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阻塞管理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27.70 KB
- 文档页数:2
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研究综述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技术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光芒照耀着未来的能源图景。
然而,随着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日益增高,一系列挑战也随之浮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电压控制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当前的现状。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攀升。
这就像是一股激流冲击着传统的电网体系,使得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电压波动问题。
由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导致配电网中的电压时常出现波动,这不仅影响了电能质量,还可能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们纷纷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采用无功补偿设备和有载调压变压器等手段来调节电压。
这些方法就像是给电网穿上了一件“护身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压波动的问题。
然而,这些方法也并非万能之药,它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并且效果也难以持久。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更为先进的电压控制策略逐渐浮出水面。
例如,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和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等新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压控制领域。
这些设备就像是给电网装上了一双“智能眼睛”,能够实时监测电网中的电压变化,并迅速作出调整。
同时,它们还能够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共同维护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硬件设备外,软件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技术,可以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精确预测和调控。
这就像是给电网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能够提前预判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为电压控制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电工电气 (2020 No.7)信息与交流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灵活性研究施念1,康慨1,严晓彬2,孙振宇1,苏丹3(1 中国电建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0;2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3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日益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一方面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了碳排放量。
自然界的风力和光照通过风力机组和光伏转换为电能,因此,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具有可再生的特性,另外一方面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
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接入输电网,也可以以分布式的方式接入配电网。
相对于前者,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能源可以避免有功功率的远距离传输,降低输电系统的传输容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具有潮流双向化、运行方式多样化、电力电量平衡概率化和源荷界限模糊化的特点,这也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的严峻的挑战。
同时,随着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负荷的接入,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及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全面发展,配电网正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为缓解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不确定性对配电网带来的冲击,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能力,配电网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是指电力系统的元件能够及时、协调地调整其工作点,以适应系统运行条件的预期和意外变化。
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能力,需要对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的灵活性开展研究。
现有文献对于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的研究现状缺乏全面的综合和评价,此外,现有研究缺乏对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的灵活性改善方法的研究框架。
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对现有的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指出了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灵活性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研究方向。
基于节点边际电价的含电动车汽车的配电网阻塞管理在智能電网中,除了主要的运输功能,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能源资源被广泛认为是宝贵的资产。
但是,当电动汽车渗透率比较高的时候,其连接到配电网并且无限制地反复充电可能在高峰期使得线路过载,造成阻塞。
现基于节点边际电价,以最小化充电费用为目标,提出一种方式来最优化电动汽车群的充电计划,有效实现含电动汽车的配电网阻塞管理。
标签:电动汽车;配电网;阻塞管理;节点边际电价0 引言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个人运输和城市配送的工具,由于其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被广泛倡导使用。
然而,电力公司必须确定如何将广泛分布的电动汽车(特别当大量普通人群使用时)平滑整合进电网,即管理大量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同时不造成配电网发生阻塞。
1 电动汽车负荷模型电动汽车大规模运用以后,其功率需求将会对电网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使用属性的优先级要高于其充电特性,车主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充电,而不是从电网角度。
因此,在定量评估电动汽车负荷影响之前,研究其充电负荷模型很有必要的。
