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

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五柳先生传 注释和翻译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 [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 [4]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7]造:去、到。 [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 [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 [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 [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 [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那人。指黔娄。俦:类。 [17]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古朴淳厚的上古社会中的帝王。 补充注释: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shú)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 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诫子书》,告诫儿子的

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励精——振奋精神。治性——修养性情。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2、总结交流: 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

《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读了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您知道吗?整理了是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上面是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下面是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2)到,目(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五柳先生传-翻译、注解、赏析

14.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王维、孟浩然是该派代表。作者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谥号靖节。著有《陶渊明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本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传记。本文是按史传体例来写,以“传”概述任务生平行事,以“赞”评价任务品格。 二、全文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 以. 为. 号 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 利.。 好.(h ào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 欣然..忘食。性. 嗜.(s h 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知其如此.., 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zh ?)尽,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 什么 处所 也 清楚地知道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因此 把 作为 语气助词 羡慕 荣华 利禄 因此把它作为号。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 体会、领会 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就 高兴的样子 天性 嗜好 经常 得到 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嗜好喝酒,家中贫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 朋友 这种情况 有时 摆设 招待 往、到 就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设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eng )不. 吝情.. 去留..。 环. 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 a)穿结.., 箪(d ān )瓢屡.空,晏.(y àn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 示.己 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 i án )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 h óu )乎? 衔觞.(s h ān g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 ú)?" 三、重点问题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督导见解是:不求甚解。 期望 一定 已经 回家 竟 不 舍不得 离开 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就回家, 一点也不舍不得离开。 周围 土墙 空寂的样子 遮蔽 粗布短衫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有洞和补丁,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 写 消遣时光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 很 表达 志趣 凭 能表达自己的志向。忘记得失,凭这点过完自己的一生。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忧愁的样子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 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心情急切的样子 此人 这辈、此类 酒杯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五柳先生传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五柳先生传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 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 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诗(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黔qián俦chóu赋fù 瓢piáo蔽bì屡lǚ晏yàn戚qī兹zī欤yú觞shāng汲jí 颇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古诗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

古诗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 《渡荆门送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言】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注释】 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赏析】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

诫子书原文加拼音及译文版

jièzǐshū 《诫子书》 zhūgěliàng 诸葛亮 fūjūn zǐzhīxíng jìng yǐxiūshēn jiǎn yǐyǎng d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fēi dàn bówúyǐmíng zhìfēi níng jìng wúyǐzhìyuǎn fūxu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xūjìng yěcái xūxuéyěfēi xuéwúyǐguǎng cái fēi zhì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wúyǐchéng xuéyín màn zébùnéng lìjīng xiǎn zào zébùn éng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zhìxìng nián yǔshíchíyìyǔrìqùsuìchéng kūluò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duōbùjiēshìbēi shǒu qióng lújiāng fùhéjí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如今浓浓的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

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二: 出蜀过三峡远渡到荆门山外,来到古时楚国故地纵情漫游。

The Story of Five-willow Gentleman 五柳先生传英文翻译

The Story of Five-willow Gentleman By Tao Yuan Ming The Gentleman’s place of birth is not known, nor is his name or surname. He is called such by the fact that five willow trees grow beside his house. He is a quiet man, being of little speech. He pursues no glory, nor material gain. He is fond of reading, but indulges not in hair-splitting. Each time he comes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he is so happy that he forgets his meals. He likes wine;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obtain it often. His relations and old acquaintances knowing this occasionally invite his to drink; and each time he goes, he is sure to finish all the wine, or become quite drunk; and having got drunk he would retire, caring little to stay or to depart. His house is bare around, scarcely good enough to protect him from rain and wind. He is clad in a tattered jacket of hair-cloth, and his kitchen vessels are often found empty, but he is perfect at ease. He often enjoys himself by writing, thereby to show his opinions; and he is determined to remain so to the end, being indifferent about material loss or gain. Epilogue: Chieu Lu says, “Neither grumble about poverty, nor crave for honour and riches.” This is probably said of men of his kind, who, with wine-cup upon their lips, recite poems, and amuse themselves with their own ideas are they Wu Hwai’s subjects, or are they Ko Tien’s subjects?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诫子书字词与全文翻译

15 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字词: 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 5.之:的,助词。 6.养德:培养品德。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 8.宁:宁静,安定。 9.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0.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11.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13.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 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 14.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15.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17.能:能够。 18.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19.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0.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 21.遂:最终,终于。 22.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承接。世,社会。 25.守:困守。 26.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7.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安然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指有才德的人。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之:的,助词。养德:培养品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字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宁:宁静,安定。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字词: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字词: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字词:.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能:能够。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字词:.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原文: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字词:遂:最终,终于。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承接。世,社会。 译文: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原文: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守:困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译文: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

