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自动打谱方法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53 KB
- 文档页数:3
象棋软件原理
象棋软件是一种能够模拟象棋对局、提供棋谱分析、人机对战等功能的计算机程序。
它的原理主要包括棋盘表示、规则引擎、搜索算法和用户界面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棋盘表示。
在象棋软件中,棋盘通常以二维数组的形式进行表示。
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而空白的位置则用特定的符号表示。
通过这种方式,软件能够准确地记录下棋盘上的棋子位置,从而实现对局的模拟和分析。
其次,规则引擎是象棋软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负责实现象棋的规则,包括棋子的移动规则、吃子规则、将军规则等。
规则引擎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每一步棋是否合法,从而保证对局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另外,搜索算法也是象棋软件的核心之一。
象棋是一种复杂的游戏,其搜索空间极大。
因此,软件需要通过搜索算法来找到最优的下棋步骤。
常见的搜索算法包括Alpha-Beta剪枝、蒙特卡洛树搜索等。
这些算法能够帮助软件快速准确地找到最佳的下棋策略。
最后,用户界面是象棋软件中与用户直接交互的部分。
一个好的用户界面能够让用户更加方便地进行对局、观看棋谱、分析棋局等操作。
因此,设计一个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对于象棋软件来说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象棋软件的原理涉及到棋盘表示、规则引擎、搜索算法和用户界面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原理的应用,象棋软件能够实现对局模拟、棋谱分析、人机对战等功能,为象棋爱好者提供了便利和乐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象棋软件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第19卷 第6期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V o l .19 N o .6N o v .2010收稿日期:2010-07-08.作者简介:吴丽贤(1974-),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博弈、软件工程和分布式应用.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8513.2010.06.012一种中国象棋残局棋谱自动生成算法吴丽贤,和 力(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系,广东潮州521041)摘要:通过对传统博弈树搜索算法的修改,提出了一种中国象棋残局棋谱的自动生成算法,该算法基于极深极浅算法,并用剪枝、着法排序、置换表等手段对其搜索效率进行了优化.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在搜索生成连照胜杀局的棋谱时,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用该算法对《象棋残局杀局宝典》中的残局进行了验证,发现了书中记录的残局棋谱存在的一些错误.关键词:中国象棋;残局;棋谱;博弈树;搜索算法中图分类号:T P 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513(2010)06-0435-04A n A u t o m a t i c G e n e r a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 f o r t h e M a n u a l o f C h i n e s e C h e s s E n d g a m e sWUL i -x i a n ,H EL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H a n s h a n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C h a o z h o u 52104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m o d i f y i n g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e a r c h a l g o r i t h m s o f g a m e t r e e ,a n a u t o m a t i c g e n e r a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f o r t h e m a n u a l o f C h i n e s e c h e s s e n d g a m e s i s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a l g o r i t h mi s b a s e d o n t h e d e e p e s t a n d s h a l l o w e s t s e a r c h a l g o r i t h m p r o p o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a n d i s o p t i m i z e d b y p r u n i n g ,t r a n s p o s i t i o n t a b l e ,m o v e s o r t ,e t c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s h o w t h a t t h i s a l g o r i t h mh a s f a i r l y g o o d r e s u l t s f o r t h e e n d g a m e s b y s u c c e s s i v e c h e c k s f o r w i n n i n g .F i n a l l y ,t h e e n d g a m e s i n t h e W e l l -k n o w n C h i n e s e C h e s s E n d g a m e s a r e v e r i f i e d b y t h i s a l g o r i t h ma n d s o m e e r r o r s a r e f o u n d i n t h i s c h e s s m a n u a l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 c h e s s ;e n d g a m e ;c h e s s m a n u a l ;g a m e t r e e ;s e a r c h a l g o r i t h m 棋类博弈是一种以默算为基础的竞技运动,棋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棋手的默算能力[1].而将计算能力最强的工具计算机应用于棋类博弈,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博弈.