1.1 影响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电池容量、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用户行为等。
其中,前三者是可以事先得到的,而用户行为是随机的,事先不可得知,因此,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特性,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1.2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电动汽车负荷计算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是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指导的,使用随机数来决解很多计算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当所求解的问题是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通过某种“实验”的方法,以这种事件出现的频率估计这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将其作为问题的解。
利用蒙特卡罗法研究大量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能很容易得出大量电动汽车自由充电会造成日基础负荷“峰上加峰”的结果,这说明大量电动汽车的自由充电会存在造成配电网发生阻塞的可能。
2 节点边际电价的阻塞管理手段20世纪70年代,MIT的F.C.Schweppe教授提出实时电价的数学模型,此后该理论发展至今被规范地称为节点边际电价(Locational Marginal Price,LMP)。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阻塞管理综述发表时间:2018-08-08T18:32:44.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晓力[导读] 摘要: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逐渐提高,其组成成分较与传统配电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调度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不合理的调度策略和无约束或无引导的用电行为会引起配电网的阻塞,所以配电网阻塞管理势在必行。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摘要: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逐渐提高,其组成成分较与传统配电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调度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不合理的调度策略和无约束或无引导的用电行为会引起配电网的阻塞,所以配电网阻塞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阻塞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将阻塞管理机制分为直接控制和市场机制两类:直接控制包括:网络重构、无功功率控制以及有功功率控制;市场机制包括:日前动态电价、配电网容量市场、日内影子价格以及灵活服务市场。
关键词:阻塞管理;直接控制;分布式能源;配电网;市场机制0引言随着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渐严重,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近年来,作为需求侧的新起之秀,电动汽车[2]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渗透率的逐渐提高[3],DER作为配电网源-荷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
然而,无约束或无引导的用电行为和不合理的调度策略,则可能导致配电网出现负荷尖峰和阻塞等问题,影响配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本文在结合国内电力市场实际情形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配电网阻塞管理机制。
1 阻塞管理的直接控制模式网络重构:通过改变常开或常闭开关的状态达到改变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将电能输送到用户侧[5]。
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对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思路摘要: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改变了传统配电网原有的辐射型无源网络结构,使潮流分布、短路电流大小及流向发生了变化,给保护之间协调配合带来了巨大影响;其次,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使电网失电时局部供电区域功率平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给孤岛检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文中分析了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后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及新的要求,并提出了按照DG容量配置不同的防孤岛保护、基于网络通信的差动保护、区域自适应保护等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渗透率,孤岛检测,差动保护,区域保护系统1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我国分布式发电(以下简称DG)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伴随着接入配电网的DG越来越多,配电网将逐渐呈现出DG高渗透率的态势。
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改变了传统配电网原有的辐射型无源网络结构,使潮流分布、短路电流大小及流向发生了变化,给继电保护之间协调配合带来了巨大影响;其次,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使得电网失电时局部供电区域功率平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给孤岛检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1]。
本文分析了高渗透率DG接入配电网后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及新的要求,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2高渗透率DG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新要求2.1对过流保护的影响当有DG接入到配网后,DG对故障电流具有助增、削弱和反向作用,影响过流保护正确动作。
DG对故障电流的影响与DG的类型、安装位置和实际容量等因素有关[2][3]。
事实上,DG接入使得运行方式多变,如光伏只有白天并网发电、风机发电功率受风力影响等,这些都影响故障电流的大小,进而影响过流保护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因此在高渗透率DG接入情况下,须充分考虑DG类型、容量、投退等因素对故障电流的影响,只有做到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自动调整过流定值,才能确保保护的正确动作。
2.2对重合闸的影响国内配电网保护系统一般是建立在配电网为单电源辐射状网络拓扑的基础上,馈线发生故障,保护动作后,重合闸经延时合闸(不检无压、同期),由于线路侧无源,因此在恢复瞬时性故障线路供电时,不会对配电系统产生任何冲击和破坏。
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阻塞管理综述时间:2013-01-26 15:21来源:未知作者:能源与节能点击: 154 次摘要: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需对输电阻塞管理进行研究。
输电阻塞管理的核心作用体现在:避免系统的不安全运行,避免了市场运行无效率和市场失灵。
摘要: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需对输电阻塞管理进行研究。
