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机械波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
质点依次振动.。
高考物理波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中,波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涵盖了许多内容,包括机械波、声波和光波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探讨。
一、机械波机械波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常见的有横波和纵波。
1. 横波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可以通过弹簧、光绳等模型来进行展示。
横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和波长有关,可以用公式v=λf来表示,其中v为速度,λ为波长,f为频率。
2. 纵波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动,常见的有声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频率和波长无关。
二、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介质中分子的振动引起的。
声波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波长,是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分子之间的振动传播的,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有所不同。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主要特征:频率、振幅和波长。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决定音量大小,而波长则是声音的空间特性。
三、光波光波是由电磁场和电磁感应产生的波动,是一种电磁波。
光波具有很高的频率和能量,可以使人眼感知到。
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30万公里/秒。
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空气中会稍微减慢。
2. 光的特性光有两种基本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波动性表现为光的干涉、衍射和折射现象,而粒子性则表现为光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输。
四、波的现象与应用波动现象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共振等。
1. 干涉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同时存在时,互相作用产生的现象。
干涉现象常见的有光的干涉、声音的干涉等。
通过干涉现象,可以制作出干涉仪、干涉条纹等。
2. 衍射衍射是指波在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如衍射光栅、衍射亮斑等。
3. 共振共振是指波与物体具有共同频率时,能够引起物体的振动放大。
第2节机械波一、机械波横波和纵波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二、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横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像:2.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①v=λf;②v=λT。
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2.多普勒效应(1)条件: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波源与波的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深化理解]1.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起振的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即使波源停止振动,波仍然继续向前传播。
3.波的周期性、波传播的双向性及质点振动的双向性是波动问题产生多解的主要因素。
4.当两波源为同相波源时,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的点为加强点,而两波源为反相波源时,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的点为减弱点。
加强点指的是振幅变大,质点仍在振动,并非一直远离平衡位置,减弱点的振幅可能为零,即静止不动。
5.发生衍射是无条件的,发生明显衍射是有条件的。
第2讲机械波【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机械波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________中的传播,形成了机械波.(1)产生条件①有________.②有能传播振动的________,如空气、水、绳子等.(2)传播特点①传播振动形式、________和信息.②质点不________.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________.2.分类分类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形状举例横波________凹凸相间;有________、________绳波等纵波在同一条直线上疏密相同;有________、________弹簧波、声波等3.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1)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相位总是________的两个________质点间的距离.(2)频率f: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都等于________的振动频率.(3)波速v、波长λ和频率f、周期T的关系:v==________.机械波的波速大小由____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4.波的图像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坐标轴:横坐标表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________,纵坐标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二、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________明显条件:障碍物或孔的________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现象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波能够________或孔继续向前传播开的________________2.多普勒效应(1)定义:波源与观察者__________________,接收到的频率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2)实质:波源频率________,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________.(3)规律:①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________.②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________.③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________波源的频率.【生活情境】1.在艺术体操的带操表演中,运动员手持细棒抖动彩带的一端,彩带随之波浪翻卷.彩带上的波浪向前传播时,彩带上的(1)蝴蝶结随波远离运动员.()(2)蝴蝶结的振动频率与运动员手(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3)蝴蝶振动的能量是从运动员手(波源)获得的.()(4)彩带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教材拓展】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63《思考与讨论》](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2s波形图如图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5m/s,则()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t=0时刻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25HzD.x=2m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0.4sin (2.5πt+π) m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73T1](多选)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A、频率f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时刻位于O点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B.位于P、N两点的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位于M点的质点和位于O点的质点都到达平衡位置D.O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关键能力·分层突破】考点一机械波的传播规律角度1波的传播规律及波速公式的应用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2.波速公式v==λf的理解(1)波速v: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波源的周期T无关.(2)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各个质点振动的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例1[2021·全国甲卷,34节选]均匀介质中质点A、B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上,坐标分别为0和x B=16cm.某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20cm/s,波长大于20cm,振幅为y=1cm,且传播时无衰减.t=0时刻A、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运动方向相反,此后每隔Δt=0.6s两者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已知在t1时刻(t1>0),质点A位于波峰.求(1)从t1时刻开始,质点B最少要经过多长时间位于波峰;(2)t1时刻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命题分析试题情境属于综合性题目,以波动图像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必备知识考查简谐横波的图像、质点的振动规律、周期等知识关键能力考查理解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由某两时刻波的图像推断某点的振动情况学科素养考查运动观与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推理.要求考生建立质点的振动和波动情境,由此推断合理的结果角度2波的图像的应用波的传播方向判定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方法方法内容图像“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同侧”法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微平移”法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x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振动方向例2[2022·泰安模拟]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从此时刻开始,介质中的质点P、Q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分别为0.2s、0.8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5s时刻质点P正沿y轴的负方向运动B.t=1.5s时刻质点Q加速度最大C.0~1.5s内质点Q发生的路程为30cmD.0~1.5s内波传播的路程为9cm[解题心得]【跟进训练】1.(多选)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中医悬丝诊脉悬的是“丝”,“诊”的是脉搏通过悬丝传过来的振动,即通过机械波判断出病灶的位置与轻重缓急.如图,假设“丝”上有相邻两点间距相等的点1、2、3、4、…,朱紫国国王在搭上丝线后图中质点1在t=0时开始向上振动,产生的机械波沿丝线向孙悟空传播,t=0.75s时质点1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此时质点4刚好开始振动,则()A.该波所有质点的振动频率均为1HzB.t=0.75s时质点4振动的方向向下C.t=0.75s时质点1和质点3的加速度相同D.t=2.5s时质点2恰好位于波峰位置2.