机器博弈一方面丰富了棋类运动,产生了许多的人机对弈软件,使棋类运动从人与人面对面的对弈扩展到人机对弈;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博弈水平的高低反过来可检验人工智能中某些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机器博弈水平的发展,1997年“更深的蓝”战胜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成为机器博弈发展史上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机器博弈的传统研究重点和前沿是国际象棋,国内研究人员借鉴机器博弈在国际象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机器博弈在中国象棋上的应用进行了开拓和研究.中国象棋的对弈过程大致分为开局、中局和残局3个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博弈特点,机器博弈也应采用不同的策略.残局是指由少数棋子所构成并进入决定胜负阶段的对峙局面,残局阶段虽然棋子减少了,但棋子的活动空间相对延展了,弱子的价值普遍提高,一般的棋局评估和搜索算法会变得不够精准,所以残局阶段是机器博弈目前最弱的一环[2].本文通过对传统博弈树搜索算法的修改,绕开复杂的棋局评估,提出了一种中国象棋残局棋谱的自动生成算法.该算法对于残局库的开发和提高机器在残局阶段的博弈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能对现存的残局解法进行验证,也可作为棋手解答残局的辅助训练工具.1 极深极浅算法中国象棋的残局可分为例和与例胜2类,例和是指双方都走正着,避免错着,结果必然为和局;例胜是指攻方按正确的着法走棋,无论守方如何行棋,结果必是攻方获胜.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平时讨论的残局属于例胜残局,另一方面由于和局的机器评断还不是非常准确,且需要搜索的局面可能较多,超出了现有计算机的能力,所以下面只对例胜残局进行讨论.不失一般性,文中的例胜残局特指红方获胜的残局,否则只要交换红黑方既可.图1为中国象棋的博弈树,圆框节点代表轮到红方走的局面,方框节点代表轮到黑方走的局面,节点间的连线表示着法.若从节点A 到节点B 存在一条着法路径,则称节点B 的深度为该着法路径的深度,所经过的分支数为该着法路径的着数.例如图1中虚线标注的着法路径深度为3,着数也为3.残局博弈树中,深度为n 的节点存在残局棋谱是指:1)对于轮到红方走的节点,若存在胜着,则由该胜着组成的着法路径为该节点深度为n +1的残局棋谱;2)对于轮到黑方走的节点,若存在胜着,则该节点不存在残局棋谱;3)对于轮到红方走的节点,虽无胜着,但有一到多个子节点有残局棋谱,则深度最浅的子节点残局棋谱加上到该子节点的着法组成的着法路径称为该节点的残局棋谱,否则节点不存在残局棋谱;4)对于轮到黑方走的节点,无胜着,且其所有子节点都有残局棋谱,则深度最深的子节点残局棋谱加上到该子节点的着法组成的着法路径为该节点的残局棋谱,否则节点不存在残局棋谱.一个残局的棋谱就是指其初始局面的残局棋谱,它可能不是唯一的.为了能自动生成残局的棋谱,本文对传统的机器博弈搜索算法极大极小算法[3]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极深极浅算法,算法的伪C 代码如下所示.b o o l C r e a t e C h e s s M a n u a l (i n t n P l y ,i n t n S i d e ){//n P l y 表示局面所处的层次,n S i d e 表示着方i f (n S i d e i s R E D )H a v e P a t h =f a l s e ;e l s e H a v e P a t h =t r u e ;//生成所有着法的集合MM=C r e a t e P o s s i b l e M o v e (n P l y ,n S i d e );f o r (e a c h m ∈M ){M a k e M o v e (m );//生成着法的出点局面i f (G a m e O v e r ){i f (n S i d e i s R E D ){//生成一深度为n P l y +1的着法路径A d d P a t h (m ,n P l y +1);H a v e P a t h =t r u e ;}e l s e H a v e P a t h =f a l s e ;}e l s e if (n P l y >=M a x D e p t h ){//已到达最大搜索深度i f (n S i d e i s B L A C K )H a v e P a t h =f a l s e ;}//递归搜索着法出点局面,且存在残局棋谱e l s e i f (C r e a t e C h e s s M a n u a l (n P l y +1,!n S i d e )){A d d M o v e T o P a t h (m );//将着法加到着法路径中i f (n S i d e i s R E D )H a v e P a t h =t r u e ;}e l s e {//着法出点局面不存在残局棋谱if (n S i d e i s B L A C K )H a v e P a t h =f a l s e ;}U n M a k e M o v e (m );}//红方选择深度最浅的,黑方选择最深的着法路径S e l e c t P a t h (n S i d e ,H a v e P a t h );R e t u r n H a v e P a t h ;}由于棋谱的着法一般只记录到红方将死黑方,所以极深极浅算法的最大搜索深度应至少比棋谱的着数多2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着数为1、3和5的残局盘面各10局,用本方法搜索棋谱,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不同着数残局需搜索的平均节点数和时间着数最大搜索深度深度平均搜索节点数平均搜索时间/m s 135063715358495072027296576047391023017819520 表1显示随着最大搜索深度的增加,所需搜索的节点数和时间急剧增加,着数为5的残局棋谱所需搜索的时间往往就需要数百分钟.实际上若设每一局面平均有35种着法计,搜索着数为7的残局,436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所需搜索的节点将达到359个,即使搜索1个节点仅需10-8s ,生成棋谱的时间也需要数百小时,已完全不能接受.2 搜索算法的改进实用残局棋谱的着数往往达到数十着,若用上面的搜索算法生成棋谱,所需搜索的节点和时间将十分惊人.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在搜索过程中避免冗余,尽量减少搜索的节点.针对残局的特点,在本文提出的残局棋谱搜索算法中应用了剪枝[4-5]、着法排序和置换表等几种方法来提高搜索的效率.2.1 剪枝搜索算法在上面的极深和极浅搜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现象.图2给出了在搜索残局棋谱的过程中几种可以发生剪枝的情况,框边的数字代表该节点残局棋谱的深度.在图2(a )中,节点A 的残局棋谱应是它所有子节点中深度最浅的残局棋谱再加上从A 节点到该子节点的着法,若在节点B 处红方已将死黑方,则结点B 处的残局棋谱深度必定小于等于其它兄弟节点的残局棋深度,这样继续搜索节点B 的其它兄弟节点已没有意义.在图2(b )中,若节点D 的残局棋谱深度大于节点B 的残局棋谱深度,由于节点C 的残局棋谱深度是它的所有子节点残局棋谱深度的极大值,该极大值一定大于等于节点D 的的残局棋谱深度,因此也必然大于节点B 的残局棋谱深度,这样继续搜索节点C 的其它子节点已没有意义,可以将节点C 为根的子树全部剪去.在图2(c )中,若在节点B 处黑方获胜、不存在残局棋谱或已到达设定的最大搜索深度,则节点A 必定不存在残局棋谱,则无需再搜索节点B 剩下的其它兄弟节点.