输电阻塞管理的核心作用体现在:避免系统的不安全运行,避免了市场运行无效率和市场失灵。
从最优调度、经济学原理、使用柔性输电设备三个方面对输电阻塞管理这一领域进行了分类综述。
关键词:电力市场;阻塞管理;最优潮流;输电权;柔性输电设备0引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电力改革的浪潮,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往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市场和其它商品市场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在输电环节,特征主要表现在:电能输送是通过结构复杂的输电系统来进行的,要遵守基尔霍夫定律,同时必须要满足多种物理约束,输电路径十分复杂,而且不能人为指定。
因此,输电阻塞管理已经成为电力市场研究的热点。
电网有限的输电能力和稳定性限制不能满足电能同时分配的需求导致了输电阻塞发生。
阻塞管理的目标是制定一系列规则,控制发电机和负荷,让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
从短期而言,阻塞管理目标是制定一个公平的削减方案和最优调度方案,让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从长期而言,阻塞管理是为发电厂、电网公司和用户的投资提供激励信号。
1基于最优调度的输电阻塞管理方法电力市场存在多种交易模式,如联营体交易模式、双边和多边交易模式,以及联营体和双边混合交易模式。
在不同的交易模式下,系统调度人员将面对不同的优化问题。
目前阻塞管理的最优调度方法大多是以最优潮流(OPF)为出发点,总结了不同交易模式下最优调度的阻塞管理方法[1]。
浅谈电力市场条件下的输电阻塞管理摘要:伴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全面改革,使得在跨区域、跨省份的电力交易越发的频繁。
输电网络已经在社会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使得大量消耗的电力资源会导致供电系统越来越复杂。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以电力市场的条件作为出发点,对输电阻塞问题进行分析,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提升供电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市场;输电阻塞;电力系统引言:为了保障未来电力市场的安全、经济、稳定的发展,便需要重视输电阻塞全面的管理,从而强化电力市场整体水平。
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并不深入,以此导致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电源建设,从而提升整体的系统稳定性,强化电力的总体水平。
1 输电阻塞问题输电阻塞指的是受输电系统网络容量的限制,导致输电效果无法达到预计输电计划要求的一种情况。
我国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工作顺利的开展,加上电力体制方面的全面改革,使得我国居民的用电量越来越大。
为了全面提升电力市场的资源规模,需要进行更多的资源配置调节以及优化处理。
但是我国在实际的输电网络建立中,输电阻塞问题较为常见。
广东省本身属于经济发达省份,日间与夜间用电量均较大。
在上述环境下,输电阻塞问题发生的概率将明显提升。
一旦未能有效解决,极容易导致部分用户用电受阻,严重影响居民的工作与生活。
由此可见,有必要在电力市场条件下针对输电阻塞的问题进行管理。
2输电阻塞问题分析2.1阻塞管理中负荷大小的干扰能力如表1所示,是各类负荷条件下,阻塞管理处理负荷的情况。
表 1 多级负荷条件下阻塞管理处理负荷的表现项目参数过网功率(MW)1000700400100削减负荷476.56452.21315.54电价(元/MWh)350350350350假定此段内的电价均为350元/MWh,当线路内功率参数处于100至1000MW之间时,功率增加时,“消减负荷”的参数相应增长。
当功率达到100MW时,并未进行负荷处理。
2.2阻塞管理中“线路承载能力”的干扰程度如果系统有8个节点,线路承载量最小的位置为1点、4点。
分布式电源的高渗透率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布式电源具有更高的渗透率,可以减少对传统电源的依赖,使电网更加可靠,同时也可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
但是,分布式电源的高渗透率可能会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随着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提高,电源的电流和电压的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将影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因为,变电站和用户之间的线路长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继电保护的电流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继电保护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分布式电源的电流平稳性、无功补偿水平等参数也会影响继电保护。
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电流稳定性较差,可能导致继电保护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可靠性;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无功补偿程度较低,也可能会使继电保护电流不稳定或受到干扰。
最后,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因数也会影响继电保护。
它由功率因数控制器控制,如果功率因数不适当,则可能会导致继电保护电流受到干扰或失去识别现象。
总之,分布式电源的高渗透率可能会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参数变化、电流平稳性和功率因数。
因此,加大对继电保护的检测和监控力度,开展系统分析研究,改善电
压质量,给予合理的补偿机制,以确保继电保护高效可靠地运行,有助于完善电力系统的运行。
一种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自适应过电流保护方案周宁;雷响;荆骁睿;贺翔;焦在滨【摘要】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线路电流保护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自适应过电流保护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故障分量网络,对分布式电源背侧等效阻抗进行计算,将其融入到配电网过电流保护整定计算中.给出了实时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整定值,从而构建自适应过电流保护方案.大量的仿真表明,与传统过流保护相比,所提出的自适应过电流保护可以解决由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过流保护的保护范围超越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6(044)022【总页数】8页(P24-31)【关键词】分布式电源;自适应电流保护;故障分量;高渗透率;等效阻抗【作者】周宁;雷响;荆骁睿;贺翔;焦在滨【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分布式电源以其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得到了国家能源政策的扶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
但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将会改变电网原有的单电源、放射状结构特征,使配电网中各支路的潮流不再是单方向的流动,这将直接改变系统中短路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对现有的过流保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孤岛运行模式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导致其故障电流的特征不明显,使得配电网中传统的保护策略存在拒动或者误动的情况[2]。
