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要点(建议收藏)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3
气管切开基础护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湿化。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
二、清洁伤口与导管
每日清洁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保持导管清洁。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感染等迹象。
三、调整导管位置与固定
确保导管放置在正确位置,避免扭曲、压迫。
固定好导管,防止意外脱出。
定期检查导管深度,防止过深或过浅。
四、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下移引起感染。
五、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等。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六、维持适当湿度与温度
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呼吸道湿化和防止感染。
可使用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来改善室内环境。
七、评估患者情况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舒适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八、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等。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并发症和自我观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六大要点气管切开手术是指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套管或硅胶套管,气切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时常见的手术。
气切的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项目,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气切患者的术后护理的几大要点。
1、保持气管导管通畅,预防堵管人工气道建立后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需要进行充分湿化,促进痰液排出。
(1)一般可以使用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等作为湿化液,间断使用湿化装置向气道间歇滴入或喷入0.5~2ml湿化液,可以适当使用湿化或保湿装置。
(2)最佳室内温度控制在21〜26℃,湿度控制在50%〜70%,每日上、下午各通风1次,30min∕次。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新鲜,室内可使用加湿器。
(3)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卧床时勤翻身拍背,拍背时使用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叩击背部。
一边拍背一边教患者有效咳嗽,排出痰液。
(4)痰液较多的患者,可以在家中准备电动负压吸引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若干、无菌手套,注意认真学习吸痰技术。
2、做好切口护理,预防感染气管切开套管每日2〜3次清洗内套管,金属内套管取下煮沸消毒,有内套管的塑料套管取下后需浸泡消毒,另备一套循环应用,有效预防感染。
3、妥善固定导管,预防导管意外脱出(1)每日检查气管导管固定带的松紧度,以能伸入两指为宜。
(2)保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移位、脱出造成窒息。
(3)不要擅自随意更换或调节气管系带,以防发生脱管。
(4)更换套管纱布垫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造成脱管。
(5)患者不合作或有意识障碍时,需约束肢体,防止自行拔管。
(6)一旦发生脱管,需紧急就近医治,重新置管。
4、及时就医如发生局部出血或皮下气肿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5、合理饮食(1)多饮水。
由于气管切开后,如果无湿化措施,大约每日在呼吸道蒸发失水增加大约800毫升,做好湿化要减少许多失水量,因此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不感口渴为宜。
气管切开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1.护理之前:定期或根据检查结果定期进行深度灌气,护理前认
真观察病人呼吸、血氧饱和度,调查临床诊断结果,提前准备临床诊
疗相关物品和用品;
2.护理期间:仔细操作,准确控制气管切开术中置入管道深度,
观察管路位置;行切开术时应给予正确的麻醉,或者在术前实施神经
阻滞;
3.护理后:需经常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状态,注
意对有意识病人的安抚;经常对气管内置管道进行振荡,防止凝块的
形成;定期清洁置管的地方、观察置管的地方,等完成护理后及时消
毒置管表面;定期检查置入管道,防止偏移和滑出;定期清洗支气管,及时处理出现的支气管炎症;经常对气管切开手术病人做正确的休息
锻炼,做到正确呼吸;经常和病人准确沟通,了解病人的感受和体会,做到安抚情绪和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一)术后护理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采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
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
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
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
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简述拔除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
拔除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如下: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拔除气管切开后,需要立即进行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这包括使用面罩或呼吸机等设备维持呼吸,并进行胸外按压等操作,以促进肺通气和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2. 维持体温:气管切开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体温的正常范围。