在图2(d )中,节点A 的残局棋谱应是它所有子节点中深度最深的残局棋谱再加上从A 节点到该子节点的着法,若节点D 的残局棋谱深度小于节点B 的残局棋谱深度,由于节点C 的残局棋谱深度是它的所有子节点残局棋谱深度的极小值,该极小值一定小于等于节点D 的的残局棋谱深度,因此也必然小于节点B 的残局棋谱深度,这样继续搜索节点C 的其它子节点已没有意义,可以将节点C 为根的子树全部剪去.将上面的剪枝方法应用到极深极浅算法中,就形成了剪枝搜索算法.剪枝搜索算法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搜索,这将使需要搜索的节点数和花费的时间远远少于极深极浅算法.2.2 着法排序若搜索树的平均分枝因子为B ,搜索深度为d ,1975年K n u t h 和M o o r e 证明剪枝算法的效率与子节点搜索的先后顺序相关[6],最理想情况需搜索的节点约为2B d /2,最坏的情况与不使用剪枝时需搜索的节点数相同,为B d.由于剪枝与节点的搜索顺序密切相关,所以将节点排列调整为剪枝效率更高的顺序能有效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搜索.着法排序是将某一局面的所有着法按照其发生剪枝的可能性高低进行排序,可能发生剪枝的着法优先进行搜索.历史启发是一种有效的着法排序手段[7],当一个着法发生剪枝时,就给其历史得分作一个增量,着法排序会根据每个着法的历史得分进行排序,这样容易发生剪枝的着法就可得到优先搜索.搜索过的局面,如有着法引起剪枝,则可将其保存在置换表中,当碰到相同局面时,则将置换表的着法优先搜索[8].另外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残局棋谱搜索过程中,胜着、将着较容易发生剪枝.文献[9]提出不同的着法生成顺序对搜索效率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测试和比较,发现对于残局棋谱的搜索,先按胜着、置换表着法和将着顺序搜索,剩下的着法再按历史得分降序搜索效果较好.2.3 置换表在搜索残局棋谱的过程中,会通过不同的路径遇到相同的局面,若将已搜索局面是否存在残局棋谱,局面的残局棋谱和剪枝着法等相关信息保存在置换表中,可以避免重复搜索同一局面,或者能加快对该局面的搜索[5,10].在搜索某一局面时,先查询置换表中是否有该局面的记录,若置换表中保存有该局面的残局棋谱,则直接利用即可,若置换表中记录该局面没有残局棋谱,且置换表中记录的层次深度小于等于当前深度,表明该局面先前已进行过充分搜索,不需要再进行搜索.2.4 连照胜杀局棋谱的搜索例胜残局可进一步分为宽紧胜杀局和连照胜杀局437第6期 吴丽贤,和 力:一种中国象棋残局棋谱自动生成算法2类,其中通过连续照将取胜的残局,称为连照胜杀局[1].搜索该类残局时,红方只需搜索将着,而黑方只需解着,直到将死为止.由于这2类着法只占所有合法着法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可以大大减少需搜索的节点.3 测试与验证为了验证各种增强手段的有效性,对前述的棋局样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搜索.本文测试是在运行W i n d o w s X P专业版的D e l l笔记本(P e n t i u m M1.73 G H z,512M R A M)上完成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不同方法的搜索性能比较着数方法1(深度3)3(深度5)5(深度7)节点降为%节点降为%节点降为%剪枝16683.29401604030.1888300067350.0496剪枝+着法排序10492.071675690.008913988940.0023置换表506371003122641136.758338590665256.3814连照胜杀9221.820832800.00385345320.0009剪+着+置9811.937366460.007814211760.0024剪+着+置+连2530.49964460.0005953080.000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增强手段和它们的组合对提高搜索效率都有较好的帮助,且效率随最大搜索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最大搜索深度达到7层时,剪枝+着法排序+置换表+连照胜杀所需搜索的节点数仅为基本极深极浅算法的百万分之二.用文献[1]中着数为21、25、29和33的棋局作为样本,用剪枝+着法排序+置换表+连照胜杀搜索算法进行测试和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表3 搜索效能验证着数最大搜索深度局数错误局数最短搜索时间/m s最长搜索时间/m s平均搜索时间/m s21232666275311493 2527121618806310076 2931405628382821683 3335421437153758406 从表3的结果看,搜索残局棋谱的最长时间不超过90s,且所需时间随最大搜索深度变化趋缓,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已完全能应用于实用残局棋谱的搜索.同时在验证过程中,发现了文献[1]中很多棋局的棋谱存在错误,如第337局,书中给出的棋谱需25着,而经本文算法的搜索仅需11着,又例如第308局,书中给出的棋谱需21着,而经本文算法的搜索实际仅需11着.4 结语本文提出了一种极深极浅搜索算法,用于生成中国象棋残局的棋谱,并用剪枝、着法排序、置换表和连照胜杀等手段对其搜索效率进行了改善.通过实例测试,证明该算法对于连照胜杀残局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该算法还可用于验证现有残局棋谱的正确性,纠正存在的错误.残局的棋谱可能有多个,但本文提出的算法出于效率和存储上的考虑,目前只能找出其中的一个,另外提高算法搜索宽紧胜杀残局棋谱的效率和如何生成例和残局的棋谱也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苏德龙.象棋残局杀局宝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徐心和,王骄.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关键技术分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6):961-968.[3]S H A N O NCE.P r o g r a m m i n g a c o m p u t e r f o r p l a y i n g c h e s s[J].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M a g a z i n e,1950,41:256-275.[4]N E WE L LA,S H A W J,S I M O N H.C h e s sp l a y i n gp r o-g r a m s a n dt h ep r u n i n g[J].I B M J o u r n a l o f R e s e r a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1958,2:320-335.[5]王小春.P C游戏编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6]K N U T HD.E,M O O R ER.N.A n a n a l y z e o f a l p h a-b e t ap r u n i n g[J].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1975,6:293-326.[7]S C H A E F F E R J.T h eh i s t o r yh e u r i s t i ca n da l p h a-b e t as e a r c he n h a n c e m e n t si np r a c t i c e[J].