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农业公园开发模式研究含案例(原创精品)
- 格式:pptx
- 大小:8.33 MB
- 文档页数:2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2020年10月目录一、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发展“生态农文旅”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1)二、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水美经济”案例 (7)三、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13)四、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案例 (19)五、江苏省江阴市“三进三退”护长江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23六、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 . 30七、山东省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35)八、河北省唐山市南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 (41)九、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案例 (45)十、英国基于自然资本的成本效益分析案例 (50)一、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发展“生态农文旅”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一)案例背景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地处太湖中心区域,距离苏州主城区约40公里,拥有中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西山岛,以及84.22平方公里的太湖风景名胜区、148平方公里的太湖水域和10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是全国唯一的整岛风景名胜保护区,拥有长三角经济圈中极为稀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资源。
近年来,金庭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环太湖生态文旅带”的全域定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资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农文旅”模式,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全面提升。
(二)具体做法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做好建设“减法”和生态“加法”。
金庭镇融合了生态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景区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按照“提升生产能力、扩展生活空间、孕育生态效应”的理念,规划到2024年全镇生产空间规模为128公顷,占总面积的1.52%;生活空间规模为1190公顷,占比14.14%;生态空间规模为7104公顷,占比84.34%,系统优化全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农业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农业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 市场需求分析农业公园是将农业产业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元素结合的综合性农业经营模式,可以满足人们对农村风光、乡土文化的追求。
根据市场调研,如今人们对绿色食品和农业旅游需求日益增长。
而传统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农业公园作为一个新兴业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 可行性分析3.1 技术可行性农业公园需要依托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农业公园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产销一体化、智能化管理。
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从技术角度看,农业公园是可行的。
3.2 资源可行性农业公园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同时,农业公园还需要合适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
根据调查,我国各地均有适合发展农业公园的地区,因此从资源角度看,农业公园是可行的。
3.3 经济可行性农业公园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生产、销售及旅游服务等方面。
根据市场调研,农业公园的绿色食品价格较高,且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同时,农业公园可以通过入园门票、休闲度假等服务形式获取收入。
综合考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因素,从经济角度看,农业公园是可行的。
4. 经济效益分析4.1 环境效益农业公园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同时,农业公园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这些环境效益对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2 经济效益农业公园既能够提高农业产值,又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发展。
通过农业旅游、观光等服务形式,农业公园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贡献。
因此,农业公园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和农业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
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农业形态,旨在通过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文化的传承,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了解农业、体验乡土风情的休闲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农业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现状分析1. 地理位置农业公园选择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应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本项目选择的地理位置为该地区的郊区,距离主城区约30公里,交通便利,且周边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2. 自然条件该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农业生产,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为农业公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3. 社会经济环境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对休闲农业有一定需求,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和农业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为农业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
三、发展设想1. 设施建设农业公园的设施主要有景观农业区、种植园区、农业科普馆、观光渔业区、休闲农庄等。
其中景观农业区主要展示当地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过程;种植园区可种植果树、蔬菜等农产品,供游客采摘;农业科普馆展示农业技术和历史文化;观光渔业区提供垂钓等活动;休闲农庄为游客提供农家乐服务。
2. 经营模式农业公园的经营模式可以采用门票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农家乐餐饮收入等多方面的收入来源。
同时也可以开展旅游农业、体验农业等服务,增加营收。
3. 合作方式农业公园的发展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合作,可以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旅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业公园的发展。
四、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和农业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对休闲农业有一定的需求。
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形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2. 竞争分析在当地农业公园发展相对较慢,市场上尚未形成激烈的竞争。
但随着该领域的发展,竞争将逐渐加剧,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经营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简介、案例及启示一、国家农业公园缘起农业部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生态环境优化、规划设计协调等事宜大评价指数,共计100分,经申报评审等程序,计分达到有关条件的,批准其为“中国农业公园”。
二、概念定义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其必须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旅游加农业)三、申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村庄、社区、乡镇,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景区。
