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水害预测预报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是一种利用气象、水文等科学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的水害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减轻灾害损失的系统性制度。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监测和观测:利用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设备和观测网络,实时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气象、水文数据,以了解地区的气象水文状况。
2. 模型预测:利用气象、水文模型等科学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以评估可能发生的水害情况。
3. 预警发布:如果水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预测预报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4. 信息发布和通报:预测预报部门负责将相关的预测和预报信息以及发生的水害情况及时向政府、媒体、公众等渠道发布和通报,以便各方能够及时了解并采取应对措施。
5. 联防联动:在水害预测预报制度下,各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联防联动机制,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参与防灾工作,共同应对水害灾害。
通过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可以提高对水害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水害预测预报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地测防治水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矿防治水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尖兵”作用,超前、准确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职责划分第二条地质测量科职责1、负责水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实《水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编制矿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水害预测预报》及临时预报,并跟踪验证分析和总结。
3、负责《水害预测预报》的审批及向集团公司资源管理局的上报(传)工作。
4、负责督促施工队组按照水害预测预报或临时地质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负责施工队组超前探放水、地质钻探、物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及报工工作。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Hf=Hk+Hb (5-1)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5-1):Hf=HL+Hb (5-2)式中H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k--采后垮落带高度,m ;HL--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 ;Hb--保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
根据式(5-1)、式(5-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 。
式中Hk 、HL 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5-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5-2)可以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P 35.0K pKM L ≥20 m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MPa ;Kp--煤的抗拉强度,MPa 。
图5-2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图5-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如下:图5-3煤层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隙带上限时,防隔水煤(岩)柱可以按图5-3a 、图5-3b 留设。
其计算公式为:L=L1+L2+L3=Hacsc θ+HLcot θ+HLcot δ (5-3)2.最高导水裂隙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隔水煤(岩)柱按图3-3c 留设。
其计算公式为:L=L1+L2+L3=Ha(sin δ-cos δcot θ)+(Hacos δ+M)(cot θ+cot δ)≥20 m (5-4)式中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 ;L1,L2,L3--防隔水煤(岩)柱各分段宽度,m ;HL--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m ;θ--断层倾角,(°);δ--岩层塌陷角,(°);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 ;Ha--断层安全防隔水煤(岩)柱的宽度,m 。
公司煤矿预测预报制度一、地质、测量、地质灾害预测预报1.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地质、测量应根据矿生产计划编制地质、测量、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下发到相关生产队组。
地质组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在开采地质构造带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时矿地质组必须提前向有关职能科室进行通报,各职能科室必须在开采前做出相应的措施,经会审后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2.地测工作人员深入生产工作面的现场,对如下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进行预报。
(1)当工作地点顶、底板出现异常情况时矿地质组要及时通知各职能科室做出预防措施,并监督作业队组严格执行。
(2)当工作地点出现瓦斯涌出异常增大时,矿生产技术科要及时通知矿通风科及职能科室,各职能科室要及时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措施进行治理。
(3)当工作地点出现异常水患异常情况时,调度室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做出预防措施进行治理。
3.矿地测组严格井上下测量工作,要做到井上下对照图要及时准确,对村庄、河流、铁路、公路等要留有足够保安煤柱,确保井上地面建筑的安全。
4.地质工作人员要不断收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为矿井施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如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断层、薄基岩、小窑采空区、火烧区或煤层顶底板承受水压、煤层赋存特征变化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要及时发出预报,且有权建议施工队组先探后掘。
不断收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为矿井施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5.测量人员要及时掌握矿井采、掘、开进度,对过老巷、采空区、中腰线偏差等要及时发出预报6.地质预测预报种类:包括月预报、年预报和临时预报。
(1)月度预报:地测组根据矿井月度采掘工程计划,每月5日前编制下一月度矿井地质预测月报。
(2)年预报:每年2月末以前,地测组应根据矿井生产情况和采掘工作面接续计划,结合矿井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排查,编制年度矿井地质预测预报。
(3)临时预报:根据采掘进度情况,地测组要针对采掘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地质情况,随时调查分析采掘前方的地质情况,发现问题或险情,及时发出地质临时预报。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一、引言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是指为了提前预测和预警水害的发生,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而建立的一套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机制。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范本,并对其中的关键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二、背景水害是指由于持续性或剧烈的降雨、洪水、山洪、水浸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
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抗灾能力相对较弱,水害对人民生活和经济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要素1. 数据采集与监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与监测,获取环境和气象变量的实时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降雨量、河流水位、江河湖库水位、蓄水量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并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
2. 建立数学模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可靠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和预报水害情况。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可以建立降雨-径流、水位-洪水等数学关系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报。
3. 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是水害预测预报制度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潜在的水害风险。
在评估过程中,应考虑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适当的权衡和综合分析。
4. 预警与应急响应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目的是提前预警和预测水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预警信息应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和公众参考。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人员疏散、物资调配、救援措施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害的影响。
四、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实施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 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水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
某煤业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煤业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是针对煤矿和煤炭运输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水害情况,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水害事件的发生。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设备建设:在关键地点安装水位、水流速度、气象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数据。
监测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测量仪器等。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算法和模型对煤矿和煤炭运输环节的水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3. 预测模型建立:利用历史数据和各种指标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可以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可能发生的水害情况。