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P a t t e r nA n a l y s i sa n dM a c h i n eI n t e l l i g e n c e,1989,11(11):1203-1212.[8]B R E U K E RDM,U I T E R W I J KJ,V A ND E NH E R I KHJ.R e p l a c e m e n t s c h e m e sf o rt r a n s p o s i t i o nt a b l e s[J].I C C A J o u r n a,1994,17(4):183-193.[9]岳金朋,冯速.中国象棋A l p h a-B e t a搜索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2):156-160.[10]Z O B R I S TA.A n e wh a s h i n g m e t h o dw i t h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rg a m e p l a y i n g[J].I C C AJ o u r n a l,1990,13(2):69-73[11]王能发,赵薇.多目标博弈的弱ε-P a r e t o-N a s h平衡点的存在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2):109-111.(责任编辑 庄红林)438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Chess.Java该Java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程序的主窗口。
该类含有main方法,程序从该类开始执行。
ChessBoard.java该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对弈棋盘”,用户可以用鼠标拖动棋盘上的棋子,当松开鼠标是则将棋子放在棋点。
该棋盘不允许用户将棋子拖放到非棋点上。
棋盘上的rule对象负责判断走棋是否遵守了中国象棋的规则,例如“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回头等等。
如果用户的走法不符合规则,棋子将被放回原处,重新走着。
棋盘的MakeChessManual对象负责记录棋谱,当用户选择“保存棋谱”菜单项时,可以将当前棋谱保存成文件。
另外,该棋盘还能进行悔棋,悔棋将不被记录到棋谱。
Chesspoint.Java该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棋点对象。
棋点对象可以判断该棋点上是否有棋子,指定当前棋点上的棋子,获取当前棋点上的棋子,移动当前棋点上的棋子。
ChessPiece.java该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棋子对象。
并绘制棋子的外观。
棋子对象可以获取本身的颜色,大小,名字,也可以设置和获取本身的类别,即红棋和黑棋。
MakeChessManual,java该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记录棋谱的对象,该对象可以将棋谱记录到一个链接表中,并在一个文本区显示棋谱。
当对弈者悔棋时,该对象将修改棋谱,并更新文本区域的信息。
Ruler.java该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走棋规则”对象,该对象负责用户用户的走法是否符合规则。
Demon.java该文件生成的类负责创建“棋谱演示”对象,该对象可以演示以保存的棋谱。
MoveStep.java该类创建的对象记录一个棋步。
线程的设计在Java中,创建线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创建Thread类的子类来实现;另一种是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来实现。
这两种创建线程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由于Java不允许多重继承,所以当一个类要继承另一个非Thread类而实现多线程的话,只能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来实现。
象棋打谱的正确方法!打谱是学棋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专业棋手还是业余爱好者,要想提高棋艺都必须打谱学习,而打谱对少年儿童棋艺提高更为重要。
然而打谱必须得法,千万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少年儿童打谱十分刻苦,一天能打多盘,而且什么谱都打。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因此要求学生不生搬硬套,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它的缺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精读灵活地吸收和运用。
成长中的少年棋手,打谱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扬长避短。
选择和自己棋风相近的棋手的谱,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见成效。
比如喜欢大刀阔斧作战的可选择柳大华的棋谱,喜欢细腻精确地的可选择李来群的棋谱,喜欢攻杀的可选择吕钦的棋谱等等。
千万不要谁的名气大就打谁的棋谱。
第二、取长补短。
针对自己棋艺上的薄弱环节,选择打谱,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取得较快的进步。
比如残局差的可选择基础残局和攻杀残局的棋谱,力量弱的可选择许银川的棋谱和多看中局类的棋谱等等。
第三、切忌贪多。
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每一盘棋都要盯住了反复研究,力争完全弄懂,如果打谱时能够钻进去,每一个新发现都会使你感到其乐无穷。
慢慢积累成多。
第四、仔细揣摩。
全力以赴去猜测对局双方的意图,多问几个为什么,他这步棋有什么?准备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办?哪一种最好?慢慢养成多计算的好习惯。
有时要找出其中的破绽,因为再高明的棋手也不会着着时妙手。
经常站在“挑毛病”的立场上,对棋力的提高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方法。
第五、灵活运用。
不要迷信棋谱中的解说,更不要死记硬背钻牛角尖。
因此,仅仅满足于模仿前人一招一式的打谱是不可取的。
要把别人的东西吸收进来。
第六、集体研究。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要总是一个人闷声打谱,适当的集体研究,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对少年儿童尤其适合。
并且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象棋高手,把它弄懂。
打谱还要处理好与实战的关系。
象棋打谱的正确方法一、了解棋谱在打谱之前,需要了解棋谱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例如,棋盘的布局、棋子的走法、将军、应将、将死等概念。
初学者应该先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然后再逐步深入了解棋谱。
