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1
1、优先条款若符合⼦⽬注释⼀(⼀)2 就应该优先归⼊39013000、39032000、39033000、39043000(这四个⼦⽬所涉及的单体单元在共聚物中含量⼀定要⼤于等于95%时才能优先归⼊)2、基本条款若不符合优先条款则按照基本条款来归类1)若单个单体单元含量在共聚物中含量达到95%及以上就按照聚合物归⼊相应⼦⽬(聚合物归类原则)2)不符合1)则按照共聚物来归类——同品⽬单体单元相加和别的单体单元作⽐较然后从后、从⼤归⼊相应的共聚物同时有具体列明的共聚物按照具体列明的归类没有具体列明的共聚物按照其他归类(共聚物归类原则)PS⼩贴⼠:当做到塑料的初级形状的题⽬的时候⾸先看⾥⾯所涉及的单体单元是什么如果有以下单体单元的时候就要当⼼了:⼄烯和⼄酸⼄烯酯(可能要优先归⼊39013000)苯⼄烯和丙烯晴(可能要优先归⼊39032000)丙烯晴、丁⼆烯和苯⼄烯(可能要优先归⼊39033000)氯⼄烯和⼄酸⼄烯酯(可能要优先归⼊39043000)⾄于最后到底是否优先归⼊以上⼦⽬是看以上单体单元相加是否达到95%如果以上单体单元相加不到95% 则按照基本规则归类例题:1、5%的⼄酸⼄烯酯与95%的⼄烯共聚物39013000涉及到⼄烯和⼄酸⼄烯酯两个单体单元⽽且⼆者相加达到95% 所以优先归⼊39013000误区:⼄烯单体单元含量达到95% 可以根据聚合物归类原则归⼊聚⼄烯2、由94%的⼄烯单体单元和6%的氯⼄烯单体单元组成的共聚物,⽐重为0.9439019090没有满⾜优先条款的按照基本条款归类不满⾜聚合物归类原则按照共聚物来归类没有同品⽬可以相加其中⼄烯归⼊⼄烯共聚物3901 没有具体列明⼄烯共聚物归⼊390190903、由96%的⼄烯单体单元和4%的丙烯单体单元组成的共聚物,⽐重为0.9439012000没有满⾜优先条款按照基本条款归类满⾜聚合物归类原则归⼊聚⼄烯4、由45%的⼄烯、35%的丙烯、20%的异丁烯的单体单元组成的共聚物39023090没有满⾜优先条款按照基本条款归类不满⾜聚合物归类原则按照共聚物来归类丙烯和异丁烯同品⽬(3902)相加⼤于⼄烯(3901)所以归⼊3902 另外丙烯含量⼤于异丁烯含量所以归⼊丙烯共聚物三者共聚物没有具体列明的共聚物所以归⼊其他5、60%的苯⼄烯、36%的丙烯晴和4%的甲苯⼄烯的单体组成的共聚39032000涉及到苯⼄烯和丙烯晴两个单体单元⽽且⼆者相加达到95% 所以优先归⼊39032000误区:三个单体单元在不同品⽬苯⼄烯含量似乎可以根据共聚物归类原则归⼊3903的三者的共聚物39039000。
单晶测试时挑选单晶的原则
当进行单晶测试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来挑选合适的单晶样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则:
1. 晶体结构: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待测单晶的晶体结构。
单晶的晶体结构对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具有清晰、规则晶胞结构的单晶样品进行测试。
2. 纯度和杂质:单晶样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也是挑选的重要考虑因素。
高纯度的单晶样品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纯度较高、杂质含量较低的单晶样品。
3. 尺寸和形状:单晶样品的尺寸和形状也是挑选的关键因素。
我们需要选择具有适当尺寸和形状的单晶样品,以便进行测试。
太小或太大的单晶样品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可重复性:对于单晶测试而言,可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经过多次测试并具有良好可重复性的单晶样品。
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5. 成本和可获取性: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单晶样品的成本和可获取性。
有些单晶样品可能非常昂贵或难以获取。
因此,我们应该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选择容易获取的单晶样品。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单晶样品进行测试。
这将
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我们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力的支持。
选择uv单体的基本原则在为某种用途选择uv单体时需要考虑下列性质:自身的黏度、稀释能力、溶解性、挥发性、闪点、气味、毒理性质、对UV的活性、官能度、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聚合时的百分收缩率和表面张力等.1.低黏度、稀释能力和易溶解性uv单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黏度.若单体有较强的降低黏度的能力,则可使其用量达到最低.这样,可使材料的主体---齐聚物对固化后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大挥发.应指出的是,低黏度的单体未必降低黏度的能力就强.同一单体的稀释能力往往对不同的体系相差很大.但高黏度的单体一般少用于降低黏度用.至于易溶性,它包括对光引发剂的溶解能力以及与体系其他组分相互间的溶解情况.2.挥发性、闪点和气味对单体官能单体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的分子量低,常为闪点而气味强烈的挥发材料.3.毒性这是在选择uv单体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辐射固化材料应用早期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忽视了它们的危害以及缺乏健全的管工作.其中大部分问题可能与采用的单体有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单体的毒理性质,尤其是对皮肤的刺激.由此开发了一系列刺激性非常低的新单体.利用这些新单体又可配制出对操作者健康影响比许多常规的热固化型材料更小的体系.4.活性、官能度和聚合收缩率对材料的特性(例如固化速率、柔顺性、硬度、耐用性以及对各种不同基材的附着力等)有很大影响.聚合反应期间,涂层密度随双键消耗而增高,这就造成了总体积收缩.这种收缩可能非常严重(使用某些单体时可大于20%),从而对涂层性质的影响颇----UV固化材料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固化后的收缩,从而影响固化膜对基材特别是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因些,使用低收缩的单体在很多场合是很重要的.5.聚合物的Tg对于某些用途来说,Tg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至于希望所得材的Tg高还是低要视用途而异.例如,同为光纤涂料,希望内层涂料的Tg很低,以获得较好的柔顺性;而外层则希望有较高的Tg,以具有更好的机械及耐化学品的性能.固化材料的Tg与材料的每个组分皆有关,因此,uv单体的性质也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上产品可由广州市城首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c18柱的选择原则
选择C18柱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封端处理:选用经封端处理的色谱柱,可以防止碱性化合物的拖尾现象。
2.碳链长度:较长的碳链长度可以提供更强的疏水作用,适用于分析非极性化合物。
