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249.48 KB
- 文档页数:11
分离工程模拟卷2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 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三组分物系中,xA与xS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与组分B的相对量一样;2.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决定了吸收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2. 自身挟带;3. 分离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3分)★标准答案:1. 能量ESA;2. 物质MSA;4.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分离剂;2. 熵减过程;5. 温度越高对吸收越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不利;6. 吸收中平衡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____板被吸收。
(3分)★标准答案:1. 顶;7.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________方程求定的。
(3分)★标准答案:1. 泡点;8. 逸度是____________压力。
(3分)★标准答案:1. 修正的;9. 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________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3分)★标准答案:1. 大于;10. 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工程模拟卷1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分离因子;2. 固有分离因子;2. 吸收过程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3分)★标准答案:1. 塔顶釜两块板;3.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萃取剂回收段;4.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________________,其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分离程度;2. ;5. 化学吸附一般为________吸附。
(3分)★标准答案:1. 单层;6. 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____吸收组分。
(3分)★标准答案:1. 易;7. 回流比是________设计变量。
(3分)★标准答案:1. 可调;8. 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ixi>1,温度应调____。
(3分)★标准答案:1. 小;9. 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________________。
(3分)★标准答案:1. 恒摩尔流;10. 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故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各板的温度。
(3分)★标准答案:1. 组成的改变;2. 相平衡方程;二、单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2分)A.正偏差溶液B.负偏差溶液C.理想溶液D.不确定★标准答案:C2. 流量加和法在求得X ji后,由什么方程求V j()。
(2分)A.热量平衡B.相平衡方程C.归一方程★标准答案:C3. 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Φi在数值上相应是()。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分离工程》教学大纲教学重点与难点1. 绪论讲解分离过程的特征,区分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讲解用其判断一个分离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讲解平衡分离的的原理和处理的手段。
本章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本章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板效率之间的关系。
2. 单级平衡过程熟练掌握多组分非理想体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重点讲解汽液相平衡关系常用的两种形式;会用相平衡常数和相对挥发度表示相平衡关系;至少会一种求算活度系数和逸度系数;泡点和露点计算要教会学生会查阅P-T-K 列线图,求算烃类物质的K值,讲解例题2-3;2-4 说明泡、露点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泡、露点计算。
本章重点:多组分物系的相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分离因子。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方程、露点方程;计算方法。
等温闪蒸过程和部分冷凝过程。
闪蒸方程;闪蒸过程的计算。
本章难点:多组分非理想体系平衡常数计算。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温度和泡点压力、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的计算。
等温闪蒸过程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
3.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掌握多组分或复杂物系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多组分精馏、共沸和萃取精馏、吸收和蒸出等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以及塔内的流率、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熟练掌握多组分多级分离工程的简捷计算方法。
通过例3-2 说明关键组分等概念和总结清晰分割的两种计算方法;会推导芬思克公式,了解不清晰分割物料衡算的计算思路。
熟悉简捷法求算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步骤。
从萃取剂作用说明其如何改变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推导萃取剂的选择性的计算公式,总结其在萃取剂选择中所其的作用;了解图解法求算萃取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过程。
从共沸剂作用说明其如何改变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会用三角相图计算共沸剂的用量。
与精馏过程比较说明精馏为双向传质过程而吸收为单向传质过程,推导平均吸收因子法的公式,通过例3-8 说明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的方法,蒸出因子的公式与吸收过程一起学习。
一、填空(20×1ˊ=20ˊ)1、搅拌釜搅拌的作用目的:可以加速物料之间的混合,提高传热和传质速率,促进反应进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宏观均匀:设备尺度上来说的。
微观均匀:分子尺度上的均匀。
2、工业生产进行发4343化学反应,不仅与反应自身的特征(相态、反应级数、热效应)有关,而且与反应设备的特性(反应器型式、结构、操作方式)有关。
不同的反应器型式(搅拌釜、鼓泡塔、管式反应器),不同的操作方式(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半连续操作)。