二、选择合适的棋谱选择适合自己的棋谱是提高水平的关键。
初学者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棋谱,如《梅花谱》、《橘中秘》等,逐步提高难度。
有一定水平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更复杂的棋谱,如《适情雅趣》、《竹香斋》等。
三、打谱步骤1.摆棋打谱的第一步是摆棋。
按照棋谱的布局,将棋子摆在棋盘上。
初学者应该先了解棋子的走法,熟悉棋盘的布局。
2.阅读棋谱摆好棋后,开始阅读棋谱。
注意观察棋子的走法、将军、应将等动作,理解棋局的演变过程。
3.思考分析阅读棋谱时,要思考每一步棋的意图和目的,分析对手的思路和策略。
通过思考和分析,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记忆棋局在理解棋局的基础上,开始记忆棋局。
通过记忆棋局,可以加深对棋局变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应变能力。
5.复盘总结打完一局棋后,要进行复盘总结。
复盘是指重新摆出刚才的棋局,总结是指对刚才的棋局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复盘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打谱技巧6.注重细节打谱时要注意细节,例如,每一步棋的意图、对手的心理变化等。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更好地掌握棋局的演变过程。
7.学会预测预测是指根据对手的走法预测其意图和下一步的行动。
打谱时要注意预测对手的意图和行动,以便更好地应对。
8.掌握战术战术是指针对不同局面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手段。
打谱时要注意掌握不同局面的战术,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局面。
9.注重思维方法打谱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归纳思维等。
通过这些思维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棋局。
五、总结中国象棋打谱是提高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棋谱、掌握打谱步骤和技巧,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广大中国象棋爱好者有所帮助。
中国象棋打谱的方法
中国象棋的打谱是一种记录棋局的方法。
它利用有限的文字和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局棋局里的各步棋的历史,还有双方的棋子布局情况。
在学习、研究中国象棋的时候,打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中国象棋的打谱分为三种,分别是简记谱、详记谱和弈记谱。
其中简记谱是最简单的一种,只是把每一步棋都记录下来,而不关心棋子的具体位置,它也不会把下棋双方的思考和判断记录下来,也不能让人观看后去理解比赛的整体情况。
详记谱则会把双方的每一步棋的棋子的位置和着法都记录下来,较详细的会记录出双方的思考和判断过程,让观看者了解棋局里的情况,能够还原比赛中当时双方各自下棋的心态和构思,打谱也可以更好的分析比赛过程,从而更好地学习棋艺。
而弈记谱则是最为复杂的打谱,它不仅会把双方每一步棋的具体位置和着法都记录下来,还会记录出双方当时局势的特点,有特殊的弈记谱标号,以便观看者明白双方的构思及思眠过程,能够还原上谱的心态和棋局的发展过程,对学习者很有帮助。
打谱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来进行,新手学习打谱要先把棋盘固定,将它镶嵌在纸上,并写上棋子的字母标注。
之后在左上或右下角写上当前局势的符号,接着用棋符画出棋子的位置,并记录双方的着法,若双方的棋子有移动,说明必须写下棋子的移动步数,以及棋子的走动路线,有时还需要写上双方的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包括所形成的局势,以便供以后研究学习。
中国象棋的打谱是做为记录棋局的一种方法,它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国象棋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如果要想学好中国象棋,就必须要熟练掌握打谱的技巧,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这就是打谱的意义所在。
象棋打谱系统分析与设计学生姓名:陈伟指导老师:阳慧摘要象棋是中国一个传统的益智类游戏,有着一套完整的走棋规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工作中计算机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休闲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一些小游戏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轻松和快乐。
象棋打谱系统使用美国SUN公司的编程工具java编写,有非常客观友好的的图型操作界面。
本系统软件采用链表方法存储棋谱,自己构造方法和接口,初步完成了设计任务。
本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内容,能够模拟中国象棋的对弈过程,将对弈过程保存成棋谱文件,演示存盘的棋谱。
关键词对象,链表,构造方法,接口方法11 绪论一.引言象棋是中国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
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
从棋盘上来看,中国象棋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比较生动地表现了古时两军对垒的场景。
另外,中国象棋的棋子都摆在交叉点上,通过线与对方交锋渊源流长的中国象棋等级鲜明不可逾越,将帅和兵卒是不可能逆转的;制度严密无法越轨,即使是身为首脑的将帅也无法走出自己特定的格局.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象棋规则中的"炮",是中国人聪明智慧的体现,它的跳跃性思维,充分调动脑力,出奇制胜,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本系统得用java编程语言,形象的模拟出了中国象棋的棋盘布局,棋子类型,界面友好,易于被大家接受。
同时,又设立了走棋过程中的一些帮助模式,例如悔棋,保存棋谱。
更可以调出存盘的棋谱文件,生动的演示以往的棋局,供大家揣摩学习,提高棋艺。
二.课程设计目的中国象棋的软件已经层出不穷,并已实现网上联机对弈。
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不在于要开发出一种更加完美的象棋软件,而是要通过对象棋打谱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从中掌握结构化、系统化的分析研究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收集资料,利用资料,整理结果的过程。
中国象棋打谱的方法
打棋谱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可依靠辅助训练的对象和其他条件也不同,不能强求一致,但无论是精打、粗打,全面或有选择地打,总的要求是不要死板地单纯背谱,而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多动脑筋(必须时还要动手棋),深入领会谱中运子取势、兑子争先、弃子抢攻等妙处,进而学会观察形势和提高下棋的攻守能力,这样才会有收益。
