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总体要求

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

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

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啰里啰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5.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的相关要求

(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2)文句要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3)在形式上做到“三化”:

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二、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关于评述题(即solo题)的解答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评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第二,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多角度的论证。做到逻辑严密、史论统一。(有时还需要分析作者观点的成因。)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题例:(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举例】观点一:我认为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3分)

史实:①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③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④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9分)(二)【完成】观点二:

(提示:试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等方面举证)

2.关于比较题的解题方法

比较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1)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作答时要求与课本知识进行联系。

(2)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

①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②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③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

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3.如何分析历史事件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条件、原因、

性质、特点、结果、地位、意义、作用、经验教训、启示等,揭示其本质并得

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1)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条件、背景)?

1)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

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性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③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2)做题技巧:公式答题法

Ⅰ.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①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②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③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Ⅱ.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Ⅲ.分析原因

A.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②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

态分析。)

材料1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

(提示:试从内因、外因来分析)

材料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4分)

(提示: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