目前采取的应对策略是,一旦此类配电网中发生故障,立即切除所有DG,以确保继电保护能够正确动作。
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配电网中80%的故障都是瞬时性故障,盲目切除DG 将会限制DG 的正常运行,削弱供电可靠性[3-6]。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阻塞管理综述
摘要: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逐渐提高,其组成成分较与传统配电
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调度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不合理的调度策略和无约束或
无引导的用电行为会引起配电网的阻塞,所以配电网阻塞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在
总结国内外阻塞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将阻塞管理机制分为直接控制和市场机制两类:直接控制包括:网络重构、无功功率控制以及有功功率控制;市场机制包括:日前动态电价、配电网容量市场、日内影子价格以及灵活服务市场。
关键词:阻塞管理;直接控制;分布式能源;配电网;市场机制
0引言
随着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渐严重,风力发电和光伏
发电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近年来,作为需求侧的新起之秀,电动汽车[2]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得
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渗透率的逐渐提高[3],DER作为配电网源-荷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
然而,无约束或无引导的用电行为和不合理的调度策略,则可能导致配
电网出现负荷尖峰和阻塞等问题,影响配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本文在结合国
内电力市场实际情形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配电网阻塞管理机制。
1 阻塞管理的直接控制模式
网络重构:通过改变常开或常闭开关的状态达到改变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将电能输送到用户侧[5]。
通过网络重构解决阻塞问题,对于用户而言
无需调整用电计划,不会产生额外的用电成本。
无功功率控制:借助于灵活交流输电装置,可控负荷以及DER等来解决欠电
压或过电压问题,特别是对于配电线路较长电压问题更为严重的系统,无功控制
显得尤为重要。
无功功率的调节需要配电网中无功设备的调整,文献[6]利用OLTC结合系统的无功控制实现解决阻塞的目标。
有功功率控制:有功功率控制[7]主要是针对用户侧而言,将用户侧的可控负
荷当做调节手段[8],以调整费用为目标。
2 阻塞管理的市场机制
阻塞管理的市场机制是指利用价格信号或用电需求合同,激励用户灵活调整
用电行为的市场方法。
日前动态电价(Day-ahead Dynamic Tariff)[9]:此模式利用可控负荷对价格的敏感度,DSO将线路容量作为约束通过节点边际电价求取最低的日前电价达到既
节省用户费用又解决系统阻塞的目的。
配电网容量市场[10]:该方法将配电网的容量分配给具有最优价格的集群,
其市场调节过程如下:步骤1,DSO将初始电价(几乎为零)提供给各集群;步
骤2,各集群根据DSO提供的电价优化用电安排,并将用电计划反馈给DSO;步
骤3,DSO根据各集群的用电计划,计算潮流是否满足线路容量约束,若出现越
限的情形,则提高对应越限时段的电价,并重新提供给各集群,至第2步;若未
越限,则至下一步;步骤4:整理发布优化得到的用电计划和各时段电价。
日内影子价格:文献[6]根据日内影子价格来进行各负荷集群的优化调度,影
子价格和新的最佳调度策略由迭代确定。
灵活服务市场[11]:各负荷集群不需要直接购买配电网容量,只需制定自己
的需求计划(不需要考虑系统约束),但是DSO需要购买解决阻塞问题的灵活容
量。
负荷集群可以售卖自己的需求量,由DSO来决定是否购买这部分容量。
3 结论
本文在未来DER高渗透率的配电网基础上,总结了配电网的阻塞管理机制,
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将其分为直接控制和市场机制两种模式。
直接控制:网络重构、无功功率控制、有功功率控制;市场机制:四种机制都将DSO与DER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日前动态电价、配电网容量市场、日内影子价格、灵活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沈鑫,曹敏.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S1):346-351.
[2]王锡凡,邵成成,王秀丽,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调度控制策略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01):1-10.
[3]董福贵,张也,尚美美.分布式能源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2):3214-3223.
[4]刘文颖,文晶,谢昶,等.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源荷协调多目标优化方
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05):1079-1088.
[5]Shariatkhah M H,Haghifam M ing feeder reconfiguration for congestion management of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high DG penetration[C]//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s into the Distribution Grid,CIRED 2012 Workshop.IET,2012:316-316.
[6]F.A.Viawan and D.Karlsson,“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 r control in systems with synchronous machine-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EEE Trans.Power Deliv.,vol.23,no.2,pp.1079–1087,Apr.2008.
[7]Balaraman S,Kamaraj N.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for Congestion Management in Power System[J].Modern Applied Science,2010(8).
[8]Q.Zhou and J.W.Bialek,“Generation curtailment to manage voltage constraint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T Gener.Transm.Distrib.,vol.1,no.3,
pp.492 – 498,May 2007.
[9]Verzijlbergh R A,De Vries L J,Lukszo Z.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Responsive Demand.Do We Need Congestion Management in the Distribution
Grid?[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14,29(5):2119-2128.35(05):1079-1088.
[10]Hu J,You S,Lind M,et al.Coordinated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for Congestion Preven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Grid[J].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2014,5(2):703-711.
作者简介:
王晓力(1986-),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优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