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12.77 KB
- 文档页数:2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
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应当
遵守诚实信用、遵守合同约定、尊重交易习惯、诚实守信的准则。
这
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
为了完善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立法,明确违约成本和惩罚力度,强化对不良商业行为
的处罚力度,提高违约成本,以此推动当事人保持诚实守信的行为。
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鼓励诚实守信,抵制欺诈行为。
应该建
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根据信用评价结果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用档案库,为加强信用管理提供数据
支持。
三、提升法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要推进国民素质提高和法制教育普及,营造重视信用的社会氛围,让
人们深刻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规
范市场秩序,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提高市场活力和各方面参与者的收益。
总之,诚实信用原则是一个法治社会中经济交易行为的基础性要素。
只有通过立法、完善信用体系、提高法治意识和加强监管等多重
手段,才能够实现市场顺畅、经济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目标,也才能为
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商业道德和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则,它要求商业活动中的各方在互动中保持真实、诚信和可信赖。
这一原则在商业合作、经济交往以及个人信用建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应用,并分析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影响。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个人或企业应当保持真实、诚信和可信赖的行为准则。
它要求在商业活动中遵循真实交易、守信守约的原则,不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或其他违法行为。
诚实信用原则包括:1.真实交易。
进行商业交易时,各方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不得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提供虚假资料以获取不当利益。
2.守信守约。
各方应遵守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履行双方约定的义务。
不得违背承诺、欺诈行为,损害他人权益。
3.诚实宣传。
个人或企业在推广产品或服务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广告和宣传信息,不得夸大或虚构产品的性能、效果等。
消费者有权获得真实的信息以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性诚实信用原则在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商业合作的基础。
商业合作需要各方相互信任,只有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长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其次,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个真实、诚信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商品和服务,企业也可以公平竞争,避免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再次,诚实信用原则对于个人信用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信用评价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银行贷款、租房、就业等。
个人通过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也对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积极的影响。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应用诚实信用原则在商业和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商业合同中,各方应当遵守合同约定,按时履行义务,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可信赖性。
此外,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浅谈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浅谈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诚信危机”也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严重危害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本文通过考察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和历史沿革,阐述诚实信用原则的特征,总结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适用的现状,从中揭示出该原则在我国民法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解决诚实信用原则之适用难题,提出了完善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适用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民法诚实信用原则适用完善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相关端倪。
商朝《商君书?靳令》以“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商君书?弱民》:“三官生虱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行……六虱成俗,兵必大败”。
[1]但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原则的高度,仅是停留在伦理标准的层次。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法律术语,则是典型的舶来品。
在古代德国,强制交易对方以“Mit Treu und Glauben”(诚实信用)为哲辞立誓,起确保履行契约义务的作用,最终诚实信用的哲辞被转用以表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要讲究信用,恪守诺言,作为规范形态,有对外在行为的规范,即立法者及特定社会为确保民事行为能够被当事人以善意真诚、恪守信用、公平合理的方式实施而确立规范;有对内在行为的规范,即要求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从内心能过认同其对外在行为的规范。
诚实信用原则可以界定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诺言和法律规定,不仅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沿革我们现在所讲的诚实信用原则是近代继受大陆法系的法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是由清末学者沈家本在制定《大清民律草案》时从日本民法典中借鉴过来的,而日本民法典是引用德国民法典中包括诚信原则在内的许多法律制度而创立的,故我国的诚实信用原则实际上间接源自德国。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分析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欺诈他人,不得违背诚实信用的法律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基本的法律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法律效力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原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实信用原则是民商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进行交易活动时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要求,不得有欺诈行为,不得违背诚实信用的法律规定。
诚实信用原则旨在维护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和诚信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是诚实和信用,当事人在交易中应当以诚实守信为准则,不得利用欺诈手段获取不当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诚实信用原则包括诚实和信用两个方面。