短链长度则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3.颗粒大小:较小的颗粒可以提供更高的分离效率,但也会增加背压。
通常,2-5微米的颗粒大小是常见的选择。
4.柱尺寸:柱尺寸决定了柱内液相的体积,同时也关系到样品的负载能力和分析时间。
较短的柱可以提供快速分离,而较长的柱则适用于复杂的混合物。
5.综合考量:除了以上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孔道结构和空间、保留值、分子量等因素。
例如,对于分子量大的组分,应选用大孔径填料的柱子。
以上原则仅供参考,具体选择C18柱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功能单体和其选择原则的简要介绍以及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的说明。
以下是对概述部分的一个例子:引言1.1 概述在现代软件开发中,为了实现高效、可维护和可扩展的系统,选择合适的架构设计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功能单体(Monolithic)架构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通过将整个应用程序作为一个单一的可执行文件进行部署和运行。
它具有简单、易于开发和维护的优点,但在面对大规模和复杂性高的项目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即如何根据项目的特点、需求和规模来决定采用功能单体架构的合适程度。
我们将通过研究功能单体的定义和特点,深入剖析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并总结一些经验和方法,以帮助开发者做出明智的架构决策。
选择适合的架构模式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功能单体架构选择的宝贵建议,并呼吁开发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权衡。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项目的需求,实现高效、稳定和可维护的软件系统。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功能单体的概念和重要性。
然后,文章结构将指出本文的组织框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最后,目的部分将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其中包括功能单体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
在功能单体的定义和特点部分,将详细解释功能单体的概念和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此外,还将介绍功能单体的特点,如高内聚、低耦合等。
接下来,在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部分,将列举一些指导性原则,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设计和选择功能单体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其中包括总结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两个小节。
在总结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部分,将对前文提到的选择原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快题单体设计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具体时间]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快题单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 掌握单体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快题单体设计图纸的绘制。
- 学会运用设计软件进行效果图制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单体建筑设计概述- 单体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 单体建筑设计流程- 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 设计方案构思与草图绘制- 设计方案深化与修改- 设计图纸绘制与审查3. 设计软件应用- AutoCAD绘图技巧- 3ds Max建模与渲染---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流程。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示范,展示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和修改。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设计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单体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及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 理论讲解- 详细讲解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原则。
-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软件操作示范- 教师演示AutoCAD和3ds Max的基本操作技巧。
- 引导学生熟悉设计软件界面和功能。
4. 设计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单体建筑设计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 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 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堂纪律等。
2. 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图纸的规范性、效果图的质量等。
单体液压支柱管理制度一、引言单体液压支柱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具有支护矿井巷道、保护矿井安全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单体液压支柱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制定了单体液压支柱管理制度,以规范和保障液压支柱的使用和维护。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在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矿井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操作:按照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流程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杜绝违章操作和随意修改设备。
