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件有个“家”》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文件有个“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让文件有个家》一课是宁波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0课内容。本课归属于第二册第三单元《电脑小管家》。第一从本课知识模块上看,本课属于小学阶段操作系统简介部分,重在学习文件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从本课前后联系上看,本课与前一课也就是第8课《让文件有个家》联系紧密,是在学习了前者创建文件夹、移动复制文件及文件夹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文件管理的。下面,跳出本单元看本课的前后联系,从前面看,本课是在学生接触了第一册的画图、网络基础知识、英文输入和第二册前半部分中文输入知识来学习本课的,通过画图、上网学生已经对鼠标的操作比较熟练,这样在尝试文件管理中鼠标操作就驾轻就熟,而中英文输入能力的具备,也为文件管理中文件名的输入、重命名奠定必要的基础。从后面看,和连同前一课将有助于学生学会文件管理、整理的基本方法,这对今后学生养成作品分类保存、及时整理作品、挑战需有大量资料处理的作品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深远,编者把该模块从以前旧教材中的第三册中重组至第二册,进行提前学习,可谓用心良苦。第三从本课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么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我的电脑,重在了解文件存储的各类设备,教材从资源归类的视角来分析各类存储设备和管理接口。第二部分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重在教学文件及文件夹的重命名。第三部分是删除无用的文件及文件夹,重在让教学文件删除管理,并在知识林中呈现了回收站的文件恢复方法。第四部分是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整理自己平时创建的作品文档。本课的知识点虽有三项,但是学习起来却比较容易理解,本课连同练习可以做为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从学习难度考虑,就文件操作而言,对于已经有前一课的文件操作基础和较熟练中英文输入的小学生来说应该没有多大难点。从学习趣味度考虑,本课教材并无设计具体有趣的任务活动,文件操作本身就可能没有像画图哪些形象有趣,所以本课可能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口味,有必要在教学设计中重新设计一个符合小学生活动的主题任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可以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我的电脑”及软驱、硬盘、光驱等资源。

2.学会文件及文件夹重命名、删除等操作。

3.熟练文件及文件夹创建、复制等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文件分类归类与整理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文件归类整理活动,形成文件整理的意识和学会文件整理操作的基本途径和文件整

理的基本方法。

三、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文件的归类整理,因为把握这个重点,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个重点中学会各类文件操作,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难点是:文件分类整理的结构确定,这是因为文件分类的结构确定必须科学而无二义,需要有应用一定逻辑思维。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本课可选用任务驱动法为主和小组合作教学法、复习巩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策略,设计一个以动物图片需要归类整理的任务情景,然后根据材料

的设计,设置一定的隐藏陷阱,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小任务,在小任务中习得知识技能并体验情感,随着任务的层层推进,最终达成总的目标任务。学法与教法相匹配,在任务驱动教学框架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发挥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准备

根据以上教学策略构想,需要进行这样的教学材料准备:要创建一个没有经过整理的动物图片文件结构并事先复制至学生E盘中。另外,需要准备Asp在线测试题库一份,以备知识复习巩固时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四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新知。

在上课一开始,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要点。如:“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我们是怎样使文件有个“家”的?怎样使文件搬家呢?”通过对话交流,激活学习原有储备的知识,为接下来的文件分类整理时的文件操作准备知识。

第二环节:提出新的问题。

紧密接过引入部分,提出:“哪我们的文件的家哪建在哪里了呢?”学生一般会从我的文档中找,我的文档到底是在“我的电脑”中哪个地方呢?让学生打开我的电脑,通过观察,找出答案。然后进一步提出:“同学们看,我的电脑中除了X盘外,还有哪些资源呢?”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与交流,让学生了解我的电脑中的各项资源及作用。

第三环节: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打开E盘,观察E盘中动物图片文件存放的现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存文动物图片,以后寻找起来会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以后查找的麻烦,我们可以事先做些什么?”,这样诱导学生产生“分类整理动物图片文件”的需求,使学生从外部的任务驱使变成内在的心理需求。

2.“要分类整理,你觉得应怎么做?”让学生自已产生问题解决的策略,让学生提出“先分类、再创建文件夹归类、最后重命名文件”的思路,然后待学生各自思考几十秒种后,分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接着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和分劣优劣评价,来确定最佳方案。这样就比较容易突破教学的难点。

3.这一小环节让学生创建文件夹和移动文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

4.这一小环节是文件改名,让学生回忆移动文件是怎样操作的:“是先选定,然后再剪切。5.同样,文件的重命名也是首先要选定要修改的文件,然后再在菜单中找到操作命令。”

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文件操作的基本途径。这一环节耗时较长,根据前面分层教学法,我在这里通过巡回指导,给优秀生一些额外的新任务:如何建立二级分类文件夹结构或者要求用二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分类。

6.接下来是交流成果。在交流这一小环节,提出“你是怎样把文件归类到各个文件夹,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和学生共同交流最高效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注重方法的多元化的同时,注重效率的引导。

7.在交流后,提出:“我们的图片整理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说:“发现了一些不是图片的的其他文件”。进而要求学生进行其他文件清除行动。并提示用同样的文件操作基本途径,尝试来寻找清找的开关。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并形成该类知识迁移的能力——即文件操作的基本方法。还可以通过个别学生的露一手演示,让学生了解删除文件的恢复方法。

这样,第四环节细分6个小环节,教学重点笔墨花费在如何整理——怎样整理——怎样完善上,通过提问、交流、观察、尝试、评价等多元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便习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并形成文件整理确有必要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