4. 预警系统建立:基于预测模型,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疏散人员、加强监测、调整煤矿生产计划等。
5. 预警信息发布:将预警信息发布给煤矿和相关单位,包括预警级别、预警时间和预警范围等信息,以便相关单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6. 应急措施制定:根据预警信息,相关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行动步骤,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7. 定期演练与评估: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检查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应急能力,及时修正不足之处,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样的煤业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可以有效帮助煤矿和煤炭运输环节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水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保障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安全。
某煤业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二)煤矿水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预测和预报煤矿水害,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制定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煤业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范本,详细说明其构成和内容,以指导煤矿企业有效避免和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一、背景与目的: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旨在提前发现和预测煤矿水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以保障煤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每年初由防治水办公室根据年度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采掘过程中存在的水灾隐患,编制年度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和年度防治水计划,于元月上旬报公司;每月____日前及每季度末编制月度、季度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并下发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科室领导。
同时,对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巷道可能出现的矿井水害随时预测预报。
1、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地质条件较清楚时,根据生产施工进度,在过断层、构造带50m前下发地质预测预报。
2、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地质条件发生异常变化,或与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出现偏差、不符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立即补发地质预测预报。
3、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存在岩溶陷落柱、老巷道、采空区、老钻孔等水害隐患时,要提前60m下发水情、水害隐患通知书。
4、井下采煤工作面及煤(岩)巷掘进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时,要立即下发地质预测预报。
5、井下揭煤巷道、井筒在距被揭突出煤层距20m前下发地质预测预报通知书,距10m前根据钻探资料发现地质情况变化较大时,及时下发揭煤预报。
距小于10m时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边探边掘。
6、井下需要进行探、放水的采掘头面,探、放水钻孔施工设计编制后,根据生产施工进度,在距探放水钻孔设计施工位置60m前下发水情、水害隐患通知书。
7、地测防治水临时预测预报要具有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并由矿总工程师及副总工程师、相关领导签字后生效,下发至矿各相关单位。
8、地测防治水临时预测预报内容完整,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地质问题描述准确,具有可执行性。
各单位在接到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内容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措施,防止各类地测防治水事故的发生。
9、每年初,根据年度采、掘接替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编制水害分析预测年度报表。
10、根据采、掘工程的月度计划,编制月度水情水害预测预报表,同时对已编制的年度报表进行修改、补充和修订。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预测和预报可能发生的水灾情况,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影响。
以下是一个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的范文,以供参考:一、制定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水害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对水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管理机构和责任1. 水害预测预报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水害预测预报计划,监测和分析气象、水文等数据信息,进行水害预测和预警。
2. 水利、气象、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数据和支持,并配合开展实施工作。
3. 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水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人员疏散和转移,提供救援和紧急救助。
三、预测预报流程1. 数据收集:收集气象、水文、地质等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实时观测数据和历史记录。
2. 数据分析:利用专业技术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建立,预测可能发生的水害情况。
3. 预测模型验证: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预警发布: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受影响区域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
5. 应急措施: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人员疏散、设备转移、资源调配等。
6. 监测和评估:对水害发生后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预测和预警结果进行验证和改进。
四、预测预报设施和设备1. 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气象站、雷达、气象卫星等,用于收集气象数据。
2. 水文观测设备:包括水位计、水闸、水泵等,用于收集水文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包括计算机、模型软件等,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通讯设备: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等,用于发布预警信息和紧急通讯。
五、预测预报评估和改进1. 每年对水害预测预报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议,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六、制度执行和监督本制度由水害预测预报机构负责执行,地方政府负责监督和协调工作。
ICS73-010D 09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2528.4—2017煤矿水害防治第4部分:地面区域治理2017-05-17发布2017-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2528-2017《煤矿水害防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顶板水害防治;——第2部分:底板构造探查治理;——第3部分:底板注浆加固;——第4部分:地面区域治理;——第5部分:老空水害防治。
本标准为DB13/T 2528-2017的第4部分。
本标准由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宝峰矿业有限公司九龙矿。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德昶、韩堂惠、耿俊红、葛文占、刘芳亮、赵庆彪、王铁记、关永强、赵章、智建水、武文清。
煤矿水害防治第4部分:地面区域治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面区域治理工作及其矿井防治水基础工作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深大于800m、存在隐伏导水构造、受底板高承压强含水层威胁,在地面进行区域治理的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63 煤矿科技术语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GB 50451 煤矿井下排水泵站及排水管路设计规范GB 51070-2014 煤炭矿井防治水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56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面区域治理技术在地面施工定向水平多分支钻孔,对一定区域内的煤层底板隔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或对煤层底板奥灰含水层进行注浆改造,封堵煤层与奥灰含水层间的导水通道,增强隔水层阻水能力或改造含水层富水性能的技术。
3.2高承压含水层静水压力大于8MPa的承压含水层。
4 防治水基础工作4.1 防治水机构与队伍4.1.1 专门防治水机构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不少于6名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2人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7—2018年)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关于防治水的相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我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总则一、防治水规划原则《防治水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贯彻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结合煤矿生产规划,利用前期防治水工作取得的经验,遵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程规范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二、防治水规划依据本规划结合煤矿生产规划,在已进行的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区域资料及附近煤矿资料进行编制,主要依据文件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3)《煤矿安全手册》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5)《矿井地质工作手册》6)《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主要参考报告:1)《地质报告》2)《防排水设施及地面防治水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参考图件:1)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2)采掘工程平面图第二章矿田概况一、交通位置1、位置鄂尔多斯市蒙西鑫盛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南西距乌海市海勃湾区15km,南东距棋盘井镇46km,行政区划隶属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煤矿处在桌子山煤田木尔沟勘探区第1~6勘探线之间,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2′16″~106°53′45″;北纬:39°45′15″~39°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