[2022·河南顶尖名校联考]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坐标为(1,0)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P质点的坐标为(3,0).在t1=0.6s时刻,P质点第二次位于波峰位置,Q质点的坐标是(-3,0).求:(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2)t2=1.5s时质点Q的位移.考点二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两种图像的比较:振动图像波的图像图像物理意义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图像信息(1)质点振动周期(2)质点振幅(3)各时刻质点位移(4)各时刻质点速度、加速度方向(1)波长、振幅(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方向(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图像变化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一完整曲线占横坐标的距离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形象比喻记录着一个人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录像带记录着许多人某时刻动作、表情的集体照片例3[2021·山东卷,10](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1=2s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2=5s时的波形图.以下关于平衡位置在O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正确的是()[解题心得]命题分析试题情境属于综合性题目,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必备知识考查简谐横波的图像、振动图像、周期等知识关键能力考查理解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由某两时刻波的图像推断某点的振动图像学科素养考查运动观念与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推理.要求考生建立质点的振动和波动情境,由此推断合理的结果【跟进训练】3.(多选)在一次实验中,某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甲所示,乙图为在该波的传播方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波的波长为2mB.若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该波一定沿x轴负方向传播C.若图乙是质点P的振动图像,则在t=0.35s时刻,质点Q的坐标为(2m,-4cm) D.若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在t=0.35s时刻,质点P的坐标为(4.5m,-4cm) 4.[2022·山东临沂模拟]如图(a),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0时刻和t2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别是平衡位置为x1=1.0m和x2=4.0m的两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求:(1)波的传播速度和t2的大小;(2)质点P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思维方法]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三关键:“一分、一看、二找”考点三波的多解问题1.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的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或Δ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nT+Δt(n=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nλ+Δx(n=0、1、2、…)例4如图甲所示,某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实验,左边为弹簧振动系统,弹簧振子连接一根很长的软绳,取沿绳方向为x轴,沿弹簧轴线方向为y轴(x轴与y轴垂直),振子从平衡位置(坐标原点O点)沿y轴方向振动,某时刻绳子的波形如图乙中实线所示(t0=0),经过t1=0.2s后的波形如图乙中虚线所示,P为x=4m处的质点,则()A.绳子上产生的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35m/sB.质点P的振动频率可能为1.25HzC.从t=0开始,质点P经过0.8s沿x轴正方向运动4mD.t=0.4s时,质点P的位置在y=4cm处[解题心得]【跟进训练】5.(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b)和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像.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m B.1mC.2m D.m6.[2022·广东深圳一模]如图所示,左图中两小孩各握住轻绳一端,当只有一个小孩上下抖动绳子时,在绳子上产生简谐横波,右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绳子中间某段在t=0和t =0.75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小孩抖动绳子的周期T满足0.75s<T<2s.(1)判断哪侧(左侧/右侧)小孩在抖动绳子,并写出判断依据;(2)求此列波在绳子中传播的速度.考点四波的衍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n=0,1,2,…),则振动减弱.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2)波形图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是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例5[2021·浙江1月,13]两列频率、振幅均相同的简谐波Ⅰ和Ⅱ分别从绳子的两端持续相向传播,在相遇区域发生了干涉,在相距0.48m的A、B间用频闪相机连续拍摄,依次获得1、2、3、4、5五个波形,如图所示,且1和5是同一振动周期内绳上各点位移都达到最大值时拍摄的波形.已知频闪时间间隔为0.1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谐波Ⅰ和Ⅱ的波长均为0.24mB.简谐波Ⅰ和Ⅱ的周期均为0.48sC.绳上各点均做振幅相同的简谐运动D.两波源到A点和C点的路程差之差的绝对值是0.48m[解题心得]命题分析试题情境属于基础性题目,以波的叠加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必备知识考查横波的叠加、波长、周期和叠加区质点的振幅等知识关键能力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由叠加原理判断两列波相遇区域各质点的振动情况学科素养考查运动观与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推理.要求考生建立质点的振动和波动情境,由此推断合理的结果【跟进训练】7.[2021·浙江6月,9]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轻质绳在中点位置分叉成相同的两股细绳,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离分叉点相同长度处用左、右手在身体两侧分别握住直细绳的一端,同时用相同频率和振幅上下持续振动,产生的横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细绳传播.因开始振动时的情况不同,分别得到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并不相同B.甲图中绳子的分叉点是振动减弱的位置C.乙图中绳子分叉点右侧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D.乙图只表示细绳上两列波刚传到分叉点时的波形8.如图为波源O传出的一列水波,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通过孔A,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波通过孔B,不发生衍射现象C.波遇到障碍物C,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波遇到障碍物D,不发生衍射现象第2讲机械波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1.介质(1)①波源②介质(2)①能量②随波迁移③相同2.垂直波峰波谷密部疏部3.(1)相同相邻(2)波源(3)λf介质4.位移平衡位置位移二、1.相同尺寸稳定的干涉图样绕过障碍物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会发生变化(2)不变发生变化(3)①频率变大②频率变小③等于生活情境1.答案:(1)×(2)√(3)√(4)√教材拓展2.解析:由图可知波的波长λ=4m,由题可知在时间t=0.2s内,波传播的距离为x=v t=5×0.2m=1m=,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向传播,A错误;由波的传播方向可知,t=0时刻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B错误;由v=,得T==0.8s,频率为f=1.25Hz,要发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必须两列波频率相同,C正确;x=2m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0.4sin (2.5πt+π) m,D正确.答案:CD3.解析:由题图知,O点是波谷和波谷叠加的位置,是振动加强点,该时刻位于O点的质点处于波谷,其振幅为2A,A错误,D正确;P、N两点是波谷和波峰叠加,由于两列波的振幅、频率相等,位于P、N两点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零,即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正确;该时刻位于M点的质点处于波峰,位于O点的质点处于波谷,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位于M点的质点和位于O点的质点都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C正确.答案:BCD关键能力·分层突破例1解析:(1)在t1时刻质点A位于波峰,A、B的平衡位置坐标分别为0和x B=16cm 波峰从A传到B所用时间t AB==0.8s故从t1时刻开始,质点B最少要经过0.8s位于波峰(2)由题意,Δt=又Δt=0.6s,解得周期T=1.2s若选t1时刻为计时零点,则由题意可知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y A=y cosωt质点B的振动方程为y B=y cosω(t-t AB)t AB=0.8s,ω=,t=0联立解得t1时刻即t=0的时刻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y B=-0.5cm答案:(1)0.8s(2)-0.5cm例2解析:根据“同侧”法可知,0时刻P质点向下振动,Q质点向上振动,根据题意可知,P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t P=0.2s,Q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t Q=0.8s,且t P+t Q=T=1s,所以该波的周期T=2s,因为t=1.5s=T,所以t=1.5s时刻,质点P正由平衡位置向波峰运动,其速度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而Q质点正由波谷向平衡位置运动,未到达最大位移处,其加速度不是最大,故A、B错误;由于Q质点在0时刻并不是在平衡位置或者最大位移处,所以经过T,其路程不等于3A,即Q质点发生的路程不等于30cm,故C错误;因为t=1.5s=T,所以波朝着传播方向传播的路程为x=λ=9cm,故D正确.答案:D1.解析:质点1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上,t=0.75s时质点1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即T=0.75s,故周期T=1s,频率为1Hz,A正确;质点1开始时振动方向向上,t=0.75s时质点4刚好开始振动,振动的方向也向上,B错误;t=0.75s时质点1在波谷、质点3在波峰,两质点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错误;波从质点1传到质点2用时0.25s,质点2在t=2.5s时发生振动的总时间为2.5s-0.25s=2.25s=2.25T,即此时质点2恰好位于波峰位置,D正确.答案:AD2.解析:(1)由图示波形图可知,这列波的波长λ=4cm=0.04m,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形平移法知t=0时刻P点向下振动,经过个周期第二次到达波峰位置,由此可知t1=T=0.6s则得T=0.8s所以波速为v==m/s=0.05m/s(2)因为t2=1.5s=T+T故t2=1.5s时质点Q的位移为y=4sin cm=-2cm答案:(1)0.05m/s(2)-2cm例3解析:若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1=2s时O点振动方向竖直向上,则传播时间Δt=t2-t1=3s,满足Δt=T+nT(n=0,1,2,3,…),解得T=s(n=0,1,2,3,…),当n=0时,解得周期T=4s,A项正确,B项错误;若机械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t1=2s 时O点振动方向竖直向下,则Δt=T+nT(n=0,1,2,3,…),解得T=s(n=0,1,2,3,…),当n=0时,解得周期T=12s,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AC3.