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与赤壁
- 格式:docx
- 大小:20.79 KB
- 文档页数:2
周瑜⾚壁布⽕阵的故事 说到周瑜,⾃然就想到了⾚壁之战。
⾚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其结果“奠定了三国⿍⽴基础”。
下⾯我们就来看看这段故事是怎样的吧! 周瑜⾚壁布⽕阵的故事 曹操统⼀北⽅后,继续派兵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
这时,刘表刚死,继位的次⼦刘琮被曹军的⽓势吓破了胆,⽴即派⼈求降。
驻守在樊(fán)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听说曹操⼤军南下,急忙撤退。
曹操亲⾃率兵追赶,在长坂(bǎn)坡(今湖北当阳东北)⼤败刘备,刘备只得退到夏⼝(在今湖北武汉),曹军依然紧追不舍,形势万分危急。
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凭借长江天险,共同抵抗曹军。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孙权对曹操⼤军南下早已坐⽴不安,他也有联合刘备抗曹的想法,但是孙刘两军加起来兵⼒也不过三五万,他担⼼⾃⼰不是号称⼋⼗万⼈马的曹军的对⼿,因此⼀直拿不定主意。
诸葛亮⼀见到孙权,就挑明了来意:“将军,曹操已经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您是准备投降还是准备抵抗呢?我们刘将军⾝为宗室后代,是决不肯向曹操低头投降的。
” 他仿佛⼀眼看穿了孙权的顾虑,⼜⼀针见⾎地指出:“刘将军虽然在长坂坡战败了,但还有⽔军⼆万。
⽽曹军虽然兵⼒远远多于我们,但它从北⽅远道⽽来,已经⼗分疲惫,况且根本不熟悉⽔战,只要孙刘两军同⼼协⼒,是⼀定能打败曹操的。
” 诸葛亮的⼀席话终于打消了孙权的顾虑。
他马上召集部下,共同讨论对付曹操的办法。
恰在这时,曹操送来了战书,威胁说将率⼋⼗万⼈马与孙权决⼀胜负。
孙权看后⾮常不安,部下中有⼈开始主张投降,孙权举棋不定,就把⼤将军周瑜召回商量。
周瑜⼀开⼝就很坚定,他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实际上是⼗⾜的奸贼,我们怎能向他投降?” 接着,他分析道:“曹操号称⼋⼗万⼈马,其实只有⼆⼗万,他这是在虚张声势,况且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仗中被打败后收编的荆州兵卒,他们跟曹操并不是⼀条⼼,所以,我们没理由害怕。
三国演义之周瑜的赤壁之战周瑜,字公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
他在曹操与刘备之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本文将聚焦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和其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联手抵挡了曹操的大军,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周瑜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策略和智谋,为孙权巩固了吴国地位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瑜在战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
他首先派遣间谍获取曹操军情报,并了解到曹操的水军并不擅长水战。
基于这一情报,周瑜决定利用长江的急流和火攻来削弱曹操的实力。
他精心组织了火攻大军,并与诸葛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周瑜作为统帅,非常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战术。
他首先利用火攻大军迅速消耗了曹操的战斗力,然后趁曹军混乱之际,率领水军展开了猛攻,彻底击溃了曹军。
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和指挥,充分展现了周瑜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除了军事手段,周瑜还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了联盟关系。
他在战前与刘备达成了共同对抗曹操的协议,并保持密切联系。
这种外交手段不仅有助于共同对抗曹操,还为日后进一步扩大势力奠定了基础。
周瑜的智谋和胆识在战后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曹操败退之后,周瑜没有过分追击,而是选择与刘备保持一定距离。
他明白长江以南地区属于吴国势力范围,而刘备则控制着长江以北的地域。
周瑜通过保持一定的距离,维持了与刘备的稳定关系,同时巩固了自己在南方的统治地位。
综上所述,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他的准备工作,包括间谍侦查和火攻大军的筹备,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周瑜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和外交手段,巩固了联盟关系并在战后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周瑜的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将军的非凡智慧和军事才华。
周瑜与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而周瑜作为东吴的重要将领,对于整个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周瑜与赤壁之战的关键角色、战略布局以及胜利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周瑜的战略才能周瑜作为东吴的名将,他在赤壁之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才能。
他通过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战略要素,提出了以水战为主的战术布局,并亲自指挥调度。
他充分利用长江水势汹涌的特点,在水上建立了火攻战术,破坏了曹军的水军。
这样的战术布局,不仅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的实力,还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军队。