部编语文八上《12渡荆门送别》[胡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渡荆门送别授课教师:胡蓉一、内容分析:(一)内容的作用与地位:《渡荆门送别》是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文学习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学习这些文章,可以激发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过程与方法:1.朗读中,感知内容。2.学习合作中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3.快速背诵本诗全文。情感与态度: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重点:在朗读中解决生字词意,了解文章大意。难点: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二、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送别诗,写的是李白年少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学习本篇文章,既要解决古诗中字词语句的翻译问题,又要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所以设计说读品练背写五个环节。三、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 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新课引入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活动2:新课讲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3: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味感情。活动4:课堂作业提高学生想象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导入话题:以“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来引入本堂课唐诗“送别”主题环节一说一说作者及本课古诗介绍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2.创作情况3.写作背景板书题目检查预习: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作者及作品资料。教师总结介绍:(展示幻灯片p1-p4)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了解诗人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领学生自然地走进本节课堂的学习新课讲解环节二读一读课文,把握文意 1.词语积累(展示幻灯片p6)渡远、来从、楚国、尽、江、大荒、天镜、云生、海楼、仍、怜 2.整体感悟(展示幻灯片p7)小组合作:1.每组负责一句诗中字、词、句的翻译。2.每组推举代表复述本段内容。3.每组推举一个组员概括本段内容。环节三品一品语言教师示例:《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教师播放幻灯片(p5)学生大声自齐读课文,教师听读并对诗歌阅读的停顿与感情基调进行指导。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边讨论边做笔记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味语言1.检查自主预习的情况。2.培养学生体悟文章的能力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环节四练一练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渡远荆门外()A.通过B.载运过河C.渡口D.渡船(2)山随平野尽()A.全B.消失C.死D.用力完成(3)仍怜故乡水()A.怜悯B.怜惜C.怜爱D.怜恤 3.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D)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B、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

五柳先生传详细字词翻译

二.阅读欣赏(共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侃之(的)曾孙也。(判断句)\(陶潜的)祖(祖父)茂,(是)武昌太守。(判断句)\潜少(年少)怀高尚,博学善(擅长,善于)属(写作,连缀成文)文,颖脱(颖,本义谷穗,细长东西的尖头,引申为突出,出众。颖脱:锋芒全部露出,比喻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不羁(受束缚),任(任凭,听凭,放纵)真(真性情)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为乡邻之所(为……所,表被动,被)贵(尊重,重视,看重)。尝(曾经)著《五柳先生传》以(来)自况(自比,拿别的人或事物来比自己)曰:“先生不知何(什么,1分)许(地方,1分)人,不详(知道,详细知道)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因此,所以)以(之)为(把……作为,2分)号焉(语气词)。闲静少言,不慕(爱慕)荣利。好(喜欢)读书,不求甚(很)解(了解)(不求甚解:本文指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每有会意(会心,领悟),欣然忘食。性嗜(爱好)酒,而家贫不能恒(常常,经常)得。亲旧知其如此(这样),或(有时)置酒招之,造(往,到)饮必尽,期(期望,希望)在必醉。既(……之后)醉而退,曾(zēng竟然,曾不如孀妻弱子)不吝(顾惜,舍不得)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洒脱,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偏义复词,偏指去,离开.)。环堵萧然(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褐,粗布,穿结,穿,破,破损成洞。结,缝补。指衣服破烂。),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安宁,安逸)如(相当于“然”,……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也。(补充:河清海晏,拼音是hé qīng hǎi yàn,意思是黄河水清了,大海安宁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常著文章自娱,颇(很)示己志,忘怀得失,以(用)此自终(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其自序如此,时(当时)人谓(称,说)之实录。 以(因为)亲(亲人,1分)老(年迈)家贫,起(起用,任用,1分)为州祭酒,不堪(忍受,1分)吏职,少日(没几天,不久)自解归(辞官回家,1分)(补充: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解甲归田:脱掉铠甲,指军人离开军队,退伍还乡,回家务农)。州召主簿,不就(就任),躬(自己,亲自)耕自资(资,供给。自资,宾语前置,供给养活自己。),遂(于是)抱羸(léi,瘦弱)疾。复为(担任,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全,都)令(命令)种秫谷(shú gǔ ,黍米),曰:“令(让)吾常醉于酒足(足够)矣。”妻子固(坚决地)请(请求)种粳(jīng,稻的一种,可酿酒)。乃(于是)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陶渊明)素(一向,向来)简(简朴)贵(尊重,重视。陶渊明自己尊重自己,即自爱),不私(私自)事(侍奉,服侍)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告诉)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为了)五斗米(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不为利禄所动。),拳拳(忠谨恳切的样子,诚挚,诚恳)事(侍奉,服侍)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交还印绶,辞职)去(离开)县,乃(于是)赋(写)《归去来》。 顷之(不久),征(被征召)著作郎,不就(就任)。既绝(拒绝)州郡觐谒(拜见),未尝(从

《五柳先生传》全文与翻译

《五柳先生传》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文章赏析】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首府伏龙芝市北楚河南岸伊斯阔家附近,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五岁迁家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天宝元年(742)因玄宗妹玉真公主荐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受玄宗恩遇,因得罪宠臣贵妃,被赐金遣返。安史乱中,入永王李璘幕。永王遇害,受牵连下狱,流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晚年漫游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卒于当涂。有诗1035首。 [注释] 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远:远自。平野:大平原。大荒:无边的原野。江:长江。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光折射产生的虚幻景象。仍:频频。故乡水:指长江水。诗人早年住在长江上游四川。万里:喻行程之远。万里:喻行程之远。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着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