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拨开云雾见彩虹,透过现象见本质——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
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是通过音、韵、字、意等方面的高度融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写诗需要对语言的运用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对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观察和感悟。
以下是关于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一些建议。
一、选题与构思首先需要确定写作的主题和情感,选择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诗歌类型,如古体诗、近体诗、民歌、楹联、词等等。
其次需要了解选定的诗歌类型的格式和要点,比如五言绝句需要四句的长短平仄押韵、七绝需要七个字的长短平仄押韵等等。
在构思诗歌内容时,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身边人事物中寻找灵感。
可以借助场景实景来表达情感,比如写一首秋天的诗歌,可以从秋风、秋月、菊花等方面入手,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悟。
二、词汇和表达词汇和表达是诗歌写作的核心,分为两个方面:1.字句的选用诗人在写作时需要选择韵律和意义上都切合自己主题的字句,以达到表达情感或思想的目的。
需要注意用词贴近主题,尽量少使用俚语或太过生硬的词汇。
2.句式和修辞句式和修辞是衬托词汇意境的重要因素。
句式的选择要贴近主题,读起来自然流畅。
修辞手法的使用要根据题材、情感的不同来选用。
如对于一首写秋天的诗歌,可以运用夸张、所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的深情。
三、体裁结构诗歌创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构思和草稿阶段在阶段中,需要明确主题、诗歌类型、字句选取等要素,并注重修辞和句式的规范运用。
2.筛选和修缮阶段将构思和草稿阶段中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筛选,考虑到诗歌的韵律和文体要素进行修缮和细加润色。
3.结构和抒情阶段在阶段中,需要注意诗歌构思的完整性和节奏感,以让整首诗歌节奏感更加明显。
并注意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让读者感到自己情感的真挚。
四、人生经验与感悟写诗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方式,需要借助人生经验和感悟来打造诗歌的情感基础。
写作中可以借鉴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表达一种记忆或感悟;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某个主题中。
总之,写作一首好的诗歌需要作者具有的包括:对语言的运用掌握有一定的了解,对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观察和感悟,同时需要注重诗歌的字句选用、句式和修辞,以及诗歌构思的完整性和节奏感。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来凤一中杨学周【试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惶﹨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
【参考立意】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②敬畏生命!③我们(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最美最特别的存在,都是不输任何存在的存在。
【学生作文题目】①自信造就精彩人生②我自信,我出色③为自己高歌④为自己喝彩⑤扬起自信的风帆⑥做生活的主角⑦自信活出精彩自我⑧自信,让你活得更精彩⑨做好自己,活出精彩⑩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雷抒雁《星星》最佳立意:最佳拟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最佳立意:最佳拟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泰戈尔《错觉》最佳立意:最佳拟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世上,好像——只有沙子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苗得雨《沙》最佳立意:最佳拟题:5、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
”最佳立意:最佳拟题:6、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高考模拟作文“顾城诗歌《避免》的思考”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避免》顾城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诗歌类的材料作文,审题对某些同学来说有些难。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朦胧诗是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的,在如今的环境下,他的那些诗歌也未必算得上“朦胧”。
比如《一代人》,是多么直接的抒情。
又如材料中的这首《避免》。
好多人种花是为了看到花绽放时的惊艳,有的人也害怕种花,怕把花种死了,正如顾城笔下所说,怕看到花一片片的凋落。
那这时我就会想,这朵花值不值得被我种,值不值得被我去爱,这是个问题。
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该不该养一只阿猫阿狗呢?他们的生命一定比我短啊,我失去的时候会不会很难过呢?...可我还是会选择养,万物来去都有他们的周期,花、阿猫阿狗,总避免不了凋零和死去。
相比于他们死去的悲伤,我更会享受他们陪伴我的过程,铭记他们陪伴我时的喜悦。
这种喜悦对我来说就是永恒,我会永远记住。
怕看到花凋零的人,也害怕开始,仿佛还没开始就已经看到了结束,或者害怕结束,这种人是经历过花凋谢的人,是被伤害过的人,遇到自己爱的人,不敢放手去爱,想着如果自己付出了真心,最后还是被抛弃,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怕再次被伤害。
也就很容易当真爱来的时候,也错过了。
对于这种不爱种花的人,需要人去呵护,去鼓励,去引导他克服不敢面对花凋零的心态。
比如我来种花,你只负责看花绽放时的惊艳,而不用去面对花凋零时的痛苦?总之,给足他勇气面对花开,而不用对花的凋零负责...其实最应该调整好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花开花落本应平常,或者积极看待。
花的凋零未必不是件好事,失去什么东西也是一样。
2022高一语文期末作文“诗歌《泥土》《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文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节选)汪国真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任选一首或者结合两首诗,准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试题材料提供的是诗人鲁藜、汪国真的哲理诗句,鲁藜的诗包含了对比,表达对虚怀若谷、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的推重;汪国真的诗则肯定了默默努力,蓄积力量,厚积薄发的为人、做事方式。
两首诗都在诗句或标题中提供了展开议论的事实前提(情境假设),即才华不被肯定、志未得驰骋的现实;也都表达了作者认可的解决之道,即“把自己当作泥土”和“做皓月一轮”。
两诗意蕴、内涵有一定的相似、相通之处,也提供了统一的议论情境:当才华不被承认,自我期待没能实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考生需要在这一情境下展开讨论,议论面对此境正确的态度及做法。
比较适宜的看法应该是“放低身段,放平心态”,“默默努力,积蓄力量”“如果你是没人识得的星星一颗,就努力让自己明亮起来,成为一轮皓月”……两则材料仅仅是提供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并非互相对立。
2.典型任务的限制。
“任选一首或者结合两首诗”提醒考生要以其中一首或结合两首诗展开写作。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准确、全面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内涵,对于才华的兑现有适宜的理解,表达之于人生、处世的哲理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把自己当作泥土”和“做皓月一轮”是两首诗对才华不被肯定、志未得骋者提供的解决之道,价值判断的倾向清晰而具体。
浅析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安徽枞阳浮山中学匡林刚【题目设计】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
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
