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检测 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4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知识提要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根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是。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A.互利一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互相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竞争:两种生物互相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生物对环普遍性外形的适应性特征戒备色生物对环境境的适应拟态的适应与影响适应的相对性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原因1.普遍性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构造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风光彩C:特例 戒备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风光彩−−→−模拟背景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三.生态系统的构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的构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C :消费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络食物链根本形式:消费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那么: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试题模拟训练——2生物与环境一、单选题1.(2022·宁波模拟)宁波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
秋茄花蕊和果实的结构如图所示。
当秋茄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
待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就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冲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B.这片滩涂上的所有秋茄是一个群落C.秋茄花蕊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D.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2.(2022·余姚模拟)2021年9月10日,云南野象群长途旅行终于结束,完全进入传统栖息地。
从生物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大象是属于卵生动物C.大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图中的大象属于一个群落3.(2022·桐乡模拟)冰墩墩是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右图是一张熊猫种群数量调查表,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熊猫种群已渡过“濒危期”B.利用克隆技术可改良熊猫品种C.熊猫妈妈用乳汁哺育熊猫宝宝长大D.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熊猫的有效措施4.(2022·龙泉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5.(2022·温州模拟)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特点是不用一滴水,也能保持马桶干净。
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就能将废料变成肥料。
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填空题6.(2022·温州模拟)温州陶山甘蔗是浙江省优良果蔗品种之一,为了推广名优产品当地建立了陶山镇甘蔗产业园。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3课时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在一定的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
2.生态系统的组成:【说明】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局部和非生物局部,两者缺一不可。
其中,非生物局部在做题时往往容易被忽略。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与无机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4.有些动物像蚯蚓、屎壳郎属于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的属于分解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和流动的。
3.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危害生态系统许多生物。
【说明】1.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局部和分解者。
2. 写法: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必须为消费者。
3. 图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
4.数法:在一个食物网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在计数食物链时,一定要从生产者数到最末端的消费者才算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__流动的。
物质循环是_________,能量流动是_________。
[点拨]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能量的变化是: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
能量沿营养级逐级传递,级级有散失。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就越低,营养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数量一般就越____________。
山东省乐陵市致远学校2021届初三复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解析版)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协助植物传粉B. 植物经过呼吸作用将体外局部无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自然界没有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停止D. 松鼠将收获的松子贮存在空中下,可以协助植物传达种子2.以下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的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甲是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下降B. 乙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状况,那么该物质能够是尿素C. 丙表示植物一昼夜CO2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质变化,植物积聚无机物最多的是f点D. 丁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草、鼠、狐三种生物间的关系,A表示草、B表示鼠、C表示狐3.如图是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可以构成食物链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④→①D. ①→②→④4.在一个相对动摇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类的数质变化曲线最有能够的是〔〕A. B. C. D.5.以下对如图的解释说明,正确的选项是〔〕A. 图中只要两条食物链B. 此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理才干C. 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蛇→鹰D. 蛇的数质变化仅受鼠和鹰的影响,与其他生物有关6.某些细菌能将水果中的无机物分解成复杂的无机物,惹起食物糜烂,这些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A. 消费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局部7.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对其中①、②、③、④成分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 ①非生物局部B. ②消费者C. ③空气D. ④水分8.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C. 农田生态系统D. 陆地生态系统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 没有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停止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理才干就越强D. 分解者分解无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消费者重新应用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2022·永州)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B.图中鹰只属于第五营养级C.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图中蛇与鹰只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A、图中共有食物链三条: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中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食物链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中,鹰属于第四级营养级。
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构成的吃和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C符合题意。
D、鹰吃蛇,所以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有以吃虫鸟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
即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不符合题意。
2.(2022·烟台)“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和光照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土壤D.光照和水分【答案】A【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因此,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会减弱,降低温度,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甜美。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3.(2022·乐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答案】B【解析】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课时训练(三)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限时:45分钟)|基础达标|1. [2017·德州]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 )A.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2. [2018·亳州]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分解者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C. 食物链中可以没有生产者D. 构成食物链要有微生物等多种生物3. 如图K3-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K3-1A. 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B. 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C. 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D. 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4. [2017·宿迁]在一个由草、兔、鹰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鹰全部杀灭,图K3-2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图K3-25. [2018·淮安]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0,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
图K3-3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据图K3-3回答第(1)(2)题。
图K3-3(1)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A. 3条B. 4条C. 5条D. 6条(2)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B. 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C. 具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能力D. 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6. 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甲乙丙丁有机农药浓度/0. 05 7 0. 51 68(×10-6)A. 丁→丙→乙→甲B. 甲→丙→乙→丁C. 丁→乙→丙→甲D. 甲→乙→丙→丁7. [2018·广东]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阳光、空气和水都是其组成成分B. 包含食物链:阳光→稻→虫→蛙C.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D. 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8. 下表中是某科研人员对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生态系统ⅠⅡⅢⅣ数量种类物种1 0 200 150 300物种2 90 350 250 200物种3 0 0 100 0物种4 0 0 80 0物种5 30 30 40 0物种6 30 0 30 0物种7 0 0 50 0物种8 0 0 20 50物种9 40 40 0 50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 物种1和物种2很有可能是生产者B. Ⅰ号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弱C. Ⅲ号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最复杂D. 若四个生态系统均受到重金属铯的污染,体内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物种1或物种29. [2018·衡阳]如图K3-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K3-4(1)图中包含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专题01生物与环境(2022年福建中考卷)资料:我国“三北”工程主要在荒漠区造林,涵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40年累计造林4614万公顷,2018年荣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
