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马歇尔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英国经济学家,他于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这部著作被誉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圣经”,对后世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成本理论。
其中,供求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他认为,市场价格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形成。
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会自发地达到供求平衡,即市场清算价格。
通过供求理论,马歇尔揭示了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为后世的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还包括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马歇尔认为,消费者在追求满足的过程中,会根据边际效用来决定消费的数量和品种。
这一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为后世的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还包括成本理论。
马歇尔认为,企业的生产决策受到成本的影响,生产者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他提出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成本理论为后世的微观经济学和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为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当代,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和成本理论仍然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对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深入学习和理解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对于提高经济学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成本理论为后世的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指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体系,它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和运用的一种方法论。
它通过考察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揭示经济活动中的规律和机制。
根据马歇尔的观点,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价格下降;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上涨。
同时,供求关系还会影响市场的平衡和调节。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的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比如,一个人吃第一块蛋糕的满足感会比吃第二块蛋糕的满足感大,吃第二块比吃第三块满足感大,以此类推。
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消费者,也适用于生产者。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还包括“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指的是作出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在进行决策时,个人和企业需要衡量自己的机会成本,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例如,当我们决定将一小时的时间花在健身上时,我们就放弃了在这一小时内进行其他有益活动的机会。
此外,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还强调“市场均衡”原理。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情况。
当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均衡。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价格会达到最合理的水平,并且供需双方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总的来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它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中的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和市场均衡等基本概念。
通过运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也为后续经济学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20世纪初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他的一些经济学研究方法:
1.归纳法:马歇尔倡导使用归纳法进行经济学研究。
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收
集实证数据,然后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出普遍性的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2.历史分析:马歇尔强调了历史分析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研究过去的经
济事件和发展趋势,可以揭示出经济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为理解当前和未来的经济问题提供参考。
3.比较研究:马歇尔主张进行比较研究,即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或不同
群体之间的经济现象和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找出其异同之处,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马歇尔将经济学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部分。
静态分析关注瞬时的经济均衡状态,通过供求关系等分析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而动态分析则研究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关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长期影响。
5.理论和实证结合:马歇尔主张经济学研究应该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
他认
为,经济学理论可以提供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而实证分析可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提供实证支持。
马歇尔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集19世纪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之大成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苏格兰一个银行出纳员家庭,从小爱好数学。
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两年后由研究数学转入研究经济学。
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参加过英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咨询活动。
他的代表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费用论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马歇尔由此获得第一流经济学家的地位。
马歇尔在方法论上的特点,一是运用所谓“连续原理”,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飞跃,但在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关系,不能有严格的区分;二是运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认为在分析经济现象的正常状态时,应重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相反的经济力量如何保持均衡的静态分析;三是运用数学中的边际变量分析,认为观察经济现象本质时,边际增量的关系比总量的关系更重要:四是用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
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他认为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
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由这一定量商品对买者的边际效用决定,供给价格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由生产这一定量商品所付出的边际真实生产费用决定。
马歇尔还认为时间愈短,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愈大,时间愈长,供给对价格的影响愈重要。
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马歇尔建立了自己的分配论。
他认为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共同合作创造的,生产要素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各自的均衡价格。
工资是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价格,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供给则决定于培养、训练和保持有效率的劳动的精力所用的成本。
利息取决于资本的供求均衡,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资本供给则决定于资本家的节欲。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简称马歇尔经济学,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歇尔经济学主要关注于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其中,市场供求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马歇尔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供求的不平衡将导致价格偏离均衡水平。
马歇尔经济学还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他将企业家视为市场经济中的决策者和创新者,通过风险承担和资源配置来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马歇尔还强调了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政策手段来平稳调节经济波动。
马歇尔经济学理论在当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提供了分析经济问题的工具和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马歇尔经济学也为后续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1. 简介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强调供求关系的平衡、价格决定的双边性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包括供求分析、市场均衡、价值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
