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微生物学1994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224.94 KB
- 文档页数:2
2020-2021《微生物学》课程考试试卷A一、选择(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创立医学上外科消毒术的著名学者是()。
A.巴斯德;B.科赫;C.弗莱明;D.李斯特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3.细菌芽孢在普通条件下,可保存生命力的时间是()。
A.几天;B.几小时;C.几个月;D.几年乃至几十年。
4.如果有一个λ噬菌体感染E.coli(λ)的溶源菌,下面哪种情况可能会发生?()。
A.λ噬菌体DNA不能注入溶源菌细胞;B.λ噬菌体DNA能注入细胞,但不能复制;C.λ噬菌体DNA被切除;D.细胞死亡5.生活在低营养环境下的微生物欲获得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等浓缩形式的营养物,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主动运输;B.基团移位;C.单纯扩散;D.促进扩散6.根据培养基上呈现菌落颜色的不同而能鉴别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几种细菌的培养基是()。
A.Ashby无氮培养基;B.Martin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EMB培养基7.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主要借助哪种方式以产生新的菌丝体()。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菌丝体断裂;D.有性接合8.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9.葡萄糖经以下途径产生还原力和ATP,若均折合成ATP计,产能效率最高的途径是()。
A.EMPB.HMPC.EDD.EMP+TCA10.目前被认为是整个生物界中尚能找到的能独立营养的最小生物是()。
A.衣原体B.支原体C.病毒D.细菌11.以下四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中,不含叶绿素或菌绿素的是()。
A.红螺菌;B.蓝细菌;C.衣藻;D.嗜盐菌12.黑曲霉的无性繁殖是靠产生()。
A.节孢子 B.分生孢子 C.厚垣孢子 D.孢囊孢子13.对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由科赫提出的确证某病原体为某传染病病因的学说称为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①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2、蓝细菌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内含有______,能进行______作用。
但它仍属于______核微生物。
3、λ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最先转录,并合成一些调节蛋白,通过调节蛋白的作用,其他基因的转录或被激活或被阻遏,从而使它进入______或______途径。
4、评价化学杀菌剂或治疗剂的药效和毒性的关系时,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霉菌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______和______等;药物上可生产______ 和______等,食品工业上可用于______等。
6、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______;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______溶剂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______来消毒。
7、无菌动物在生理上有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等。
8、根据______,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9、在肽聚糖生物合成的三个阶段中,均会受到相应抗生素的抑制:在细胞质中时,______可抑制L-丙氨酸消旋酶的活力;在细胞膜上时, ______和______分别有一处抑制效应;而在细胞壁上时,则______可抑制转肽酶的转肽反应。
10、补体的本质是一类______,它能被任何一种______所激活,然后发挥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作用。
二、判断题11、与人和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相似,在植物病原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最少的是真菌。
()12、在微生物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培养基就其成分而言,应归属于天然培养基中。
()13、化能自养菌还原力的产生是在消耗ATP的情况下通过反向电子传递产生的。
微生物历年考研真题厦门大学微生物2002-2007年考研真题厦门大学2002年微生物考研试题一、填空题:(第8题 3分,其余1分/题)1.用____和____糖等成分可以制成培养真菌的半组合培养基。
2.细菌产生抗药性的3种途径分别为:染色体组上发生基因突变、____的转移和____的适应性。
3.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及其多样的,总的来说,动物病毒以____和____居多,植物病毒以____居多,而噬菌体以____居多。
4.在实验中培养化能异养型细菌时,通常以____为碳源,____为氮源,____为生长因子,以____提供矿质元素。
5.F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中决定____的质粒,其大小为____kb,约等于____%染色体DNA,其中1/3基因(tra区)与____有关。
6.病毒大小的单位是____,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____上下。
7.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放线菌无性孢子的形成,只有____方式,而无____方式。
8.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以链霉菌最典型:细胞形态呈____,营养生长期菌丝内____隔,一般呈____细胞,细胞内具有为数众多的____体:根据菌丝的结构和功能把菌丝分为____、____和____3类。
