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83.25 KB
- 文档页数:8
《物理化学(甲)》大纲本《物理化学》(甲)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热力学概论2、热力学第一定律3、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4、焓5、热容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7、实际气体8、热化学9、赫斯定律10、几种热效应11、反应热和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12、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1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二)热力学第二定律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3、卡诺定理4、熵的概念5、克老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6、熵变的计算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统计意义8、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9、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10、G的计算示例11、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12、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热力学对单组分体系的应用13、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15、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三)统计热力学基础1、概论2、玻兹曼统计3、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和费米–狄拉克统计4、配分函数5、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6、分子的全配分函数(四)溶液 —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1、溶液组成的表示法2、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3、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4、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5、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6、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微观说明7、稀溶液的依数性8、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9、非理想溶液10、分配定律 — 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五)相平衡1、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2、相律3、单组分体系的相图4、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5、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六)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4、复相化学平衡5、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6、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7、用配分函数计算θm r G ∆和反应的平衡常数8、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同时平衡10、反应的耦合11、近似计算12、生物能力学简介(七)电解质溶液1、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法拉第定律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3、电导4、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八)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2、电动势的测定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4、可逆电池热力学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7、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公式8、电动势测定的应用9、生物电化学(九)电解与极化作用1、分解电压2、极化作用3、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5、化学电源(十)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和速率方程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3、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链反应6、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7、碰撞理论8、过渡态理论9、单分子反应理论10、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11、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2、快速反应的测试13、光化学反应14、催化反应动力学(十一)界面现象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3、液体界面的性质4、不溶性表面膜5、液-固界面现象6、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7、固体表面的吸附8、吸附速率—吸附和解吸速率方程式9、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十二)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2、溶胶的制备和净化3、溶胶的动力性质4、溶胶的光学性质5、溶胶的电学性质6、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7、乳状液8、大分子概说9、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0、唐南平衡11、天然大分子二、考试要求(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功、热、变化过程等。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代码:0205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基础课,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化学现象并用物理学中的方法来探求化学变化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
物理化学的理论逻辑性非常之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中向化学提出的理论问题,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更好地驾驭化学,使之为生产实际服务。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学生在掌握了高等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基础化学等课程基础上,通过对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以及胶体化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对生物产业中的转化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而化学动力学更是对这些反应进行现实性以及效益的研究。
了解电化学的有关知识有助于熟练掌握运用生物产业中用到的有关分析检测仪器。
学习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则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意义所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基础化学;相关课程:发酵工程与设备、化工原理;后续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遗传育种、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先修课程是学习的基础,相关课程可增进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后续课程则是本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原理的具体应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热力学的有关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可逆过程的特征、几种反应热的概念、熵的有关概念。
2、要求学生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热、功、热力学能及焓的改变量的计算,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3、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熟练掌握熵的改变量的计算以及熵增加原理的应用。
