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17 KB
- 文档页数:18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吸烟情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普及,对大学生吸烟问题的重视也逐渐增强。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吸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调查报告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正文:一、吸烟的原因1. 社交文化因素2. 压力释放和情绪调节3. 模仿和跟随他人4.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5. 将吸烟作为一种成人行为的象征二、吸烟的危害1. 健康影响a. 呼吸系统疾病b. 心血管疾病c. 癌症的风险增加d. 对妇女和胎儿的影响2. 经济负担a. 购买烟草制品的费用b. 医疗费用的增加3. 社会影响a. 二手烟的危害b. 对家庭和亲密关系的影响c. 对工作和学习的影响d. 影响他人的吸烟观念和行为三、吸烟问题与性别、年级的关系1. 性别差异a. 吸烟率的差异b. 吸烟动机的差异c. 吸烟行为的差异2. 年级差异a. 初入大学的新生阶段b. 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c. 异地求学对吸烟行为的影响d. 大学生活中的社交圈与吸烟行为的关系四、影响大学生吸烟的因素1. 家庭环境a. 父母吸烟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b. 家庭对吸烟的态度和规范2. 同伴影响a. 同学和朋友的吸烟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b. 同伴间的吸烟观念传递和加入吸烟群体的动机3. 媒体的影响a. 广告和宣传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b. 社交媒体与吸烟行为的关联五、应对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措施1. 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传2. 制定和执行禁烟政策3. 加强家庭和社交环境对吸烟的规范4. 发展替代行为和娱乐活动5. 提供戒烟服务和支持总结:本调查报告综述了大学生吸烟的现状、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吸烟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和预防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降低吸烟率,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吸烟的问卷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的问卷调查报告模板5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步入成功之门的通行证,此时不搏何时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大学生吸烟的问卷调查报告,方便大家学习。
大学生吸烟的问卷调查报告【篇1】一、选题目的与意义:众所周知,smoking (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
美丽的林海—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历史,硝烟停熄未久前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也是其例之一吗?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大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大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作了一次了对大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思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男生吸烟率、女生吸烟率以及吸烟者对香烟的依赖情况、生活环境对吸烟者的影响的调查,进而分析总结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及危害。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和抽样法对潍坊学院的同学进行调查。
四、时间安排:20__年5月23日下午在潍坊学院内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五、参考文献:〔1〕原建慧,翟艳丽.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__,16(1):9-10.〔2〕周国宏,袁杰.某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状况与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__,23(1):15-17.〔3〕岩磊,孙英梅医学生吸烟调查及控烟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20__,18(10):1222.〔4〕孟仲莹.50例戒烟成功者原因分析及控烟方法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__,20(5):433-434.〔5〕张雪莉,田本淳,侯培森,等.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__,19(11):863-865.〔6〕王晓峰,保天行,吴锦屏,等.大中专学生吸烟现状分析及控烟对策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__,18(4):305-307.六、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一):数据分析1、因为大学生主要的吸烟人群是男生,所以我们主要调查了男生的吸烟情况。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班级:XX级旅管一班组长:林莹成员:刘琼瑶刘琴罗棱萱刘显珍孟巍调查报告完成日期:一.研究背景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
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较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
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
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
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三、调查方法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XX年4月20日至XX年4月30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小组采用统图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的情况不抽烟抽烟单位:百分比四、调查数据及分析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表1:在表1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之小,有的受访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小学、初中、高中,这段期间正是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吸烟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篇1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吸烟者也逐渐上升。
香烟,在大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一位必不可少的好伙伴。
有许多大人在吃饭时会美美地吸上一口,我爸爸也不例外,他也加入了狂爱香烟族。
早上起来还会咳嗽,牙齿变黑了。
吸烟到底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呢?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1、上网浏览。
搜集有关香烟成分的资料,了解香烟中到底有没有影响身体的物质。
2、观察香烟的购买人群,向销售员了解香烟的购买人群和香烟的销售情况。
3、查阅书籍,了解由吸烟引起的疾病,知道香烟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上网。
调查内容:了解香烟成分。
香烟燃烧时释放的烟雾有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身体有害,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
2、市场调查。
调查内容:香烟购买人群于销售情况。
一天一家店销售的香烟高达400包。
其中,购买者中年人占多数。
3、查阅书籍。
调查内容:了解有吸烟引起的疾病。