反应器的型式多种多样,从结构和操作来看,有间歇操作搅拌釜,连续操作搅拌釜,管式反应器等三种基本类型。
3、间歇式操作搅拌釜特点:装置简单、制药中广泛使用。
物料一次性加入,反应后一起放出、不存在返混,全部物料参与反应时间相同。
釜内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速度)随时间而变化,随时间降低。
主要用于液相或液固相反应,连续鼓入气体的气液相反应,广泛用于制药和精细化工,某些要求清洁的产品,如食品发酵,便洗涤消毒。
4、连续操作的管式反应器特点:反应时间是管长的函数。
反应物浓度、反应速度沿着流动方向逐渐降低(出口处最低)。
定常状态时,管长任意一点的反应物浓度(速度)、温度、压力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连续管式反应器PFR 可用于气相或液相反应。
5、连续操作的搅拌釜特点:构造同间歇式,釜内有强烈的搅拌器,物料随进随出,连续流动、出口物料中的反应物浓度和釜内反应物浓度相同,因而反应物浓度很低,反应速度慢,要达到同样的转化率,需要的反应时间更长,反应器体积较大。
定常流动时,釜内温度、浓度、反应速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
全混流,返混程度最大的理想流动,特点物料一进入反应器就立即均匀分散在整个容器,出口同时可检测到新加入的粒子,反应器中的温度、浓度完全均匀一致,分别与出口物料的温度、浓度相同。
全混釜实际就是连续搅拌釜CSTR., 釜内各点的反应速度相同,且等于出口转化率时的反应速度。
6、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和(物理处理过程,也称单元操作)有机地组合而成的。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第一章1、求解分子传质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分子运动理论2)速率表示方法(绝对、平均)3)通量2、漂流因子与主体流动有何关系?p/p BM反映了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为“漂流因子”。
因p>p BM,所以漂流因数p/p BM>1,这表明由于有主体流动而使物质A的传递速率较之单纯的分子扩散要大一些。
3、气体扩散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扩散系数与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以及物质的性质有关。
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的扩散系数在低压下与浓度无关,只是温度及压力的函数。
4、如何获得气体扩散系数与液体扩散系数?测定二元气体扩散系数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管法,双容积法,液滴蒸发法等。
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亦可通过实验测定或采用公式估算。
5、描述分子扩散规律的定律是费克第一定律。
6、对流传质与对流传热有何异同?同:传质机理类似;传递的数学模型类似;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和求解结果类似。
异:系数差异:传质:分子运动;传热:能量过去7、提出对流传质模型的意义是:对流传质模型的建立,不仅使对流传质系数的确定得以简化,还可以据此对传质过程及设备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并对设备的强化、新型高效设备的开发等作出指导。
8、停滞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要点是什么?各模型求得的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有何关系,其模型参数是什么?停滞膜模型要点:①当气液两相相互接触时,在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膜,溶质A经过两膜层的传质方式为分子扩散。
②在气液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出于平衡状态。
③在两个停滞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的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匀一致。
关系:液膜对流传质系数k°G=D/(RTz G),气膜对流传质系数k°=D/z L对流传质系数可通过分子扩散系数D和气膜厚度z G或液膜厚度z L来计算。
模型参数:L组分A通过气膜扩散时气膜厚度为模型参数,组分A通过液膜扩散时液膜厚度为模型参数。
第一部分填空题非常全的一份复习题,各个方面都到了。
1.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 )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 混合过程 )的逆过程。
2.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 分离因子 )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
3. 分离过程是( 混合过程 )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 分离剂 )来达到分离目的。
4. 工业上常用( 分离因子 )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 )。
5. 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 气液相平衡 )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 来表示。
6.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 汽液传质分离 )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
7.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K i z i 1,K i1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z i 可通过( 物料平衡和相平衡 )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
9.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 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难易程度 )。
11. 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 塔顶釜两块板)合成的。
12.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 ),(用再沸器的蒸出塔 ),(用蒸馏塔 )。
13.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 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 )确定。
14.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V )。
1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设计 )型计算和( 操作) 型计算。
16.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
17. yN 1,ix N ,i),它决定了吸收液的( 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K i18.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y1,iK i x0,i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 自身挟带 )。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资料机械分别过程:原料本身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简约地将其各相加以分别的过程。