其中____能分化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二、名次解释:(2分/题)1.光能自养型(photoautotroph)2.微体(microbody)3.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ivation)4.感受态因子(competence factor)5.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6.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7.紫膜(purple menbrane)8.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9.类毒素(toxoid)10.Park 核苷酸( park nucleotide )11.膜边体( lomasome)12.细菌沥滤(bacterial leaching)三、问答题(没标注的3分/题,)1.龋齿的形成与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二、填空题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____,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细菌学的奠基人是_____ 。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____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____、立克次氏体、____;属于真核类的真菌(____、____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____(____、拟病毒和____)。
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____;____,____;生长旺,繁殖快;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________、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
5、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________、________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6、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型微生物和________型微生物。
7、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________微生物和________微生物。
8、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微生物细胞氧化葡萄糖获得的能量主要以()形式被细胞利用。
A.热能B.动能C.光能D.ATP2.藻类一般是光合自养型。
()A.正确B.错误3.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A.蛋白质B.脂类C.糖类D.核酸4.病毒的化学成分除了核酸和蛋白质以外,有的病毒还含有脂质。
()A.正确B.错误5.C、H、O、N、P、S是组成细菌细胞的主要元素。
()A.正确B.错误6.在微生物生长的滞留适应期,细胞快速分裂。
()A.正确B.错误7.ATP是生物体内唯一的能量储存形式。
() A.正确B.错误8.蓝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化能自养B.化能异养C.光能自养D.光能异养9.在革兰氏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
A.苯胺黑和碳酸品红B.美蓝和刚果红C.结晶紫和番红D.刚果红和番红10.营养物质从胞外运输到胞内需要消耗代谢能但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简单扩散B.基团转位C.促进扩散D.主动运输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D。
西交《环境微生物学》(五)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微生物遗传一、微生物遗传相关概念1、遗传:指上一代生物如何将自身的一整套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
2、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也是遗传型的改变。
3、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
4、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特性的综合,是其遗传性在合适环境条件下通过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表现。
是一种现实性。
5、饰变:外表的修饰性改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例题1: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解析: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最本质的属性。
微生物与其他任何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 inheritance )和变异性( variation )。
遗传性是指生物的亲代传递给其子代一套遗传信息的特性。
变异性是指生物的遗传性的改变,即生物体遗传物质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DNA,但是DNA 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较少的微生物也靠RNA 进行遗传。
格里菲斯经典转化实验(1928)及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等人的转化补充实验(1941)及赫西和蔡斯大肠杆菌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1、转化实验发现者:英国人Griffith于1928年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研究对象:肺炎链球菌S型和R型1944年Avery等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感染实验研究人:美国的Hershey 和 Chase于1952年研究对象:噬菌体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只有DNA进入了细胞,又一次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研究人:Conrat 和 Singer于1956年研究对象:TMV 与 HRV只有核酸才是负荷遗传信息的真正物质基础。
西交《环境微生物学》(六)第八章物质循环中的微生物第一节氧循环一、地球物质的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是指各种基本元素(O、C、N、P、S、Fe等)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的过程。
包括天然物质循环和污染物质的循环,其实从本质上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污染物质的进入,会影响原有的物质循环的某些环节。
推动物质进行循环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其中生物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微生物在这当中又占了极重要的地位。
2、地球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地壳中的碳、氮、磷、硫等生物营养物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吸收合成生物有机体,沿着食物链(网)的途径被逐级转移,部分物质通过代谢作用排入水体,生物死体在有关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重新返回到水体中,开始新的循环。