例如,可以使用退烧药物控制体温,并定期更换敷料等。
3. 防止感染:气管切开患者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这包括保持切口清洁,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用品,使用抗生素等。
4. 营养支持:在拔除气管切开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并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5. 观察病情变化:在拔除气管切开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例如,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心率情况,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情况等。
拔除气管切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术,因此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
以上所述的护理要点是拔除气管切开的基本护理措施,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气切护理注意事项气切护理注意事项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它将气管切开并插入一根导管,以便呼吸。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如重症肺炎、中风、颅脑损伤等。
对于接受气切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切护理注意事项。
一、术后护理1.保持通畅:在术后的第一天,导管周围会有血液和黏液分泌物,需要及时清除以保持通畅。
清洁时要轻柔,并避免直接触碰导管。
2.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需要每天更换一次,以防止感染。
同时,导管也需要定期更换。
3.保持干燥:保持口腔和喉咙干燥可以减少分泌物的产生,并防止感染。
4.定时吸痰:吸痰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步骤。
应该在每4小时左右进行一次吸痰。
5.保持头部高:睡觉时应该保持头部高,以防止分泌物流入肺部。
二、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气切患者需要少量多餐,以避免进食过多导致呼吸困难。
2.软食为主:患者应该选择软食,并避免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
3.注意咀嚼:进食时需要充分咀嚼,以便更好地消化食物并减少分泌物的产生。
4.避免喝水:患者不应该喝水,因为水可能会流入气管并引起窒息。
三、其他注意事项1.防止感染:气切患者的呼吸道容易感染,所以要注意保持口腔和导管周围的清洁,并避免接触有病菌的人或物品。
2.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复查时需要检查导管是否正确放置,并评估呼吸状况和身体状况。
3.注意安全:气切患者在移动或进行日常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应该避免弯腰、扭曲和用力。
4.遵医嘱服药: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定期检查药物的剂量和效果。
5.心理支持:气切患者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适应这种状况并缓解焦虑和压力。
总结气切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其他注意事项都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及健康宣教(一)术后护理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采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
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
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
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
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气管切开护理要点气管切开是指通过手术将气管进行切口,再插入气管切开管,建立气管切开道,以保证气道通畅,应用于呼吸功能受损或呼吸道梗阻等情况。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要点非常重要,以下是气管切开护理的具体要点:1.呼吸管理:-检查气囊:气管切开管上的气囊需要定期检查和注气,保持适当气囊充盈状态,防止气囊漏气或过度充气。
-确保气道通畅:保持切开管的开放性,定期吸痰,防止痰液和分泌物积聚堵塞气道。
-检查气囊气压:监测气囊充气压力,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黏膜损伤或气泡压迫。
-保持管路通畅:定期检查气管切开管是否有异物堵塞或压迫,防止管路阻塞。
2.预防感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两次用生理盐水或抗菌溶液清洗切口周围,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身体特殊部位的敷料应每天更换一次,常规部位的敷料应每两天更换一次。
-抗生素使用: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需按医嘱规定使用。
3.皮肤护理:-避免压迫:头部要保持正中位,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以防止面部肌肉松弛、斜颈等并发症。
-避免摩擦:避免摩擦和刺激气管切开管周围的皮肤,可使用柔软的气管切开固定带避免摩擦。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护理切开管周围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气管切开固定:-定期检查固定带:检查气管切开固定带是否松动、变形,及时调整、更换固定带,保证切开管的稳定性。
-调整气管切开管位置:定期检查气管切开管的位置,避免管子移位或插入过深。
-固定带佩戴位置:固定带不要过紧或过松,适中的紧固力能保证切开管的稳定性。
5.患者安全:-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伤口愈合。
-管路固定:保持气管切开管和吸痰管的固定,避免拔管或其他管路脱出。