3. 维护保养:定期对液压支柱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提高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 数据化管理:通过建立电子台账和信息化系统,记录液压支柱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处理,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三、管理流程1. 质检验收:单体液压支柱进入矿井前需进行质检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安全可靠使用的要求。
2. 安装调试:液压支柱在巷道内的安装需按照标准施工要求进行,安装完成后需进行调试,确保支柱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 日常使用:在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并定期检查支柱的状况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 维护保养:液压支柱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规定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其中包括定期润滑、更换易损件、检查油品质量等。
5. 故障处理:如果液压支柱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机处理,并计入故障记录,待修复后方可继续使用。
6. 摘除报废:液压支柱在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无法修复的重大故障时,应及时摘除报废,并填写相应的报废报告。
四、责任划分1. 领导责任:矿井领导层需明确和落实单体液压支柱安全管理的责任,加强对支柱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 监测维护责任:由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单体液压支柱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3. 操作责任:操作液压支柱的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正确操作支柱,并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数据管理责任:由专门的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和维护液压支柱的信息化系统和电子台账,及时记录支柱的使用和维护情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快题单体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流程,掌握单体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快题单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2)单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设计流程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设计理念与实际需求相结合;(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单体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 提出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理论讲解1. 讲解快题单体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流程。
2. 分析单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形态塑造等。
3. 举例说明单体设计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体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设计亮点和不足。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单体设计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思路和心得。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单体设计的关键要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提出课后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单体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单体设计练习中的表现,如设计创意、技巧运用、完成度等。
3.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的表现,如设计理念、表达方式、作品质量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原料药结构确证研究指导原则一.前言凡合成、半合成药物,天然物中提取的单体,以及药物组分中的主要组分,均应确证其化学结构(包括构型)。
确证结构的方法,主要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包括IR、UV、NMR、MS,结合经典的理化分析和元素分析。
需要时还应增加其它方法,如差热分析、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等。
手性药物的构型确证,可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旋光光谱(ORD)、圆二色谱(CD),以及化学方法。
基本原则是,提供充分的试验数据和图谱,正确进行解析,能够确凿证明药物分子的结构。
1.单体:详细解析各波谱数据与结构的关系,推断其化学结构,结合理化分析、元素分析和其它试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综合论证,得出确证其化学结构的结论。
不同来源的单体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合适的确证方法,但均以所提供的资料能够充分证实化学结构为原则。
2.组分:可分为下列两种情况(1)少组分:即从天然物中提取或生物合成的含有2—4个组分的混合物。
一般应将药效成分分离出单体,按单体化合物要求确证其结构,提供其理化试验数据。
(2)多组分:应确证其主要药效成分的结构及其它组分的化学类型。
确定影响药效和毒性的主要组分,提供有关检测数据及含量。
抗生素类各组分的比例要求按“新药审批办法”附件一之说明6中的要求办理。
从天然物中提取的含有2—4个组分(少组分)及多组分新药,原则上应使用经典的提取方法或其它分离技术,如制备色谱(TLC,HPLC),分离得到主要药效成分单体,按单体项目要求进行化学结构确证。
在组分多,含量少,难于得到单体时,可使用联机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付利叶红外联用(GC—FTIR),质谱—质谱联用(MS—MS),辅助组分结构的验证及定量分析,但仅此不能作为结构确证的完全和充分的依据。
3.测试样品和对照品:测试样品必须是申报资料中所用生产工艺所得,按申报资料中精制方法精制。
纯度要求>99%,纯度检测按规定方法。
