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晶体结构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一、判断题1、非晶体具有各同性的特点。
( √)2、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3、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 ×)4、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 ×)5、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6、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7、组成元素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各金属晶体,就是同素异构体。
( √)8、同素异构转变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 √)10、非晶体具有各异性的特点。
( ×)11、晶体的原子是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
( √)12、非晶体的原子是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
(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 √)14、金属是指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 √)15、金银铜铁锌铝等都属于金属而不是合金。
(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 √)17、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
( √)18、金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19、银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0、铜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1、单晶体是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 √)22、晶粒间交接的地方称为晶界。
( √)23、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性能越好。
( √)24、结晶是指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 √)25、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26、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 √)27、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成为单晶体。
( √)28、晶体缺陷有点、线、面缺陷。
( √)29、面缺陷分为晶界和亚晶界两种。
( √)30、纯铁是有许多不规则的晶粒组成。
( √)31、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3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晶体结构练习题一、(2005全国初赛)下图是化学家合成的能实现热电效应的一种晶体的晶胞模型。
图中的大原子是稀土原子,如镧;小原子是周期系第五主族元素,如锑;中等大小的原子是周期系VIII 族元素,如铁。
按如上结构图写出这种热电晶体的化学式。
给出计算过程。
提示:晶胞的6个面的原子数相同。
设晶体中锑的氧化态为-1,镧的氧化态为+3,问:铁的平均氧化态多大?解析:晶胞里有2个La原子(处于晶胞的顶角和体心);有8个Fe原子(处于锑形成的八面体的中心);锑八面体是共顶角相连的,平均每个八面体有6/2=3个锑原子,晶胞中共有8个八面体,8x3=24个锑原子;即:La2Fe8Sb24。
答案:化学式LaFe4Sb12 铁的氧化态9/4 = 2.25二、(2004年全国初赛)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
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该晶体的结构可看作由镁原子和镍原子在一起进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ccp),它们的排列有序,没有相互代换的现象(即没有平均原子或统计原子),它们构成两种八面体空隙,一种由镍原子构成,另一种由镍原子和镁原子一起构成,两种八面体的数量比是1︰3,碳原子只填充在镍原子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
(1)画出该新型超导材料的一个晶胞(碳原子用小球,镍原子用大○球,镁原子用大球)。
(2)写出该新型超导材料的化学式。
(1)(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填隙模型中,八面体空隙与堆积球的比例为1︰1,在如图晶胞中,八面体空隙位于体心位置和所有棱的中心位置,它们的比例是1︰3,体心位置的八面体由镍原子构成,可填入碳原子,而棱心位置的八面体由2个镁原子和4个镍原子一起构成,不填碳原子。
)(2)MgCNi3(化学式中元素的顺序可不同,但原子数目不能错)。
三、将Nb2O5与苛性钾共熔后,可以生成溶于水的铌酸钾,将其慢慢浓缩可以得到晶体K p[Nb m O n]·16H2O,同时发现在晶体中存在[Nb m O n]p-离子。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1.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它们在性能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除了金属,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晶体?答: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而原子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状态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晶体一般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有一定的熔点,性能呈各向异性;而非晶体一般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一定的熔点,性能呈各向同性。
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冰糖、明矾等都有是典型的晶体。
2.什么是晶格和晶胞?金属中主要有哪三种晶格类型?它们的晶胞各有何特点?答:假想的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晶格是由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小几何单元重复堆积而成的。
我们把其中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中主要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等三种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立方体的中心;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立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正六棱柱,原子除排列于柱体的每个顶点和上、下两个底面的中心外,正六棱柱的中心还有三个原子。
3.晶体在结构上有哪些缺陷?答:常见的晶体结构缺陷有晶界、亚晶界、位错(刃位错、螺旋位错)以及间隙、空位、和置代原子等。
4.什么是结晶?结晶由哪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答:生产上将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称为结晶。
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所组成,并且这两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5.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性能有什么影响?铸件在浇注过程中是如何细化晶粒的?答:金属结晶后,一般是晶粒愈细,强度、硬度愈高,塑性、韧性也愈好,所以控制材料的晶粒大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铸件在浇注过程中为了得到细晶粒的铸件,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增加过冷度,进行变质处理,采用振动处理等。
6.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有哪些?答:在固态下,金属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热加工、冷加工。