不要妄想看了一两本棋谱,就能一下子把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击败,须知你懂得一些布局圈套或一些杀着,下棋时不一定用得上,何况你懂别人也懂,打棋谱只能增加理论知识,要真正提高棋艺水平,还要多下棋、拆棋。
看棋谱时,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死记硬背,便不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收不到打谱的效果。
举例如下:
(1)炮二平五马2进3 (2)马二进三马8进9
(3)车一平二车9进1 (4)兵七进一炮8平6
这是“中炮直车对单提马横车”的布局。
如果对黑方平士角炮没有疑问,,就继续往下看,假如你认为走车9平4,先过车会更好一些,那就要想想:过车之后,红方有无不利于黑方的走法?不管想出的结果如何,最好带着问题到实战中去找答案,或请教别人。
这样得来的结论就比较巩固。
黑方如走车9平4,红则兵七进一,卒3进1;炮八平七,车4进1;炮五进四,红方得“空头炮”较优。
(5)炮八进四象3进5 (6)炮八平五士4进5
(7)马八进七车1平4 (8)车九平八马3进5
(9)炮五进四车4进7 (10)仕六进五......
除非懂得这棋局的变化,否则一定会问,为什么弃马?吃哪个马好?吃完之后,红方有什么妙手?
必须带着这些问题多想想,不管想出的结论如何,再往下看。
只有这样打谱,才能深刻领会,运用自如。
中国象棋如何打谱
我们每下完一局后,都要对此局进行分析,这是我们需要进行打谱。
打谱分析是提高象棋水平的很好途径;下面是有中国象棋如何打谱,欢迎参阅。
再打谱前我们需要进行了解打谱的规则。
在象棋中我们用四个字来记录我们所走的一步棋。
第一个字表示我们挪动的棋子名,第二字为改子所在纵线数,第三个字表示怎么移动棋子有进、平,退,第四个字为行子后的位置。
如红方炮二平五。
红方纵向数为中文小写数字,黑方为阿拉伯数字。
棋子向前走移动为进如黑方马8进7,就是将处于8路的马向前移动,而7表示移动到7路而非9路。
当向前移动到同一路时,这个时候第四个字我们不用纵数来表示,而用向前移动的格数来表示,如红方车二进六。
同样我们向后退子用退,如黑方炮8退1.
当我弄懂打谱规则后就可以进行打谱了,我们需要从开局第一步便开始记录我们的每一步,下图为胡荣华所下一局象棋。
另外一图为所打的谱。
象棋打谱技巧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象棋打谱技巧这档子事儿。
象棋啊,那可真是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一步棋都像是派出的一名小兵,在这棋盘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那打谱呢,就好比是战前研究战术,可重要啦!咱先说说看谱得仔细。
就像你走路得看清脚下的路一样,看谱也得一个子一个字地瞧清楚咯。
别走马观花,不然就像瞎了眼的马,到处乱撞。
每一步棋的意图、后续手段,都得在心里琢磨个透。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得把路线研究清楚呀,不然咋走得稳当呢?然后呢,得学会分析。
别光看表面,得往深了挖。
为啥这步棋走这儿,不走那儿?走这儿有啥好处,走那儿又会咋样?这就跟破案似的,得一层一层地剥开迷雾。
你想想,要是不分析,那不是瞎下嘛,跟没头苍蝇有啥区别?还有啊,多摆棋。
别光在脑子里想,动手摆出来呀!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比划可不行,得下到水里扑腾几下才知道咋回事。
把谱上的局面摆出来,自己再走走看,感受一下其中的变化和奥秘。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自己在导演一场戏。
再说说要举一反三。
一个谱里的思路、技巧,可不能就局限在这个谱里。
得学会迁移,用到其他局面里去。
好比你学会了一招降龙十八掌,那不能就只会在这一招上使呀,得灵活运用到各种战斗中去。
不然不就白学啦?你想想,要是你掌握了这些打谱技巧,那在棋盘上还不得如鱼得水呀!那下棋的水平不得蹭蹭往上涨?那感觉,就像开了外挂一样爽!咱下象棋不就是为了享受这个过程嘛,既能锻炼脑子,又能找到乐趣。
所以呀,别小看了这打谱,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咱可得好好琢磨,好好实践。
让我们在这象棋的世界里畅游,享受每一场精彩的对弈吧!就这么干,准没错!。
中国象棋自动打谱方法研究
戴林鑫;彭辉
【期刊名称】《应用科技》
【年(卷),期】2024(51)2
【摘要】针对现存象棋打谱方式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象棋自动打谱方法。
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首先结合二值化与连通区域搜索进行人手遮挡检测,随后采用Hough圆检测、字符矩阵等方法对棋子进行定位,接着将棋子分为红黑两方,并利用局部二进制模式直方图(local binary pattern histogram,LBPH)算法实现棋种识别,最后通过动态识别棋子移动路径,根据行棋规则生成着法。
选取50局象棋比赛录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准确率达到99%的前提下,1 s内可对5帧图像进行处理与识别,且对50个视频识别得到的棋谱正确率均为100%,可以完全满足各类型对局的打谱需求。
【总页数】10页(P151-160)
【作者】戴林鑫;彭辉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中国象棋博弈程序中边界判断的优化方法研究
2.基于ReHo方法的不同性别中国象棋大师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3.中国象棋多自动机复合模型及其估值
方法研究4.中国象棋人机对弈的自学习方法研究5.丁承运打谱本《神人畅》的演奏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象棋棋谱的自动分析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
下面店铺给你介绍国际象棋棋谱的自动分析,欢迎阅读。
李超的困惑和弗里茨(Fritz 12)的自动分析很多大师,在叙述招法的时候,用的是通行的代数记谱法,但是很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
于是,搜集了很多“罪证”,准备让低手们高兴一下。
搞完软件,我就改变了注意。
想想,人家大师百忙之中,抽点时间,让大家娱乐一下,咱们还要去挑三拣四,说三道四。
有点不厚道。
这样一想,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但是,其中的一个正面例子还是可以一用。
这个例子就是李超感到有点困惑的棋局。
应该说李超的记谱还是相当规范的。
本来是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正确的记谱法呢,现在拿来分析分析棋局倒是不错。
什么样的棋局让大师困惑呢?想要了解,打开咱们的“国际象棋数据库11和百万棋手棋局库2012”。
随便找到棋手赵俊或者李超,找到他们2008年的对局,点击。
他们的棋局就出来了。
把这盘棋复制到自己的任何数据库里。
然后用弗里茨Fritz 12再打开它。
就进入到下面这个画面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国际象棋数据库11是没有自动分析(Full Analysis,有人翻成全面分析,但我觉得叫自动分析比较贴切一点,因为,你把条件设定好了,就让它去分析了,等它分析完了,看结果就是了)这个功能的,这可能是国际象棋数据库11和弗里茨的最大区别了,它们是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如果给国际象棋数据库11加上这个功能,那弗里茨就没法卖了。