例题1:何为物质循环?解析:物质循环的概念是指各种基本元素(O、C、N、P、S、Fe等)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的过程。
包括天然物质循环和污染物质的循环二、氧循环O2的产生:绿色植物与微生物的光合作用。
O2的消耗:生物的呼吸与燃烧。
所谓氧循环实际上是O2和CO2得循环。
无论是O2还是CO2,除了在大气中的含量以外水体(海洋)中的含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节碳循环三、纤维素的分解纤维素是葡萄糖高分子聚合物(C6H10O5)n,n=1400-10000。
来源:以树木、农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如造纸、印染等。
作用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分解过程:首先必须经过微生物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使之水解成可溶性的较简单的葡萄糖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分解。
四、半纤维素的分解半纤维素是由五碳糖、六碳糖及糖醛酸组成的多糖,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杂多糖。
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半纤维素。
分解过程: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能分解半纤维素。
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
霉菌有根霉、曲霉、青霉及镰刀霉。
西安医科大学微生物学考研试题1994年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消毒热源质荚膜人工被动免疫脓毒血症高压蒸汽灭菌法细胞培养遗传性变异菌落干扰现象HIV 衣原体基因工程疫苗转化溶菌酶二论述题1 试比较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真菌的培养特性和繁殖方式.2 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3试述肥达氏反应及结果解释注意点.4试述细菌的致病性.5试述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特点.6试述乙型肝炎病毒三种主要的抗原物质及检出的临床意义.B卷一名词解释条件致病菌转导潜伏感染前噬菌体侵袭力SPA 衣原体免疫应答异嗜性抗原ADCC MHC 补体系统抗原决定簇热源质肿瘤特异性抗原二问答题1 试述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结构极其主要生物学活性.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各有何特点,为什么.3补体在非特异性免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4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简要说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及主要抗原组成,检测这些抗原及相应抗体的临床意义. 6以小儿麻痹症为例.说明以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应注意什么.1995年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亚单位疫苗顿挫感染裸露病毒中介体溶原性转换二简答题1什么是菌毛,其医学意义如何.2 简述G+菌肽聚糖的结构.3简述钩端螺旋体的菌体特征及临床感染的主要传染源.4干扰素的概念极其类型.三1试述细菌的致病性.2什么是肥达氏反应,有什么用途,在解释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 试述流感病毒的结构极其变异规律.4 什么是结核菌素实验,试述其原理及用途.B卷一名词解释细菌毒血症缺陷病毒包涵体细菌生化反应质粒二简答题1什么是灭菌,举两个常用方法.2 简述SPA的概念极其功能.3 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菌落特点.4干扰素的概念极其类型.三论述题1 试述机体的天然抵抗力.2 什么是活疫苗,什么是死疫苗.比较二者在应用方面的特点.3 试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临床上常用检查乙肝患者的项目及临床意义如何.4举例说明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997年试题一名词解释消毒菌血症L型细菌 CPE 侵袭力温和噬菌体支原体干扰现象协同凝集实验慢发病毒感染二问答题1什么叫菌落,起医学意义有那些.2细菌芽孢具有那些重要特征.3白喉特异性预防方法是什么.进行特异性治疗应注意什么.4简略叙述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5简述于乙肝相关的三种颗粒极其结构.三论述题1肠道杆菌有哪些共同特征.2疱疹病毒临床感染的表现有哪些.3试述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谈谈你对现代微生物学中分子水平诊断技术的了解和认识.1998年试题(A卷)一简答题1细菌侵袭力有哪些因素构成.2何谓SPA.其特性与医学有何关系.3简述致病菌的致病条件.4简述破伤风杆菌形态结构和特征.5二相性真菌概念.6干扰素概念极其分类.7简述肠道病毒共同特征.8 何谓肿瘤病毒,举例说明.二论述题1 伤寒杆菌致病性有哪些,肥达氏反应结果判定应注意什么.2试比较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区别.3何谓噬菌体及溶源性细菌.4 乙肝病人血清中能检出HBV的抗原,抗体有哪些,试述临床意义.5如何快速诊断病毒感染,并谈谈进展.6 试述流感病毒结构极其变异情况.B卷一简答题1什么是细胞壁缺陷细菌.2 菌落概念是什么.3何谓细菌的生化反应.4何谓分枝杆菌抗酸特性.5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感染类型有哪些.6什么是包涵体.7 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8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几种.二论述题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过程中各期特点.3什么上芽孢,其特征及医学意义是什么.4试述乙肝病毒的抗原成分及医学意义.5试述病毒的致病性.6何谓逆转录病毒,其共同特征有哪些.1999年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L型细菌立克次体缺陷病毒细胞病变IFN 溶原状态衣原体包涵体二简答题1简述血浆凝固酶实验的原理极其结果.2简述细菌的分布情况.3解释肥达氏实验的结果.4简述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5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有哪些.6简述专性厌氧菌的厌氧机制.三论述题1试述病毒的致病机理.2什么上芽孢,试述其重要特征.3试述细菌的侵袭力极其物质基础.4单纯疱疹病毒有哪些感染类型.B卷一名词解释灭菌败血症正常菌群荚膜支原体菌丝噬菌体缺陷病毒协同凝集PCR 二简答题1何谓结核菌素实验.2简述细菌外毒素特征.3专性厌氧菌的厌氧机理是什么.4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极其抗原成分.