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微分方程第一章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906.00 KB
- 文档页数:25
常微分方程讲解常微分方程第一章绪论在初等数学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代数方程(如元个一次联立方程),并且用它们解决了一些有趣的应用问题,使我们初步体会到方程论(主要是设未知量、列方程和求解方程的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在解析几何与微积分中,我们又碰到一类不同的方程——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量的个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函数方程。
例如,1) (设是自变量,则是未知函数);2),(设是自变量,则和是两个未知函数)。
这类函数方程与开头所说的代数方程相比,在概念上进了一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利用这类方程可以解决一类新的问题,例如某些轨迹问题和极值问题等。
本课程所要讲述的方程与刚才说的那种函数方程又不一样,它们除了自变量和未知函数外,还包含了未知函数的导数(即微商)。
例如:1)(是自变量,是未知函数,是未知函数对的导数。
)2)(是自变量,是未知函数,是未知函数对的导数等等)。
这种联系着自变量、未知函数以及未知函数的导数(或微分)的关系式,数学上称之为微分方程。
其中未知函数的导数或微分是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粗略地介绍常微分方程的一些物理背景和方程的建立问题,并讲述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第一节微分方程:某些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这一节中列举几个简单的实际例子,说明怎样从实际问题列成微分方程的问题。
例子虽然简单,但是从中能够简明地诱导出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成为进一步探讨其他较复杂问题的借鉴。
掌握好这些例子,会有助于增进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 物体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将某物体放置于空气中,在时刻时,测量得它的温度为,10分钟后测得温度为。
我们要求决定此物体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并计算20分钟后物体的温度。
这里我们假定空气的温度保持为。
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例如,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导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中包括了上述问题的温度在内),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速度与这一物体的温度和其所在介质温度的差值成比例。
《常微分方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101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方向)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毕业要求:1.掌握数学、统计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建立数学、统计等模型解决金融实际问题3.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常微分方程》是本科生二年级的基础课。
常微分方程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极其丰富的内容,一种基本的数学工具,常微分方程在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诸如数值分析、优化理论、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运筹学、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甚至在经济管理中,常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因此,学习和(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具有极大帮助。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系统介绍求解各类微分方程的方法、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采用“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为系统的概略认识;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重视师生的互动,做到课上课下有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课程讲授一学期,周课时为3学时,共51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课堂讨论、答问情况)、出勤率占总评成绩的百分之二十;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百分之八十。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微分方程与解 (1) 微分方程、阶、解。
(掌握)(2) 隐式解、通解与特解。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常微分方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立常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获得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技能,对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1.学好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道它的思想方法、意义和用途,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
2.掌握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
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3.培养思维能力。
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
能运用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及性质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归纳和类比。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简单应用问题会列出定解问题求解,能够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并解决相关学科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
能够自觉地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提出和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常微分方程》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的背景即某些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2. 掌握由简单的物理、几何等问题建立简单微分方程;3. 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4. 掌握如何由通解求特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的思想、方法和例子。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微分方程模型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历史1.常微分方程基本概念本章习题要点:微分方程基本概念题;建立微分方程的题。
第二章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14学时)(一)教学要求1. 掌握变量可分离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以及恰当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2.掌握齐次方程、Bernoulli 方程的求解; 3. 掌握用变量代换的方法求解微分方程;4. 掌握从积分因子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导出某些特殊形式积分因子存在的条件及计算公式,并用于解相应的微分方程;5. 掌握已解出y 或x 的微分方程)',(),',(y y f x y x f y ==的计算方法;6. 了解微分方程0)',(,0)',(==y y F y x F 的求解;7. 掌握一阶微分方程的应用方法,能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