1. 影响荒漠植物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水B. 温度C. 空气D. 阳光2. 下列不属于“三北”工程作用的是()A. 保持水土B. 防风固沙C. 减少降雨D. 净化空气【答案】1. A 2. 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题详解】荒漠是生态条件严酷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
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故影响荒漠植物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故选A。
【2题详解】三北防护林使荒漠区植被面积大大增加,植物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能将大量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增大空气湿度,促进降雨。
故选C。
(2022贵州铜仁中考卷)3.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下列描述的景象与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匹配不正确的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A.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①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初三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20题20题初三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什么是生态环境?答案:生态环境指的是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
它由有机体、生物群落、生物圈和地球等组成。
生态环境包括了生物体的生活空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等。
题目二:列举三种生态破坏的情况,并解释其危害。
答案:1.森林破坏: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使土壤面临侵蚀,还可能导致气候变化。
2.水污染:排放废水和垃圾物质进入河流和湖泊,污染水资源,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对生物造成危害,也影响人类用水安全。
3.空气污染: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给大气带来污染,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题目三: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材料等,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角色,如控制害虫、维持水循环等。
题目四:什么是生态位?为什么生物要分化生态位?答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空间和所扮演的特定角色。
生物之间通过分化生态位可以避免竞争,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生物不分化生态位,就会导致资源竞争激烈,可能造成某些种群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题目五:简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答案: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的传递关系,即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上一级食物的来源。
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食物链组成,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更为复杂的食物关系。
食物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题目六:什么是环境污染?列举两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形式。
答案:环境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排放,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影响到环境的质量和生态平衡。
中考专题复习—专项练习—生物和环境(生态系统)—非选择题1、下图甲是呼伦贝尔草原与人类共处形成的食物网,图乙是食物网中四种生物以及它们形成的共性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牧草、6、草原生态系统、消费者2、通过微视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导学后,为测验“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请你和学习小组一起据图完成以下“进阶作业”:(1)如图,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它们能通过___________作用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图中,兔与鼠之间有___________关系,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分析,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3)图中D主要是腐生的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可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2、答案:(1)生产光合(2)竞争自然选择(3)细菌和真菌分解物质循环(4)植物→鼠→鹰(或植物→兔→鹰) 太阳能3、下面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环境后绘制的食物网图解,请据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
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组成的
A.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阳光、空气、水等
2、在某草原上,虫吃草,鸟吃虫,而鸟往往又被鹰所捕食。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几者
之间关系的是
A.草→鸟→虫→鹰
B.鹰→鸟→虫→草
C.草→虫→鸟→鹰
D.鸟→草→虫→鹰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成分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5、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
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7、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树林 B. 树林中的动物 C. 树林中的植物 D.树林中的生物
8、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他们的捕食关系如图所示。
那么该系统中属于
消费者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10、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
含量最高的是
A. 水草
B. 虾
C. 鱼
D. 鱼鹰
11、如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A.①→④→①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下列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13、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
游工厂排放的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
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
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藻类B.水蚤C.小鱼D.大鱼
1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
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15、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自我调节能力
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D. 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6、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向日葵向阳生长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17、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蚱蜢→食虫鸟 B.食虫鸟→蚱蜢→草
C.田鼠→蛇→鹰 D.草→蚱蜢→食虫鸟
18、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万亩。
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B.阳光C.温度 D. 土壤
19、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20、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碳元素
B. 二氧化碳
C. 碳酸盐
D.有机物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60分)
2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
生态系统。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日常积累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各种生物的取食关系形成了多条食物链.这些链彼此交错构成了。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在图中未显现的是。
(3)仔细观察该图,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你认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2、右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 该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食物网要长期维持下去,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应有细菌、真
菌等分解者和___ _。
(3)在该草原上适度放牧,该生态系统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如果在该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
2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
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因素。
杂草与水稻争夺
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___ _关系。
(2)如果人们大量捕食青蛙,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24、生态农业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如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
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图中的食用菌
属于者。
(3)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条食物链。
请写出:
(4)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 (大、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是因为。
25、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
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A。
人口过快增长 B.植被遭受破坏
C。
全球气温升高 D.野生生物灭绝
26、有些家庭将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摆设。
该球密封,内装有空气、水、底部有沙子河泥,生长着一些水藻和几条小鱼。
(1)你认为生态球应放在什么地方。
(2)该装置中水藻的作用是。
(3) 该装置中小鱼的作用是。
(4) 该装置中沙子河泥的作用是。
(5) 该装置中能量流动特点是,
物质循环特点是。
27、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据图回答
(1)B为 ,
其作用是 .
(2)A为 C为。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题
八年级生物
一ACAAB BADDD CADDB DDABB
二21(1)食物网
(2) 分解者
(3)绿色植物鼠蛇鹰
(4)生物圈
22 (1)5
(2)非生物成分
(3)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3非生物成分竞争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被破坏)
24 (1)人
(2)农作物分解
(3)3 农作物人
农作物鸡人
农作物猪人
(4)小
(5)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25 B
26 (1) 阳光下
(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
A C
二氧化碳B
(3) 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4)固着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无机盐(5) 单向的周而复始的
27 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
消费者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