四、申报条件五、评定标准以上标准评分分值见文章末《国家农业公园申报评价体系》附后。
六、申报程序与评定办法七、国家农业公园案例案例1——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项目概况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总规划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
2012年6月,国家批复山东兰陵试点建设国家农业公园项目,2013年9月,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景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农业公园试点项目,是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
功能分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包括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商贸服务区等十个功能区。
乡村振兴公园案例乡村振兴公园是指通过建设公园,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乡村公园依托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具备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的现代化公园设施,可以提供农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当地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乐清塘栖村位于浙江乐清市府城镇,是中国传统的水乡村落,拥有壮丽的雪峰山和秀丽的海岛景色。
然而,长期以来,该村面临着土地荒化、农产品降价以及人口外流等问题,经济发展困难。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乐清塘栖村积极引入乡村振兴公园的理念和模式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他们租赁了当地的土地,规划了一个占地300亩的乡村振兴公园项目。
在乡村振兴公园的规划中,乐清塘栖村把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他们通过农业种植、养殖等方式,实现了对当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和销售。
同时,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公园设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和购物,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公园中,游客可以参观农田、采摘水果、观光农场、体验农业生活等,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和乡土特色。
乐清塘栖村还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他们对传统农田进行修复和改造,引进生态农业的理念,通过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等方式,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同时,在公园中规划了大片的绿地和湿地,种植了丰富多样的植被,营造出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
乡村振兴公园的建设为乐清塘栖村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首先,乡村振兴公园的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其次,公园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次,通过公园内的农产品销售和相关产品的打造,推动了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乐清塘栖村的乡村振兴公园项目成为了农村综合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乡村振兴公园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乡村振兴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重要抓手,其奖补政策层出不穷。
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
创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中央财政对符合创建条件的安排部分补助资金。
国家级1-3亿元,省级1000-5000万。
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农业产业园”优质案例内容,从以下几个维度,通过从立项申报到创意落地的全程解析,来和大家一起探究读道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和设计理念,促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与发展实践。
➢农业产业园为什么既是政策机会,也是市场机会?➢农业产业园申报成功的要点有哪些?有经营盈利模式有什么?➢对于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是什么?➢农业产业园如何将资源变资产?盘活县域片区?➢农业产业园实践对于其他乡村振兴项目有何种启示?一、农业产业园核心模型·结构拆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抓手。
要求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产业比较优势,围绕农业资源和特色,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特别要以科技为先导,并要求在当地,最具有优势的1-2个产业项目,来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做对接。
那么农业产业园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其开发结构、规划重点、发展策略、投融资模式、设计要点有何不同?·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5大功能分区1、现代化技术和装备集成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配套组装和推广应用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技术先进、金融支持有力、设施装备配套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2、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原料生产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将产业园打造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
现代农业园开发案例国内1、中南百草园--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态农业观光园2、金龙门生态农业园3、上海浦东(孙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中国寿光农业生态观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寿光市新城区,南起张建桥大桥,北至寒桥大桥,东西两向各至弥河防护堤,总占地面积370公顷,其中河流面积121公顷,河滩地面积249公顷。
是一处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游园。
现已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2010年)”、“优秀园林绿化工程金奖”等荣誉称号。
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弥河自然水体串联四大主题景区:蔬菜博览区、花城风采区、林果绿洲区、水上游览区。
展示出“一轴一环四区五瀑八桥三十六景”的景观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寿光的生态旅游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
主要规划理念是:以农圣贾思勰故里为内涵,以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生态农业文化为特色,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形成“绿色植物、蓝色水体、彩色蔬菜”的锦绣风貌。
蔬菜博览区展示农圣先贤贾思勰及其巨著、农史、农具、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等。
主要景点有:五色土广场、观光菜圃、瓜果长廊、草桥观瀑、四季广场、农圣广场、贾思勰室外园区、农耕文化广场、寒桥月色等。
林果绿洲区种植柿树、银杏、文冠果、石榴、杏、梨、木瓜等精制林果,游人在观赏的同时,可体验品尝、采摘乐趣。
主要景点有:节气广场、祈祷台等。
花城风采区“十里栽花算种田”,利用地形高差构成叠落的花卉梯田,种植色彩绚丽的花卉,形成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热烈气氛。
主要景点有:桃花岛、花卉梯田、梯田广场、高尔夫练习场、湿地花园、风铃广场等。
水上游览区利用弥河广阔的水面,开展划船、垂钓、龙舟赛等水上活动。
营造亲水休闲环境,使游人尽情体验滨水娱乐活动带来的惊险与刺激。
主要景点有:大型豪华游船、水上花园、水上乐园、钓鱼区等。
国际划艇俱乐部位于观光园西岸,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划艇培训中心、运动中心、娱乐中心、孔子研究中心及一系列相关配套设施等。
创意旅游农业典型开发模式及案例分析
一、农家乐+农业观光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农业观光和农家乐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农业体验、文化
体验和农家美食等服务。
通过农村的美丽景色、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农
业资源,吸引游客来到农场进行农产品采摘、农作物栽培、农家菜制作等
参与性活动。
同时,提供农家风格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服务,让游客全