解析:由题图甲读出波长λ=2m,所以A正确.若题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t =0时Q向下振动,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B错误.若题图乙是质点P的振动图像,t =0时P向下振动,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此时Q正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0.35s=1T质点Q处于波谷,坐标为(2m,-4cm),故C正确.若题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t =0时Q向下振动,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此时P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0.35s=1T质点P处于波谷,坐标为(1m,-4cm),故D错误.答案:AC4.解析:(1)由图可知波长:λ=8m,质点振动的周期:T=0.2s传播速度v==40m/s结合图像可知,横波沿x正向传播故t1=0到t2:nλ+2m=v t2,解得t2=0.2n s+0.05s(n=0、1、2、3…)(2)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位移表达式:y=A sin由图可知A=10cm,t=0时y=5cm且向-y方向运动解得y=10sin cm答案:见解析例4解析:振源在坐标原点,绳子上产生的波只能向右传播,由t0到t1波传播的距离x=nλ+λ=(4n+1) m(n=0、1、2、…),0.2s=nT+T(n=0、1、2、…),则波速v=(20n+5) m/s(n=0、1、2…),T=s(n=0、1、2、…),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波的波速不可能为35m/s,故A错误.当n=0时,该波振动周期为0.8s,则质点P的振动频率为1.25Hz,故B正确.根据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可知,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故C错误.根据波的图像和以上分析可知,t=0.4s时,质点P的位置不可能在y =4cm处,故D错误.答案:B5.解析:题图(b)所示质点在t=0时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图(c)所示质点在t=0时,y =-0.05m,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结合波形图找到对应的点,如图所示若题图(b)所示质点为图中左侧波峰上的点,则两点距离为m=m,若题图(b)所示质点为图中右侧波峰上的点,则两点距离为m=m,考虑到空间周期性,则x=nλ+(m)=2n+(m),或x=nλ+(m)=2n+(m)(n=0,1,2…),因此A、D正确,B、C错误.答案:AD6.解析:(1)如果左侧小孩抖动绳子,则波向右传播,在0.75s内其波向右传播1m,波速v==m/s=m/s,周期T==s=3s,不符合题意周期0.75s<T<2s.如果右侧小孩抖动绳子,波向左传播0.75s,又小于一个周期,波向左传播的距离是3m (小于一个波长4m),v==m/s=4m/s,周期T==s=1s,符合题意.(2)由(1)知,波速等于4m/s.答案:(1)见解析(2)4m/s例5解析:由题图可知,简谐波Ⅰ和Ⅱ的波长均为0.48m,A错误;从波形1到波形5经历的时间为=0.48s,可得简谐波Ⅰ和Ⅱ的周期均为T=0.96s,B错误;两列波相遇时,有些质点振动加强,有些质点振动减弱,并且加强区和减弱区相间出现,加强区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幅的和,减弱区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幅的差,所以绳上各点的振幅不都相同,C错误;由题图可知A、C两点均为振动减弱点,则两波源到两点的路程差分别为(2n+1)和(2n-1),则两波源到A点和C点的路程差之差的绝对值是=λ=0.48m,D正确.答案:D7.解析:题图甲中两列频率相同的波传播到分叉点均向上振动,该点振动加强,B错误;两列波在相同绳子上传播速度相同,故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相同,A错误;题图乙中两列波传播到分叉点振动相反,振动减弱,由于振幅相同,故叠加后见不到明显的波形图,C正确;每经过一个周期就会出现一个与乙图相同的波形,D错误.答案:C8.解析:当孔、缝、障碍物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观察题图,孔B和障碍物C尺寸明显大于波长,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但仍然有衍射现象,只是不明显,不易观察;孔A和障碍物D尺寸小于和接近波长,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机械波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小编准备了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机械波,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
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19年)[1]。
单位v/ms^-1传播方式与特点质点的运动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
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
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机械波(一)波的形成和传播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状态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
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二)横波和纵波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关系来看,机械波有两种基本类型:1. 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横波是以波峰波谷这个形式将机械振动传播出去的,这种波在传播时呈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纵波在传播时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波形。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绳子、水。
说明:(1)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2)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
(3)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4)波在传递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一)波的图象1. 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叫波的图象。
2. 波的图象变化情况确定波的图象变化情况的方法:一是描点作图法,二是图象平移作图法。
(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振动图象波的图象图线研究对象振动质点连续介质横坐标意义时间t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意义振动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图象的意义振动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在某时刻t的波形反映的物理信息①能直接得出振动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振动的振幅,周期②能间接得出振动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回复力、加速度等变化情况。
十、机械波1、机械波(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引起介质振动的质点或物体 ②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是介质内部各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各质点依次被带动。
(4)机械波的特点和实质 ①机械波的传播特点a .前面的质点领先,后面的质点紧跟;b .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方向发生迁移;c .波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d .振动是波动的形成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e .在均匀介质中波是匀速传播的。
②机械波的实质a .传播振动的一种形式;b .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5)机械波的基本类型:横波和纵波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
表现形式:其中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部分的最低点叫波谷。
横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绳传播的波、迎风飘扬的红旗等为横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表现形式其中质点分布较稀的部分叫疏部,质点分布较密的部分叫密部。
纵波表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现为疏密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弹簧传播的波、声波等为纵波。
2、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建立①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的含意义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从形式上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就看横坐标。
②图象的建立:在xOy坐标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与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各个点(x,y),并把这些点连成曲线,就得到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2)波的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特点横波的图象的形状和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形状相似。
波形中的波峰也就是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最大值。
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在横波的情况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就是波的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波形。