国际象棋棋谱的自动分析打开后的这盘棋在弗里茨里面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点击一下分析(Analysis)。
我们再点击一下自动(全面)分析(Full Analysis)。
就会出现一个小的分析选择对话框,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引擎帮我们分析的时间长度(每步per move或者整盘per game),当然是时间越长越好,但也不是无止境的。
在这里,我让引擎用40分钟分析整盘棋。
threshold不知道怎样翻更准确,意思就是起始点或者门槛。
摘要中国象棋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我国,中国象棋的普及程度是其它棋类无法相比的,大致国际、国内比赛,小至社区街道。
如今,仅中国就有两亿人会下中国象棋,且中国象棋的发展趋势日益国际化。
Java游戏程序的开发是计算机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游戏程序的发展几乎与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技术的发挥在那个基本保持同步。
游戏无论是开发过程还是运行过程,对它所以依赖的计算机硬件配置的要求较高。
本设计采用软件工程学方法设计并实现个了中国象棋打谱系统,该系统能够制作保存用户对弈过程,能重新演示绝对过程,及复盘。
当然它也能遵守象棋的一切基本规则,实现人机对战,人与人对战等多方面功能。
【关键词】中国象棋,打谱,复盘,JAVA,软件工程AbstractAs the quintessence of a country for China,it has passed thousands of years since Chinese Chess developed. Other chess couledn't be compared with it's popularzation in China,form largeinternational or nationl competition to smaller pieces community street. It is the distillate of Chinese people's wisdom.Now,there are 200 million people can paly Chinese Chess only in China. And Chinese Chess is developing in the wa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ava Development of the game program is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Proced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me almostremain the same step with computer NETwork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Wheth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roperation process of game, it has to rely on a high computer hardware configuration.The paper designs and develops the Spectrum system of Chinese chess with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the system can create and maintain a game process in order to re-demo game precess,which called chessboard resuming. Of course,it also can comply with all the basic chess rules and achieve many functions,such as human-machine war,man-man war and so on.【Key words】Chinese Chess,Spectrum Fight,chessboard resuming, Java,目录1.引言1.1 主要设计 (1)1.2主要内容 (1)1.3设计要求 (1)2.开发平台2.1 Java软件概述 (3)2.2 Java的特点 (3)2.3 关于ECLIPSE (5)3. 需求分析3.1任务概述 (6)3.2 设计基本要求 (6)4. 总体设计4.1线程的设计 (8)4.1.1 通过Thread类实现 (8)4.1.2 实现Runnable接口 (8)4.2线程的生命周期 (9)4.2.1 出生 (9)4.2.2 就绪 (9)4.2.3 运行 (9)4.2.4 阻塞 (9)4.2.5 死亡 (10)5.详细设计5.1程序流程图 (11)5.2运行结果及界面 (12)6.实验总结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引言1.1 主要设计象棋水平的发展是需要靠信息技术来推动的,国际象棋有两个很好的范例,一个是象棋棋谱编辑和对弈程序的公共平台——WinBoard平台,另一个是商业的国际象棋数据库和对弈软件——ChessBase,他们为国际象棋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基于数据库自学习的中国象棋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中国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和智力性,而且在计算机博弈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象棋的规则复杂、变化多端,传统的搜索方法在解决象棋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精准预测象棋的下一步行动,从而提高电脑下棋的水平,成为了当前中国象棋研究的热点问题。
2.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发基于数据库自学习的中国象棋程序,研究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高电脑下棋的水平。
3.研究内容(1)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象棋棋谱数据,建立象棋棋谱数据库。
(2)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取关键特征。
(3)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对关键特征进行训练,提高电脑下棋的水平。
(4)实践验证和分析,评估程序的性能和效果。
4.研究方法(1)构建象棋棋谱数据库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各大象棋网站上获取大量的象棋棋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清洗,建立标准化的象棋棋谱数据库。
(2)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数据的探索和分析,从中提取出关键特征,并利用特征选择算法筛选出最佳特征。