2.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3.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与冷加工比较,热加工给金属件带来的益处有哪些?5.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6.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7.分析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强化作用?8.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加工各为何种加工?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法(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得以强化。
试分析强化原因。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二元状态图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元,相,相图;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枝晶偏析,比重偏析;固溶强化,弥散强化。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2)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3.下列元素在α-Fe 中形成哪几种固溶体?Si、C、N、Cr、Mn..4.试述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5.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6. 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这三种反应的异同点.7.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哪些关系?8.在二元合金相图中应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什么?9. 已知A(熔点 600℃)与B(500℃) 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 300℃时A溶于 B 的最大溶解度为 30% ,室温时为10%,但B不溶于A;在 300℃时,含 40% B 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
2-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Fe、-Fe、Al、Cu、Ni、Cr、V、Mg、Zn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种:⑴体心立方:-Fe、Cr、V⑵面心立方:-Fe、Al、Cu、Ni⑶密排六方:Mg、Zn2---7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
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
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公式。
晶界越多,越难滑移。
(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
(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7~15天,然后再精加工。
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TR(W) =(0.4~0.5)×(3410+273)-273 =(1200~1568)(℃)>1000℃TR(Sn) =(0.4~0.5)×(232+273)-273 =(-71~-20)(℃) <25℃所以W在1000℃时为冷加工,Sn在室温下为热加工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之阿布丰王创作1-1 作图暗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等晶向。
答:1-2 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晶面共包含(1 1 1)、(-1 1 1)、(1 -1 1)、(1 1 -1)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 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Z方向截距为3c=3×2a/3=2a。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1 0 0)==a/2H(1 1 0)==√2a/2H(1 1 1)==√3a/6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1 0 0)==a/2H(1 1 0)==√2a/4H(1 1 1)==√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1)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H=2、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答:1-7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将各原子中心相连接形成一个正四面体,如图所示:此时c/a=2OD/BC在正四面体中:AC=AB=BC=CD ,OC=2/3CE所以:OD2=CD2-OC2=BC2- OC2OC=2/3CE,OC2=4/9CE2,CE2=BC2-BE2=3/4BC2可得到OC2=1/3 BC2,OD2= BC2- OC2=2/3 BC2OD/BC=√6/3所以c/a=2OD/BC=2√6/3≈1-8 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r=0.414R,四面体间隙半径r=0.225R;体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1 0 0>晶向的r=0.154R,<1 1 0>晶向的r=0.633R,四面体间隙半径r=0.291R。
金属晶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金属键的实质是()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金属晶体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因是()A.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较少B.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C.金属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大D.金属键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3.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强烈的相互作用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4.下列生活中的问题,不能用电子气理论知识解释的是()A.铁易生锈B.用金属铝制成导线C.用金箔做外包装D.用铁制品做炊具5.下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的电气理论示意图,仔细观察并用电气理论解释金属导电的原因是()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含有金属阳离子B.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含有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做定向运动C.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含有电子且无规则运动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6.关于金属性质和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可以滑动而不破坏金属键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共享了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形成了“电子气”,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因为自由电子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D.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没有关系7.下列关于金属键或金属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①金属的导电性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实现的②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③第三周期金属元素Na、Mg、Al的沸点依次升高④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中的电子在整个三维空间运动,属于整个金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一般化合物中只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9.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有下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a为密置层B.图b为非密置层C.图a配位数为6 D.图b配位数为6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含有阴离子B.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C.价电子数越多的金属原子的金属性越强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11.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9章 晶体结构和性质习题解答【9.1】若平面周期性结构系按下列单位并置重复堆砌而成,试画出它们的点阵结构,并指出结构基元。