第三课时机械波的概念及图象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一、机械波知识讲解1.机械波的产生(1)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①振源;②传播振动的介质.二者缺一不可.2.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3.描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①定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②理解:a.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Δt时间内,向前传播的距离为Δx,则Δx=(n+Δn)λ,Δt=(n+Δn)T,其中n=0\,1\,2\,3…,0<Δn<1.(2)频率f波源的振动频率,即波的频率.因为介质中各质点做受迫振动,其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振动频率,不随介质的不同而变化.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3)波速v单位时间内某一波的波峰(或波谷)向前移动的距离,叫波速.波速由介质决定.同类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则.式中v为波的传播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T为振源的振动周期,常说成波的周期.活学活用1.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 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A.周期为Δt,波长为8LB.周期为Δt,波长为8LC.周期为Δt,波速为D.周期为Δt,波速为解析:由题图(b)可以判断波长为8L;图(b)中质点9振动方向向上,而质点1开始时向下振动,说明质点9后还有半个波长没有画出,即在Δt时间内传播了1.5个波长,Δt为1.5个周期,所以其周期为Δt,由波长\,周期\,波速之间的关系式v=可计算出波速为答案:BC二、波的图象知识讲解以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坐标为横坐标,某时刻各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纵坐标画出的图象叫做波的图象.(1)波动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②波形图线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对于简谐波而言,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同.③波的图象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④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不指定波的传播方向时,图象中波可能向x轴正向或x轴负向传播.(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知道波速v的方向,可知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如图中,设波速向右,则1\,4质点沿-y 方向运动;2\,3质点沿+y方向运动.⑤若知道该时刻某质点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如上图中,设质点4向上运动,则该波向左传播.⑥若已知波速v的大小,可求频率f或周期T:.⑦若已知f或T,可求v的大小:v=λf=.⑧若已知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图,沿(或逆着)传播方向平移.活学活用2.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 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长是4 m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C.质点Q(x=9 m)经过0.5 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D.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的解析:从题图上可以看出波长为4 m,A正确.实际上\!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应理解为,出现第一个波峰与出现第二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在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而一次会振动应表现为\!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即T=0.4 s,则v=,代入数据可得波速为10 m/s,B正确.质点Q(x=9 m)经过0.4 s开始振动,而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即介质中的每一个质点都被它左侧的质点所带动,从波向前传播的波形图(如题图)可以看出0.4 s波传到Q 时,其左侧质点在它下方,所以Q点在0.5 s时处于波谷,再经过0.2 s即总共经过0.7 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C错误.M以后的每个质点都是重复M的振动情况,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B\,D.答案:ABD三、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比较知识讲解活学活用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下图中图甲是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象(两图用同一时刻做起点),则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A.x=0处的质点B.x=1 m处的质点C.x=2 m处的质点D.x=3 m处的质点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1 s时,质点从平衡位置向y轴的负方向运动,因波的图象是表示t=1 s时的波的图象,正在平衡位置的点有x=0处\,x=2 m等处的质点,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平移波形曲线,可知t=1 s后的时刻x=0处和x=4 m处的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x=2 m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选A.答案:A第二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题技法一、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技法讲解已知质点振动速度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地,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和某时刻波的图象可判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方法一:上下坡法沿坡的传播速度的正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见图1甲所示)方法二:同侧法在波的图象上的某一点,沿纵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x轴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见图1乙所示)方法三:带动法(特殊点法)′,若P′在P上方,P′带动P向上运动,则P向上运动;若P′在下方,P′带动P向下运动,则P向下运动.方法四:微平移法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移动(如图2乙中虚线),由于质点仅在y方向上振动,所以A′\,B′\,C′\,D′即为质点运动后的位置,故该时刻A\,B沿y轴正方向运动,C\,D沿y轴负方向运动.典例剖析例1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可知()A.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B.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C.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D.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向上运用解析: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解答此题可采用\!特殊点法\"和\!波形移动法\".用“特殊点法”来分析:假设此波从左向右传播,顺着传播方向看去,可知a\,b两质点向上,c\,d两质点向下振动;假设此波从右向左传播,同理可知a\,b两质点向下振动,c\,d两质点向上振动,所以B\,D正确.用\!波形移动法\"来分析:设这列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则在相邻的一小段时间内,这列波的形状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如图虚线所示.因此所有的质点从原来在实线的位置沿y轴方向运动到虚线的位置,即质点a向上运动,质点b也向上运动,由此可知选项A\,B中B是正确的.类似地可以判定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BD二、已知波速v和波形,画出再经Δt时间波形图的方法技法讲解(1)平移法:先算出经Δt时间波传播的距离Δx=v\5Δt,再把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即可.因为波动图象的重复性,若已知波长λ,则波形平移n个λΔx=nλ+x时,可采取去整nλ留零x的方法,只需平移x即可.(2)特殊点法:在波形上找两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点,先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Δt=nT+t.由于经nT波形不变,所以也采取去整nT留零t的方法,分别作出两特殊点经t后的位置,然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图.如果是由t时刻的波形来确定(t-Δt)时刻的波形,用平移法时应向速度的反方向平移,用特殊点法时应按确定的振动方向向反方向振动.典例剖析例2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此波的传播速度大小v=2 m/s,试画出该时刻5 s前和5 s后的波动图象.解析:方法一:(特殊点振动法)因为v=2 m/s,从图得λ=8 m,所以T= =4 s.又因为此波向右传播,故平衡位置坐标2 m\,6 m的两个特殊质点的初始振动方向分别为沿y轴的正向与沿y 轴的负向.经过5 s(1.25T),这两个质点分别位于正向最大位移与负向最大位移,由此便得出5 s后的波形如图实线所示.同理可得,5 s前的波动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方法二:(波形平移法)因为波速v=2 m/s,所以由Δx=vΔt,可得Δx=10 m,注意到去整后为,故将整个波形向右平移,即为5 s前的波动图象.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堂训练1.关于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任意时刻,对平衡位置位移都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B.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在横波的传播过程中,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波峰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D.波长大小与介质中的波速和波频率有关解析: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任意时刻,对平衡位置位移都相等的两个相邻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A错.由v=λf知λ=v/f=v\5T,B正确.在横波的波形曲线中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曲线在x轴截取的距离是一个波长,C正确.由v=λf知λ=,D正确.答案:BCD2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T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时间解析:因为此时Q质点向下振动,且此时Q质点右方邻近质点在Q点下方,说明波向左传播,所以N是波源,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经过一个周期;又P、N间水平距离为3λ/4,故P质点已振动了.答案:C3.4 m/s,从此时起,图中所标的P质点比Q质点先回到自己的平衡位置.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列波一定沿x轴正向传播B这列波的周期是0.5sC从此时起0.25s末P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轴正向D.从此时起0.25 s末Q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轴负向解析:由于P比Q先回到平衡位置,故此时P向y轴负方向运动,Q向y轴正方向运动,波应向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T=λ/v,可得T=0.5 s,所以B项正确;从此时刻经0.25 s(即半个周期后),P质点一定会运动至现在的对称位置,并与现在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故C项正确;同理可知此时Q点的加速度应沿y轴正向,所以D项错误.答案:BC4.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如图所示,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7,0),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 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①t=0.9s时,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②t=1.2s时,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③振源的起振方向一定向上④质点Q位于波峰时,质点P位于波谷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②解析:由于t=0.7 s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所以v传= m/s=10 m/s由图可知λ=4 m,则T= s=0.4 s∴t=0.9 s时第一个波峰传播距离x=vt=10×0.9 m=9 m,故波峰由2 m传播到-7 m的Q 点,因而①选项正确,②选项错误.由于波从右向左传播,故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该时刻1质点振动方向相同,向上起振,因而③选项正确.