诚实是指当事人在交易活动中应当如实地向对方披露交易相关信息,不得有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的行为。
信用是指当事人在履行交易合同时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进行履行,不得违背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的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交易活动中遵守契约精神,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不得违法违约,保持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和诚信性。
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民商法中的各种交易行为,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等各种合同关系。
在主体方面,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参与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还是法人之间的商业合作,都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不得有欺诈行为,不得违背诚实信用的法律规定。
在客体方面,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对象,包括货物、劳务、技术、资金等各种交易对象。
无论是实物交易还是虚拟交易,都应当保持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契约精神,维护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和诚信性。
值得注意的是,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并不是绝对的,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况和法律要求,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会有所不同。
合同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合同是民事活动中常见的法律文件,用于约定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在合同的制定和履行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它对于维护合同关系的稳定和公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适用范围以及在合同履行中的具体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实信用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要求合同各方在约定和履行合同时具有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诚实信用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诚实守信:合同各方应当遵守对彼此的承诺和约定,不能故意隐瞒事实、虚假陈述或者恶意变更合同内容。
2. 平等自愿:合同应当基于各方自愿的原则进行订立,不存在欺骗、胁迫或者其他不平等的情形。
3. 公平合理:合同的内容和效果应当公平合理,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过分倚重一方的利益。
4. 守信守法:合同各方在履行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能通过违法行为来实现合同目标。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合同法律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释等环节。
具体来说,它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的订立: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各方应当基于诚实守信原则进行协商和约定,不能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事实。
2. 合同的履行: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各方应当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履行,不能故意拖延或者违背合同约定。
3. 合同的解释:在合同解释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各方的诚信和合同的目的,并根据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合理解释。
4.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过程中,各方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不能恶意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违背合同约定。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的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披露:合同各方应当如实提供合同履行所需的重要信息,不能故意隐瞒或者虚假陈述事实。
2. 履行义务:合同各方应当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方式履行合同,不能故意违背合同约定或者拖延履行的时间。
论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民法典合同编中的主要体现
诚信原则为构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根本准则,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社会信用本身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法律道德准则。
诚信信用原则是权利义务关系形成、发展和维护的根本要素,它强调社会参与者应当有良好的诚实信用,遵守合同的原则,行使法律认可的权利,尊重、服从事实活动的基本规则,以便共同发展民事关系。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是指参与者应该切实遵守合同的效力,要有诚实守信的行为,不能撒谎,欺诈对方,应对对方的言行负责,如遇到相应情况,应尽量最大限度地保持双方原有的约定,尊重彼此认可的证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诚实信用原则包含了双方责任认可的原则、谨慎履行承诺的原则、共同履行违约责任的原则、双方履行保证义务的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主要体现有:(一)合同一方不得对对方采取欺骗、欺诈等不诚实行为;(二)参与形成或履行合同行为一方应当履行合同务实精神,履行合同义务应当守信安法;(三)当事人若采取虚假言行以获取更有利的合同待遇,则合同可能经双方认可无效;(四)当事人应该对双方认可的证据保密,不得恶意篡改。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作者:李瑞华来源:《卷宗》2016年第08期摘要:当前,在我国的债权以及物权法的体系,诚实信用体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需要对于民商法原则进行深入探究。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民商主体中需要履行诚信原则,建立好正当的关系,促进民商体系的发展,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探讨了在民商法中如何发展诚实守信,研究了民商法中诚实信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探究了如何构建诚实信用体系。
关键词:民商法;和谐发展;诚实守信1 诚实信用在民商法中的发展1.1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众说纷纭。
总结概括包括如下三层含义,其一是不欺骗当事人,这要求民事主体需要将相应的信息充分的披露,谋求双方利益均等,避免双方当事人的信息不公平。
其二是行为如一,以诚待人,顺应市场规范,履行好相应的原则与义务。
其三需要民事主体善意的约束,维护好社会各界、第三方的权益,要求民商主体谋取合法权利。
为达到公平正义的目的可以运用自由的裁量权。
1.2 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在民商法中履行权利、形式义务通常会出现一些利益的冲突,这能够保证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一方当事人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时候造成相应的权利损失。
从当事人的自身利益出发,民商法中的双方当事人需要兼顾合法权益,尽量减少民商法中的法律纠纷。