2. 供求分析马歇尔将供求关系作为其经济学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市场上的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的,并且通过供求的不断调整来实现市场的均衡。
供给方面,马歇尔认为生产者会根据价格的高低决定其提供量的大小。
需求方面,马歇尔认为消费者会根据价格的高低以及其自身收入和偏好来决定购买量的大小。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供需的进一步调整。
3. 市场均衡根据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市场的均衡是通过供求的平衡实现的。
当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
在均衡状态下,价格不再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供求关系也得到了最佳的调整。
马歇尔认为,市场均衡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供求关系的变化会不断引起价格的变动,从而推动供需的再次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
4. 价值理论对于价值理论,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他认为,每个额外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先满足对其最紧迫的需求,然后再逐渐考虑次要的需求。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市场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马歇尔还强调供给的边际成本递增原则,即生产者为了提供额外单位的商品或服务,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5. 社会福利在社会福利方面,马歇尔关注市场的公正与效率。
他认为,市场的均衡不一定能够实现社会的最大福利,有时候市场可能会存在失灵。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和调节市场来提高社会福利。
马歇尔主张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无效,例如通过税收和补贴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或者通过监管来解决垄断问题。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
以下是他的一些核心思想。
1. 边际效益法则:马歇尔认为,经济上的决策应该基于边际效益,即每个额外单位的投入或产出所带来的效益。
他认为,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会在不同选择之间进行权衡,根据边际效益来做出决策。
2. 供给和需求:马歇尔将供给和需求作为研究经济的基本要素。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数量是供给和需求的结果。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交易。
3. 市场均衡: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市场会自动达到均衡状态,即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
马歇尔认为,市场均衡是经济系统中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效率。
4. 边际效益递减: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益递减的概念。
他认为,当某种资源或因素增加时,其边际效益会递减。
这意味着,随着资源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资源所带来的效益会逐渐减少。
5. 成本理论:马歇尔关注生产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他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成本概念,如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他认为,企业的决策应该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以最大化利润。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为后来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
他的思想影响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并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ーー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
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
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
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
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马歇尔特别关注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
他把贫困问题归因于劳动市场。
在劳动市场里,非技术性劳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供给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所决定,即工资水平上升时,人口增加,从而劳动供给也增加。
但对非技术性劳动的需求却因为机械化而持续减少。
供给与需求这两种力量是非技术性劳动的工资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缺乏技能和谈判力量的工人只会得到较低的工资,这导致穷人的健康和教育水平无法提高,他们的儿女也会有同样的遭遇。
马歇尔把解决贫困的希望寄托于教育,他主张限制非技术工人的家庭规模和建立累进税制度,但不主张设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会。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马歇尔采用了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来解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
马歇尔一生著述无数:马歇尔非常专注于数学,但是他也十分努力的把自己的著作推广给普通大众。
他在1879年的著作《工业与贸易》在英国广泛流传学习。
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马歇尔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供需均衡理论:马歇尔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价格和数量也达到了稳定状态。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马歇尔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它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一。
3. 生产要素理论: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这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成本。
他还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概念,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组合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4. 成本理论:马歇尔认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的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5. 收入分配理论:马歇尔认为,收入分配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它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他还提出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总之,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基于供需均衡理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生产要素理论、成本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等重要观点。
这些观点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和曼昆的区别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和曼昆的区别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和理论,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和曼昆是两位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家,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学原理,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和曼昆的区别。
1. 视角和方法论的区别马歇尔和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的视角和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马歇尔通过对供求关系的研究,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出了边际主义和效用理论,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原理注重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从个体行为出发,研究市场运行的机制。
而曼昆则更多地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了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总量需求和总量供给的概念,致力于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
两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原理中的方法论和视角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2. 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的区别马歇尔和曼昆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度和广度分析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各种市场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价格形成、市场均衡到市场结构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因此他的经济学原理在深度上具有一定优势。
而曼昆则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整体经济政策的影响,他的经济学原理在广度上更为突出。
马歇尔和曼昆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度和广度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看来,马歇尔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着眼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着深刻的剖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则更多地考虑了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整体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两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原理中各有所长,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马歇尔税收原则马歇尔税收原则是经济学家马歇尔于19世纪末提出的税收理论原则。
