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1 运动的定义:重新阐述运动的定义,强调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实例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
1.2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如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等。
平面运动:物体在平面内运动,可以分解为x轴和y轴方向的运动。
第二章: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2.1 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强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图形和公式展示速度的计算方法。
2.2 加速度的定义:解释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强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图形和公式展示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运动方程的推导和应用3.1 运动方程的推导:从位移时间关系出发,推导出运动方程s = ut + 1/2at^2。
从速度时间关系出发,推导出运动方程v = u + at。
3.2 运动方程的应用:教授如何利用运动方程计算物体在不间点的位移和速度。
教授如何利用运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第四章:运动图像的分析和解读4.1 运动图像的类型:介绍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
解释每种图像的物理意义和特点。
4.2 运动图像的解读:教授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读取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信息。
教授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读取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教授如何从加速度时间图像中读取物体的加速度信息。
第五章: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5.1 运动的描述方法:介绍常用的运动描述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和图形描述。
强调每种描述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2 运动的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运动分析方法,如数学分析、图形分析和实验分析。
强调每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六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和解决6.1 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和解决: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教授如何利用运动方程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如计算位移和时间。
..专业.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新课标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
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1、知识框架图2、基本概念图解〔二〕本章专题剖析[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C、D 〕A. 加速度大,那么速度也大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那么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那么加速度就越大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那么加速度越大[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x-t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那么从图象可以看出〔 ACD 〕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例3]如下图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0= -20m/s,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是正的,大小为a=10m/s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运动的概念、种类和描述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图像的解析: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三、教学过程1. 复习运动的概念和种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2. 回顾运动的描述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讲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图像,讲解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的解析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动画和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图像和描述方法。
3. 提供练习题和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和种类理解的掌握程度。
2. 通过练习题和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图像解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出发,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也要注重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清晰的运动概念、种类和描述方法的教学内容。
2. 实例和练习题:提供不同类型的运动实例和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练习。
3. 运动图像:准备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等运动图像,用于分析和解析练习。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运动的描述复习主题。
2. 讲解运动概念和种类:讲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并强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讲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描述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展示。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复习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运动描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点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参考系和坐标系的选择。
3.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4. 运动图像的识别和分析。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和公式。
2. 难点:运动图像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运动图像。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描述的知识。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复习: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3. 运动图像:讲解运动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4. 实际问题: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讲解或举例说明,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运动的定义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运动的分类,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教学内容: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分类:a)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b)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
3. 运动的特点:a) 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b) 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运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运动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讲解运动的分类,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4. 练习题: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并解释其特点。
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运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复习位移和路程教学目标:1. 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能够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3. 能够区分位移和路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2. 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
3. 位移和路程的关系:a)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b)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位移和路程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3. 讲解位移和路程的关系,强调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的区别。
4. 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并区分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
第三章:复习速度和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掌握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方法。
3. 能够区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1.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2、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
3、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如何去描述生活以及物理学当中的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像等,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思维能力;3、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复习重点1、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
2、以及图像的复习。
教学难点1、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图像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带领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梳理二、先复习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的掌握情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理想化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以其大小而论的,更不能看物体的轻重,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参考系:选定为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例1.(多选)下列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列车运行速度时,可将列车看作质点B.研究乒乓球的弧旋时,可将乒乓球看作质点C.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2.时间和时刻的区分: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位移和路程的区分比较项目位移路程定义位移是由初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线的长度量性矢量标量二者联系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取等于号例2.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一过程中()A.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B.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D.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4.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速率速度速率区别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大小平均速度在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简称速率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在某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无方向例3.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了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12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9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22.5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25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80km/h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50km/h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80km/hD.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25km/h 5.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比较项目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达式V=s/t 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正(负)值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相反)加速度方向与Δv 方向相同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反向例4.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2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 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s,遮光板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 =3.0s,求滑块的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理解运动的分类,掌握运动的描述词汇和语法结构。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描述运动,运用不同的句式来叙述个人参与运动的经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运动意识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重点:1.运动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运动的分类及其描述词汇。