诚信原则作为民商法中的基本原则,在法律事实出现的时候需要我们从公平的角度出发,更好的解释好当前的法律行为,帮助我们从复杂的法律事实中理清思路,客观的认知法律事实,为未来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造成法律事实在不断变化,因此法律的设立需要公平公正,需要很长时间的完善,我们需要从诚实信用原则着手,公平客观的看待新的法律事实。
1.3 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研究成果意大利学者认为古罗马的思想使得海洋被古罗马统治,国际贸易走进了人们生活。
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日趋繁荣,法律逐渐走向了罗马人的生活。
互相之间的需求与信任使得商业政治联系紧密,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日趋复杂,这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任何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表示尊重他人,守信用,诚实守信,保持诺言。
这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准则,它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基本的做人道义。
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管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
当我们说话时,不要嘲笑他人,不要诋毁他人,不要羞辱他人,而是要尽量尊重他人。
另外,我们要守信用,不要欺骗他人,不要欺诈他人,不要欺负他人,要守住自己的诺言。
当我们与他人承诺时,要信守承诺,不要变卦,不要改变主意,应该坚持到最后。
此外,我们也要诚实守信,不要撒谎,不要说谎,不要欺骗他人。
我们应该真实地面对一切事情,不要虚伪假冒,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把真实的事实和真实的结果告诉他人。
最后,我们要保持诺言,不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却不履行。
承诺要完成的事情,就要坚持完成,要遵守诺言,不要轻易改变,改变主意。
总之,诚实信用原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它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基本道德准则,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会地位,增强我们的社会影响力。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分析作者:周昊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7年第07期摘要:民商法属于私法范畴,强制性规定较少,一般需要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因此对法律关系双方的诚信度要求比较高。
在我国民商法体系中,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但是不管在立法领域还是司法实践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与解释仍存在一定不足。
本文立足司法实践,探寻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
关键词: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原则;法律制度在我国民商法体系中,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帝王条款”,是平衡民事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与适用仍存在诸多争议,从立法角度和法律解释角度,探讨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并找到不完善之处,对于提升我国民商法体系稳定性与预期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实信用原则最早规定于罗马法当中,也被称之为善意原则,对于平衡民事主体权利义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商事关系日趋紧密,同时也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
从本质上来说,法律规定本身必然存在滞后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律原则就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在日常民事或者商事交往中,诚实信用是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双方进行交往的基础。
在法律层面,诚实信用原则就是基于这样的朴素理念而产生,当出现法律规定空白时候,如果民事法律主体的行为存在明显不诚信的现象,或者是违背了一般社会公众的认知,法院则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基于此,在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中,诚实信用原则既是一项从事法律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对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补充,在司法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相关问题1.概念与内涵不够明确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由其自身属性决定的。
在我国民商法体系中,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概念与内涵并不够明确,这也制约了该原则适用空间。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探索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学者对诚实信用信用制度的原则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阐释,并对其原则和内容进行了梳理,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当今社会的诚实信用制度,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从诚实信用原则入手,然后通过对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相关问题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完善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内涵;完善路径引言民商法是保证我国经济活动顺畅和有序开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环境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这就对企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商贸活动的诚实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只有大力推进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有效处理,才能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诚实信用原则内涵体现1、在合同法领域的体现在合同法领域中,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是情事变更原则,即在合同签订产生法律效力后,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甲乙双方当事人或多方无法再履行合同约定的,合同中的其他方应秉承法律的公平性对合同某项或多项条款的变更予以认可并执行。
第二是合同义务的拓展,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地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无法预见的影响,当合同规定的利益范围随着实际履约情况发生变化时,合同当事人应秉承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原则对受益的分配进行相应延伸和拓展。
第三是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环节,合同是当事双方或多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和体现,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性,合同中的所有当事人都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各自义务和共同维护彼此利益,不得对合同条款进行随意变更,以避免其他当事人利益受损或合同无法履行的不利影响[1]。
2、在物权法领域的体现在物权法领域中,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实践也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是物权的公示和公信原则,即规定物权的设立和变更必须经过社会公示这一流程,以达到对其他对象广而告之的目的;而当物权发生变更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依靠公信原则确保其安全性。