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诗题“错觉”的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
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
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少些攀比……二是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的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
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演示课堂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品语义。
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关键。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下面,我们以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为例,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四)诗歌类材料张毓明【举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相对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诗歌文本内涵丰富,极具张力,而语言比较蕴藉含蓄。
第一步:通读全诗,找到诗中陈述对象,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
此诗陈述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露珠(主体),一类是枫叶和荷花。
诗人情感态度,要透过陈述的主要对象去体会,如此诗中的露珠,是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来写的,一是在枫叶上,用了“红红的”“闪烁”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自豪的,作者对此是赞美欣赏的态度。
二是在荷花上,用了“泪滴”“苍白”这样的词,表明露珠是辛酸难过的,作者对它是同情的态度。
第二步:细读诗歌,抓描写对象关键词,体会诗人写诗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结果。
如上诗一是“红红的闪烁”,一是“泪滴似苍白”。
第三步:由果及因,从而推导出论点。
1、从荷花角度立意①露珠的悲伤是因为找没找对适合自己的环境导致的――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②露珠自豪是因为借助了枫叶显现出自身价值——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③露珠何故有喜有悲?因为没有自己,完全信赖他人——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2、从枫叶、荷花的角度立意枫叶、荷花合起来代表环境,环境可能影响改变造就对象。
④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3、从露珠与枫叶、荷花的关系角度立意⑤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练习一】1、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作者:宋卫成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年第22期
名师简介
宋卫成,湖南汝城一中高级教师。
考场作文·技法课堂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
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
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
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3.析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写作练兵
根据下面的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例文
生命之痕
□佚名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流星飞驰过,天空才会闪耀出美丽的弧线;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似淅淅沥沥的春雨,如树林里沙沙而过的秋风,若悄无声息的冬雪,日子如书页静静地翻过。
有的早已与枯败的草木一同腐烂,有的刚填涂好朦胧的色调散乱在心头。
蓦然回首,我欲将曾经疏忽的往昔拾起,却只捡得几个缺角少字的片段,彰显着时光的不可复制。
年轻总是美好的,于是我们尽情享乐,尽情挥霍。
但生命也总是短暂的,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头翻看时光,我们将发现,年轻时我们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
于是,一股失落涌上心头,因为我们的生命之书缺少了最辉煌的篇章。
生命的主流,应该是永不停息的奋斗。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拥有生命是一种最大的幸运,带着奋斗上路,才会让生命散发光彩!
也许那些在落叶上写诗的心情会渐渐老去,也许成长注定要以孤独为代价,逝去的日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启示:努力把握今天。
其实,又有谁能够对美好的日子、完美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自身的拼搏才最关键。
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用激情去洗涤旅途中蒙尘的心灵,用温暖去驱散身体的疲惫。
奋斗应该在不甘寂寞中延续,成为永恒的底色,只有这样,你的生命之旅才会留下清晰的脚印。
评点
从审题上看,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阐述了“要使生命之旅留下清晰的脚印,必须用奋斗去奠基自己的人生大厦,其观点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题目“生命之痕”表明作者对诗歌意象“脚印”理解得非常准确,堪称丝丝入扣。
从形式上看,作者用词精工,擅长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有气势。
考前题库
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歌曲《青春红绿灯》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记得小时候老师常常说起红灯停绿灯行,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否则就会因为不小心经常出问题。
”
其实不仅过马路需要严格按照红绿灯的信号行走,人生同样如此。
写作指导
首先要明确“人生的红绿灯”的含义。
在十字路口,交通灯提示我们“红灯停绿灯行”,由此及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能指示我们行或停的这盏隐形的红绿灯是什么?可以是理智,它让
我们冷静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得失,或抢占机遇,或等待时机;可以是是非观价值观荣辱观,它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是公德心、职业道德和法令制度,它明确指示着我们的行或停等等。
从面对人生红绿灯的心态来看,需要平和地面对。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人不可能总遇上“红灯”,也不可能总遇上“绿灯”。
人生的幸福和磨难是交叉穿梭在生活道路上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红灯”,用心珍惜生活中的“绿灯”。
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似泪滴般苍白的透明。
写作指导
紧扣露珠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立意: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但都可以焕发光彩。
文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
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你知道”也好,“你不知”也好,“你爱惜”也好,“你厌恶”也罢,“太阳”都会“天天升起”。
也就是说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主观意愿都左右不了太阳的升起。
在这里,“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你知道,你爱惜”“你不知,你厌恶”只是一种主观情感。
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客观存在的。
因此,尊重客观存在是这首诗所要思考的核心。
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当然,这样思考过后,还可引申为我们要“适应”客观规律。
所以,这首诗的最佳立意是“尊重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