3.运动的描述语法结构。
三、教学难点:1.运动的描述语法结构的运用。
2.运动的分类及其描述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运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运动描述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他们看到和讨论所展示的运动。
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是什么。
例如:游泳、跑步、跳舞、打篮球等。
2.引导学生从图片和视频中发现运动的特点,并让他们描述一下他们所看到的运动。
例如:运动是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以增强身体健康为目的,可以锻炼身体,有助于减轻压力等。
Step 2:运动的分类及描述词汇1.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运动的分类。
例如:室外运动(篮球、足球、骑自行车等)、室内运动(跳舞、健身操等)、水上运动(游泳、划船等)、冰雪运动(滑冰、滑雪等)。
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呈现运动的描述词汇。
例如:快速的、激烈的、有趣的、累人的等。
让学生们根据不同运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
Step 3:运动的描述语法结构1. 查看并分析一些有关运动的句子。
例如:I enjoy swimming because it's relaxing. Jogging is a good way to keep fit.Dancing is a fun activity for me.通过分析这些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描述运动的常用句式。
2. 练习运用运动的描述语法结构。
给学生们练习题目,让他们使用正确的句式描述所给的运动。
《运动的描述》复习【复习目标】1.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2.全面复习巩固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及物理意义。
3.掌握v-t图像的意义及应用.【复习重点】1全面复习巩固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及物理意义。
2.掌握图像的意义及应用.【复习流程】一、知识梳理:回顾本章所学知识点,快速填空。
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是.(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问题中可.2.参考系(1)定义: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被选为的物体.(2)选定原则:任意物体,一般选为参考系.3.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和.4.时间间隔与时刻(1)时刻指某一,时间间隔指两时刻之间的.(2)在时间轴上,时刻用表示,时间间隔用表示.5.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变化.(2)定义:从指向的有向线段.(3)表示方法:用坐标的变化Δx=表示位移(一条直线上).6.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和.(2)定义: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3)公式:v=(位移的变化率).(4)单位:(5)矢量:方向是的方向.(6)分类: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上的平均快慢。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7.加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2)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3)公式:a=(速度的变化率).(4)单位:m/s2.读作(5)矢量:方向与的方向相同.(6)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决定于加速度a与速度v的方向关系:①当a与v同向时,物体做运动.若a增大,表明速度;若a减小,表明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②当a与v反向时,物体做运动.若a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a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7)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受到的和物体的,a的方向由的方向决定.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一)与速度相关的概念的比较1.速度与速率的联系与区别【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2.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Δv和加速度a的比较【例题2】(多选)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二)加速度的计算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都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所以在计算加速度时,应先选取正方向。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知识点复习回顾】【知识点1】质点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和对研究问题影响可以忽略,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知识点2】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表示.2.时间间隔: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用表示.【知识点3】位置和位移1.位移和路程(1)路程:物体运动.(2)位移:①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质点) .②定义:由指向的有向线段.2.矢量和标量(1)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没有的物理量叫标量.(2)①时间;②温度;③力;④质量;⑤路程;⑥位移.属于矢量的有,属于标量的有 .【知识点4】直线运动的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建立x轴,如图所示.(1)物体的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1、x2表示.(2)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末位置与初位置的坐标之差,即:Δx= .①若Δx为正,则位移的方向;②若Δx为负,则位移的方向。
【知识点5】位移—时间图像1.物理意义:直观地表示物体在每一时刻的位置或每一时间间隔的位移.2.图像的建立:在直角坐标系中选为横轴,选为纵轴,其上的图线就是位置—时间图像;如果将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坐标原点O,则图像就成为位移—时间图像.【知识点6】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2.定义: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 之比. 3.定义式:v = .4.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 (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时间Δt 内的位移Δx 的方向相同. 【知识点7】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描述物体在时间Δt 内运动的 及方向.(2)v = . 2.瞬时速度:(1)描述物体 运动的快慢及方向.(2)当Δt 时,ΔxΔt 叫作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3.速率: 的大小.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是汽车的速率.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 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知识点8】速度-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以 为横轴, 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 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 2.v -t 图像的意义v -t 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知识点9】 加速度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2.定义: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之比,叫作加速度.3.定义式:a =ΔvΔt .Δv 表示 ,Δt 表示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或 . 【知识点10】加速度的方向1.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是 (填“矢”或“标”)量,加速度的方向与 相同. 2.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复习习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体积很小的物体更容易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2.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队获得9枚金牌,创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
(一)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
学案编辑人:邵成行审核人:周升臣单位:高三一级部物理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能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能熟练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考点: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综合运用
【知识链接】本节内容为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主要描述物理中和自然界常见的直线运动问题以及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整个物理知识的复习和综合复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自主复习】回顾我们在高一学习的概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机械运动:定义:。
2、参考系:
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A:思考: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B: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一般选取什么为参考系?为什么?
3、质点:
定义:
B:思考:是否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试讨论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知识应用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分析解答: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学生展示)
4、位移:定义:
A:思考: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因素决定的?位移是什么标量还是矢量?可以用什么法则来进行合成或分解?
5、路程: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
A:如何区分位移和路程?他们什么情况下大小相等?(学生讨论展示)
知识应用2、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A.2R,2R; B.2R,6πR;
C.2πR,2R; D.0,6πR。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6、时间和时刻: A如何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
7、速度:描述物体,是量(“矢”或“标”)。
B:试比较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学生讨论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知识应用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8、加速度:定义:
定义式:
A:加速度矢量,其方向和什么量的方向一致?
C:物体做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什么关系?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在一条直线上吗?
D:试比较归纳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教师点拨)
为10m/s。
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达标测试】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B.4R向西,2πR向东
C.4πR向东,
D.4R向东,2πR
3、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
C、运行中的人造卫星
D、转动着的砂轮
【拓展训练】4、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D、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
5.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
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
D.54km/h是瞬时速度
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它先以速度V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驶完余下的1/3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km/h,则V是()
A、24km/h
B、35km/h
C、36km/h
D、48km/h 【归纳整合】D:本节复习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在复习运动的描述的几个物理概念的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