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摘要:诚实信用,从一个人类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原则,在民法领域中被得到充分的体现,被称为“帝王条款”、“最高行为准则”。
它贯穿于我国民法的始终,体现在我国民法的各个领域之中。
关键词:诚实信用民法帝王条款最高行为准则一、诚实信用原则概述1、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诚实信用即是怀有善意、诚实、公开、忠诚没有欺骗或欺诈,具有真实、实际,没有假装或伪装”。
江平先生认为:“不能仅从语义方面去理解,应该联系它的立法目的去理解。
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目的,在于反对一切非道德的,不正当的行为,维护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安全”。
1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一切法律关系都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按照正义衡平的原则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它们的具体社会公正,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实现的方法,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法律或者合同的当事人很难一一预见从而加以规定或者约定,因此,对方当事人有可能基于自私而利用这些漏洞,牺牲他方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决断案情不应该是机械的或者形式的,而应该从道义衡平的原则出发,站在立法者的角度决定这些关系,这就是诚实信用的要求”。
2梁彗星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准则,他要求一切市场参加者符合于诚实商人的道德标准,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的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并维持市场秩序”。
3徐国栋先生认为:“诚信原则就是立法者实现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三方”利益平衡的要求,目的在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方利益平衡是这一原则的结果,当事人以诚实,善意的态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法官根据公平正义进行创造性的司法活动是达到这一结果的手段”。
42、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第一,道德保障功能。
我国战国思想家墨翟曾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英国作家德莱赛认为:“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而古罗马政治家西赛罗亦说:“没有诚实何来尊严?”可见,诚实信用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和极高的推崇。
论诚实信用原则(一)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要诚实,讲信用。
与公平原则一样。
作为法律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该诚实童叟无欺,正当竞争,(2)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力时应以善意为之,不以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私利。
(3)在履行义务时,要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并兼顾各方利益。
(4)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预定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依诚实信用的要求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当事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准则,也是法院解释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调整当事人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间利益关系的基准。
因此,正确运用这一原则,对于公平处理民事纠纷有重要意义。
但法院在依诚实守信原则解释当事人的的利益关系时。
也不能违反平等,自愿等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关于诚信原则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种学说,1、一般条款说。
该说认为诚信原则及外延不确定但具有强力的一般条款,其作为一般条款来指导当事人正确进行民事活动,来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填补法律空白。
2、双重功能说。
其认为,究其本质,诚实信用原则由于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合为一体,兼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使法律条文具有极大的弹性,法院因而享有较大的裁量权;能够据以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直接调整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也就是说诚信原则具有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的双重功能。
3、利益平衡说。
徐国栋先生认为,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当以善意心理状态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在进行民事活动,履行民事义务时,既要维护各方面当事人的利益平衡,还要维护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那诚信原则谋求的是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利益的平衡。
而这三方利益平衡的实现,有懒于人们以诚实之理善意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通过法官之公正的创造性的司法来最终加以维护。
论诚实信用原则作者:洪巾晶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9期作者简介:洪巾晶(1992-),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学士,研究方向:民法学。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领域被视为“帝王条款”。
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确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合同法》第六条也对此作了规定。
本文在对诚实信用原则发展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法律观点的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它在现实中的适用。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适用;民法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指人们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讲究信用,诚实不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当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在一般意义上,“诚”指诚实诚恳,“信”指信用信任。
德国学者拖塔姆勒(Stammler)把诚信原则看作是优越于一般规则的规则,他认为:法律的标准应当是社会的理想——爱人如已的人类最高理想,行为符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这种理想处在高于法律和契约的地位,诚信原则就是这种最高理想的体现。
[1]国内学者们认为:诚信原则虽起源于债法,但并不仅以债法为自己的适用范围,理应从债法中抽象出来而适用于全部民法。
[2]由此可见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沿革在时间上,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大体经历罗马法、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三个阶段;在内容上,它主要在私法领域特别是在民法里发展起来。
(一)罗马时代在罗马时代,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
在罗马法中,诚信契约与严正契约相对立。
严正契约要求债务人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对严正契约诉讼的处理,审判官无自由裁量权。