二、周瑜的领导能力周瑜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不仅具备了出色的战略眼光,还具备了杰出的领导能力。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和决策,并且能够灵活地调整战略方针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他始终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战场上。
他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形成合理的决策。
在赤壁之战中,他能够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士兵,最大程度地发挥士兵的潜力,使他们充分发挥出了战斗的力量。
三、胜利的原因周瑜与赤壁之战的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周瑜的战术布局以水战为主,有效地充分利用了赤壁附近的水势,让曹军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其次,周瑜的领导能力使得东吴军队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作战,整体战斗力大大提高。
此外,周瑜的协调能力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能够与诸葛亮等其他战略家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决策,形成了统一的指挥体系。
总结起来,周瑜与赤壁之战的胜利是他出色的战略才能、杰出的领导能力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冷静沉着、善于决策的态度,对于整个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周瑜个人的军事才能,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
周瑜:火烧赤壁谋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此役由周瑜指挥,采取火攻的战略,最终成功击败了曹军。
周瑜的火烧赤壁谋略被誉为兵法中的经典之作。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庞大的北方军队南下,企图消除南方的抵抗势力,统一中国。
而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军。
鉴于曹军的实力远远超过联军,周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因此,他独辟蹊径,采取了火攻的谋略。
周瑜首先派遣步卒夜袭曹营,散布假情报,让曹军误以为联军已经瓦解。
这一步棋打乱了曹军的军心,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接着,他指挥军队在长江上布下浮桥,吸引曹军前来攻打。
在浮桥上设下埋伏,等待着曹军的到来。
当曹军艨艟逼近时,周瑜下令放箭,引火燃烧浮桥。
瞬间,整个河面上冲起了滔天烈火,曹军陷入了火海之中。
纵火之后,周瑜下令派遣精锐部队奇袭曹军。
曹军失去了指挥,士气大挫,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火烧赤壁的战略之所以成功,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周瑜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了解到联军在实力上处于劣势。
因此,他需要通过采取不同寻常的战术来取得胜利。
其次,火烧赤壁之战充分发挥了地利优势。
位于长江之滨的赤壁成为联军火攻曹军的理想战场。
最后,周瑜出色地指挥了整个战斗过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火烧赤壁的战略不仅仅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火攻作为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手段,在后世的军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火烧赤壁也成为了古代兵法中的重要案例,被用来讲授军事战略的课程。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成为了江东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为孙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成功不仅仅源于火攻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他正确地把握了时机,善于调配军队,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
总之,周瑜的火烧赤壁谋略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在赤壁之战中巧妙运用火攻,化解了联军实力不足的窘境,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为后世的军事战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与火烧赤壁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是两位备受称赞的重要人物。
其中,他们的战略和智谋在火烧赤壁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个人特点和战略策略等方面来探讨诸葛亮和周瑜在火烧赤壁中的角色。
火烧赤壁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之一。
当时,北方的曹操与南方的孙刘联盟争夺天下,形成了鲜明的南北对峙态势。
其中,曹操打算以发动战争征服南方,而南方联军则希望阻止曹操的进攻。
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以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智谋而闻名。
他具备博学多才的特点,精通天文地理、军事策略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火烧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提出了“联刘抗曹,以周瑜为盟”的战略方针,主张与周瑜合作抵抗曹操的进攻。
他在战略决策和谋划方面具备超凡的能力,有效地策动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
周瑜是孙权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个充满决心和热血的年轻将领。
他擅长用兵和指挥,善于把握战机,并且具有非凡的军事天赋。
在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积极响应了诸葛亮的呼吁,率领江东联军与曹操的大军展开激烈的对抗。