又因SPQ=[-1-(-7)]=6 m=×3=×3,所以P、Q质点为反相质点,所以P、Q两质点,任一时刻对平衡位置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④项正确.答案:A5.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正x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P1\,P2,已知P1的x坐标小于P2的x坐标.则()A.若,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B.若,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C.若,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D.若,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依据题意正确作出图示,然后借助图示分析求解,按图示可判断选项A、C正确.答案:AC1.如图所示为两个波源S1和S2在水面产生的两列波叠加后的干涉图样,由图可推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波源振动频率一定相同B.两波源振动频率可能不相同C.两列水波的波长相等D.两列水波的波长可能不相等解析:两列波产生干涉图样的条件是波的频率必须相同,故A项正确;在同种介质中,各种水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根据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可知,两列水波的波长一定相同,C项正确.答案:AC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x 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解析:a、b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Δx=x b-x a=3 m=λ,所以,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平衡位置,A错;由图象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将波沿x轴负方向分别平移波长和波长,可知B错、C正确;只有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位移和速度才分别相同,故D错.答案:C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 m()A.0.60 mB.0.20 mC.0.12 mD.0.086 m解析:由题意知,其波形如下图.所以,,(n=0,1,2……),当n=0时,λ=0.6 m,A对;当n=1,λ=0.12 m,C对,故选A、C.答案:AC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 s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4 s,振幅A=10 cm,且a、b距离相差(n+0.75)λ,a、b的振动时间相差(n+0.75)T,又10.5=(n+0.75)λ,则λ=10.5/(n+0.75),v=λ/T=10.5/(4n+3),因而D对.(n取0,1,2,3……)答案:D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 m()A.此时波的频率一定是10 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 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解析:由振动曲线知T=0.1 s,故f=→b,则Δt1=0.1k+0.→a,则Δt2=0.1k+0.1·Δt1=s ab 和v2·Δt2=s ab,取k=0,1,2……可知C正确,B、D错.答案:AC6.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下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开始振动,则()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解析:由两种波的传播速率可知,纵波先传到地震仪,设所需时间为t,则横波传到地震仪的时间为t+5.由位移关系可得4(t+5)=9t,t=4 s,距离l=vt=36 km,故A正确.答案:A7.某质点在y方向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O处,其振幅为0.05 m,振动周期为0.4 s,振动在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1 m/s.当它由平衡位置O开始向上振动,经过0.2 s后立即停止振动,由此振动在介质中形成一个脉冲波.那么,在停止振动后经过0.2 s的波形可能是图中的()解析:在O处,质点开始向上振动,经0.2 s时,O处质点向下振动,且波向右传播半个波长,x=0.2 m的质点将要振动.此时停止振动,波形不变,在0.2 s内又向右传播半个波长,故B正确.答案:B8.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子位于x=-2、10-1m 和x=12×10-1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此刻处于平衡位置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正方向运动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解析:根据波动与振动方向间的关系可知,此时P、Q两质点均向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再经过t=0.75 s,两列波都传播Δx=vt=0.3 m,恰好都传播到M点,但P、Q两质点并未随波迁移,选项B错误.t=1 s时,两列波都传播Δx=vt=0.4 m,两列波的波谷同时传播到M点,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质点M的位移为-4 cm,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9..质点 N的振幅是________m,振动周期为________s,图乙表示质点_______(从质点K、L、M、 N中选填)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速为 ______m/s.解析:由图甲可知,振幅为0.8 mλ=vT可得,答案:0.8 4 L 0.510.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6 m/s,P点的横坐标为96 c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问:(1)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开始振动?振动时方向如何?(2)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解析:(1)开始计时时,这列波的最前端的质点坐标是24 cm,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这一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因此在波前进方向的每一个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沿y轴负方向,故P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是沿y轴负方向,故P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是(2)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即初始时刻这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因此所用的时间是t′=s=1.5 s.答案:(1)1.2 sy轴负方向(2)1.5 s11.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媒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m/s.在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2.5 m处重合,如图所示:(1)求两列波的周期T a和T b.(2)求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2.5 m,λb=4.0 m,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1.6 s.(2)两列波波长的最小公倍数为s=20 m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为±20k)m,k=0,1,2,3,……答案:(1)1 s1±20k)m,k=0,1,2,3,…12.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 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1)设周期大于(t2-t1),求波速.(2)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000 m/s.求波的传播方向.解析:当波传播时间小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当波传播的时间大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大于波长.这时从波形的变化上看出的传播距离加上n 个波长才是波实际传播的距离.(1)因Δt=(t2-t1)<T,所以波传播的距离可以直接由图读出.若波沿+x方向传播,则在0.005 s内传播了2 m,故波速为v= s=400 m/s,若波沿-x方向传播,则在0.005 s内传播了6 m,故波速为v= =1200 m/s.(2)因(t2-t1)>T,所以波传播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在0.005 s内传播的距离为Δx=vt=6000×0.005 m=30 m,,即Δx=3λ+λ.因此,可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的负方向.答案:(1)若波沿x轴正向,v=400 m/s若波沿x轴负向,v=1200 m/s(2)沿x轴负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知识网络:内容详解:一、波的形成和传播:●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①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
②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横波和纵波:①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②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机械波的特点:①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②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振动和波动的比较:两者的联系:振动和波动都是物体的周期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使物体回到原来平衡位置的力,一般来说都是弹性力,就整个物体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波动。
而对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因此可以说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在时空上的延伸,没有振动一定没有波动,有振动也不一定有波动,但有波动一定有振动。
二者的区别:从运动现象来看:振动是一个质点或一个物体通过某一中心,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而波动是由振动引起的,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从运动原因来看:振动是由于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而波动是由于弹性介质中某一部分受到扰动后发生形变,产生了弹力而带动与它相邻部分质点也随同它做同样的运动,这样由近及远地向外传开,在波动中各介质质点也受到回复力的作用。
从能量变化来看:振动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对于简谐运动,动能最大时势能为零,势能最大时动能为零,总的机械能守恒,波在传播过程中,由振源带动它相邻的质点运动,即振源将机械能传递给相邻的质点,这个质点再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质点,因此说波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传播能量的过程,每个质点都不停地吸收能量,同时向外传递能量,当波源停止振动,不再向外传递能量时,各个质点的振动也会相继停下来。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物理知识点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考试要点基本概念一、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表达式为:F= -kx(1)简谐运动的位移必须是指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也就是说,在研究简谐运动时所说的位移的起点都必须在平衡位置处。
(2)回复力是一种效果力。
是振动物体在沿振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力。