物理化学(I )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第一章要求:明确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状态函数特征,掌握ΔU 和ΔH 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一、基本概念:广度性质:m 、V强度性质:P 、T 状态函数:U 、V 、T 、P变量 △V = V 2 - V 1 复原 △V = 0功、热:体系吸热 Q 为+体系放热 Q 为- 体系作功 W 为+ 环境作功 W 为-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U :状态函数 △U = U 2 - U 1△U = Q – W焓H : H = U + PV△H = Q P △U = Q V三、可逆过程,最大功功的计算(体积功)⎰=dV P W 外 0=真空W )(12V V P W -=等压⎰⎰⎰====12,ln V V nRT dV V nRTdV P dV P W 内外可逆等温 可逆过程:无限缓慢,无限小的变化,做功最大)()(环境压缩体系膨胀W W = 体系、环境都复原四、热的计算:△U = Q V = C V (T 2 – T 1) C V 等容热容 △H = Q P = C P (T 2 – T 1) C P 等压热容五、在理想气的应用:1.可逆膨胀:J430225100ln 373314.8ln 121=⨯==V V nRT W 2.向真空膨胀: W 2 = 0 3.等压、二段膨胀100 C100 l。
1mol, 100 C25 l。
100 C50 l50373314.82⨯==V nRT P J 8.3102)50100(100373314.8)2550(50373314.83=-⨯+-⨯=W 六、化学反应热效应:标准摩尔生成焓:稳定单质→1mol 化合物 f H ∆反应物产物)()(∑∑∆-∆=∆m f m f r H H H νν标准摩尔燃烧焓:1mol 化合物→CO 2,H 2O ,… m c H ∆产物反应物)()(∑∑∆-∆=∆m c m c r H H H νν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要求: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明确熵、吉布斯能的物理意义,掌握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变化方向和限度的判断,掌握ΔS 、ΔG 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势概念,能运用化学等温方程式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平衡常数计算。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化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教材与学习参考书1、傅献彩等:《物理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上海师大等校:《物理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考试纲要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基本内容:(一)热力学概论1、热力学的目的和内容2、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3、一些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过程与途径,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式,体系的性质,功、热、能)(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三)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四)焓(五)热容(六)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1、盖·吕萨克—焦耳实验2、理想气体的Cp与Cv之差3、绝热过程的功和过程方程式4、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七)实际气体1、焦耳—汤姆逊效应2、实际气体的ΔH与ΔU(八)热化学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2、反应进度3、热化学方程式(九)盖斯定律(十)几种热效应1、物质的生成热(化合物和离子)2、键焓3、燃烧焓(十一)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十二)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十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1、内能、功、热2、能量均分原理考试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的内容、方法和特点。
2.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体系的性质、功、热、能等。
3.明确体系的内能、焓、热容的意义。
4.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意义及其表示法:熟知功与热的符号惯例,从微观上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5.明确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和热力学平衡态的意义,以及最大功的概念。
6.较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等容、绝热等过程和卡诺循环的ΔU、ΔH、W和Q。
7.能较熟练地应用生成焓、燃烧焓来计算反应热,学会用键焓估算反应热的方法。
8.明确Hess定律与Kirchhoff定律的意义,并学会这两个定律的应用。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三年制专科. 试行)课程编号:0322208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开设学期:第5、6学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一总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物理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
尤其是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一定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对概念和理论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运用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物理化学》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第三版2.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第三版三课程的内容和考核目标(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1.考核知识点(1)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体积功、热、内能和焓(4)热容、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6)热化学等2. 考核要求(1)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能了解状态函数的特点等。
(2)明确内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
热(Q)和功(W)都是与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
(3)掌握可逆过程的特点(4)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并能较熟练地掌握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等容及绝热过程中的⊿U、⊿H、Q及W 的计算。
(5)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盖斯定律的关系,熟悉盖斯定律的应用,熟练掌握和运用生成热、燃烧热的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方法等。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1. 考核知识点(1)自发过程的特征、卡诺循环与卡诺原理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经典表述(2)亥姆霍兹自由能(A)和吉布斯自由能(G)、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函数(3)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4)熵的统计意义(5)熵变的计算与熵判据的应用(6)热力学第三定律(7)等温过程的⊿G的计算与应用(8)热力学关系式2. 考核要求(1)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考试目的本课程为专业根底课。
本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的根本原理,掌握化学反响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必需的物理化学根本原理,并能用以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为学习药学专业课程打下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打算,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尊重事物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深化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探究事物本质的勇气和精神。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热力学第肯定律考试内容: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 掌握状态函数法和状态方程、过程和途径、热和功等根本概念、热力学第肯定律, 最大体积功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第肯定律,盖斯定律、生成焓,燃烧焓,了解键焓估算的反响热、离子摩尔生成焓、溶化热和稀释热,掌握基希霍夫公式考试要求;1. 理解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 掌握状态函数法和状态方程、过程和途径、热和功;2. 掌握热力学第肯定律、热力学能、热力学第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掌握热力学第肯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了解热力学第肯定律在实际气体中的应用;3. 理解盖斯定律、生成焓,燃烧焓,了解键焓估算的反响热、离子摩尔生成焓、溶化热和稀释热,掌握基希霍夫公式;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考试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能、吉布斯能考试要求: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2、掌握环境和系统的熵变的计算。