他在战役中灵活运用火攻战术,沉船假扮战船,诱使曹军进入火海,最终使曹操遭受重大损失,战斗胜利。
火烧赤壁之战展现了诸葛亮和周瑜出色的智谋和战略。
诸葛亮善于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形势,察觉到曹操军事力量的不足,并且深刻理解到火烧战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因此,他与周瑜一起精心筹划,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周瑜则展现了良好的指挥能力和勇往直前的英勇风采,在军事行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除了在火烧赤壁战役中的表现外,诸葛亮和周瑜在其他方面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杰出才能。
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他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通过实施“空城计”、提倡“平定天下”的理念,成功巩固了蜀国的统治地位。
周瑜则在江东建立了强大的实力,保护了孙权的江东基业,并为后来的孙刘联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决策能力成为了人们仰慕的英雄人物。
三国志赤壁之战周瑜登场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孙权的重要谋士兼将领周瑜。
周瑜以其智勇过人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下面将以周瑜登场的角度,详细展开叙述。
一、周瑜的背景和才华展现周瑜,字公瑾,夏口(今湖北荆州)人,曾受孙策赏识。
他年轻时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尤其在用兵方面独树一帜。
孙策曾说:“若有公瑾在旁辅佐,我就不用担心天下有人可敌。
”如此高度的评价也正是因为周瑜在军事和谋略上的卓越表现。
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准备赤壁之战是周瑜才华的巅峰展现。
在此之前,他仔细研究了敌方刘备与曹操的军事情报,并结合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制定了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
他派遣黄盖引起曹操的怀疑,为后续的计谋打下了基础。
三、火烧赤壁的计谋在周瑜的计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火烧赤壁的计策。
他已经料到曹操军队的兵力雄厚,单凭己方的兵力可能难以抵挡。
因此,他利用地理特点,借用赤壁的大风和火力,设计了火攻计谋。
这一计策既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又利用了地理环境的优势,最终成功地火烧了曹营,给曹操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四、周瑜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周瑜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
他将曹操引入深水之中,进一步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声东击西的计谋,制造了虚张声势的假象,使敌方陷入混乱。
在战事胶着的关键时刻,周瑜选择了用船队冲撞的方法,有效地破坏了曹操军队的军阵。
这种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五、周瑜的临危不乱和勇敢牺牲在战斗中,周瑜始终保持冷静、果断的态度。
当他在战斗中受到伤势影响时,他居然还能保持克制,没有流露出一丝痛苦的表情。
他选择了以例子鼓励士兵,展示了他的冷静和坚强的品质。
最终,在赤壁之战的胜利中,周瑜也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更大的胜利。
他的牺牲无疑增加了战争的胜利几率,也正是因为他坚毅的品质,才使得他的声名日后流传至今。
诸葛亮与周瑜赤壁之战的智勇对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时期蜀国与东吴之间的一次千古传世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两位历史上备受称赞的将领,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展现了他们卓越的战略才能和对战场的精准分析。
本文将探讨这两位英雄在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
一、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军师,周瑜则为孙权军师。
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北上,目的是为了攻占中原地区。
与此同时,曹操率领庞大的北方军队南下,企图将刘备彻底消灭。
周瑜和诸葛亮深知曹操实力强大,必须紧密合作才能有望抵御他的进攻。
二、诸葛亮的智谋诸葛亮是被后世尊为“兵器谋师”的智者,他深知曹操的实力,也了解自己所处的战略地位。
在赤壁之战前夕,他巧妙地利用了战术布局,创造了"火烧赤壁"的典故。
他通过在江边埋下木筏和稻草,在东风吹拂下引起大火,以此针对曹操水军,成功地破坏了曹操的交通线和后勤补给。
这一计策,堪称战史上的奇谋,最终为蜀国东吴联军赢得了胜利。
三、周瑜的勇武赤壁之战中,周瑜展现了他不凡的勇武和军事才干。
他是东吴的名将,以其出色的统帅能力和勇猛善战的个人素质而闻名。
在赤壁之战中,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勇敢地亲自率领舰队对抗曹操的水军,以稳定士气并保持战斗优势。
他在战斗中的果敢决策和勇猛攻击,为东吴联军争取了有利的战机。
四、智勇对决的结局诸葛亮和周瑜的智勇对决,最终以他们共同对抗曹操而告终。
尽管两位将领都有过自己的独立计谋,但他们明白只有紧密合作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诸葛亮的计谋为周瑜的勇武创造了最佳的舞台,周瑜的果敢决策则使诸葛亮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
他们的合作在赤壁之战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共同保卫了蜀国与东吴的安全。
结论: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也是战争艺术的杰作。
