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物中有沉淀生成的现象描述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2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一、中考复习要求1、初步学会协调地运用五官观察现象。
知道观察实验现象的一般程序。
2、会准确地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会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下现象。
3、归纳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有关反应的现象等。
二、基础知识回顾1、现象是通过感觉器官的观察或通过仪器测定所得的事物表象。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般所产生的现象:发光、发热、发声、变色、有无溶解、产生沉淀、发出气味、逸出气体等。
2、观察现象的一般途径视觉观察、、、和,如对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发光、变色、逸出气体等现象要靠观察,对放热现象靠观察,对发声现象则要靠观察,对于物质气味的观察要靠观察,对于药品的味道要靠觉观察。
(注意:实验室严禁品尝药品的味道,除非得到老师的许可)3、观察现象的一般程序①实验开始前,注意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②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物质颜色变化、有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是否发光、发热等。
③实验结束后,注意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或气味等等。
4、总结归纳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如常见的白色沉淀物有、、、等,为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常见的黑色物质有、、;金属除铜为紫红色,金为金黄色,其它均为银白色;常见盐溶液的颜色:①钾盐、钠盐、硝酸盐溶液为色,②可溶性铜盐如CuCl2色,CuSO4色,③可溶性铁盐为色,④可溶性的亚铁盐为色,绝大多数溶液为无色。
请列表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主要物理性质。
5、对于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现象,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以便为以后的分析做好准备。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有关物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参照教材一一列表描述。
(1)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反应物反应现象及特征KClO3和MnO2混合加热生成色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气体。
H2O通直流电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气体(O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的气体能。
加热NH4HCO3生成有气味的气体、水珠和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各种常见物质反应现象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重铬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沉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重铬酸钾和硫酸是化学上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并生成沉淀。
这种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重铬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沉淀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重铬酸钾和硫酸的化学性质。
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7,是一种橙红色的结晶性固体,常用作氧化剂和催化剂。
它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硫酸,化学式为H2S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具有强酸性和氧化性。
它在水中能够完全离解成H+和SO4^2-离子,因此也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当重铬酸钾和硫酸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一种名为铬酸钾的沉淀。
这是一种黄色的固体颗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性。
铬酸钾的生成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键断裂、重建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反应等。
具体地来说,重铬酸钾和硫酸的反应机理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硫酸在水中完全离解成H+和SO4^2-离子。
重铬酸钾也在水中溶解成K+和Cr2O7^2-离子。
然后,Cr2O7^2-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成Cr^3+离子,并释放出氧气。
Cr^3+离子与SO4^2-离子结合形成Cr2(SO4)3沉淀。
整个反应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也有配位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发生了改变,这就是重铬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沉淀的简要机理。
重铬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沉淀的现象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种化学反应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生成的铬酸钾沉淀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其他化学品或材料。
这种反应也在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发挥作用,通过控制和利用这种反应来净化水体中的铬离子。
重铬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沉淀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反应条件的选择和控制对于反应结果和产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考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2NaOH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 2KOH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 (无氧也能够燃烧)15、2Hg + O2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16、2Cu + O2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CuSO4·5H2O分解反应: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苏版初中化学课本中一些化学反应的
注意
(一).描述实验现象时一定要注意试剂的用量,如:
1.固体与液体反应
①.假如液体为少量:应描述为“固体逐步减少”;
②.假如液体为足量或过量:应描述为“固体逐步减少至完全消逝”。
2.有色溶液做反应物的反应
①.假如能消耗有色溶液的另一反应物为少量:应描述为“溶液颜色变浅”,如“蓝色变浅”、“黄色变浅”;
②.假如能消耗有色溶液的另一反应物为足量或过量:应描述出“溶液颜色退去”,如“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等。
3.有色固体与气体反应
①.假如能消耗有色固体的气体为少量:应描述为“XX色固体中产生XX色固体”,如黑色固体中产生紫红色固体、红色固体中产生黑色固体等;
②.假如能消耗有色固体的气体为足量或过量:应描述为“XX色固体变成XX色固体”,如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固体、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等。
(二)描述实验现象时同时还要注意相应的实验操作