它强调了税收应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能力来确定,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马歇尔税收原则的核心观点是,税收应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能力来确定,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以下是对该原则的详细阐述。
首先,马歇尔税收原则强调了税收应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能力来确定。
这就意味着高收入个人或企业应该承担更重的税负,而低收入个人或企业则应该享受较低的税负。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确保税收的公平性,让每个人根据自身能力承担相应的税负。
其次,马歇尔税收原则强调了税收应该具有递进性。
递进性是指税收率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这种税收率的设计反映了能力原则,即高收入个人或企业应该承担更高的税负。
递进税率的引入可以减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同时,递进税率还可以增加税收的弹性,提高税收的收入效益。
第三,马歇尔税收原则强调税收应该侧重于对可支配收入的征税。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扣除必要生活费用和投资支出之后所剩下的收入。
税收的征收应该基于个人或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而不是总收入。
这种税收设计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收入用于满足基本需求,并且鼓励个人或企业进行投资和创业。
第四,马歇尔税收原则强调税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这意味着税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征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政府的税,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而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通过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来支付给政府的税,如消费税和关税。
多样化的税收方式可以减轻个体或企业的税收压力,降低税收对经济的扭曲作用。
最后,马歇尔税收原则强调税收应该考虑经济的效率。
税收的引入会改变市场的行为和资源配置。
因此,税收应该设计得尽可能地避免对经济活动的扭曲。
为了实现效率目标,税收的征收应该尽可能地平滑和简化,以降低纳税人的成本,并减少逃税行为的发生。
总之,马歇尔税收原则是一种重要的税收理论原则,强调了税收应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能力来确定,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垄断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马歇尔是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他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关于垄断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提出了一些观点。
马歇尔对垄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垄断是市场上只有一个售卖方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售卖方的情况。
他强调了垄断的市场力量,并指出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供应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马歇尔认为,垄断的存在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指出,垄断者可以利用其市场力量来限制供应量和提高价格,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此外,马歇尔还注意到垄断可能导致创新的减少,因为缺乏竞争可能减少了企业的动力来创造新产品和提高效率。
为了遏制垄断的不利影响,马歇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他主张政府应采取干预措施来监管垄断,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他还提出了反垄断法的概念,旨在限制垄断者的权力,保护消费者和促进市场竞争。
总之,马歇尔对垄断的经济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他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垄断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非常有价值。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Marshall)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主要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如价值理论、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
在价值理论方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和效用。
他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出,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对其效用的满足程度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这一原理对解释经济主体行为和供需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歇尔还倡导了市场均衡的概念。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供需关系会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价格会自动向着供求平衡的方向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提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
此外,马歇尔还强调了经济学的实用性。
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注重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强调经济学应该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他的工作为经济学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通过他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分析市场行为,并为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马歇尔凯恩斯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大师为另一位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大师所做的传记。
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开山鼻祖,其惊世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被冠以“凯恩斯主义”;艾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以《经济学原理》著称。
一、艾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克拉彭。
他的父亲威廉·马歇尔是英格兰银行的出纳员,母亲名叫丽贝卡·奥立弗。
马歇尔家族是西部的一个牧师世家。
他是一个因力大无穷而被蒙上传奇色彩的人物。
1861年,马歇尔在成为第三名导生之后,他被授予了牛津圣约翰学院的奖学金,这使他能够在3年后获得这里的研究员资格,也使他享有了获得皇家学院伊顿奖学金以及新学院温彻斯特奖学金的永久性资格。
在剑桥的圣约翰学院,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1865年,当时雷利勋爵正是该校的高年级学生,就在这一年,马歇尔荣获了数学学位考试第二名,并马上被选为研究员。
他打算献身于分子物理学的研究。
1876年,艾尔弗雷德·马歇尔与玛丽·佩利小姐订婚。
佩利小姐是那位著名的副主教的曾孙女。
她是马歇尔早期的学生之一,她还是纽纳姆学院的经济学讲师。
马歇尔的第一部著作,出版于1879年的《工业经济学》是与她合著的。
结婚后,由于失去了研究员资格,马歇尔只得暂时离开剑桥前往布里斯托尔,担任大学学院的首任院长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除了正常授课以外,马歇尔还进行了一些晚间公开讲座,其中包括就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开设的一个系列讲座。
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的董事中,有担任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院长的乔伊特博士和亨利·史密斯教授。
他们在定期赴布里斯托尔履行公务时,常常到马歇尔家中作客。
乔伊特始终对经济学怀有兴趣。
1883年,阿诺德·汤因比英年早逝,乔伊特就邀请马歇尔接任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并给驻印度行政机构候选文职人员授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人物简介
(1842-1924)
——剑桥学派的创建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
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1877年由于他和玛丽.佩利——一个他过去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
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
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9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
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
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
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
于是,马歇尔的思想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
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
后来,他看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英国出现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他感觉到,神学、数学、物理学和伦理学都不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于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上面来,把理解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打算从经济上来分析社会
不公平的原因,他把经济学看成是增进社会福利、消灭人类贫困的科学。
但他的核心仍然是在证明资本主义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它可以自动地保持均衡。
主要作品
马歇尔主要著述有:《对杰文斯的评论》、《关于穆劳动力先生的价值论》、《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工业经济学》、《伦敦贫民何所归》、《政治经济学的现状:1885年2月在剑桥大学的就职演说》、《统计学会杂志》、《一般物价波动的补救措施》、《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精义》、《关于租金》、《老一代的经济学家和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分配与交换》、《创建经济学和有关政治学分支课程的请求》、《经济骑士道精神的社会可能性》、《战后的国家税收》、《工业与贸易》、《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纪念集》、《马歇尔官方文献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