单体液压支柱系列(试行)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一、编制原则编制系列的目的在于简化和统一支柱的结构和类型。
有利于支柱密封件及其它主要另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便于选型制造、管理、使用与维修以及另部件的配备、供应等工作。
编制单体液压支柱系列的原则是:1、满足不同煤层、不同采高和不同顶板压力的回采工作面支护需要。
2、充分发挥支柱的高度与抗压强度的潜力。
3、支柱的重量要与工人的体力相适应。
4、支柱高度间隔合理,且品种不过于繁杂。
二、支柱高度、缸径、活柱外径系列根据上述编制原则和有关经验,我国单体液压支柱的高度、缸径、活柱外径制定如下:1、高度系列:以支柱最大高度为系列基础(高度单位:毫米)2、油缸直径和相对应的活柱外径系列:(单位:毫米)为备用缸径。
做采煤工作面重量轻、小吨位临时支柱用。
(如临时贴帮柱等)三、DZ型与NDZ型单体液压支柱系列表1、DZ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系列表:(表1)四、编制说明1、DZA—B/C或NDZA—B/CD—代表单体液压;N—代表内注式;Z—代表支柱;A—代表支柱最大高度数值;B—代表支柱额定工作阻力;C—代表支柱的油缸直径。
例:(1)DZ10—25/80;最大高度为1米,额定工作阻力为25吨,油缸直径为表1NDZ型内注工单体液压支柱系列表表280毫米的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NDZ08—25/80:最大高度为800毫米,额定工作阻力为25吨,油缸,直径为80毫米的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
2、支柱高度系列是参照国外有关经验,根据《优先数和优先数列》(GB321—64)R20系列先取的。
3、支柱油缸缸径系列的确定根据一机部关于《油缸内径系列参数》(JB826—66)中规定的标准。
外注式支柱选用φ80、φ100、φ110三种缸径,内注式支柱由于重量和高度的限制,选用φ80、φ90两种缸径。
4、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矿山压力的大小差异很大,因此对一定缸径下支柱最大极限高度(如φ80φ缸径支柱最大极限高度为1.8米,φ100φ缸径支柱最大极限高度为2.8米)规定了两种缸径和两种工作阻力,以便用户选择。
铁矿浅孔留矿采场单体设计一、引言铁矿浅孔留矿采场是指在露天铁矿石开采过程中,采用浅孔爆破技术,将爆破产生的大块矿石留在采场上进行后续的矿石处理。
铁矿浅孔留矿采场单体设计是指针对具体的铁矿采场,进行设计规划,确保采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采场单体设计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采场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考虑采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采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高效性:采场设计应使得矿石的采集、处理和运输过程高效顺畅,提高铁矿的开采效率和产量。
3. 环保性:采场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采场单体设计的主要内容1. 采场形状设计:根据铁矿石的分布情况和采场的地形地貌特点,确定采场的形状。
常见的采场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矩形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状。
2. 爆破参数设计:根据矿石的性质和采场的要求,确定爆破参数,包括爆破孔的直径、深度和间距等。
合理的爆破参数可以保证爆破效果和采矿效率。
3. 采场坡度设计:确定采场的坡度,使得矿石在采场上自然堆积,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运输。
采场的坡度设计应考虑矿石的物理特性和采场的稳定性。
4. 采场排水设计:采场设计应考虑排水系统,确保采场的排水畅通。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提高采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5. 采场道路设计:采场设计应考虑道路系统,便于矿石的运输和采场的管理。
道路设计应遵循交通规则和安全要求。
6. 采场设施设计:采场设计应考虑采场设施,包括办公室、生活区、仓库等。
合理的设施设计可以提高采场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四、采场单体设计的实施步骤1. 矿石储量估算:根据矿石的分布情况和采场的地质条件,对矿石储量进行估算。
合理的矿石储量估算是采场设计的基础。
2. 采场规划:根据矿石储量和采场的要求,对采场进行规划,确定采场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3. 采场设计:根据采场规划和设计原则,对采场进行详细设计,确定采场的爆破参数、坡度、排水系统、道路系统和设施等。
矿井单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矿井单体管理,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金属矿山等矿山企业的单体管理,包括矿井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环保、职工等方面。
第三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以防控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为宗旨,确保矿井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四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当实行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责任追究,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安全风险管控。
第五条矿井单体管理目标:在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范化操作基础上,建立健全充分的安全监测保障措施,确保矿井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六条矿井单体管理的基本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依法管理,科学决策。
第七条矿井单体管理工作应当依法纳入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评价考核系统,实现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化,保障落实到位。
第八条全体员工都应落实矿井单体管理制度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工作内容,并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履行职责。
第九条矿井单体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日常监督检查责任,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条矿井单体管理制度应当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程序、规章相衔接,形成有机整体,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畅进行。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十一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明确负责人员。