(3)“平衡位置”不等于“平衡状态”。
平衡位置是指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在该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如单摆摆到最低点时,沿振动方向的合力为零,但在指向悬点方向上的合力却不等于零,所以并不处于平衡状态)(4)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几个重要的物理量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位移x、回复力F、加速度a、速度v这四个矢量的相互关系。
(1)由定义知:F∝x,方向相反。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a,方向相同。
(3)由以上两条可知:a∝x,方向相反。
(4)v 和x 、F 、a 之间的关系最复杂:当v 、a 同向(即 v 、 F 同向,也就是v 、x 反向)时v 一定增大;当v 、a 反向(即 v 、 F 反向,也就是v 、x 同向)时,v 一定减小。
3.从总体上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动的最大特点是往复性或者说是周期性。
因此振动物体在空间的运动有一定的范围,用振幅A 来描述;在时间上则用周期T 来描述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须的时间。
(1)振幅A 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一定要将振幅跟位移相区别,在简谐运动的振动过程中,振幅是不变的而位移是时刻在改变的)(2)周期T 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f =1/T 也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因素决定,叫固有周期。
第8.2讲机械波考点一波的传播及波的图像【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①有发生机械振动的_.②有传播_,如空气、水等.(2)传播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_和_,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_.各质点的振幅相同②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_.③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_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_.④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_,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2.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_,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_.(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_的位移.最大位移为A或-A(3)图像(如图)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相位总是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频率f :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_. (4)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v =λT =_.【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波的周期性(1)质点振动nT (n =1,2,3,…)时,波形不变.(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 =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 +1)λ2(n =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考向1波的形成及传播例1在如图所示的xOy 坐标系中,一条弹性绳沿x 轴放置,图中小黑点代表绳上的质点,相邻质点的间距为a .t =0时,x =0处的质点P 0开始沿y 轴做周期为T ,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t =34T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质点P0沿y轴负方向运动T时,质点P4速度最大B.t=34T时,质点P3和P5相位相同C.t=34D.该列绳波的波速为8aT例2(多选)[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杜甫曾在《曲江》中提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平静水面上的S处,“蜻蜓点水”时形成一列水波向四周传播(可视为简谱波),A、B两点与S在同一条直线上,C、S在另外一条直线上.图示时刻,A在波谷,B、C在不同的波峰上.已知波速为v,A、B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则不正确的是()A.水波的波长为aB.A点振动频率为2vaC.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3avD.从图示时刻起,经过a的时间,B、C之间的距离增大了v考向2波的图像例3(多选)[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一列机械波的波源是坐标轴原点,从t=0时波源开始振动,t=0.5s时波形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在这种介质中波速v=4m/sB.x=1m处的质点在t=0.3s时位于波谷C.波源的振动方程为y=0.02sin(5πt+π)mD.x=-1m处的质点半个周期内向左移动半个波长例4(多选)[2024·云南曲靖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从此时刻开始,介质中的质点P、Q(P、Q连线平行x轴)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分别为0.1s、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的周期为T=1sB.0~0.75s内质点Q运动的路程为30cmC.0~0.75s内波传播的距离为9cmD.t=0.75s时刻质点Q加速度最大考点二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关键能力·思维进阶】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比较(看下一时刻的位移)(同侧法)例5如图所示,图甲是t=5s时刻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形图,图乙为这列波上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A.该列波的波速为4m/sB.图乙可能是质点b的振动图像C.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6sin(πt2+π)cmD.t=10s时,a点的振动方向向上例6(多选)[2022·山东卷]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平衡位置位于坐标原点O的质点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当t=7s时,简谐波的波动图像可能正确的是()思维提升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三关键:“一分、一看、二找”考点三波的多解问题【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的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或Δ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nT+Δt(n=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nλ+Δx(n=0,1,2,…).例7[2023·海南卷]如图所示分别是一列机械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6m的两个质点P、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的周期是5sB.该波的波速是3m/sC.4s时P质点向上振动D.4s时Q质点向上振动例8(多选)[2024·广东广州第十六中学期中]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非方格)为t=1s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有P、Q、M三个质点,t=0时刻,三个质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 P=2cm、y Q=-2cm、y M=-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两质点的速度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P、M两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此列波的周期可能为0.8sD.此列波的波速可能为6m/s例9如图甲所示,某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实验,左边为弹簧振动系统,弹簧振子连接一根很长的软绳,取沿绳方向为x轴,沿弹簧轴线方向为y轴(x轴与y轴垂直),振子从平衡位置(坐标原点O点)沿y轴方向振动,某时刻绳子的波形如图乙中实线所示(t0=0),经过t1=0.2s后的波形如图乙中虚线所示,P为x=4m处的质点,则()A.绳子上产生的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35m/sB.质点P的振动频率可能为1.25HzC.从t=0开始,质点P经过0.8s沿x轴正方向运动4mD.t=0.4s时,质点P的位置在y=4cm处考点四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波的叠加在波的叠加中,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2.波的干涉和衍射3.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n=0,1,2,…),则振动减弱.若Δr=(2n+1)λ2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λ2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2)图像法: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4.多普勒效应(1)定义:波源与观察者_,接收到的频率_的现象.(2)实质:波源频率_,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_.(3)规律:①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波源频率不变②波源与观察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波源频率不变③波源和观察者如果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_波源的频率.【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2024·湖北模拟预测]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A.增大波源振幅B.降低波源频率C.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增大波源频率2.[2024·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我国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实现了时速350km/h的自动驾驶,此时多普勒效应会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稳定,这要求通信基站能分析误差并及时校正.如图一辆行驶的动车组发出一频率为f0、持续时间为Δt0的通讯信号,与动车组行驶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通信基站A、B接收到信号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为f A、Δt A和f B、Δt 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 A>f0,Δt A<Δt0B.f A<f0,Δt A>Δt0C.f B>f0,Δt B>Δt0D.f B<f0,Δt B<Δt03.[2023·浙江6月]如图所示,置于管口T前的声源发出一列单一频率声波,分成两列强度不同的声波分别沿A、B两管传播到出口O.先调节A、B两管等长,O处探测到声波强度为400个单位,然后将A管拉长d=15cm,在O处第一次探测到声波强度最小,其强度为100个单位.已知声波强度与声波振幅平方成正比,不计声波在管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则()A.声波的波长λ=15cmB.声波的波长λ=30cmC.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3∶1D.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2∶14.