吸烟引起的疾病有肺癌、肺炎、口腔癌、鼻咽癌、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四、结论通过吸烟对人的调查,我认识到香烟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不仅危害到吸烟者本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危害到他人,危害社会环境,对社会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要杜绝吸烟,绝不沾染吸烟的坏习惯,给自己给别人一个健康的身体,给社会一个洁净的环境,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社会大家庭中。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请大家远离香烟。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篇2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调查内容: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中国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
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
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
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调查时间:20XX年XX月号调查人员: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关于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1. 引言吸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吸烟现象日益突出,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吸烟率、吸烟原因及对健康的意识,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2. 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不同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吸烟原因、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等,共计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回收975份。
3. 结果3.1 吸烟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975名大学生中,有230人吸烟,吸烟率约为23.6%。
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分别为30.4%和17.9%。
3.2 吸烟频率和数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吸烟大学生每日吸烟次数在1-5次之间,占比81.3%。
而吸烟数量方面,约46.5%的吸烟大学生每天吸烟少于10支,而30.4%的吸烟大学生每天吸烟10-20支。
3.3 吸烟原因对于吸烟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大学生主要出于社交(45.2%)、压力缓解(31.3%)和个人嗜好(21.7%)等因素。
3.4 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大多数吸烟大学生表示他们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只有36.9%的吸烟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戒烟的意愿,多数人认为戒烟困难或缺乏动力。
4. 讨论根据对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吸烟率较高,同时吸烟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吸烟的危害存在认知,却缺乏戒烟的意愿。
这需要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4.1 加强健康教育大学校园应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4.2 宣传戒烟方法针对吸烟大学生缺乏戒烟动力的问题,应加强对戒烟方法的宣传,提供戒烟辅助服务,如心理咨询和戒烟辅导等,帮助吸烟大学生戒烟。
4.3 创建无烟环境学校应设立禁烟区域,为吸烟者提供专门的吸烟区域,减少吸烟对非吸烟者的干扰,同时营造良好的无烟环境。
5. 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吸烟情况普遍存在,但吸烟大学生对吸烟危害有一定的认知。
大学生抽烟调查报告一、引言吸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抽烟的现状、原因及影响,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多所高校的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
三、大学生抽烟现状(一)抽烟比例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抽烟的比例约为____%。
其中,男生抽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二)抽烟频率大部分抽烟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抽烟频率不定,有些在压力大或社交场合时抽烟较多。
(三)品牌选择常见的香烟品牌有____、____等,价格多在____元左右。
四、大学生抽烟的原因(一)社交压力在大学生活中,社交活动频繁。
有些学生为了融入某些群体,或者在社交场合中受到他人影响,开始尝试抽烟。
(二)缓解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通过抽烟来寻求暂时的放松和缓解。
(三)好奇心理刚进入大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尝试抽烟。
(四)家庭影响部分学生成长在有家庭成员抽烟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大学生抽烟的影响(一)身体健康抽烟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二)经济负担长期抽烟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三)学习影响抽烟可能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学习效率和注意力集中。
(四)校园环境在校园内抽烟,不仅影响自身形象,也对其他同学和校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对大学生抽烟的看法(一)大部分非抽烟同学对校园内抽烟的行为表示反感,认为影响了公共环境和他人健康。
(二)抽烟同学部分抽烟同学意识到抽烟的危害,但表示难以戒除;也有少数同学对抽烟的危害认识不足。
七、学校的控烟措施及效果(一)宣传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宣传抽烟的危害,但效果有限。
(二)设立禁烟区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立禁烟区,但仍有学生在禁烟区偷偷抽烟。
吸烟调查报告4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吸烟调查报告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调查内容: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中国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
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
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
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调查时间:20**年**月**号调查人员: *********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一.对自己:一手烟1.致癌作用吸烟致癌已经公认。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
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
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
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 对消化道的影响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
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