诸葛亮和周瑜作为当时的两位名将,他们在智勇对决中的合作与较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智谋和勇决,成功地打败了曹操,为后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周瑜之赤壁之战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周瑜之赤壁之战: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被视为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
而在这场战役中,周瑜的智勇和军事才能成为了备受称颂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论述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所采取的策略,以及他对战争局势的精准判断。
一、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准备东征,但受到孙刘联军的抵抗。
这一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三国鼎立的局势,刘备、孙权和曹操三方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二、周瑜的战略赤壁之战是周瑜在战争中展示出的卓越智慧和军事才能的见证。
他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军事策略,以应对曹操的进攻。
1. 运用火攻周瑜在战前认识到曹操的兵力远超过孙刘联军,于是利用火攻这一意外的策略对抗曹操的大军。
他命令船队撤离,同时秘密筹备大量的火药,将火药填满小船。
在战斗过程中,他率先向曹军船队发动火攻,使得曹操的军队进一步陷入混乱之中。
2. 联络中原抗曹势力为了应对曹操的进攻,周瑜积极与中原的抗曹势力联系,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他借助刘备的威望和声望,派遣使者前去联络其他抗曹势力,以形成联合抗敌的力量。
3. 利用地理优势赤壁地处于长江附近,地形狭窄,水流急速。
周瑜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安排船队在此地集结,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以便迎击曹操的攻势。
他还利用密布的浅滩和暗礁,阻碍曹军船只的行进,加大了曹操的困难。
4. 按照诸葛亮的计策行动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保持了密切的合作。
诸葛亮提出了“苦肉计”来吸引曹操的注意力,为周瑜火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周瑜准确地按照诸葛亮的计策行动,展现了他对整个战局的全面把握和决策能力。
三、周瑜的指挥能力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领导才能。
他善于分析战局,提前预测敌军的行动,并准确判断出曹操大军的弱点。
1. 全面掌握战局周瑜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军事地理的优势,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防御策略。
他对战局的整体掌握使得他能够冷静应对各种情况,始终保持着战略的主动权。
周瑜与诸葛亮赤壁之战的智者对决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被誉为智者对决的典范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东吴的周瑜与蜀国的诸葛亮展示了他们超群的智慧和战略才能。
他们的巅峰对决成为了历史上一段传世佳话。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灭掉蜀国和东吴。
面对强大的敌人,刘备派遣他的谋士诸葛亮协助周瑜,共同应对曹操的威胁。
这样,周瑜与诸葛亮成为了赤壁之战的智者对决的主要参与者。
周瑜是东吴的名将,他凭借其军事才能和出色的统帅风格带领着东吴为国家抵挡曹操的侵略。
诸葛亮则是刘备的主要谋士,以其高超的智谋和深远的策略而被后世尊称为“卧龙”。
首先来看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面对曹操庞大的军队,周瑜深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之正面抗衡。
因此,他巧妙地采取了火攻的计策。
通过派人引诱曹操进入狭窄的长江之中,周瑜成功引发了一场大火,使曹军遭受巨大的损失。
这一计谋充分展示了周瑜的智慧和临机应变的能力。
然而,诸葛亮也不甘示弱。
他对地理环境的熟悉以及对曹操军队的了解使他能够精准地预测曹军的行动。
在战前,诸葛亮通过巧妙地使用风来掩盖火源,让曹军无法觉察到火攻的来临。
他还利用周瑜的计策与自己的火攻计谋相辅相成,最终使曹操遭受到重大的失败。
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是赤壁之战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赤壁之战的智者对决中,周瑜与诸葛亮展现出了战略家的才智和非凡的决策能力。
他们的卓越智慧和出色的战术使得曹操的强大军队在赤壁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回顾历史,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周瑜与诸葛亮的才华,还可以理解到智者之间的对决是如何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东吴和蜀国在曹魏的围剿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确保了其在后续战争中的存续和发展。
总结而言,周瑜与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智者对决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通过超凡的智慧和策略战胜了曹操的强大军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场战役不仅彰显了智者的智慧,也揭示了战争中智谋的重要性。
周瑜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周瑜与曹魏之间进行的一场决战。
这场战役以周瑜的英明决策和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
一、战争背景1.1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公元184年,皇帝刘备即位,这标志着东汉末年政治局势进一步恶化。
各方势力开始争夺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
1.2 曹操的崛起曹操自幼聪慧过人,武艺出众,他在东汉末年成功地剿灭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成为了北方最有权势的军事统帅。
1.3 孙权与刘备的联盟为了对抗曹魏,刘备与东吴的孙权达成了联盟关系。