第十二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当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齐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专职人员组成,明确分工,做好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当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权责,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确保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开展工作。
第十五条矿井单体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调度制度,明确工作流程,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矿山采场单体设计教学矿山采场单体设计是矿山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针对矿山工程师的培养,旨在使学生掌握矿山采场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本文将从矿山采场单体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设计基本原则和步骤以及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矿山采场单体设计的概念和意义矿山采场单体设计是指根据矿床的特征和采矿方法,通过合理地确定矿山采场的形状、大小、支护结构等技术参数,以达到安全高效地开采矿石的目的。
矿山采场单体设计是矿山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矿山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对于保证矿山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矿山采场单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矿床地质条件、开采方法、矿石品位、安全要求等因素,同时还需要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场形式和支护结构。
通过合理地进行采场单体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还能够降低工作面的风险、减少矿石损失、延长矿山的使用寿命等,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设计基本原则和步骤在矿山采场单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步骤,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 合理选取采场形式: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场形式,如露天开采、坡面开采、巷道开采等。
2. 确定采场尺寸:根据矿石的品位、采矿设备的要求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合理地确定采场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3. 设计支护结构: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锚杆支护、钢筋网支护等,以确保采场的稳定和安全。
4. 考虑环境保护:在设计采场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进行合理布置:根据采矿设备的布置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合理布置采场,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在进行矿山采场单体设计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充分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开采条件,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在为某种用途选择单体时需要考虑下列性质:自身的黏度、稀释能力、溶解性、挥发性、闪点、气味、毒理性质、对UV的活性、官能度、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聚合时的百分收缩率和表面张力等.
1.低黏度、稀释能力和易溶解性
单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黏度.若单体有较强的降低黏度的能力,则可使其用量达到最低.这样,可使材料的主体---齐聚物对固化后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大挥发.应指出的是,低黏度的单体未必降低黏度的能力就强.同一单体的稀释能力往往对不同的体系相差很大.但高黏度的单体一般少用于降低黏度用.至于易溶性,它包括对光引发剂的溶解能力以及与体系其他组分相互间的溶解情况.
2.挥发性、闪点和气味
对单体官能单体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的分子量低,常为闪点而气味强烈的挥发材料.3.毒性
这是在选择单体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辐射固化材料应用早期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忽视了它们的危害以及缺乏健全的管工作.其中大部分问题可能与采用的单体有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单体的毒理性质,尤其是对皮肤的刺激.由此开发了一系列刺激性非常低的新单体.利用这些新单体又可配制出对操作者健康影响比许多常规的热固化型材料更小的体系.
4.活性、官能度和聚合收缩率
对材料的特性(例如固化速率、柔顺性、硬度、耐用性以及对各种不同基材的附着力等)有很大影响.聚合反应期间,涂层密度随双键消耗而增高,这就造成了总体积收缩.这种收缩可能非常严重(使用某些单体时可大于20%),从而对涂层性质的影响颇----UV固化材料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固化后的收缩,从而影响固化膜对基材特别是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因些,使用低收缩的单体在很多场合是很重要的.
5.聚合物的Tg
对于某些用途来说,Tg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至于希望所得材的Tg高还是低要视用途而异.例如,同为光纤涂料,希望内层涂料的Tg很低,以获得较好的柔顺性;而外层则希望有较高的Tg,以具有更好的机械及耐化学品的性能.固化材料的Tg与材料的每个组分皆有关,因此,单体的性质也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宁波大桥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