面感受到农业生活的乐趣和特色。
案例分析:
乐山农庄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通过农场游览、农产品采摘和农家
风味餐等服务,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农业体验。
乐山农庄还定期组织农田
艺术节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农民的日常工作中,体验农业的乐趣。
二、主题庄园模式
这种模式以特定的主题为基础,将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结
合起来,打造一个独特的庄园,提供符合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庄园内
设置主题园区、特色景点和文化展览等,以吸引游客来体验和感受。
案例分析:
泸州老窖酒文化主题庄园位于中国四川省泸州市,以白酒文化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庄园。
泸州老窖酒
文化主题庄园通过酒文化展览、酒瓶定制、酒品品尝和酒文化讲解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酒文化体验和品牌推广。
总结:
创意旅游农业的发展给农业和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扩大农业的附加值和旅游的吸引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创意旅游农业也提供了更多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方式,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种模式全解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又叫现代农业园,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同样提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申报成功扶持资金一般达上亿元,产业园区可以获得还林造林补贴、水电路补贴、农机购置及更新补贴、土壤改良及提升补贴、基建补贴等福利。
一、现代农业园发展现状现代农业园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界的热点,如今的农业想要发展好,就要做大规模产业的形式。
国家也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发展,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新认定3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在8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全国31省市皆有产业园入选。
其中四川省经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最多,目前共有7个;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有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黑龙江及湖南省各有4个。
2017年,现代农业园的建设成为未来四年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五区一园四平台”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这里的“一园”就是指现代农业园。
现代农业园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的载体、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的载体、新主体“双创”的载体、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载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
二、现代农业园区资金补助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最实际补贴政策。
现代农业园想要更好建设,就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国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资金支持:1、从国家现代农业园创建看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支持,一些省区市也加大了对省级现代农业园的支持,并要求地方统筹现有渠道资金向产业园倾斜,鼓励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加强投融资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保障水平。
农业园区花卉旅游各类开发模式及其代表案例最近几天接触了很多有梦想的对农业有感情的各界精英,都是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现庄园梦,或者做一下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针对这些情况,优鲜农业特从以下6类农业旅游开发模式来分析,供大家来选择。
开发模式一:“景观休闲型”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色节庆为引领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1、规模取胜,通常大面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形成视觉冲击;2、景观塑形,通过地形设计、人造花卉雕塑、花卉人文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3、节庆助推,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4、服务配套,立体交通观赏、养生美食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案例:加拿大Butchart garden加拿大国宝级精致园林,实现四季皆有景的多彩风情园1、简介:坐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岛,占地20公顷,是利用一个荒废的采石坑修建的,层次鲜明,四季可游,融汇世界园艺精华的精致花园2、策略:利用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从单调园艺走向主题园3、产品:玫瑰园、日式庭院、意大利花园、低洼花园、Butchart家族陈列馆4、配套设施:游客中心、停车场、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餐饮厅(dinning room,blue room-温室餐厅,咖啡店)5、盈利模式:门票+餐饮消费+纪念品出售开发模式二:“科普观光型”这是一种以科技观光为引领,以四季花卉为特色,以考察、科普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1、注重科技导入,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2、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3、创意景观设计,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4、其他功能导入,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英国EDEN 伊甸园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1、概况:1994年英国人提姆·史密特首次提出要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的想法,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
农业公园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名称】农业公园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以农业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公园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农业公园是一种集农业、观光、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农业公园的建设要注重区域特色,整合资源、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公园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公众意识,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研究内容】1. 农业公园定义和发展历程:梳理了农业公园的定义和起源,追溯了农业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关键影响因素。
2. 农业公园功能特点:探讨了农业公园的功能特点,包括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并分析了各个功能的作用和意义。
3. 农业公园建设模式:研究了农业公园的建设模式,包括传统模式、精细化模式、多功能农业模式等,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优势和适用范围。
4. 农业公园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农业公园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
5. 农业公园的社会效益:研究了农业公园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
6. 农业公园的生态效益:探讨了农业公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包括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景观等方面。
【结论】本研究报告认为农业公园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性公园,其建设要注重区域特色,整合资源,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公园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公众意识,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希望本报告能为农业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