他们共同抵御曹魏的侵略。
二、战前准备2.1 孙刘联军的筹备刘备和孙权决定共同出兵抵御曹操,为此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商讨战略计划。
2.2 赤壁地理优势赤壁地处长江与横江交汇之处,水势湍急,地形复杂。
由于长江的存在,曹操的军队无法迅速跨越,这给了孙刘联军以战略优势。
三、战斗过程3.1 破坏敌军补给周瑜采用火攻战术,派遣黄盖以火船攻击曹操的舰队,成功破坏了曹军的补给通道。
3.2 诱敌深入为了诱敌深入,刘备亲自带领一部分军队在赤壁南岸虚张声势,吸引曹军主力前来攻打。
3.3 火攻决胜周瑜趁曹军疲于奔波之际,下令放火烧敌。
曹军在火海中陷入混乱,众多士兵丧生或溺亡,损失惨重。
四、战争结果4.1 曹操的失败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大军被孙刘联军击溃,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重大转折点,曹操的野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4.2 吴国的崛起赤壁之战后,孙权最终夺取了江东,并建立了吴国。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当世英雄。
5.3 影响深远赤壁之战的胜利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标志着东吴的崛起,也改变了三国格局,并对后来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重要影响。
结语: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役。
周瑜作为吴国的重要将领,凭借着英明的决策和善于运用战术的才能,成功地战胜了曹魏的大军,为孙刘联军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三国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瑜与赤壁
秦朗2011010951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关键词:周瑜赤壁原著与新拍
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一个二货,心胸狭隘,性格阴暗,为了除掉诸葛亮和刘备使用了各种弱智手段——包括立军令状造箭,喝酒扔杯刀斧手之类的,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功,简直就是失败人士的代表。
不仅如此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可以说形容是一个少不更事,一个老气横秋,但事实上当时两人都是青年才俊,甚至周瑜比诸葛亮还年纪大一点。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是怎样用三万打败八十万的……
另外再来看看赤壁之战,,小说中联军用三万人杀得八十万曹军,这在现实中是很难想象的。
但小说巧妙的运用了自然的因素,借助东风用火攻,烧了曹操的船,制造混乱的同时让曹操失去继续南下的可能,迫使曹操退兵。
需要强调的是,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而是诸葛亮发现了反常的天气状况制定好的战略,其实就是装神弄鬼掩护逃走。
我们可以看到,在老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对人物、剧情的刻画十分尊重原著,电视剧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即使和原著有所不同,也可以轻松找到出处。
就比如周瑜欲杀刘备一段:周瑜欲杀刘备,准备了士兵持刀跳舞,约定掷杯为号,但待到入席,发现关羽侍立刘备身后,气势迫人,武力值90以上,颇为忌惮,不敢动手,军士多次示意,周瑜欲掷又止。
通过各人的动作、眼神把周瑜的胆小,刘备的坦然(天真?)和关羽的英雄气场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同样的,电视剧毕竟不同于小说,完全按照小说来演,电视剧必然会流于夸张与不合逻辑,就像周瑜的夸张动作,刘备的过于天真。
毕竟小说能通过视角的转化来表现人物内心。
我想,这就是老版本电视剧的不足之处,而在三国演义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新版的四大名著,还可以加上新版的武侠电视剧,的确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但事实上,过度的强调剧情的合理性,人物的“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却使得电影缺乏人物细节上的表现力,要知道,电视剧不是广播剧,用画外音来表现心理活动是对演员和导演自己的不信任,甚至是对作品的亵渎!我们之所以更喜欢老片子,除了先入为主的原因以外,我觉的更多的是翻拍中人物细节处理上的缺失,在老版的三国中,关羽的一个眼神就可以压得周瑜喘不过气来,的确,观众看到的关羽的眼神就有那么犀利!
最后说一说戏说版本,就比如电影《赤壁》,说句不客气的话,《赤壁》只能算是《三国》同人(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设定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等)。
剧情完全不靠谱,当然《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确实也不甚靠谱,三万对八十三万怎么也很难赢的。
但《赤壁》无厘头到什么程度?甘宁是日本人,用鱼油做炸弹,雁行阵是翅膀形,八卦阵是八卦形,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常识。
作为一个商业片,《赤壁》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作为三国的衍生,那就只能算不入流了。
《赤壁》中的周瑜,可以算是完美人士,长得帅不说,还会弹琴,精通音律,兵法通神,武力值超高,可以秒杀曹军大将。
英雄美人,其如是乎?
附:历史上的周瑜和赤壁,来自《三国志》、《后汉书》之类的正史。
这一位周瑜是杰出的军事家,长得帅,通音律。
素有“周郎”的美誉,还娶了三国著名美女小乔为妻,英年早逝,享年36岁。
《三国志·周瑜传》对赤壁之战有详尽的记载:曹操南下之后,东吴召开开常委会讨论,有鸽派提出投降,周瑜说:“不然。
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三国志·周瑜传》)由此可见,周瑜有自信,有大局观,看问题非常深刻,从后来看,判断也非常正确,同时蛊惑上级也有一手,无愧于军事家之名。
而后,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周瑜传》)
拿几万士兵与曹操强P,还小占上风,可见赤壁之战的实力对比远远没有《三国演义》吹嘘的那么夸张,而后的交战情况更好像与诸葛亮没关系。
秦朗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