(多选)[2024·广东高三校联考]如图甲所示,水面上有两个波源S1、S2同时产生两列水波,若两列水波近似为简谐横波,以两波源的连线为x轴建立坐标轴,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P、Q为介质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1发出的水波波长大于S2发出的水波波长B.两列水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C.图示时刻,P、Q两点的振动方向相反D.两列水波相遇时,两波源连线中点处的振动将加强第2讲机械波考点一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1)①波源②介质(2)①形式能量迁移②相同③受迫相同④全振动2.(1)平衡位置位移(2)平衡位置3.(1)相同(3)振动频率(4)λf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1解析:由t =34T 时的波形图可知,波刚好传到质点P 6,根据“上下坡法”,可知此时质点P 6沿y 轴正方向运动,故波源起振的方向也沿y 轴正方向,故t =0时,质点P 0沿y 轴正方向运动,A 错误;由图可知,在t =34T 时质点P 4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故速度为零,B 错误;由图可知,在t =34T 时,质点P 3沿y 轴负方向运动,质点P 5沿y 轴正方向运动,故两个质点的相位不相同,C 错误;由图可知λ4=2a ,解得λ=8a ,故该列绳波的波速为v =λT =8a T ,D 正确. 答案:D例2解析:图示时刻,A 在波谷,B 在波峰上,A 、B 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 ,可知水波的波长为λ=2aA 点振动频率为f =1T =v λ=v 2a ,故A 、B 错误;由图可知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 比A 滞后t =Δx v =3a v ,故C 正确;由于质点只是上下振动,不随波传播方向迁移,则B 、C 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故D 错误.答案:ABD例3解析:由图中可知t =0.5s 时,波传播的距离为x =2.5m ,故波的速度为v =x t =2.50.5m/s =5m/s ,故A 错误;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2m ,所以波的周期为T =λv =25s =0.4s ,波传播到x =1m 需要的时间t 1=x 1v =15s =0.2s .由图可知该波的起振方向向下,t =0.3s 该波振动了0.1s ,即14T ,所以位于波谷,故B 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该波的振动方程为y =A sin(2πT t +φ)=-0.02sin(5πt)m=0.02sin(5πt+π)m,故C正确;质点只是上下振动,不随波左右移动,故D错误.故选BC.答案:BC例4解析: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波的平移可知,质点P向下振动,质点Q向,解得T=1s,故A正上振动,且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分别为0.1s、0.4s,故t P+t Q=T2确;由于在t=0时刻,质点Q不是在平衡位置,因此在0~0.75s内,即从t=0时刻开始3T4内,其路程不等于3A,即30cm,故B错误;由图可知λ=0.12m波速为v=λ=0.12m/sT0~0.75s内波传播的距离为x=v t=0.09m,故C正确;由于在t=0时刻,质点Q不是时刻,质点Q不是在位移最大处,其加速度不是最大,在平衡位置,因此t=0.75s,即t=3T4故D错误.故选AC.答案:AC考点二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5解析:由题图甲可得λ=8m,由题图乙可得T=4s,所以该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λT =2m/s,故A错误;由题图甲可知,t=5s时,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由题图乙t 可知,5s时该质点处于波峰位置,故B错误;由题图甲可知,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6sin(π2)T,质点a运动到平衡+π)cm,故C正确;t=5s时,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经过5s=(1+14位置且向下振动,故D错误.答案:C例6解析:由振动图像可知波的振幅A=20cm,波的周期T=12s,从振动图像上可以A,且向下运动.A 看出t=7s时,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y7=-√32图该质点位移符合条件,且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向下运动,符合题意,A项正确;C图该质点位移符合条件,且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向下运动,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选AC.答案:AC考点三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7解析:由振动图像可看出该波的周期是4s ,A 错误;由于Q 、P 两个质点振动反相,则可知两者间距离等于(n +12)λ=6m ,n =0,1,2,…根据v =λT =32n+1m/s ,n =0,1,2,…,B 错误;由P 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s 时P 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C 正确;由Q 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s 时Q 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D 错误.故选C.答案:C例8解析:由题图可知此列波的波长为6m ,而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半个波长,所以P 、Q 的振动情况不是总相反;根据三角函数知识可知,P 、M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所以P 、M 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反,A 错误,B 正确;在1s 内x =3m 处质点位移为4cm ,即(2n−1)T 4=1s(n =1,2,3,…), 故波的周期为4s 、43s 、0.8s 、47s ……,由于波长为6m ,周期不可能为1s ,故波速不可能为6m/s ,C 正确,D 错误.故选BC.答案:BC例9解析:振源在坐标原点,绳子上产生的波只能向右传播,由t 0到t 1波传播的距离x =nλ+14λ=(4n +1)m(n =0,1,2,…),0.2s =nT +14T (n =0,1,2,…),则波速v =(20n +5)m/s(n =0,1,2,…),T =0.84n+1s(n =0,1,2,…),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波的波速不可能为35m/s ,故A 错误;当n =0时,该波振动周期为0.8s ,则质点P 的振动频率为1.25Hz ,故B 正确;根据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可知,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故C 错误;根据波的图像和以上分析可知,t =0.4s 时,质点P 的位置在坐标原点O 处,故D 错误.答案:B考点四必备知识·自主落实2.相同尺寸稳定的干涉图样绕过障碍物4.(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会发生变化(2)不变发生变化(3)等于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解析:叶片A静止不动,是由于桥墩尺寸太大,没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为了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必须增大波长,根据v=λT=λf,波速由介质决定,介质一定,波速一定,当降低波源频率,波长增大,更容易产生衍射现象.故选B.答案:B2.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远离波源的接收者接到的频率变小,接近波源的接收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则f A>f0,f B<f0,故T A<T0,T B>T0,所以Δt A<Δt0,Δt B>Δt0,故选A.答案:A3.解析:分析可知A、B两管等长时,声波的振动加强,将A管拉长d=15cm后,两声波在O点减弱,由于声波强度与声波振幅平方成正比,根据题意设声波加强时振幅为20,声波减弱时振幅为10,则A1+A2=20,A1-A2=10可得两声波的振幅之比A1A2=31,故C正确,D错误;根据振动减弱的条件可得λ2=2d,解得λ=60cm,故A、B错误.故选C.答案:C4.解析:由图乙可知,两列水波的波长λ1=λ2=0.2m,故A错误;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两列水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图示时刻,P、Q两点的振动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振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两波源连线中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零,两波振动情况相同,振动始终加强,故D正确.故选BD.答案:BD。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波形图与振动图一、机械波的传播和波的图像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2.波速公式v=λT=λf的理解(1)波速v: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波源的周期T无关。
(2)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各个质点振动的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的图像的特点(1)时间间隔Δt=nT(波传播nλ,n=0,1,2,3,…)时,波形不变。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①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Δx=nλ (n=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在波形图上的对应位移一定相同;①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Δx=(2n+1)λ2 (n=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在波形图上的对应位移一定等值反向。
(3)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4.根据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判定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方法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注意: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三者之间可以互相判定。
二、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1.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比较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两种图像问题的易错点(1)不理解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区别。
(2)误将振动图像看作波的图像或将波的图像看作振动图像。
(3)不知道波传播过程中任意质点的起振方向就是波源的起振方向。
(4)不会区分波的传播位移和质点的振动位移。
(5)误认为质点随波迁移。
