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 格式:docx
- 大小:21.32 KB
- 文档页数:10
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主阅读这本寓言故事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能按计划阅读。
【教学重难点】1.自主阅读这本寓言故事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片猜故事。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2)你还知道有哪些寓言故事?(3)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寓言故事:故事比较短小,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二、读封面、封底出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从封面、封底,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引导了解出版社等信息)三、看目录,知内容1.出示目录,你发现了什么?2.你读过哪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圈出几个学生没有说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生读题目,想一想,这个故事可能说的是什么呢?(预测,指名说,然后翻书对照预测得如何。
)四、片段赏析,知方法1.读寓言故事,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本中的小贴士,生齐读,说一说你的发现。
)(①先要读懂故事内容;②体会故事中的道理;③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读故事《叶公好龙》,想想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可笑在哪里?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道理: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爱好的人。
)3.播放《叶公好龙》动画故事,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学生交流分享。
5.小结6.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怎么做才能印象更深刻呢?(师课件展示优秀读书笔记,可以圈画书中的好词佳句,提示:用圆圈圈起好词,用“——”画比喻句,“~~~”画拟人句,“===”画排比句,“双波浪线”画感受深的或者觉得写得很美的句子,还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2.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3.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师生共读、主题交流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教学难点:以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中的“叶公好龙”为例,渗透阅读寓言故事的一些方法,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激起阅读欲望。
1.了解世界寓言三大起源。
说起寓言故事,我们最熟悉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其实世界寓言有三大源头,除了它,还有古印度、古代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代寓言》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2.出示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播放小短片我们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就是以寓言为主题的一个单元。
单元的第一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守株待兔》,从简练而富含哲理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了古人的大智慧。
你也许读过很多寓言,那你知道有哪些是中国古代寓言吗?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短片。
3.出示《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的图片,并说说故事。
像这样的寓言,都被后人收集整理到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中,其实其中有一些也是我们学过的,我们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先说故事名,再说故事内容)4.出示故事名,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再翻书验证。
刚刚我们猜的是学过的故事,现在我们来猜猜没有学过的。
1、我给你们题目,你们根据题目来猜故事内容。
2、故事名和插图连线。
二、渗透阅读方法。
1.像这样好玩、好看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寓言》中有很多很多,那当我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先读的是哪些内容呢?(1)生:我会先读书的封面,从封面中我能知道作者,封面插图。
师:对,我们可以先浏览书的封面或封底,从中获取一些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教学目的:1.联系第二单元主题“寓言故事”,通过阅读,让孩子体会寓言故事的魅力;2.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孩子们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2.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感受爱。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你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
)(二)自我发现。
1.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题目的成语?2.先看看目录。
⑴出示《中国古代寓言》部分目录目录中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⑶看图猜成语(出示课件)(4)重点讲《杯弓蛇影》、《买椟还珠》揭示道理2.了解寓言故事⑴《杯弓蛇影》的故事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作县令。
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
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
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
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
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
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
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
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
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
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
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
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
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
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课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特点;- 掌握常见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教学内容3.1 寓言故事概述- 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 寓言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3.2 寓言故事欣赏- 选择几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解析-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和智慧启示3.3 创作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利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表达方式4.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寓言故事概述的讲解和讨论(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寓言故事(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的寓意(15分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第二课时- 寓言故事欣赏的讲解和实例分析(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寓言故事(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和智慧启示(15分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第三课时- 创作寓言故事的导入和解释(15分钟)- 学生利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创作小故事(20分钟)-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15分钟)5. 评价方法-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创作的寓言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于寓言故事背后道德教育意义的思考和理解程度6. 参考资料- 《中国寓言故事选集》- 《中国寓言故事百科全书》- 《古代寓言故事导读》以上为教案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古代寓言传统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传统故事整本书,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介绍中国古代寓言传统- 导入:通过展示寓言故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寓言的定义、起源、特点和作用。
-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搜索到的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享其寓意和教育意义。
第二课:阅读寓言故事《众木求鱼》- 活动:学生阅读《众木求鱼》寓言故事。
-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课:阅读寓言故事《斗转星移》- 活动:学生阅读《斗转星移》寓言故事。
-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课:阅读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活动:学生阅读《愚公移山》寓言故事。
-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第五课:整本书阅读回顾与总结- 活动:学生回顾所阅读的寓言故事,整理并总结故事中的共同主题和价值观。
- 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总结,互相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方法与技巧-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寓言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
- 提供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 学生编写的寓言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 学生总结和分析寓言故事的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寓言故事选》- 《中国寓言文化导读》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传统故事,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在阅读、思考和文化意识方面的能力。
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交流会与阅读引
导课教案
目标
本次读书交流会与阅读引导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活动安排
1. 寓言故事介绍(15分钟)
- 通过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 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寓言故事欣赏(30分钟)
- 挑选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供学生欣赏。
