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练习题新人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知识点讲解】1.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 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⑴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特点:①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
渗透作用的发生⑴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⑵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典型例题】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 A>M B,M a=M b>M 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 a大于M bB.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会齐平【答案】A【变式训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学习资料专题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对细胞功能的认识;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节课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学好本课知识能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拓道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讲好本节课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以及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对细胞膜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还很薄弱。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验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半透膜的特点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即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卫生等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其特点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五.教具与教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细胞就像一个工厂为例子导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二)以“问题探讨”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开始新授课。
(一)、渗透现象[问题探讨]: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
在屏幕上打出渗透现象示意图提问:⑴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学生讨论总结。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 说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及原理3. 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按要求阅读课本部分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预习案)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勾划,独立.规范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做好疑难问题反馈。
完成时间20分钟.2。
学习重点:说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及原理 3.学习难点:说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及原理4. ★C 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 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
预 习 案【模块1:回顾前期知识和技能】 1。
回顾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52页内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回顾必修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回答问题: (1)细胞膜有哪些功能?(2)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
课题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3.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教法讲授法及演示归纳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引言: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的进出。
提出问题: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一、自主学习:(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的概念:水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渗透作用条件:(1)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2)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二)细胞的失水和吸水1. 动物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红细胞的细胞质中的浓度低时,细胞发生吸水涨破;(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红细胞的细胞质中的浓度高时,细胞发生失水皱缩;(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红细胞的细胞质中的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结论: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其他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红细胞的一样。
本处教材中的资料阅读部分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阅读完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并且回答交流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2. 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a.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的,任何大分子、小分子、水都可以通过;b. 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内的细胞液;c.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2)观看演示实验/动画演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新课标)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分层落实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分层落实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分层落实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基础巩固练]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答案:D2.下列现象利用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A.氧气进入红细胞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C.K+通过原生质层D.红细胞在高浓度盐水中皱缩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溶剂的跨膜运输,氧气是气体,K+是溶质,因此A项、C项均不属于渗透作用.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因此B项也不属于渗透作用.答案:D3.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A.细胞质、细胞壁B.原生质层、细胞壁C.细胞质基质、细胞壁 D.原生质、细胞壁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原因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其内的细胞液有一定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可形成浓度差。
另外,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半透膜,它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当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从而导致两者的分离。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吸水→膨胀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1)具有大液泡(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2)具有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注: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主要靠蛋白质吸水膨胀)(2)渗透作用(形成大液泡)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中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A. 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 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C. 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3. Na+、K+等离子不能通过纯粹由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加入离子通道(蛋白质)后却能高速地顺着浓度梯度跨过人工膜。
这种运输方式相当于( )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胞吞胞吐
4.氮是以何种形式进入高等植物体内的()
A.N2 B.硝酸盐和氨盐 C.NO D.N02
5.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6.下列四项生理过程中,细胞膜发生的变化相同的是( )
①胰岛素的分泌②抗体识别抗原
③神经递质的释放④钙离子的吸收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7.下表为一种无土栽培营养液的主要配方。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8.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是()
①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②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③植物的蒸腾作用④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经测定,某植株上叶片甲中的K、P等元素不断地被运到叶片乙中。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甲比叶片乙更接近植物的根系
B.叶片乙的生长速率小于叶片甲
C.叶片乙的细胞比叶片甲更趋于衰老
D.叶片甲的细胞中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
10.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磷的完全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全部在老叶中 B.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老叶
C.老叶的含量高于嫩叶 D.全部在嫩叶中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2.答案: C
解析: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而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离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
3.答案: C
解析:这种运输方式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与协助扩散的特点相同。
4.答案: B
解析:植物能利用韵氮素是以硝态氮和铵态氮形式存在的,因此氮是以硝酸盐和铵盐形式进入高等植物体内的。
5.答案: D
解析:将个体发育和新陈代谢各生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很容易将题目解出。
6.答案: A
解析:胰岛素的分泌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抗体识别抗原属于信息交流,吸收钙离子属于跨膜运输。
7.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了无土栽培相关知识, B只能利用一次的Ca、Fe如果缺乏受影响最大的是幼叶;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培养液浓度无关,与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和能量供给有关;大量
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表中所列并不齐全。
8.答案: D
解析:呼吸作用的强弱决定了提供能量的多少,而遗传性决定了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本题考查矿质元素利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 D
解析: K、P属于循环元素,可以从衰老叶片(叶片甲)向幼嫩叶片(叶片乙)转移;所以叶片甲的细胞中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10.答案: B
解析: P元素是可以再被利用的元素,在P元素缺乏时,P元素优先分布到生长旺盛的部位,因此分布在新茎、新叶中,老茎、老叶、老根处的含量少.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