3、掌握热力学第肯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联合公式; 掌握亥姆霍兹能、吉布斯能能;理解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4、掌握理想气体的简单状态,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ΔG的计算。
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考试内容:偏摩尔量、化学势;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气体组分中各组分的化学势、液态混合物,稀溶液,真实溶液中组分的化学势考试要求:1. 识记偏摩尔量的物理, 了解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2. 理解化学式;3. 了解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微观解释,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4. 气体组分中各组分的化学势;5、了解液态混合物,稀溶液,真实溶液中组分的化学势;第四章化学平衡考试内容:化学反响等温式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反响限度的计算、标准反响吉布斯能的变化及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考试要求:1. 掌握化学反响等温式和平衡常数;2. 掌握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反响限度的计算;3. 掌握标准反响吉布斯能的变化及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4. 了解反响吉布斯能随温度的变化和范特霍夫方程;第五章相平衡考试内容:相律;单组分系统;单组分系统考试要求;1. 了解相律的推导,理解相、自由度、组分数、物种数、相平衡的概念,掌握相律及其应用;2. 掌握单组分的相图和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3. 掌握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掌握杠杆规则, 理解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了解蒸馏和精馏第六章电化学考试内容:电化学的根本概念、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电池中各物质活度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测定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大纲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考试大纲(Physical Chemistry)一、课程名称、对象名称:物理化学(包括实验)对象:化学、化工、材料类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二、理论部分第一章气体1.理想气体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真实气体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范德华方程.真实气体的液化(C02的p-V图)、临界现象、临界参数。
3.对应状态原理及压缩因子图对比参数、对应状态原理。
用压缩因子图进行普遍化计算。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基本概念及术语系统、环境、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平衡态、过程、途径。
2.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热力学能(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恒容热、恒压热、熔。
3.热容平均热容、真热容。
定压摩尔热容、定容摩尔热容。
Cp,m与Cv,m的关系。
4.相变焓*5.溶解熔与稀释焓6.标准摩尔反应焓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
7.可逆过程体积功的计算可逆过程.恒温可逆过程与绝热可逆过程功的计算。
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实际气体的热性能与焓焦耳--汤姆生效应、节流系数。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原理及'熵判据。
2.熵变计算简单p.V.T变化过程的熵变,热源的熵变。
可逆相变与不可逆相变,相变过程的熵变。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4.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的定义,恒温恒容过程与恒温恒压过程方向的判据,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变化的计算。
5.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
证明热力学等式的一般方法。
6.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举例--克拉佩龙方程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拉乌尔定律与享利定律2.偏摩尔量与化学势偏摩尔体积及其它偏摩尔量.吉布斯--杜亥姆方程。
629物理化学(一)考试大纲一. 绪论与气体性质1. 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学习目的。
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分压和道尔顿定律、分容和阿马格定律)。
3. 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4. 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2.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掌握内能、功、热的计算。
3. 明了热力学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等概念及掌握其计算方法。
4.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关系。
5. 掌握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pVT关系及理解其功的计算。
6. 了解节流膨胀。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1. 了解卡诺循环。
2.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熵增原理。
3. 掌握理想气体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系统熵变的计算方法和环境熵变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用总熵变判断过程的方法。
4. 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
5. 明了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以及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等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各种平衡依据。
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6.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
7. 理解Clapeyron(克拉佩龙)方程,会从相平衡条件推导Clapeyron方程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并能应用这些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
四.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 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2. 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
理解理想系统(理想溶体及理想稀溶体)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3. 理解能斯特分配定律。
4. 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5.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标准态和对组份的活度系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五. 化学平衡1. 明了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了解等温方程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