传质分别过程:传质分别过程用于均相混合物的分别,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
分别回收段由于溶剂组分的沸点高于原有各组分,所以从塔釜派出。
为了减削溶剂损失,尽可能地降低馏出液中溶剂含量,通常在塔顶和溶剂进口装有几块塔板,作为溶剂回收段在萃取精馏中不设回收段,将会使入塔顶的萃取剂得不到回收,塔顶产品夹带萃取剂,从而影响产品的纯度,使塔顶得不到纯洁的产品。
传质分别又分为平衡分别过程和速率分别过程两类分别媒介能量分别和物质分别关键组分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分别要求的两个组分安排组分塔顶和塔釜同时涌现的组分清楚分割假设假设请关键组分是相邻组分,并且馏出液中不含比重关键组分还重的组分,釜液中不含比轻关键还轻的组分A肯定时,即L/V肯定时,那么增加塔板级数,汲取率增加,但随塔板级数增加汲取率增加的越来越慢,特别是N 超过10级以后,汲取率基本不变!实际生活中通过提高N来提高a是不科学的一般精馏塔的可调设计变量是几个?试按设计型和操作型指定设计变量。
一般精馏塔由4个可调设计变量。
按设计型:两个分别要求、回流比、再沸器蒸出率;按操作型:全塔理论板数、精馏段理论板数、回流比、塔顶产品的流量。
从热力学角度简述萃取剂的'选择原那么。
应能使的体系的相对挥发度提高,即与塔组分形成正偏差,与塔组分形成负偏差或者抱负溶液。
工艺角度简述萃剂的选择原那么。
a.简单再生,即不起化学反应、不形成恒沸物、P沸点高;b.相宜的物性,互溶度大、稳定性好;c.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加入第三组分,形成非抱负溶液;都提高相对挥发度;都应用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相平衡关系式。
不同点:恒沸精馏加入恒沸剂形成恒沸物,沸点低,从塔顶出来;萃取精馏不形成恒沸物,沸点高,从塔底离开。
平衡分别过程的分别单元可略分成几大类:①仅输入ESA:蒸发,冷凝、凝华、一般精馏,结晶,干燥,区域熔炼。
分离工程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萃取设备中,哪些是没有外加机械能量输入的?参考答案:喷淋塔2.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参考答案:较低3.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分离过程。
参考答案:纯组分的蒸发4.Gilliland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参考答案:压力5.某连续精馏塔的进料、馏出液、釜液组成以及平均条件下各组分对重关键组分的平均相对挥发度如下:【图片】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
通过计算判断,所需最少理论板数Nm最接近以下哪一项?参考答案:106.等温闪蒸过程计算,是针对【图片】和【图片】的混合进料而进行的。
参考答案:错误7.采用特殊精馏的目的在于实现分离、降低能耗?参考答案:正确8.溶剂的关键作用是引起了待分离的两关键组分间活度系数的变化。
参考答案:正确9.根据从同系物中选择的原则,萃取溶剂最好与塔釜组分形成理想溶液,也就是说,应该选择沸点较高的关键组分对应的同系物。
参考答案:错误10.恒沸精馏可用于________操作,萃取精馏可用于________操作。
参考答案:连续和间歇、连续11.萃取精馏中,溶剂浓度越高,则?参考答案:分离效果越好_生产能力下降12.多组分精馏料液中,含有非分布的重组分和轻、重关键组分,塔在最小回流比操作时,塔中将只出现一个加料板恒浓区,即加料板恒浓区。
参考答案:错误13.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_____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塔釜馏出组份形成具有_____偏差的溶液。
参考答案:正、负或无14.加盐精馏的原理与哪种特殊精馏最为类似?参考答案:萃取精馏15.膜分离过程中,浓差极化有时是有利的。
参考答案:错误16.对于超滤等膜分离过程,可以用截留率表征其分离效率。
参考答案:正确17.现在工业实用中的反渗透膜,其微观结构是以下哪些种类?参考答案:复合膜_不对称膜18.以下哪些是过滤式的膜分离过程?参考答案:微滤19.M-V近似解法求解扩散模型时,将轴向混合的影响归类到传质单元高度的变化上,表观传质单元高度分为“真实”传质高度和分散单元高度两部分。
分离工程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对传质分离过程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化工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一般)(二)、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次重点)识记: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三)、分离因子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平衡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常数、泡点、露点和闪蒸过程的计算方法。
二、知识考核点与考核目标(一)设计变量(重点)识记: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含义。
(二)设计变量的确定(重点)理解: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确定分法。
(三) 相平衡条件(重点)识记:相平衡条件;汽液、液液平衡表示方法。
(四)相平衡常数(重点)识记:相平衡常数的含义;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表示的汽液平衡常数。
应用:用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五)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及计算(重点)应用:用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六)泡点和露点计算(重点)识记:泡点和露点的含义及四种计算类型。
(七)相态判断(重点)。
识记: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的两种方法。
(八)等温闪蒸和绝热闪蒸过程应用:等温闪蒸和绝热闪蒸过程的推导及计算。
第三章精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精馏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了解塔内流量、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重点)识记:关键组分、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的定义。
识记:分配组分、非分配组分的含义。
应用:塔内流量、液相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理解:分析最小回流比下恒浓区的部位。
(二)最小回流比(重点)应用:用恩德伍德法计算最小回流比。
(三)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的分配(重点)识记:全回流、最少理论板数的含义及芬斯克公式。