-定期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皮肤颜色、气囊充盈情况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心理护理:-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气管切开的相关知识,告知术后自我护理要点,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一)术后护理1、将患者安顿于宁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坚持在21℃,湿度坚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采纳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
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
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
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纵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取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很多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气管导管的纱布应坚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
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要点气管切开是指在患者的喉咙部位做开口手术,直接将气管切开,以便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呼吸。
这种手术一般用于呼吸困难、喉咙肿胀、气管狭窄等病症的治疗。
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护理,以保证气道通畅,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呼吸,因此气道管理是护理的重点。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气道阻塞。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避免管道堵塞或感染。
二、食管保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食管与气管相连,容易发生误吸或食物进入气道的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吞咽反射和吞咽功能,避免误吸。
同时,还需要通过饮食管理和姿势调整等方式,保护患者的食管,避免食物进入气道。
三、感染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定期更换患者的衣物和床单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切口,避免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
四、皮肤护理气管切开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皮肤破损等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和换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洁和保湿患者的皮肤,避免皮肤干燥和破损。
五、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六、康复护理气管切开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康复、语言康复和功能康复等方面。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评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以上就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要点。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同时,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参与护理和康复,共同推动治疗的进展。
气管切开插管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插管护理的要点如下:
1. 观察呼吸状况:监测病人的气管切开通气情况,包括管路通畅性、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吸音等,确保呼吸顺畅。
2. 定期清洁护理:定期清洁插管及周围皮肤,包括使用无菌水清洗插管、更换湿润的气管切开敷料、清理分泌物等。
3. 水分管理:保持插管患者的水分平衡,监测液体摄入量和尿量,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或进行口腔护理。
4. 防治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气管切开敷料,监测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现象,必要时进行血液或痰液培养,进行抗生素治疗。
5. 体位转换:定期帮助患者改变体位,缓解压力和不适感,促进气体交换和循环。
6. 持续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7. 注意口腔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漱口、刷牙、润滑嘴唇等,以减少口腔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8.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教会他们如何观察气管切开插管情况,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以便及时处理。
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标准如下:
1.保证气管套管的通畅,避免其因移位、滑脱或痰液聚积等原因引起堵塞,可在4-6个小时清洗并消毒一次套管内管,如果分泌物增多,则相应增加清洗次数。
2.保证病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温度通常维持在22-24℃,湿度在90%左右,可定期检查气管的位置和气管套管的球囊压力,充分的湿化气道并及时吸痰。
3.坚持无菌操作护理气管,积极预防气管切开处的感染,可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处的敷料,保证切口处干燥、无分泌物渗出。
4.积极对气管切开病人家属进行宣教和心理辅导,告知其密切关注病人的感觉、表现等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应立即寻求医生帮助。
