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下学期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 格式:ppt
- 大小:461.00 KB
- 文档页数:20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个框题。
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科书。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上册书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学生在上册书的基础上,已渐渐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和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已知道什么是自尊,体验和感受自尊带来的快乐,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自尊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了主动树立自尊心和如何彼此尊重的愿望。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按照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目标是让学生懂得自尊心的培养,对于自己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而本框的主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自尊心,学会彼此尊重。
因此,本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首先,通过晏子使楚等故事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其次,通过司马懿“临辱不惊,遇侮不怒”等故事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而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最后,通过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本框落实的课程标准主要有:①“自尊自强”部分中的“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活动探究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框落实的课程标准主要有,“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本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首先,通过晏子使楚等故事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其次,通过司马懿“临辱不惊,遇侮不怒”等故事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而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最后,通过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
但对于他们而言,该如何为自己赢得自尊仍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在学校攀比之风日益盛行的今天更感到困惑和迷茫。
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2.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3.不断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自尊的含义,认识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尝试自尊带来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视频欣赏:老汉乞讨不成伤人称没给钱伤自尊思考: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悟?小结: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环节二:新知探究故事一:周恩来经典外交故事: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教案6篇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课第三框[教材分析]:本框内容有三层意思,自尊首先就要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其次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态度和议论,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最后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懂得彼此尊重需以维护人格为前提,以豁达为基础,善于尊重他人是关键;结合教材介绍和补充的事例,通过情景体验,培养锻炼提高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学会达观,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善于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学生表演小品"踩脚之后",导入新课。
情景一:甲踩了乙的脚,甲若无其事地往前走,乙开口骂道:"眼瞎了不是?"甲毫不相让:"好狗不拦路。
挡了人家的路还骂人,讲理不?"情景二:甲踩了乙的脚,甲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踩了你的脚!"乙很有礼貌地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
"情景三:甲踩了乙的脚,乙忙站起来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挡了你的路,请原谅!"甲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是我不小心才踩了你的脚。
疼吗?"教师:看了小品,你有些什么感想?学生: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尊重你;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就不尊重你。
教师:对。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这就是说,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板书)。
那么怎样才能彼此尊重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吧,美国一个女兵因虐囚被监禁。
虐待囚犯也犯法吗?学生: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囚犯也不例外。
人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师:对。
"士可杀不可辱"嘛,人格高于一切,所以说,维护人格最重要(板书)。
第一课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教案背景新课改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就感,教师起到导的作用。
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课,对教材及学生的各方面彻底吃透,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教材,对学生引导到位。
二、教学课题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三、教材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自尊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的意义。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框讲三层意思:首先,说明自尊的人最尊重自己的人格,绝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其次,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最后,告诉学生如何尊重他人。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问题教学、情境体验、活动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话说:“自尊比吃饭更重要”,“自尊是生命的衣裳。
”还有句古话说:“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吃嗟来之食”这些话都道出了自尊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周总理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志气的人,一定是个懂得自尊的人,一定是一个敢于善于维护自尊的人。
“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想必大家都听过,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
【讲授新课】活动一:听故事,谈感受(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学生表演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课本剧“晏子使楚”,要求其他同学在观看的过程中站在晏子的角度去体会当发现楚灵王不尊重自己时的心理感受。
)问题:晏子为什么坚持要从大门进城?学生一: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虽然个子矮小,但在地位上,理应得到尊重。
学生二:晏子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祖国的尊严和地位。
教师总结: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晏子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国格,也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尊的人最看重维护自己的人格。
一、维护人格最重要(板书)活动二:说一说(学生自主学习)同学自己思考遇到如下情况你怎么想怎么做?1)如果你在穿着方面不如同学,是否就低人一等,有点儿抬不起头来?2)如果你的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差,怎样与他相处才能维护他的自尊?3)爸爸、妈妈的职务不高,收入较低,甚至下岗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