(3)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选取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决策树等),使用训练集进行模型的训练,并通过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整。
(4)实践验证和分析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实际的象棋对局中,进行验证和调试,同时对程序进行性能和效果的分析和评估。
5.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可以在电脑博弈领域和智能算法领域产生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中国象棋教学和普及做出贡献,在象棋爱好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中国象棋打谱与算盘
打谱嘛,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提升的过程,关键还有看你目前现在的水平,段位。
太简单的棋,一眼就能看见答案,虽然轻松,但对自己棋力的提升帮助不大。
太难的,玄乎的棋,一来学习坡度大,容易对牛弹琴,听不懂所以然,学习效果有限,二来打击自己的自信心,挫败感太强,不利于长期学习。
看不懂的棋,无论数量打再多。
对自己的提升也是相当有限。
打谱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依鄙人之挫见,要打谱的话,最好打些自己能理解的,俗称可理解性输入。
我们可以拆分性学习,分开局,中局,拆。
1、开局看一些著名的大师名作,如黄少龙,闫文清,张强大师的书等等。
可以适当背一些布局,吸收前人的布局观,优秀理念。
2、中局可以看,基本战术,入局手段,等等。
如万春林以前出得有,运子,弃子,夺子,技巧丛书等等。
例子比较丰富,典型,思维坡度也恰到好处。
每看一局,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初看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番苦苦思考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颇有一番成就感。
正如古诗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中国象棋自动打谱方法研究中国象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棋类游戏,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广泛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也为象棋的自动打谱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文将探讨中国象棋自动打谱的方法研究。
一、自动打谱的意义
自动打谱是指利用计算机等工具自动记录并保存象棋棋局的过程。
传统的打谱方式需要人工记录和保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打谱往往容易丢失或无法查询。
而自动打谱的方法可以将实际对局的棋谱准确地保存下来,便于后续的复盘与研究。
此外,自动打谱的方法还可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进行象棋棋局的学习与推演,提高象棋水平。
二、自动打谱的技术实现
1. 图像识别技术
自动打谱需要将实际的棋局图像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识别和保存的数据。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的算法,将象棋棋盘和棋子的位置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标注。
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对棋盘上的棋子进行定位和分类,进而实现棋谱的自动生成。
2. 棋力评估算法
除了记录棋谱,自动打谱的方法还可以结合棋力评估算法,对棋局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推演。
棋力评估算法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不同的棋局进行评分,判断当前局面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指导下一步的走棋策略。
3. 数据库存储
自动打谱生成的棋局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
可以利用数据库的方法,将棋谱保存为结构化的数据,便于后续的检索和查询。
同时,合理的数据库设计还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并提供更多的功能,如开展棋局分析、对弈记录回放等。
三、自动打谱的应用领域
1. 象棋教学和普及
自动打谱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象棋教学和普及领域。
通过记录和保存大量的棋谱,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对局的复盘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和策略水平。
同时,利用自动打谱生成的棋谱数据,可以开展大规模的象棋普及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象棋的学习和推广中来。
2. 人工智能研究
自动打谱的方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象棋棋局的学习和推演。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训练,可以提高计算机在象棋对局中的棋力水平,挑战人类棋手的优势。
此外,自动打谱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棋类游戏和决策问题的研究中。
四、自动打谱方法的挑战和展望
尽管自动打谱的方法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象棋棋局的复杂度较高,需要更加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来进行准确的推演和评估。
其次,自动打谱生成的棋局数据需要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以方便不同平台和系统的兼容和使用。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算法的改进,自动打谱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对局的棋力水平,与人类棋手达到更加公平的对弈状态。
总结起来,中国象棋自动打谱方法的研究在提高象棋棋谱记录与保存的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也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和象棋普及做出了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自动打谱方法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象棋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