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1医护护理1)护士要及时熟悉患者的各项护理情况和护理措施;2)定期对患者进行观察,注意肺部听诊和气道状况;3)定期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注意甲状腺功能紊乱情况;4)定期测量呼吸频率,注意患者窒息情况;5)观察胸腔引流管内液体情况,确保良好的引流效果;6)定期更换管路用品,确保支气管通畅。
2食物护理1)及时根据患者的食物和营养情况对患者的膳食进行调整,必要时可考虑注射抗感染等药物;2)做好患者营养支持,考虑到饮食能否影响病情;3)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了解患者的具体饮食习惯,配合作参考;4)平时坚持患者的膳食习惯,以及饮食指导,巩固护理基础;5)针对患者消化道保护不足的症状,及时进行抗菌治疗。
3休克护理1)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变化;2)一旦发现抗休克病状,要及时采取临床应对措施;3)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患者血压、心率、脉搏;4)病重患者尽量避免治疗,采取上海协定,降低住院时间;5)坚持运用功能训练,保证有效锻炼患者可用余力,提高抗休克治疗效果。
4镇痛护理1)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镇痛需求,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2)尽可能采取无药物的疼痛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舒适与安全;3)尝试用安抚技术,如肌肉松弛、呼吸技术、安慰技术等改善患者的症状;4)尝试运用调强护理方法,如冥想、轻体按摩等,将患者从疼痛中解救出来;5)及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用药时间应当适应患者自身情况;6)非药物治疗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减轻症状。
5护理总结支气管切开是支气管疾病无法治愈并长期有恢复价值的治疗选项,它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活力,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因此,对于支气管切开患者的正确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专业护士应该做到医护护理、食物护理、休克护理以及镇痛护理。
以上护士护理及时、合理并能符合患者需求,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痊愈。
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后,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或血块堵塞气管。
护士需要及时清洁气管切开口周围的分泌物,并进行吸痰。
2.保持呼吸机的正常运行:气管切开后,患者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转。
3.监测呼吸和氧气供应:气管切开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供应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设置或增加氧气供应量。
4.预防感染:气管切开口是感染的易发部位,护士需要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和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避免感染。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气管切开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焦虑,护士需要通过合适的姿势和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6.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总之,气管切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措施,需要进行专门的护理和监护。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气管切开,听上去可能有点儿吓人,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护理要点,做得好也是轻松得很。
咱们先说说气管切开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医生的帮助下,在脖子上开个小口子,帮助患者呼吸。
虽然这个过程让人心里有点忐忑,但只要认真护理,就能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关。
咱们得时刻保持切口的清洁。
这个跟洗手一样重要,脖子上的小口子可不能让细菌趁虚而入。
每天要仔细观察切口周围,有没有红肿、渗液的现象,简直就像是在做一场小小的侦探游戏。
然后,得记得给患者做好保湿,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保护机制会有点儿弱,容易干燥。
可以用加湿器,或者直接给患者喝点水,保持喉咙湿润。
就像在沙漠里,水是生命之源嘛,这里也是,湿润的环境能让患者呼吸得更顺畅。
咳嗽的时候别忘了提醒他们,不要太用力,轻咳就好,太用力可会让切口不舒服,真的,不想让人心疼。
说到呼吸,咱们得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看看呼吸是不是匀称,气色是否不错。
脸色发青,像是见了鬼,赶紧找医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换气管插管的工作也是不容小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管子取下来清洗一下,避免堵塞。
这可不是随便的工作,要小心翼翼,确保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简直就像是在照顾一个娇嫩的小宝宝,轻柔点儿,绝不能大意。
环境卫生也得重视,病房里最好保持通风,不然空气闷得像蒸笼,患者呼吸都觉得困难。
这就像是给他们制造一个清新的空气浴,让他们感觉神清气爽。
记得随时更换患者的衣物,保持干燥、整洁,毕竟谁都不喜欢穿着潮湿的衣服,特别是在医院这个地方。
要注意心理护理,这可是个大问题。
气管切开后,患者心理上会有些不安,容易焦虑。
这时候,多陪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讲讲趣事,或者一起听听音乐,放松心情。
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能让他们的心情好很多,感觉就像是阳光洒进了心里,让人心暖暖的。
饮食方面也很重要,尽量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像辣椒、酸的东西就先放一边。