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吸烟作为危害健康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现象日益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吸烟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实训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份,访谈对象50人。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吸烟率、吸烟原因、吸烟频率、吸烟场所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吸烟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吸烟率为20%,其中男生吸烟率为30%,女生吸烟率为10%。
这表明吸烟在男生中更为普遍。
2. 吸烟原因调查发现,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包括:好奇心理(40%)、缓解压力(30%)、社交需求(20%)和模仿他人(10%)。
3. 吸烟频率大部分吸烟学生表示,每天吸烟次数为1-5次,其中每天吸烟10次以上的学生占5%。
4. 吸烟场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场所包括:宿舍(60%)、教室(20%)、图书馆(10%)和食堂(10%)。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1)吸烟率较高,尤其是男生吸烟现象严重。
(2)吸烟原因复杂,其中好奇心理和缓解压力是主要因素。
(3)吸烟场所广泛,对周围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
(3)加强宿舍管理,禁止在宿舍吸烟。
(4)设立戒烟咨询热线,为吸烟学生提供帮助。
(5)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吸烟现象较为严重,吸烟原因复杂。
为了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大学吸烟行为调查报告大学吸烟行为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和相关因素,我们对300名来自不同学院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吸烟行为的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首先,调查显示在我们的样本中有60%的大学生吸烟。
其中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吸烟率为70%,而女性吸烟率仅为30%。
这说明性别在大学生吸烟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此外,吸烟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大四学生中吸烟率最高,为80%,而大一学生中吸烟率最低,为40%。
这可能与大学生年级增加后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其次,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吸烟和家庭背景有关。
接近80%的吸烟大学生的家庭中有吸烟者。
这表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我们发现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大学生吸烟率更高,约有70%的吸烟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这可能与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更容易购买到烟草有关。
第三,我们的调查还涉及到大学生吸烟的原因。
调查显示,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缓解压力和消磨时间。
约60%的吸烟大学生表示吸烟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而约40%的吸烟大学生表示吸烟可以帮助他们消磨时间,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此外,约20%的吸烟大学生表示受到同伴的影响,他们开始吸烟是因为周围的朋友也在吸烟。
最后,我们还对吸烟的大学生是否有戒烟的意愿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约70%的吸烟大学生表示有意愿戒烟,他们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并希望能够戒掉吸烟的习惯。
然而,只有约30%的吸烟大学生表示曾尝试过戒烟,并且成功戒烟的比例相对较低。
这说明大学生戒烟意愿较高,但实际行动较为困难。
综上所述,大学生吸烟行为在我们的样本中普遍存在,并且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
环境因素和压力是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大部分吸烟大学生表示有意愿戒烟,但实际行动较为困难。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建议大学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监管,并提供相关的戒烟服务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摆脱吸烟的困扰,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篇一」20xx年度关于吸烟情况调查报告范文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调查内容: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中国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
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
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
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号调查人员: xxxxxxxxx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一、对自己:一手烟1、致癌作用吸烟致癌已经公认。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
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
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
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
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对消化道的影响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
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
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5、其他吸烟对女性的危害大于男性,吸烟对孕妇影响更甚。
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二、对他人的影响:二手烟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虽不如主动吸烟,但也相当严重,足以危及生命,应给以充分重视。
1、致癌作用日本的一项权威性长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不吸烟妇女受丈夫在家中吸烟影响而患肺癌死亡的危险率要比对照组(妇女与丈夫均不吸烟)高出一半至一倍多。
美国近期报道,生活在吸烟家庭中的.不吸烟妇女与生活在非吸烟家庭中的相比,患肺癌几率要高出2~3倍。
在工作间、酒吧间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不吸烟者患肺癌几率与非被动吸烟者相比要高出40%~50%。
2、对心脏的影响不吸烟的被动吸烟者与无被动吸烟者相比,患冠心病危险性高出25%~30%。
美国男性暴露于二手烟的患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达9.6%,而非暴露组为7.4%。
3、对呼吸道的影响长期接触二手烟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患。
美国一研究报道,被动吸烟者呼吸困难危险率增加45%,患慢性支气管炎危险率增加65%,患哮喘危险率增加39%。
4、对婴幼儿的影响婴儿被动吸烟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率增加20多倍。
我国一项随访调查表明,婴儿被动吸烟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炎的危险率增加37%和45%,幼儿被动吸烟还会引起中耳炎和哮喘多发。
三、对儿童的影响:三手烟三手烟是吸烟产生的除气体之外的最后一种有害物质:固体。
研究表明,残留在衣服和家具上的香烟气味能被人体皮肤吸收。
通风和污染程度的不同可能导致香烟的残留气味滞留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
在某些情况下,只有通过彻底的大扫除或更换壁纸、地毯和窗帘才能清除这种污染。