如有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假如是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应描述为“澄清的石灰水中导管口产生无色气泡,...”;假如是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二氧化碳中应只描述为“澄清的石灰水中显现白色浑浊”。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氯化钡和稀硫酸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过程。
在这个反应中,氯化钡和稀硫酸会发生一系列的物质变化,产生新的化合物。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现象。
通过观察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当氯化钡和稀硫酸混合时,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氯化钡是一种白色固体,而稀硫酸是无色液体,混合后的溶液会由无色变为白色。
其次,反应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
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一氧化碳气体。
最后,我们还会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反应过程是放热反应,所以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本质,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在这个反应中,氯化钡的化学式是BaCl2,稀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
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通过上述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和盐酸。
硫酸钡是一种白色固体沉淀,而盐酸是一种无色气体。
在反应中,硫酸钡以固体沉淀形式出现,而盐酸以气体形式释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反应溶液从无色变为白色,并产生气体。
总结来说,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了解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氯化钡和稀硫酸之间的化学变化。
此外,这个反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价值,例如用于制备硫酸钡等。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个反应的机理,以及探索其它相关的化学现象和应用。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框架安排。
一个清晰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按照下述结构进行组织:1. 引言- 1.1 概述:介绍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铜离子与那些物质反应生成沉淀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铜离子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领域。
其离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与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在实验室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出发,对铜离子与不同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的机制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介绍了铜离子的性质以及沉淀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接着分析了影响物质对铜离子形成沉淀的因素。
随后,针对无机盐和有机物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在无机盐方面,主要探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以及磷酸根离子等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反应方程式和机制解释。
而在有机物方面,则从铬酞试剂、苯胺以及过氧化氢等物质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机制进行阐述。
最后,本文将总结分析铜离子产生沉淀的一般规律,并探讨这一研究对实验室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意义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解析铜离子与不同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的机制,增进我们对该化学现象的理解。
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实验设计、结果解读和数据分析提供指导。
此外,本文还探索了这一研究对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展望和启示。
2. 铜离子与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的基本原理2.1 铜离子的性质介绍铜离子是指在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态的铜元素。
它的化学符号为Cu^2+,具有+2的电荷。
铜离子通常以二价形式存在,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离子。
2.2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原理沉淀反应是指在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时,产生难溶于溶液中的固体颗粒(称为沉淀)的化学反应。
这些固体颗粒会从溶液中析出。
沉淀反应通常基于饱和度及生成产物稳定度等因素。
当两种物质在反应中生成一个固态产物,且这个固态产物相对稳定且不易溶解时,就会发生沉淀反应。
2.3 物质对铜离子形成沉淀的影响因素铜离子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配位数:铜可以形成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物,在不同配位数下,其与其他物质形成沉淀的倾向性也不同。
硝酸钴生成紫色沉淀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硝酸钴生成紫色沉淀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也是许多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所接触到的实验之一。
当硝酸钴与适当的物质反应时,会产生紫色的沉淀物,并且这一现象可以作为确认硝酸钴存在的方法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对硝酸钴生成紫色沉淀的现象进行介绍和解释。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硝酸钴的性质和特点,并分析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最后,我们将阐述生成紫色沉淀的机理,并基于实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有关硝酸钴生成紫色沉淀现象的详尽说明。
通过对硝酸钴性质、反应及机理等方面进行解释,读者将更好地理解硝酸钴生成紫色沉淀背后的原因和过程。
此外,还将探讨相关实际应用和研究意义,以进一步拓展读者对该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2. 正文:硝酸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o(NO3)2,它是由钴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
在许多实验和化学反应中,当硝酸钴与适当的物质反应时,会生成紫色沉淀。
本节将重点介绍这个现象的原因和相关实验观察结果分析。
在进行硝酸钴生成紫色沉淀的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将硝酸钴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常使用水作为溶剂。
随着溶液中硝酸钴浓度的增加,可以观察到颜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
硝酸钴与一些特定物质发生反应后,会产生紫色沉淀。
首先要介绍的是氢氧化钠(NaOH)。
当向硝酸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可以观察到产生了紫色沉淀。
这是因为NaOH中氢氧根离子(OH-)与Co2+形成了配离子[Co(OH)4]2-,这个配离子是紫色的,并以固体的形式沉淀下来。
类似地,当硝酸钴溶液与其他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铵(NH4OH)或氨水(NH3·H2O)反应时,也会产生紫色沉淀。
这是因为氢氧根离子或氨根离子与钴离子形成了配离子,并生成了紫色的[Co(OH)4]2-或[Co(NH3)6]2+配位化合物。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将浓硝酸钴溶液稀释后放置一段时间,也可以观察到生成紫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