这时候的患者,肠胃也要慢慢适应嘛,给他们准备些软烂、营养丰富的东西,想想都觉得心里甜。
气管切开的护理1.一般护理(1)病房环境: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在20 左右, 湿度保持在60% ~ 70% , 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门、窗及地面, 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 次, 每次30min, 注意病人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为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减少院内感染。
(2)体位:病人体位应取平卧或半卧位,头稍往后仰,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保持颈部正中位,以利气管套管口的暴露。
对病情严重及昏迷病人,应每日定时给予翻身。
一般每2h 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及压疮的发生。
在翻身叩背时。
应防止套管对皮肤的摩擦。
小儿和昏迷病人应约束手臂,防止自行拔管。
(3)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或中心负压装置、无菌治疗盘内适当的吸痰管、治疗碗、生理盐水、纱布、注射器、无菌钳、无菌手套、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4)病情观察:呼吸状况: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肌呼吸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
缺氧及CO2潴留情况: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肺部有无异常音及啰音。
循环状况:检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特别是对体温变化的监测,能有效反映切口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5)正确吸痰: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时病人保持头- 颈- 躯干轴形线, 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发生感染, 正确掌握吸痰方法, 吸痰管应首选柔软而有一定韧度透明的硅胶管, 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润滑,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 以15 s 为限, 两次抽吸时间应有一定间隔, 口腔吸痰管与气管吸痰管应分开使用, 每次使用一根, 先吸气管再吸口腔。
吸痰时要做到四个字: 轻、提、转、快。
( 1) 轻: 动作轻, 切勿粗暴, 先用手捏住负压, 防止无效吸入肺内空气, 损伤气管黏膜。
( 2) 提: 吸痰管趁吸气时再将管送入气管, 气管切开长度15~ 20 cm左右, 插入到位停留1~2 s 使周围痰吸入管内再提拉。
气管切开护理要点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手术。
但是,这种手术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气管切开护理的要点,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管理这些患者。
一、术后护理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护士应该每小时记录一次这些数据,并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护士还应该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声音和呼吸困难程度,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该保持卧床休息,头部稍微高于身体,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进入肺部的风险。
护士应该每4小时翻身一次,以避免压疮和肺部感染。
此外,护士还应该定期检查气管切开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以确保其稳定和安全。
二、气管切开管的管理气管切开管是气管切开术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护士应该每天检查气管切开管的通畅性、漏气情况和固定情况。
如果发现气管切开管堵塞或漏气,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措施,如更换气管切开管或进行人工呼吸。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护士应该每天更换气管切开管的敷料,并注意保持气管切开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在更换敷料时,护士应该注意不要拉扯气管切开管,以免引起疼痛和不适。
三、呼吸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定期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减少感染风险。
吸痰时,护士应该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感染。
此外,护士还应该定期进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理疗,如呼吸训练、深呼吸和咳嗽训练。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肉力量和肺功能,预防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四、营养管理气管切开患者需要特殊的营养管理。
护士应该定期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如果患者无法进食,护士应该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和胃肠营养。
此外,护士还应该注意气管切开患者的口腔卫生和口腔护理,以避免口腔感染和龋齿。
五、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患者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气管切开护理知识要点【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
在颈部切开气管3~5软骨环,置入套管,使患者经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
文档交流【适应症】1、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各种原因引起喉阻塞或呼吸道狭窄,喉旁组织的病变,使咽腔、喉腔变窄致发生呼吸困难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