●●●●●●●●●●●●●●●●●●●●○○○○○○○○○○○○○○○○○○○○○○○○○○○○○○○○○○○○○○○解:用虚线画出点阵结构如下图,各结构基元中圈和黑点数如下表:1234567○○○○○○○○○○○○○○○○○○○○○○○○○○○○○○○○○○○○○○○●●●●●●●●●●●●●●●●●●●●图序号 1 2 3 4 5 6 7 结构基元数 1 1 1 1 1 1 1 黑点数 1 1 1 1 0 2 4 圈数1112313【评注】 从实际周期性结构中抽取出点阵的关键是理解点阵的含义,即抽取的点按连接其中任意两点的向量平移后必须能够复原。
如果不考虑格子单位的对称性,任何点阵均可划出素单位来,且素单位的形状并不是唯一的,但面积是确定不变的。
如果考虑到格子单位的对称形,必须选取正当单位,即在对称性尽量高的前提下,选取含点阵点数目尽量少的单位,也即保持格子形状不变的条件下,格子中点阵点数目要尽量少。
例如,对2号图像,如果原图是正方形,对应的正当格子单位应该与原图等价(并非现在的矩形素格子),此时结构基元包含两个黑点与两个圆圈。
【9.2】有一AB 型晶体,晶胞中A 和B 的坐标参数分别为(0,0,0)和(12,12,12)。
指明该晶体的空间点阵型式和结构基元。
解:晶胞中只有一个A 和一个B ,因此不论该晶体属于哪一个晶系,只能是简单点阵,结构基元为一个AB 。
【9.3】已知金刚石立方晶胞的晶胞参数a =356.7pm 。
请写出其中碳原子的分数坐标,并计算C —C 键的键长和晶胞密度。
解:金刚石立方晶胞中包含8个碳原子,其分数坐标为:(0,0,0),1(2,12,0),(12,0,1)2,(0,12,1)2,(14,14,1)4,3(4,34,1)4,(34,14,3)4,(14,34,3)4(0,0,0)与(14,14,14)两个原子间的距离即为C -C 键长,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C-C 356.7154.4pm r ====密度-13-10323-1812.0g mol 3.51 g cm (356.710cm)(6.022 10mol )A ZM D N V -⨯⋅==⋅⨯⨯⨯ 【9.4】立方晶系金属钨的粉末衍射线指标如下:110,200,211,220,310,222,321,400。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 填空题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形核和长大2 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凝固,通常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固态相变。
3.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变质剂的作用在于增加晶核的数量或者阻碍晶核长大。
钢中常用的变质剂为V,Ti,Al。
变质处理常用于大铸件,实际效果较好。
4.铸锭和铸件的区别是。
铸锭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永久的或可以重复使用的铸模中制造出来的。
凝固之后,这些锭(或棒料、板坯或方坯,根据容器而定)被进一步机械加工成多种新的形状。
用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物件,即把熔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他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落砂、清理和后处理,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5.液态金属结晶时,获得细晶粒组织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搅动6.金属冷却时的结晶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7.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为短程有序。
8.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细,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粗,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细,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细。
9.过冷度是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晶粒越细。
(二) 判断题1 凡是由液态金属冷却结晶的过程都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先形核,形核停止以后,便发生长大,使晶粒充满整个容积。
N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N3.近代研究表明: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比较接近,而与气态相差较远。
( Y ) 4.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由近程有序排列向远程有序排列转变的过程。
( N ) 金属玻璃---如果液体金属急速地降温,获得极大过冷度,以至没有形核就将温到原子扩散难以进行的温度,得到固体金属,它的原子排列状况与液态金属相似,这种材料称为非晶态金属,又称金属玻璃。
5.当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填空题
3.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是 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最主要的面缺陷是 。
4.位错密度是指 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V
L =ρ。
5.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子叫做 晶格 ,而晶胞是指 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
6.在常见金属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体心立方晶格是 [111] ,而面心立方晶格是 [110] 。
7 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性能是 不同的 ,这就是单晶体的 各向异性现象。
一般结构用金属为 多 晶体,在各个方向上性能 相同 ,这就是实际金属的 伪等向性 现象。
8 实际金属存在有 点缺陷 、 线缺陷 和 面缺陷 三种缺陷。
位错是 线 缺陷。
9.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 细 晶粒为好。
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以粗 晶粒为好。
10.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 密排六方 。
11.在立方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 晶向指数为10]1[-
,OC 晶向指数为[221] ,OD 晶向指数为 [121] 。
12.铜是 面心 结构的金属,它的最密排面是 {111} ,若铜的晶格常数a=,那么
最密排面上原子间距为 。
13 α-Fe 、γ-Fe 、Al 、Cu 、Ni 、Cr 、V 、Mg 、Zn 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有 α-Fe 、Cr 、V ,
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有 γ-Fe 、Al 、Cu 、Ni 、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有 Mg 、
Zn 。
14.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0.256nm ,那么铜的晶格常数为 。
1mm 3Cu 中的原子数
为 。
15.晶面通过(0,0,0)、(1/2、1/4、0)和(1/2,0,1/2)三点,这个晶面的晶面指数为 .