3.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的三关键:“一分、一看、二找”三、针对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点为某简谐横波上的质点,已知波的传播方向由A 到B ,t =0时刻该波刚好传到A 点,且A 点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上,经时间t 0质点B 刚好起振.已知波的传播周期为T 、传播速度为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源位于A 的左侧,且起振方向竖直向上 B .质点B 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一定为T C .质点B 每次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一定为v D .质点B 的起振方向与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有关2、(多选)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 发出的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其波速为5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P (-2 m ,0)、Q (2 m ,0)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 .再经过0.5 s 质点N 刚好在(-5 m ,20 cm)位置 C .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3 Hz D .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3、(多选)如图甲,水袖舞是中国京剧的特技之一,2023年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中的水袖舞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也是高中物理选修中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一:波动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3、机械波的特点:(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二:波的图像1、横波的图象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 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三:波长频率与波速1、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四:波的反射和折射 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3、反射规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物理机械波的基本知识点:
1. 机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介质的振动会引起传递能量的波动。
2. 机械波根据振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相同,例如声波;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例如水波。
3.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绳子上的波速取决于绳子的弹性和质量。
4. 机械波的振幅表示波的强度,代表了介质粒子振动的最大位移。
5. 机械波的波长代表振动周期内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6. 机械波的频率代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7. 机械波的波速可以用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来计算,即v = λf。
8. 机械波可以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解释声音的传播和光的折
射等现象。
9. 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通过叠加原理进行解释。
10. 机械波的能量可以随着波的传播而传递,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能量的损耗,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逐渐减弱。
这些是机械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波的相关原理和现象。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提示:(1)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中的任意一种(2)波的传播方向为振动传播的方向2.机械波的形成:介质中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振源质点振动时,它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会使各个质点都重复振源质点的运动从而振动起来,这样振源的机械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并不一致,后面质点的振动总是要比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滞后一段时间。
这样,在同一时刻,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同的,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振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提示: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质点不随波迁移二、横波与纵波:区分两者应从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抖动绳子一端而在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就是横波,水表面的波可以近似看做横波.(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纵波,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提示:绳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三、简谐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是简谐波四、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长,常用表示提示:“同相振动”的含义是“任何时刻相位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任何时刻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2.关于波长的几种说法(1)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疏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五.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一般用A表示2、物理意义: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的能量的直接量度六.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用f表示2、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七、波速1、定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等于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波长、波速、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八、横波的图像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所示.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九、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十、波的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这一原理叫做波的独立传播原理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十一、波的干涉现象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移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两列波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十二、波的衍射现象1、波的衍射:波能够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十三、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提示:(1)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中的任意一种(2)波的传播方向为振动传播的方向2.机械波的形成:介质中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振源质点振动时,它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会使各个质点都重复振源质点的运动从而振动起来,这样振源的机械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并不一致,后面质点的振动总是要比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滞后一段时间。
这样,在同一时刻,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同的,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振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提示: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质点不随波迁移二、横波与纵波:区分两者应从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抖动绳子一端而在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就是横波,水表面的波可以近似看做横波.(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纵波,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提示:绳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三、简谐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是简谐波四、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长,常用表示提示:“同相振动”的含义是“任何时刻相位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任何时刻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2.关于波长的几种说法(1)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疏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五.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一般用A表示2、物理意义: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的能量的直接量度六.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用f表示2、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七、波速1、定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等于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波长、波速、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八、横波的图像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所示.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九、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十、波的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这一原理叫做波的独立传播原理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十一、波的干涉现象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移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两列波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十二、波的衍射现象1、波的衍射:波能够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十三、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2019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
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
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19年)[1]。
单位
v/m·s^-1
传播方式与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
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
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
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
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
机械波传播的本质
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
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