文档交流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颅脑病变、神经瘫痪、严重胸、腹部外伤、昏迷、吞咽与咳嗽反射消失等,致使分泌物潴留于下呼吸道者.为吸出潴留液,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
.。
.。
文档交流3、凡需用全身麻醉手术,而又不能经鼻腔或口腔做气管内插管者.4、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下呼吸道通畅,需作预防性气管切开。
.。
...。
文档交流【禁忌症】1.绝对禁忌证(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
(2)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
(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
2.相对禁忌证(1)甲状腺增生肥大。
(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等)。
(3)出凝血功能障碍。
【用品】气管切开手术包、照明灯具、氧气、吸引器、辅助呼吸气囊、适当型号和用途的气管导管。
气管套管用合金或硅胶制成,有作为特殊用途的套管带气囊。
一般成人可用5—6号套管,4号以下用于18岁以下患儿..。
.。
文档交流【方法】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使颈部处于过伸位.2.切口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切迹上缘,沿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开4-5cm,显露气管。
3.分离颈前肌层用止血钳沿颈中线做钝性分离,以拉钩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用相等力量向两侧牵拉,以保持气管的正中位置,并以手指触摸气管,避免气管偏离或将气管误拉于拉钩内。
..。
.。
文档交流4.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2~4气管环前壁。
若其峡部不宽,在其下缘稍行分离,向上牵拉,便能暴露气管,若峡部过宽,可将其切断、缝扎.5.切开气管分离气管前筋膜,在气管第3~4软骨环“T”形或“Y”形切开气管。
切勿切断第一环,以防伤及环状软骨而引起喉狭窄。
切口亦勿超过第5环,以免发生出血和气肿。
....文档交流6.插入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或弯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已选妥的带管芯的套管,取出管芯,即有分泌物自管口咳出,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如无分泌物咳出,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管口,视其是否随呼吸飘动,如不飘动,则套管不在气管内,应拔出套管,重新插入.。
....文档交流7.固定套管在系带板与皮肤之间安放气管垫,系带绕过颈部,结扎固定,系带松紧要适度,以防套管滑脱。
..。
.文档交流8.处理伤口皮肤创口一般为予缝合,如创口太长,缝合气管套管以上的切口1~2针,但不必缝合切口下部,以防皮下气肿。
.。
...。
文档交流【。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⒈体位:一般采取平卧或半卧位,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头颈及上身应在同一直线。
成轴线翻身,约3—7天.⒉床边备吸引器、氧气、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包,气管切开护理盘(气管内滴药、10ml注射器、无菌缸、气管垫、无菌镊2把、安尔碘、棉签、无菌换药碗、无菌薄膜手套,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
)。
.。
.文档交流⒊呼吸道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⑴病人回病区后,应将气管套管的内芯放在床柜抽屉内随手可取之处,以备急用。
.。
文档交流⑵保证气管内套管通畅,成人一般每4~6小时清洗套管内管一次,清洗消毒后立即放回,内套管不宜离外套管时间过久,以防外套管被分泌物阻塞。
如分泌物较多或小儿气管切开病人,要增加清洗次数,以防分泌物干涸于管内壁阻塞呼吸.。
...。
文档交流⑶维持下呼吸道通畅:①.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②。
粘稠者可用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及糜蛋白酶或沐舒坦。
定时通气气管套管滴入抗生素液体如0.5%新霉素溶液。
③.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宜在20~25℃,湿度在60%~70%,要注意气道湿化,避免产生气管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痂形成,阻碍气道.④。
平卧或半卧位,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
术后第一天鼓励病人起床活动。
⑤.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
...。
.。
文档交流⒋防止切口感染:①。
保持颈部切口清洁,每日清洁消毒切口,更换套管垫。
注意无菌操作,减少切口及肺部感染的机会.②.进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鼻饲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如进食时有呛咳,有食物自套管喷出,应查明原因,必要时行鼻饲,按鼻饲护理常规进行。
保持口腔清洁,行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能自理者嘱之漱口刷牙。
③。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④。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切口渗出、敷料渗透情况,气管内分泌物的量及性质,如发现发热、分泌物增多、性质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
文档交流⒌防止再次发生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病人再次发生呼吸困难,应考虑如下三种原因:①套管内阻塞:迅速拔出套管内管,呼吸即可改善,说明内套管阻塞,清洁后再放入。
②套管外管或下呼吸道阻塞:拔出内套管后呼吸仍无改善,滴入抗生素药液,并进行深部吸痰后,呼吸困难即可缓解。
③套管脱出:脱管的原因多见于套管缚带太松,或为活结易解开;套管太短或颈部粗肿;气管切口过低;皮下气肿及剧烈咳嗽、挣扎等。
如脱管,应通知医生并协助重新插入套管。
..。
.文档交流⒍预防脱管:①气管套管系带应打三个外科结,松紧以能容纳1个手指为宜。