16.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 轴上的截距为2,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与z 轴平行,则
该晶面指数为 (140) .
17.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 金属键 的
结合方式。
18.同素异构转变是指 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金属内部由
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
纯铁在 温度发生 和 多晶型转变。
19.在常温下铁的原子直径为0.256nm ,那么铁的晶格常数为 。
20.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是 。
21.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 离子键 、 共价键 和 金属键 三种。
(二)判断题
1.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N)
2.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位向相同的单晶体所构成。
( N)
3.因为面心立方晶体与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原子排列密集程度也相同
4.体心立方晶格中最密原子面是{111}。
Y
5.金属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N
6.金属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比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高。
7.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N
8.纯铁加热到912℃时将发生α-Fe 向γ-Fe 的转变。
( Y )
9.面心立方晶格中最密的原子面是111},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也是<111>。
( N )
10.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强度愈高和塑性愈低。
( Y )
11.纯铁只可能是体心立方结构,而铜只可能是面心立方结构。
( N )
12.实际金属中存在着点、线和面缺陷,从而使得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均下降。
( Y )
13.金属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而非金属则无此光泽,这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根本区别。
N
15.多晶体是由多个取向不同的单晶体拼凑而成的。
16.晶胞是从晶格中任意截取的一个小单元。
N
17 从热力学上讲,所有的晶体缺陷都使畸变能升高,即都是非平衡态。
Y
18 从热力学上讲,理想晶体没有晶体缺陷,即没有晶格畸变能,即为平衡状态。
19.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N
(三)选择题
1.正的电阻温度系数是指B
A.随温度增高导电性增大的现象 B.随温度降低电阻下降的现象
C 随温度升高电阻减少的现象 D.随温度降低电阻升高的现象
2.金属键的一个基本特征是A
A.没有方向性 B.具有饱和性 C 具有择优取向性 D. 没有传导性
3.晶体中的位错属于D
A.体缺陷 B 点缺陷 C 面缺陷 D.线缺陷
4.亚晶界的结构是
A.由点缺陷堆集而成 B 由位错垂直排列成位错墙面构成
C 由晶界间的相互作用构成
D 由杂质和空位混合组成
5.多晶体具有B
A.各向同性 B 各向异性 C 伪各向同性 D 伪各向异性
6.在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线密度最大的晶向是B
A.<100> B <110> C.<111> D.<112>
原子线密度原子线密度:原子的线密度是指某晶向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在体心立方晶格中,大的晶向为<111>;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大的晶向为<110>。
7.在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面密度最小的晶面是
A.<100} B {110} C {111} D {112}
8.金属原子的结合方式是金属内部金C
A.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金属键 D 分子键
9.晶态金属的结构特征是B
A.近程有序排列 B 远程有序排 C 完全无序排列 D 部分有序排列
(四) 改错题
1.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2.γ-Fe在912℃转变为a-Fe时体积收缩约1%。
这是因为γ-Fe的晶格常数大于a-Fe 的晶格常数。
3.实际金属缺陷越多,则其强度硬度越低。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面。
(五) 问答题
1.试用金属键的结合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
2.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3.实际晶体与理想晶体有何不同?
5.简述晶界的结构及特性?
8 何谓同素异构现象?试以Fe为例阐述之。
试分析γ-Fe向α-Fe的体积变化情况。
(六) 作图题
2.画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写出它们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并求出其单位面积和单位长度上的原子数。
3.标出图2—1中给定的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
晶面OO′A′A、OO′B′B、OO′C′C、OABC、AA′C′C、AA′D′D;
晶向OA、OB、OC、OD、OC′、OD′。
(七) 计算题
1.已知铜原子直径为0.256nm,试计算lmm3铜中的原子数。
2.已知铁的原子量为,1g铁有多少个原子?计算它们在室温和1000℃时各有多少个晶胞?
(八) 思考题
1.在立方晶胞内,绘出<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
2.已知钛在20℃时,具有密排六方晶胞的体积是0.16nm3,其轴比c/a=1.59。
求a 与c的值和钛在晶胞底面中的原子半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