四、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知道,研究生在小时候抽烟的比例比较多,在后来因为出差或者接触社会让研究生没有办法去逃离吸烟,并且吸烟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因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吸烟。
我们还可以看出:研究生烟龄之长,虽然问卷中大都在大学后开始吸烟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有相当比例的人在小学就开始吸烟,他们的烟龄都在8年以上,这样的事实禁不住让人有些吃惊,我们绝不能把这些人忽视,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此类事件一旦发生,那么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研究生吸烟大都原因很相似,大都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在大学里面学会的,如果大学不会抽烟到研究生学会抽烟的基本没有,或者因为环境的变化,被迫抽烟,所以研究生基本上都会抽烟,也都会去抽烟,这在他们看来也是没法避免的,也是无法逃避的。
生活压力在这里,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抽烟慢慢就成为了一个习惯,当我们发愁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都会选择抽烟来让自己放松。
在研究生中,每天大都平均在5至10根左右,大都数人都在这个范围中间。
如果课程少的话,每个人抽烟的数量也会增加,因为研究生上课,大都是小班上课,老师面对面授课,当我们上课的时候无法再去抽烟,一般抽烟的时间都会放到下课时间,或者是聚会时间。
所以空闲时间多的时候,除非经常上自习,那么就会把大多时间放在消遣上,这样自己抽烟的理由和借口就会更多,让自己也更加相信,抽烟是因为自己的没课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让抽烟合理,公开化。
针对这次调查,我深深的感受到,抽烟对我们的危害是无法避免的,唯独能避免的就是我们能否少抽烟或者尽量不抽烟,抽烟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我们无法逃离的,我们现在因为寂寞而抽烟,将来我们也会因为抽烟引起的疾病而寂寞。
愿天下研究生都会像我一样看清抽烟的本质,都能认清抽烟的客观现实,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篇二」每年,中国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烟草导致的相关疾病。
昨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群吸烟率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与5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
因人口总数增长,据当前吸烟率推算,我国吸烟人数较5年前增长了1500万,高达3.16亿。
《报告》指出,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还增长了1500万,高达3.16亿。
我国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不过,与20xx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居民家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学校、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大楼。
同时,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水平也较5年前有显著提高,但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并没有提高。
另外,调查显示,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包括中风、心肌梗塞、勃起障碍的比例较低,分别只有31.0%、42.6%、19.7%。
此外,《报告》指出,吸烟者戒烟行为无明显变化,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居民的购买力,烟草反而变得更加便宜。
人群购买20支卷烟花费的中位数为9.9元。
在去除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后,5年间城乡居民购买卷烟制品能力都有所提高。
《报告》建议,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进一步提高卷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尽快制定十三五控烟规划。
我国烟民达3.16亿,每人平均每天吸15.2支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
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我国人群吸烟率与五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27.7%。
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
与20xx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
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由60.6%降至54.3%;政府大楼从54.9%下降至38.1%;医疗机构从36.8%下降至26.9%;中小学(室内和室外)从34.6%下降到17.2%;餐馆从87.6%下降至76.3%。
调查表明,五年间,公众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有很高的支持度。
然而,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中风、心肌梗塞和勃起障碍)的比例分别只有31.0%、42.6%和19.7%。
此外,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
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没有跟上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
报告建议,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进一步提高卷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介绍,20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于20xx年至20xx年期间开展,调查目标人群为15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常住人口,全国共15095名调查对象参与。
调查旨在准确了解中国烟草流行状况、估测烟草使用对公共卫生及经济的影响、评估控烟政策的有效性。
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篇三」一.调查背景: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100份二.具体分析:在我们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人数达10%,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三、四年级学生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这些人中上大学以后养成吸烟习惯的高达85%,学生吸烟33%是因为交际应酬,11%是因为长久的吸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10%的人认为是为了调节情绪,缓和紧张或尴尬的气氛走上了吸烟的道路的,还有8%的人认为是一种享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和预测,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
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人体需要的有益物质,如果把它作食用那是有益的,但是把它作为香烟,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就都变成有害物质。
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气体部分,占据92%,包括多量的`氧和氮无害气体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
粒相部分占8%,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
我国目前我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吸烟年龄日趋减小.青少年吸烟问题不仅已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学生控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实行无烟学校,并将学生控烟问题列入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