理解:求最少理论板数的几种表示形式。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答案)一、 不定项选择1.下列属于机械分离的是( A C )A .沉降 B. 超滤 C. 静电除尘 D. 吸附分离 2.膜分离属于(B D )A. 平衡分离B. 传质分离C. 机械分离D. 速率分离 3.ESA 被用于下列哪种分离过程?( B D )A. 机械分离B. 速率分离C. 平衡分离D. 传质分离4.公式Vi L i i f f K / 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 A )A.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B.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C.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D.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5.已知:T ,y 1,y 2 ……y C ;求解:P ,x 1,x 2……x C 属于哪种计算类型( A )A . 露点压力 B. 泡点温度 C. 露点温度 D. 泡点压力 6.在设计变量中,ea N 表示( C )A. 装置设计变量数B. 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C. 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D. 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 7.HNK 表示( C )A. 重组分 B . 重关键组分 C. 重非关键组分 D .8.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C. HNK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9. 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C.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10.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C ? P14)A. 相对挥发度B. 分配系数C. 相对选择性D. 回收率11.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D )(第8题) (第9题)A. 属于1区B. 属于3区C. 属于4区12. 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B )A. 属于1区B. 属于3区C. 属于4区D. 属于6区13.分离丙酮-甲醇的共沸物,加入下面哪种物质可使得丙酮成为轻组分?( A ) 见P75A. 水B. 乙酸甲酯C. 正己烷D. 乙醚二、1. 有其它轻组分,这种情况称为~。
1何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试写出2种。
答:平衡分离过程,借助于热能,溶剂和吸附剂等媒介,使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包括气液传质过程(蒸馏,吸收),液液传质过程(萃取),气固传质过程(吸附),液固传质过程(离子交换,勤取)速率分离过程:在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推动力下,利用各组分的扩散速率差异进行分离,包括膜分离(超滤,反渗透等),场分离,(电泳,热扩散)。
2在你所从事的研究方向,要用到那些分离方法?选择性透过膜:β-A12O3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它的特点是在电场作用下,钠离子可以在其中自由地迁移,其他离子则不能或较难通过。
本实验设想以β-A12O3管为隔膜,研究β-A12O3隔膜法电解熔融NaOH制备高纯Na的新工艺3要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可采取那些分离方法?要分离均相气体混合物,可采取那些分离方法?要分离非均相混合物,可采取那些分离方法?答: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精馏,萃取,膜分离,层析,吸附。
分离均相气体混合物:吸收,吸附,膜分离分离非均相混合物:过滤,沉降4超临界流体的特点?答:密度接近液体,而粘度和扩散系数又与气体相似。
具有与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又具有传质扩散速率快的特点。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惰性环境又可以避免产品被氧化。
而且无毒,无污染,分离后被提取物中无溶剂残留,特别适合动植物中天然有效组分的提取和精制。
膜分离定义?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两侧加以某种推动力,原料两侧组分选择性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
不同的膜分离过程中所用的膜具有一定结构,材质和选择特性。
被膜隔开的两相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态。
推动力可以是压力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或温度梯度,所以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的分离体系和使用范围也不同。
按被分离物质的状态分:液体分离膜和气体分离膜液体分离膜:微滤,超滤,渗析,电渗析,纳滤,反渗透,渗透汽化,膜蒸馏,膜萃取。
笫一章一、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 )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 )。
2•衡量分离过程的难易程度用( )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
3.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 ),其定义为( )。
4•速率分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5•分离过程中按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来划分,分离过程可分为( )和( )o 6•分离剂可以是( )或( ),冇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7•固冇分离因子是根据( )來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 )來表示。
&分离工程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 )。
9•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 )和( )。
13. 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 及j 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 14•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 )15•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 )的原理,常采用( )作为处理乎段,并 把其他影响归纳于( )中。
16.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和( )两类。
17. 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 )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 )差 界而实现分离。
18. 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 )的两种或儿种产品的那些操作。
19. 工业上常用( )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乂称为( 九 20. 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 )、( )和( )。
2K 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 22、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 )实现。
)、(二 选择题1. 分离过程的特征是该过程时( 1)。
1 Vx vZ 1 1爛増过程;b.爛不变化过程;C. 嫡减过程;d.白发过程2. 下列哪一个不是机械分离过程()。
a. 重力沉降分离过程;b.过滤;c. 离心分离;d.吸收3.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
a ・ 蒸馆;b ・膜分离;c •离心分 d.吸收 4・ 下列分离过程中属于平衡分离过程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