诚信契约对当事人与审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当事人不仅具备履约的义务,还要具备善意、诚实的内心状态,审判员可以清除某些约定中一些不公正的条款。
(二)近代时期诚实信用原则的近代时期是从欧洲近代史上的法典编撰运动到德国民法典的制定。
其间的主要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合同约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秉持诚实、善意、守信的态度。
(一)诚实。
1. 如实告知。
- 在订立合同阶段,当事人必须如实向对方告知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
例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卖方应当如实告知房屋的真实状况,包括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被抵押等情况。
原因在于,如果卖方隐瞒这些重要事实,会使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立合同,这对买方是不公平的,并且可能导致买方遭受重大损失。
2. 言行一致。
- 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陈述和行为应当一致。
例如,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如果卖方在合同中承诺提供特定规格的货物,就不能在履行时提供不符合规格的货物。
这是因为合同是双方基于信任达成的协议,一方的言行不一致会破坏这种信任关系,损害对方的预期利益。
(二)善意。
1. 不得恶意磋商。
- 在合同订立前的磋商阶段,当事人不能恶意进行磋商,故意拖延时间或者故意提出不合理的条件,使对方遭受损失。
例如,甲公司假意与乙公司就购买其专利技术进行磋商,实际目的是阻止乙公司与丙公司达成合作,这种恶意磋商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因为这种行为浪费了乙公司的时间和资源,并且可能使乙公司错失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机会。
2. 考虑对方利益。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
例如,在长期供货合同中,当市场价格波动时,供货方如果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应当在合理范围内维持价格稳定,而不是立即大幅提高价格,因为这可能会使购货方难以承受,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守信。
1. 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 一旦合同成立,当事人就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例如,在租赁合同中,租户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租金,房东应当按照约定提供符合条件的房屋供租户使用。
这是因为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当事人的守信是维护合同秩序和交易安全的基础。
2. 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1篇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诚实。
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事实,不得隐瞒、虚构、歪曲事实,不得以欺诈手段获取利益。
2. 信用。
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解除合同,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 公平。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在交易活动中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损害他人利益。
4. 公正。
当事人应当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公正处理纠纷。
5. 公开。
当事人应当公开交易信息,不得泄露商业秘密,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后果1.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民事责任(1)缔约过失责任。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解除的,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违约责任。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
(3)侵权责任。
当事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
2.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刑事责任(1)虚假广告罪。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发布虚假广告,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虚假广告罪。
(2)虚假陈述罪。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情节严重的,构成虚假陈述罪。
(3)侵犯商业秘密罪。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三、相关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2)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1)第三条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第四条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第二百二十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论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
诚实信用原则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所持守的一种基本原则。
其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以诚实的态度对待信誉分和以信用的方式发展经济活动。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遵守诚信原则。
每个人在商业活动中都应该诚实守信,不管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应该相互尊重,履行合同义务,以诚实的态度满足彼此的要求。
双方应该遵循诚实原则,在交易过程中,不能欺骗对方,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
第二,尊重信用原则。
尊重信用原则是指商业社会里的参与者应该确保自己的信用,不能采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做法,比如违反约定,不能按时履行约定义务,不能给对方造成损失。
第三,坚持公平竞争原则。
市场经济体系下,应该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能用欺诈、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等手段,损害其他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第四,推行透明原则。
企业和个人参与商业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守信息披露的原则,保证有关交易的真实性,不能歪曲交易双方的言行,不能散布假谣损害他人的名誉。
第五,负责任的安全规则。
在商业活动中,参与者要认真研究典型的安全规则、风险控制原则,尽最大努力确保交易信息,防止损失。
以上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只有完全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才能使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给参与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因此,每一个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企业
和个人都应该坚守诚实信用原则,尊重市场秩序,书写良好的商业道德,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准则。
只有每一个参与者都坚持诚实信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
因此,每一个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深知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性,坚持守信的原则,遵守合同约定,尊重合同,不断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使市场经济活动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