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术后出现皮下气肿者,气肿消退后要及时收紧系带。
②经常检查系带松紧度和牢固性,告诉病人和家属不得随意解开或调整系带。
③注意调整系带松紧,手术后1~2天可能有皮下气肿,消退后系带会变松,必须重新系紧。
④吸痰时动作要轻。
⑤告知病人勿用力剧咳。
.。
.文档交流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等。
故术后应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以及缺氧症状有无明显改善,如不见改善反趋恶化,应警惕是否有纵隔气肿或气胸发生,并立即报告医生。
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或血肿,范围大小,颈部肿胀程度;气肿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触诊有捻发感;观察皮下气肿的消退情况,正常情况下一周左右可自然吸收。
.。
.文档交流【气管套管脱落紧急处理】套管自造瘘脱出称脱管,脱管体征是患者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或突然发出哭声或声音,以棉丝放在套管口不见有气息。
.。
.文档交流应在患者的床旁备有消毒好的同型套管、管芯,并在病人床旁备有1把无菌止血钳.一旦判断为脱管时,可先试行双手执套管底板将寺管顺其窦道送回,若有有阻力时,应将套管拔掉,取床旁消毒弯止血钳沿创口插入,直至气管内,用钳子将切口左右撑开,使呼吸得以缓解,并迅速通知医师.重新插入套管,即将消毒好的套管重新放入气管内,套管系带松紧适应。
对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约束四肢,避免自行拔管.。
...文档交流【拔管】经治疗和护理【拔管指征及护理】1、拔管指征:造成气管切开的原发病治愈,喉阻塞及下呼吸道阻塞症状解除,呼吸平稳、发声好、咳嗽排痰功能功能佳、吞咽反射恢复正常,患者脱离危险后,就考虑拔管.根据病情决定拔管时间,至少应在术后7d,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若气管瘘口内有肉芽就先予经摘除,拔管前应作堵管试验.先间断堵管观察,然后24~48小时连续堵管,如活动及睡眠时呼吸平稳,呼吸及排痰功能良好,不发热,方可拔管。
拔管最好在上午,以便日间观察.如堵管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拔除塞子。
.。
..。
.文档交流2、创口处理:拔管后不需缝合创口,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并用蝶形纱布拉紧创口,1-2d后创口可自行愈合.3、拔管后护理:拔管后48小时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给予侧卧位,加强翻身扣背,叮嘱病人不要随意离开病房,雾化吸入等措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同时准备一套小一号的气管套管和气管切开包备用,以便病人再次发生呼吸困难时紧急使用.拔管后患者应呼吸平稳,体温正常,无痰或痰能咳出、咽下。
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或吞咽差,可重新消毒局部瘘口,用血管钳撑开创口重新置入小一号套管,待咳嗽、吞咽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次堵管如无不适,则重新拔管。
否则将相应延长拔管时间.。
.。
.。
文档交流【健康教育】1。
戴管出院:对住院期间未能拔管而需戴管出院的病人,告诉患者及家属人工通气的作用、目的、重要性,手术与护理方法、配合要求、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
应教会病人或家属:①消毒内套管、更换气管垫的方法.②湿化气道和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
③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如洗澡时防止水流入气管。
④外出时注意遮盖套管口,防止异物吸入。
⑤定期门诊随访。
⑥如发生气管套管脱出或再次呼吸不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
.文档交流2。
喉阻塞: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炎症、异物吸人、药物过敏等,而且后果严重。
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大力宣传喉阻塞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预防喉阻塞,包括增强免疫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饭时不大声谈笑,防止异物吸入;有药物过敏史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早到医院诊治等.。
.。
.文档交流【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操作步骤】⒈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
⒉评估:病人情况年龄、体质、神志及镇静躁动评分;切口局部与固定情况,是否约束、有无吸鸣;合作能力等;协助病人摆好体位.。
..。
.文档交流听诊:顺气管、支气管两侧听诊至肺底、肺尖有无湿罗音。
⒊铺治疗巾;平铺治疗巾于套管下胸前。
⒋吸痰前准备:⑴吸痰前给氧:吸氧2L/min约5~15min。
⑵准备吸痰管:撕开吸痰管包装露出接头,一手带无菌手套,并保持无污染况态.⑶连接吸痰装置:检查负压吸引装置,打开吸引器(压力为40-53。
3kpa。
小儿压力<40kpa),连接负压吸引连接管与吸痰管,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撤去或不撤氧气管。
...。
文档交流⑷湿化气道:在病人呼气末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9%氯化钠250ml+庆大16万u单位+糜蛋白酶10mg)约2-3ml稀释痰液。
...。
文档交流⒌吸痰:轻轻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套管内(昏迷病人需带负压),至插入至如感觉有阻力或病人咳嗽时,用拇指封闭吸痰管上的负压孔(或打开折叠的吸痰管),轻轻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尽痰液,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
用无菌盐水冲洗吸痰管后,放入医用一次性物品垃圾袋内(或橡胶吸痰管泡入消毒液内).关闭吸引器,放气囊,再次重复以上操作,15min后再次充气囊约6—8ml,气囊硬度如鼻尖或以测压器测量值为准.打、放气囊或取、放内套管前、后均须吸痰。
...。
.文档交流⒍吸痰后给氧:吸完痰后,再次给氧2L/min,持续15—30min 以上.⒎再次评估吸痰效果。
⒏按时取出内套管:旋转开套管卡锁,一手固定外套管,一手持内套管帽沿套管幅度轻轻向外抽出内套管,进行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