冲液等;3. 实验步骤:(1)分别取等量的淀粉酶、淀粉溶液,加入不同温度的蒸馏水,观察并记录淀粉水解情况;(2)分别取等量的淀粉酶、淀粉溶液,加入不同pH值的缓冲液,观察并记录淀粉水解情况;4.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不同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案教学内容: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酶的特性,包括催化作用、专一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酶的特性,包括催化作用、专一性、温度和pH值等。
难点:理解酶的特性如何影响其活性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介绍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提出“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反应的工具”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酶的特性和作用。
二、讲解(15分钟)1. 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酶的特性:催化作用、专一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3. 实例解析:利用具体例子说明酶的特性如何影响其活性和功能。
三、实验(20分钟)1. 实验一:观察酶在不同温度下对底物的催化作用;2. 实验二:观察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活性变化;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的特性和活性。
四、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酶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共同探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酶及其特性,写一份酶的特性报告。
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酶的特性;2.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指导学生对酶的特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探讨酶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作用差异;2. 学生可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讨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参与度及质量;2. 作业完成情况和报告内容的深度。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2. 需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认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酶的概念、特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了解酶的来源和分离纯化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酶的概念、特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酶促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酶的来源和分离纯化方法。
2. 教学难点:(1)酶促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酶的来源和分离纯化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酶?酶在生物体内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酶的概念:讲解酶的定义、化学本质、催化作用等。
2. 酶的特性:讲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可调节性等。
3.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讲解酶在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中的作用。
4. 酶促反应的特点:讲解酶促反应的快速性、温和性、可逆性等。
5.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讲解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6. 酶的来源和分离纯化方法:讲解酶的来源、分离纯化方法及在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实验演示1. 演示酶促反应的实验:如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关于酶的特性教案
主题:酶的特性
课时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酶的定义、功能、特点和作用机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酶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教学难点:理解酶与底物的作用机理
教学准备:投影仪、PPT课件、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酶?酶有什么作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酶的定义和功能。
2. 解释酶的特性: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够促进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 探讨酶的作用机理:酶能够降低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项简单的酶活性实验,让学生观察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并讨论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并深入理解酶的特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对酶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酶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酶的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案结束】。
酶
基本要求
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完善的观点。
2.说明酶的本质与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认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进行“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尝试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说明
“小资料:辅酶”及“课外读:酶的应用”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使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教学过程
【引入】有时候我们书面骂人时,会说某某人饭桶,我们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一日三餐吃下去,大部分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了。
【提问】这里消化吸收必须依靠什么啊?消化酶
【承接】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问】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实验,把肉装在金属丝制的笼子里的目的
是什么?避免发生物理性消化。
【提问】笼内的肉消失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可以和肉发生化学反应。
【小结】这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后来被证实是消化酶。
【承接】消化酶最早被发现,我们再来看酿酒,酒精发酵要用到的酶。
【提问】科学家巴斯德与李比希对酒精发酵的争论焦点是什么? 酒精发酵需要的是酵母细胞还是只要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提问】之后谁设计实验验证,得出了什么结论?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就可以进行酒精发酵。
毕希纳证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
【承接】那么酶的本质是什么呢?
【提问】1926年萨母纳尔得到脲酶(分解尿素的酶)结晶,发现其本质是什么?蛋白质。
【讲述】绝大多数酶本质都是蛋白质
【承接】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吗?
【提问】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极少数酶是RNA
【讲述】这些酶称为核酶
【表格小结】我们对酶的本质进行总结
【提问】那么酶在我们生物体内有什么作用呢?催化作用
【小结】所以我们给酶下个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质。
【提问】酶作为催化剂能使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常温下
【提问】为什么没有酶,氧化分解有机物需在高温下进行呢?降低了活化能。
【呈现图片】
【提问】什么是活化能?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要的能量。
【承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怎么实现它的催化作用呢?
【呈现图片】
【提问】哪个是酶?哪个是底物?如果底物是2个氨基酸,产物是什么?二肽【提问】你能描述这个过程吗?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体。
酶-底物复合体形状发生改变。
【提问】酶-底物复合物形状改变的作用是什么?促使反应进行。
【提问】反应结束后,酶有没恢复原状?恢复了
【提问】由此可见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发生改变?没有
【提问】如果将酶看做是锁,根据底物和酶的性状之间的关系,底物可以看做是什么?钥匙
【提问】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速度我们叫做什么?酶的活性【提问】酶的活性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单位时间内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承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和化学上的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反应速率相比如何呢?
【实验演示】实验成败关键:两个塞子都要塞上。
先点无机催化剂。
【提问】实验结果是什么?1号试管气泡产生速率小于2号试管,1号试管复燃火焰大小也小于2号试管。
【提问】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MnO2
【提问】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做实验?可用煮熟的肝脏吗?新鲜的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如果将肝脏煮熟,过氧化氢酶将由于高温失活。
【提问】如果没有将肝脏制备为匀浆,直接取少许肝脏组织进行实验,结果是否与本实验相同,为什么?实验现象可能没有制成匀浆后明显。
因为没有制成匀浆的肝脏,其过氧化氢酶主要存在于细胞中。
【讲述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小结】由此可见,酶具有什么特性?高效性
【承接】酶还有其他特性吗?
【实验:淀粉酶和蔗糖酶的催化作用】
【提问】哪几个试管会出现反应?3号和6号。
实验现象是什么?出现红黄色沉淀
【提问】哪几个试管作为对照?1、2、4、5
【提问】实验结论是什么?上述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
【讲述】这就是酶的专一性。
【提问】酶的专一性的原因是什么?每一种酶具有特定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或是少部分分子结合。
【承接】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其催化作用的速率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吗?
【讲述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讲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问】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都会使酶失活吗?温度过低不会的
【观看录像】
【讲述】此外催化反应的速率还会受到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的影响,曲线分析。
【小结】酶的发现、本质、作用、特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