- 听故事的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3. 小组讨论(2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则寓言故事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讨论故事对人生的启示。
4. 阅读引导课(30分钟)
- 介绍阅读引导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寓
言故事。
- 指导学生如何从寓言故事中找到关键信息,理解故事的结构
和主题。
5. 学生分享(15分钟)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 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故事的解读和阅读策略的运用。
教案总结
通过读书交流会与阅读引导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这些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丰富、有趣的阅读体验,并帮助他们
在阅读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思考。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它往往只用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情节生动的画面,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在这幅画面上得以鲜明呈现。
更多的人将受到先辈的智慧点拨,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书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马价十倍》,同学们请浏览。
1.读完这则寓言,相信同学们的眼前一定会呈现出这样一组画面:(1)为了卖马,牵着良马的人站立集市三天,却无人问津。
(2)卖马的人设法拜访并请求伯乐(3)伯乐相马(4)集市上的人争相购买这匹马2.合作学习提示:自选其中一幅画面,与画面人物互换角色,发挥想象,说说画面中的人物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并在小组里交流、完善,丰富故事情节。
3.交流汇报4.师:老师为大家的想象力所折服,如果把刚才所交流的记下来,那将是人世间最动情最有温度的文字。
说的好不如写的好,就请同学们动动笔,记录下阅读的点点滴滴,让画面“站”起来,为记忆中寓言增添最瑰丽的一笔吧!5.生写,交流点评过渡语:寓言就是那雨后的彩虹,色彩斑斓,绚丽夺目;寓言就是那和旭的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吹皱了一池春水,吹得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四、课后作业寓言故事不止存在于过去,更是你头脑中的灵光乍现,精彩无限,请积累生活的点滴感悟,写下最优美的寓言故事,与我们共勉吧!《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寓言。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通过阅读理解,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准备: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又到了阅读课的时间,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我们来打擂台,进行看图猜成语的挑战。
1.大屏幕出示成语图片,学生猜。
2.这些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生:汇报师:出示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解的意思.师:引出《中国古代寓言》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比较含蓄委婉的,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就运用通过故事讲道理,这种巧妙的方法,因此留下了数不清的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历史名著。
全书共23张,200多个寓言小故事。
自先秦开始,我国就涌现出许多哲理性很强的预言,这些预言故事。
大多来自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内容简洁通畅,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读起来让人轻松愉快。
有的寓言承载了先人的教训。
有些预言浓缩了人类的智慧,他短小精炼,蕴含着许多哲理,告诫人们如何正确为人处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智慧机。
西方寓言主人公多有动物、植物,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大多是人物.而且这里面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特别傻.咱们能从他的傻中,在幽默风趣中,轻松愉快的领悟到先人的教训。
师:出示故事《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分析这些人傻在哪里,从中你能受到什么教育,启发。
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像这样的人物和故事还很多很多,全书共有200多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大饱眼福,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的一部好书。
二、探究寓言的阅读方法1.你知道怎么阅读寓言故事吗?出事四个步骤: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2.让学生用上面的四步阅读方法自主进行杯弓蛇影的阅读。
3.小组讨论交流。
4.班内交流,四步学习的情况。
5.进行拓展阅读,填空练习‘三、学习书中的阅读指导方法四、说说你心中的预言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寓言就是那雨后的彩虹,色彩斑斓,绚丽夺目预言,就是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吹皱了一池春水,吹着大地,一派生机黯然。
五、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大家用上读书卡片,记录下自己阅读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记忆中增添最瑰丽的一笔,把美好期待好的寓言故事不仅存在于过去,可是自己头脑中的灵光乍现,精彩无限,前期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最优美的寓言故事,与我们共勉。
六、课后作业请大家课后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按今天讲的方法读一读。
做好阅读记录。
教学反思《中国古代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书中的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充满智慧,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这本书的寓言都是从文言文改编而来,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今天我们读到这些故事,仍然会被深深地吸引,收获思考与启示.寓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从小一直接触的文学形式。
如何将课外阅读课上得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是我课前深深思考的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因为时间关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享这个环节没有充分地展开。
另外,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作为课堂的主导,我的语言还不够精准,抑扬顿挫表现的不明显。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自己基本功的训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微课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寓言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方法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画蛇添足》故事视频。
2.了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用讽刺或劝我性的故事来说明蕴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丰富多样,可以是目光短浅的青蛙,搞笑的驴子,也可是急于求成的农夫,因循守旧的学者,虽然篇幅短小,但小故事却能告诉我们大道理呢3.出示图片,猜一猜是哪篇寓言。
4.师:这些都出自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这本书里有许多篇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二、初识目录,整体感知1、出示目录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目录,说说你阅读过哪些故事?哪个故事最吸引你?三、走进寓言,了解内容1.出示《纪昌学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阅读这则故事,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信息呢?阅读寓言故事我们要确定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小故事、大道理。
1.阅读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从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的人或事呢?五、比较阅读1、师:中国代寓言故事中还有一篇告诉我们类似的道理,那就是《薛谭学讴》。
2、说说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六、教师总结。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反思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的五点反思。
一、关于课前演讲学生先进行了寓言故事《弓和箭》的演讲,再自主提问其他学生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明白的道理,最后请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创建一个开放的、且具有活力的课堂。
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更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更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演讲的学生既是演讲者,又是小老师,还是被评价者;其他的学生既是听众,又是学生,还是评价者。
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通过《弓和箭》这则寓言故事的演讲,可以有效的把学生带到寓言故事的学习氛围中来。
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演讲者虽然有点紧张,演讲过程中稍有卡顿,但是以上三个目标全部达成。
二、关于复习导入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猜寓言故事。
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
最后,帮助学生回忆分析寓言故事的“四步阅读法”。
学生不仅在第二单元学过寓言故事,还在课外时间看过与寓言故事相关的书籍。
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关于寓言故事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寓言故事的能力。
这样设计,有利于唤醒学生对寓言故事相关知识和方法的记忆。
在课堂中,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抢着回答图片中的寓言故事。
部分学生虽然对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四步阅读法”有所遗忘,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全部都能回忆起来。
三、关于具体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四步阅读法”分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小乌鸦学喜鹊叫》。
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学习过寓言故事,但是距今久远,可能有所遗忘。
通过对具体寓言故事的分析,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能够把课内掌握的“四步阅读法”迁移运用到课外学习中。
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分析角色”这一环节,脱离了文本。
在教师的引导下,终于回归到了正确的分析思路上。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参与度比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我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孩子小组合学的参与度,锻炼孩子们的需要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