三论述题1 举例说明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及所致疾病.2试述乙型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3何谓亚病毒,有哪几种类型.4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特点及与致病性的关系.2000年试题一名词解释亚病毒菌群失调温和噬菌体干扰素支原体逆转录病毒二相性真菌菌毛二简答题1何谓质粒.试举二种质粒并简述医学意义.2 OT实验本质及临床应用.3何谓SPA,其特征在医学上有何应用价值.4试述常用的病毒培养方法.5试述细菌生长培养条件.三论述题1常见螺旋体有哪几种,所致疾病是什么.2试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3肠道病毒包括哪些类型.试述其共同特征.4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医学意义2001年试题一名词解释支原体亚单位疫苗溶原性噬菌体二相性真菌抗原性漂移串珠实验细菌生长曲线 SPA 细菌L型顿挫感染二简答题1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2何谓侵袭力,简述其物质基础.3何谓转位因子,有哪些类型.4简述破伤风杆菌的形态及结构特征.三论述题1试述病毒的致病机理.2试述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导致异常增殖及干扰现象.3试述肥达氏反应原理,在分析其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如何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人工培养有哪些主要途径.5试述结核杆菌细胞壁成分与致病性的关系.以下摘自bioon微生物。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______通过______与另一个______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____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而死亡。
2、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______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______的平均数目。
3、化能自养菌产能的途径主要是借助于经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因此,化能自养菌一般都是______。
4、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蕈菌典型肉质子实体的构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五个主要部分。
6、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表现在: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______,⑥ ______,⑦ ______。
7、与单批发酵相比,微生物的连续发酵具有许多优点,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同时,也还存在某些缺点,如______, ______和______等。
8、由霉腐微生物引起的材料劣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多种。
9、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四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人体的白细胞种类很多,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具有吞噬功能的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无吞噬功能但在特异性免疫中作用极其重要的有两种,即______与______。
二、判断题11、蓝细菌是一类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的原核生物。
()12、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可分五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微生物有两种同化CO2的方式:______和______。
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途径主要有3条:卡尔文循环途径,可分为______、______和 ______3个阶段;还原性三羧酸途径,通过逆向的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多数酶与正向三羧酸循环途径相同,只有依赖于ATP的______是个例外;乙酰辅酶A途径,存在于甲烷产生菌、硫酸还原菌和在发酵过程中将CO2转变乙酸的细菌中,非循环式CO2固定的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4、从元素水平来看,微生物的有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两类,无机氮源则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5、典型蕈菌的子实体是由顶部的______、中部的______和基部的______三部分组成。
6、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文献是______。
7、厌氧菌的固体培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由霉腐微生物引起的材料劣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多种。
9、细菌的质粒种类很多,其中接合性质粒如______,抗药性质粒如______,产细菌素质粒如______,诱癌质粒如______,诱生不定根的质粒如______,执行固氮的质粒如______,降解性质粒如______等。
10、补体的本质是一类______,它能被任何一种______所激活,然后发挥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作用。
二、判断题11、芽孢在细菌细胞体内的不同部位均可随意着生。
()12、在基团转位运输方式中,除了在运输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这一特点外,其他特征均与主动运输方式相同。
西安交通大学199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消毒热源质荚膜人工被动免疫脓毒血症高压蒸汽灭菌法细胞培养遗传性变异菌落干扰现象 HIV 衣原体基因工程疫苗转化溶菌酶
二论述题
1 试比较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真菌的培养特性和繁殖方式.
2 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3试述肥达氏反应及结果解释注意点.
4试述细菌的致病性.
5试述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6试述乙型肝炎病毒三种主要的抗原物质及检出的临床意义.
B卷
一名词解释
条件致病菌转导潜伏感染前噬菌体侵袭力 SPA 衣原体免疫应答异嗜性抗原ADCC MHC 补体系统抗原决定簇热源质肿瘤特异性抗原
二问答题。